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香港華資被排擠的二十年

         香港被回歸以後,人們一談到香港,講的往往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倒退,很少涉及經濟問題。然而這次關於「回歸」二十年的評論文章,外國通訊社終於評論到經濟問題了。
中資對香港經濟滲透無所不在
         彭博通訊社認為,香港「回歸」中國二十年,中資對香港經濟滲透無所不在,尤以銀行、房地產、電信業和媒體等領域最顯著。
         如果不健忘的話,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中國的電訊、金融與媒體產業正是保護最力的其中三項產業,其中電訊與媒體完全不容外資參與,因為涉及「國家安全」,是中共監視民眾與對民眾洗腦的利器。中共當然也擔心金融安全問題,然而既然號稱「市場經濟」,對金融卻完全封閉說不過去,因此容許外資收購兩成的股權,外資從中榮辱與共,卻沒有話事權。現在外資已經紛紛退出,然而電訊與金融這兩項產業,不也是利益巨大的產業嗎?至於媒體,則不講經濟利益,只問政治效果。
         記得中英在有關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談判期間及以後,為了貫徹鄧小平「讓投資者放心」的政策,中資參與接管一些有問題的銀行,後來中國信託旗下的中信泰富就收購英資香港電訊,讓香港人忐忑不安。九七後,不必收購了,央企的中移動就長驅直入,除了賺大錢,還可以利用各種手段掌控香港人的個人資訊。
         至於銀行,中資又豈會放過?九七前中國銀行就參與發鈔,與匯豐、渣打三角鼎立,其他中資銀行無處不在。香港股市,更是中國企業的最大集資場所,今年就估計將集資兩千兩百億元(港元,下同),這就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資金。尤其在二○○九年三月,香港交易所正式委任李小加接替香港人周文耀擔任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以後,中資企業在香港如魚得水。然而對中資上市公司管理不嚴,傷害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到香港金融中心的形象。

香港成為中國的集資中心
         香港傳統的言論自由,讓香港媒體林立而多元,中共除了自己的喉舌之外,更千方百計滲透其他媒體,或收買老闆與高層管理人員,也以華資或中資身份入股或收購華文媒體。中資的阿里巴巴收購英文《南華早報》,大概覺得連馬來西亞愛中國商人也不夠可靠,還得自己人來辦。
         一九七○年代以後到一九八○年代,香港本土華資崛起,開始收購英資大行,那是華資最風光時期。九七後,華資卻被中資排擠。
         今年五月中旬,新華社發表對香港股市的評論說,港股市值二十年漲八倍,上市公司數目增至二○二○家。文章自誇:「到二○一七年三月底止,合計有一○一三家中資企業上市,佔全港上市公司總數百分之五十點四;中資企業佔港股總市值比重百分之六十三點七,而佔港股總成交金額比重百分之七十五。中資股地位舉足輕重,在恆指五十隻成份股中,中資股便佔到二十六席。相對地,在回歸前,只有中信股份(時稱中信泰富)及粵海投資躋身藍籌股行列。」
         可是怎麼沒有問這些成就是什麼人得益?為什麼中國大陸的股市卻是半死不活,多年來上海綜合指數徘徊在兩三千點之間,最近才勉強爬上三千點?就像中共決定收回香港時,吹噓香港的繁榮全靠中國,可是沒有問,為何北京、上海不繁榮,卻繁榮了香港?那是共產黨沒有能力啊?現在北京、上海的繁榮,不也是外資(包括香港華資)帶起來的嗎?而中共卻製造了成千上萬的貪官污吏。別抹掉這個歷史而吹噓中共多麼英明偉大。

華資地產商被排擠
         地產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生了包括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恆基地產、新世界發展、會德豐、信和置業及南豐發展等七大華資發展商。根據不久前媒體的統計,二○一六/一七年度七大發展商投地明顯不及以往進取,涉資約一百五十億元,佔整體百分之十六點二,涉及面積約二百五十八萬平方呎。反之,中小型發展商共斥三百二十三億元投地,涉及三百七十五萬平方呎面積,兩者分別佔整體近百分之三十五及百分之三十八,已拋離龍頭發展商;其中中資更以四百五十三億元投得三百三十八萬平方呎面積,佔比分別近百分之四十九及百分之三十五。可見香港本地的大地產商幾乎被擠到邊緣。
         這幾年,香港樓市幾乎只升不跌。六月十七日香港媒體報道樓市已經連升十七週,打破新紀錄,連香港緊隨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都嚇不倒樓市。
         為何中資與中小發展商如此膽大?華資大發展商還是按照老規矩看待市況經營;中小發展商或者有些特殊渠道與訊息。至於中資,當然比華資更加瞭解「國情」,瞭解在習近平「反腐」下,多少資金與贓款要外逃。來香港買樓是最佳洗錢方式,因為沒有語言上的障礙,人脈也多。十三億人口有多少貪官?有多少國企、民企?而香港有多少土地可以滿足洗錢的需要?在這個情況下,各種經濟規律失效,各種「辣招」失效。
         今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國大陸《證券網》刊出一篇特約記者的報道「香港人民幣派生存款消失之謎」,文中說:「近萬億元跨境人民幣資金沒有在境外銀行的賬戶上停留,更沒有發揮貨幣職能在市面上流通,擔當起人民幣國際化的重任,而是被貸款企業兌換變成美元和港元,成了在離岸市場中與中國央行進行匯率博弈的重要籌碼。」

香港之謎:中國的洗錢中心
         這不是貪官的黑錢,而是官方的明錢,如果再加上貪官的黑錢,哪裡還有華資置喙的餘地,哪管他們多「愛國」!香港的未來是正派經營,還是邪惡當道,港人應該一目了然了。
         在這個情況下,香港的正派行業難以經營下去。最近香港統計處公佈按去年人口統計編制的住戶收入分佈,當中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達零點五三九,是四十五年新高。這個數字是不是低估了房價與租金?香港人生活越來越拮据,沒有家底的年輕人更加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在這種情況下,無怪乎出現激進思潮與行動了。

來源轉自:
【2017年7月號爭鳴總477期林保華】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 共產黨必亡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