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右)認為梁振英要就發牌事件作出深切檢討。(資料圖片)

林煥光(曾顯華攝)
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成員以「三揀二」處理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但至今未能詳細解釋為何從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結果引發民怨大爆發,行會更被踢爆不跟通訊局建議作決策。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表示,發牌風波源於特首和行會的決策,與廣大市民普遍期望有過大落差,期望特首梁振英能盡快就發牌事件及決策過程作出深切檢討,以免日後重蹈覆轍。
對於中聯辦介入發牌事件,有否影響立法會議員投票意向,以及行會為何不跟隨電訊局「三牌齊發」的建議,林煥光均未有作出回應。
周梁:特首與行會衝擊行政主導

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黃永俊攝)
《城市論壇》今午以「電視發牌疑雲生 立會辯論民怨增?」為題,討論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事件。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表示,今次行政主導制的確受到衝擊,而衝擊它的就是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唔係話攞一啲資料就係憲制危機,咁嘅話,立法會咪永遠唔可以代市民發聲」。
不過周梁淑怡又說,認同立法會應對行政有制衡作用,但始終要行政做主導,「因為(行政)真係做嘢」。她續說,政府一定要解釋為何不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因為沒人相信不發牌原因是市場財務,「講錢佢(王維基)有錢啊」。
出席同一節目的公民黨主席余若薇亦指,行政長官梁振英及行會說的發牌「循序漸進」原則,與「無上限」相反,直言如行政主導制不能以理服人,便不可指摘別人衝突制度,「佢依家係自殘、自毀長城」。《信報》前副總編輯游清源則笑言:「梁振英管治下的特區政府,好容易將暗瘡變痔瘡。」寓意把小問題演變成大風波。
2013-11-10

■通訊局主席何沛謙昨缺席會議,但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反駁政府的發牌理據。
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無視通訊局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的建議,擅自「搬龍門」踢走港視。通訊事務管理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逐點擊破「一籃子因素」,重摑梁振英一巴,更踢爆行會多次要求通訊局修訂發三牌的建議,每次都遭局方拒絕。多名泛民議員表示震驚,質疑行會「自把自為」兼違程序公義,質問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蘇則以人肉錄音機式重申循序漸進原則。
記者:白琳 林俊謙
立法會資訊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免費電視牌風波,出席會議的蘇錦樑與港視主席王維基在爆發爭議以來首度同場,兩人會前會後均有握手。獲邀的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何沛謙無出席,但局方前晚去信立法會交代前廣管局向行會建議批出三牌的六大理據,並逐點反駁政府拒向港視發牌理據。
發三牌最符合公眾利益
蘇錦樑與行會多次搬出電視台能否「持續經營」為首要考慮因素。通訊局反駁,雖然顧問分析「市場持續經營環境」時指未必能承受五個台,其中兩家申請人未必可持續經營,但報告沒考慮其業務策略會因應市場而轉變,而且申請者最能為市場潛力及業務可行性作判斷,審批時不應以申請者的持續經營能力為首要考慮。
多名行會成員連日稱擔心電視台倒閉影響社會,又指有線及電盈較港視優勝。通訊局卻指沒責任保障現有電視台利益而限制新競爭者加入市場,而應透過競爭增加節目選擇讓社會受惠。三家申請者都證明有能力符合牌照要求,局方認為批出三牌「最符合公眾利益」,「將三家申請機構作出排名,既無需要,也不恰當;而管理局亦從未作出排名」。
通訊局自爆行會去年2月至今年2月多次邀請局方就申請者的補充及申述作考慮及回應,局方每次均表明「沒有必要」修訂建議。行會從沒要求局方考慮「循序漸進模式」或為三家申請者排名。局方於2010年諮詢公眾並把結果呈交行會,200多份公眾意見書當中,大部份支持向三家申請者發牌。
今次開會時間特意遷就何沛謙,原定討論電視台違例個案,其後改為討論免費電視牌。通訊局稱除上述文件外無補充,不會派員出席。
蘇錦樑不諱言行會早已考慮通訊局上述理據,對於局方指申請者持續經營能力非首要,蘇強調行會非與通訊局「打交」,而是以更「廣闊」層次考慮,又指行會毋須徵求通訊局同意。法律界郭榮鏗一度與蘇駁火,質疑行會自把自為,理應就新的考慮因素徵詢通訊局。蘇強調符合程序公義,郭質疑蘇「假假哋都係一個律師」,蘇卻抱怨遭人身攻擊。
早前王維基暗示商務及經濟局前局長劉吳惠蘭邀請他申請電視牌。王在會上透露,09年12月在北京上國情學習班時,該官員致電邀請他申請,王正式入紙後,翌年在該官員的美利大廈辦公室開會,對方指如港視符合牌照要求,「政府唔會有理由唔發牌」。
王暗寸梁講一套做一套
王維基直言無法判斷梁振英是否可信,並引述梁著作《如果是你的子女》,「學生在全班考第三、分數如何、有沒有一些科目不合格等,都需要知道」,暗寸梁講一套做一套。昨與會的電盈旗下香港電視娛樂集團政府事務主管舒朗也同意通訊局發三牌建議,應由市場汰弱留強。
蘇錦樑會後表示,很高興香港電視娛樂到立法會介紹新節目,希望有線電視效法,呼籲大家「向前看」,並指行會與通訊局是「兩個唔同嘅機構」,「唔可以每一次大家嘅考慮結果係一樣」。
不滿官場潛規則被毀

■政界人士指通訊局主席何沛謙處事公正,「係事實唔會幫政府隱瞞」。資料圖片
通訊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全面反駁梁振英拒向香港電視發牌理據,令不少議員大感意外。有政界人士指,通訊局主席何沛謙獲政府信任,亦非民主派人士,而且處事公平公正,「係事實唔會幫政府隱瞞」,再加上公務員早對特首及行會破壞政府「潛規則」、自行更改政策決定不滿,通訊局正好藉此機會如實向立會「交代」,向梁曲線反擊。
何沛謙處事「冇面畀」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通訊局敢與特首對着幹,何沛謙是關鍵。何是資深大律師,曾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雖不是民主派大狀,但法律界普遍認為他較開明,處事公道,所以頻獲政府委任公職,出任消委會副主席、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紀律研訊主席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何沛謙2008年至2012年任廣管局主席,任內建議政府發新電視牌,去年3月獲時任特首的曾蔭權委任為通訊局主席,任期至2015年3月。
今年8月通訊局指亞洲電視主要投資者王征多次干預新聞部運作,判罰100萬元,更下令亞視終止盛品儒管理層職務。
到9月管理局又裁定無綫部份藝人的合約條款違反廣播條例,罰款90萬元,這些判決均顯示何面對大財團不手軟,凡事「揸正嚟做」、「冇面畀」的作風。
本報早前曾就發牌問題向通訊局委員查詢,但局方只按政府立場回覆,現在突然反擊,有政界中人認為是公職人員不滿梁振英破壞官場「潛規則」的反擊,「以往行會會跟政策局建議做決定,唔認同都係發還再做,冇試過特首自己鍾意點做就點做」,相信何沛謙也不認同發牌「三揀二」,才透過立法會公開立場,逐一反駁梁振英所謂拒發牌理據。
2013-11-09
(記者潘在殊香港報道)
梁振英罔顧憤怒的民意,至今仍然拒絕解釋不向香港電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的理據。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批評港府拒絕交代原因,卻頻頻私下放風;他警告政府若再不站出來,他就會站出來。
王維基星期日在報紙的專欄中表示,在發牌風波中,市民追求的只是一個「合理的政府」,質疑政府何以更改「無牌照上限」的開放政策,又指港視落選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他批評,政府早前搬出「事件已進入司法覆核程序」為由,拒絕解釋不發牌理據,在司法覆核撤銷後,梁振英及行會成員仍以「行會保密制」作擋箭牌拒絕交代;另一方面,在各大報章雜誌和幾份親政府立場的報章,都大量引用「政府高級」或「權威消息人士」等字眼發放消息。王維基反問政府:這些消息是否真確,若不真確政府為何不澄清;夠膽放風予傳媒,為何不堂堂正正站出來,而是這麼鬼祟。他指這是政府慣用的發放消息試水溫的手段,認為放風人士應堂堂正正向市民交代,並強調「你要是再不站出來,我就會站出來」。
梁振英昨日在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後被傳媒再三追問下,仍然迴避交代電視發牌真相,只是吹噓發牌的正當性。
此外,商務局前日(30日)被揭發在公佈發牌前的9月期間更改網頁資料,刪去一段75字的段落,當中提及「政府不會就所發牌照數目訂定上限」,做法遭受社會批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回應時表示,有關更新屬於恒常處理,而今次更新時同事不想重覆這些信息,但因為傳媒關注,他已經指示同事把有關內容還原,但宣稱不代表有任何政策修改。
民情指數20年來最差
另外,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表的最新民情指數為62.2,比本月初大幅下跌11.9,可視為過去20年來最差,亦是梁振英上任以來的新低;指數中包含的政評指數及社評指數都告下跌,分別是74.8及70.7。民研計劃高級數據分析師戴捷輝分析,近期免費電視牌照事件,與民情指數變化息息相關。
港大民情指數是量化市民對香港社會的情緒反應,以解釋及預視出現集體行動的可能性,數值由0至200,100代表正常。政評指數及社評指數,則是指市民對整體政府管治表現及社會狀況的評價。◇
【大紀元2013年11月0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