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越南國營報紙《Dat Viet Daily》10日刊登了一則通告,稱越南6月13日將在其中部海岸附近某海域舉行持續6個小時 的實彈演習,并警告各種船只遠離該海域。
在人類進入理性時代後,大國間的大規模戰爭和衝突不大容易在精心預防的地方發生。因為衝突帶來的兩敗俱傷以及利益相關的他 方壓力,使得衝突雙方會盡力採取措施控制衝突發生的烈度。那些帶來慘烈後果的衝突更容易在那些初看不是最重要的話題和地區 發生,中國在南海與美國發生的碰撞就是這類問題。
南海衝突三個危險熱點
南海衝突主要是中國聲稱的主權領土範圍與南海其他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認定的中國主權範圍之間的衝突。雖然捲入南海衝突中 有中國、台灣、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但在南海的諸多衝突中,有三個危險熱點可能導致軍事衝突:
一是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主權歸屬的衝突。相距菲律賓很近的海地發現了豐富的資源,在未來幾年內,菲律賓會與世界各國簽署天 然氣勘探和開發協議。現在,中國的船隻越來越多地干擾和挑釁這些公司的作業及合同的執行。中國和菲律賓都已經表明強硬不妥 協的立場,根據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協議,如果中國與菲律賓發生衝突,美國會站在菲律賓一側干預。
二是中國和越南開發南海資源中的主權管轄領土的衝突。中越兩國都試圖在有爭議的海洋區域勘探資源,中國已經展示軍事或準軍 事的干擾的意圖,雖然越南沒有表示要軍事對抗,但沒有停止勘探活動,而是擴大勘探作業範圍。越南已經表示要讓美國軍事力量 進入越南,這顯然是要針對中國採取軍事對抗。
三是中國在南海二百海浬經濟區內宣稱國防管制並建構軍事設施與美國強調自由進出南海區域的權利。在這三個衝突中,以中國在 二百海浬經濟區範圍內行使國防權與美國要求南海充分自由航行的權利的衝突最為危險。目前,中國在南海建構準備打仗的軍事設 施,而美國頻頻派遣軍事力量進出中國宣稱的國防範圍。據報道,已經有幾次差點發生軍事衝突,這些幾乎擦槍走火的軍事碰撞雖 然會被控制暫時不會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但已經導致雙方逐步形成戰略判斷,即中美之間最終必須通過一戰解決問題並開始準備 這場戰爭。
中國沒參加戰後主權國邊界締約
從表面看,南海問題是崛起的中國對領土採取強硬姿態引發,但實際上,南海衝突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問題。儘管南海各 方都聲稱對南海擁有主權並舉出合理的依據,但各方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否決其他方面的理由。在現代國際社會中,主權領土管轄範 圍與主權國家間的邊界是通過國際條約確認的。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都通過國際條約重新界定國界。通過這些協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交戰國也是世界大國間基本 沒有領土管轄的衝突。戰後國際衝突主要發生在新獨立的國家間,這些國家在戰後締約時因為不是獨立主權國家,因此沒有參與國 際締約。當這些國家獨立時,原有的宗主國不願對獨立後的國家進行干預,因此在撤出殖民地國家時沒有對新興國家的國界作出令 各方滿意的安排。在冷戰時期,這些衝突還被超級大國控制著,當前蘇聯帝國轟然倒塌後,這些國家立即圍繞著國界陷入惡性衝突 中。
南海問題有些特殊,這裡衝突的各方不全然是新興獨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南海周邊地區基本上都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完畢 ,只有兩個國家還勉強維持獨立:日本和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基本上肅清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佔領。日本戰敗,中國又 成了南海地區唯一的獨立國家,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半是因為國力衰落力不能逮,半是出於國際正義觀念的進步,放棄和撤出南海 地區。戰爭結束前,這些大國承認戰後中國對南海提出的領土要求並認可中華民國在戰爭剛結束時接管南海的象徵性行動,這就是 中國今天聲稱對南海領土要求的理由。然而,由於國共內戰、政權易手和中共自外於戰後國際體系,中國沒有參加戰後締約,將戰 爭剛結束時其他世界大國承認的中國南海領土利益通過國際條約正式確認。
戰後南海周邊國家獲得獨立。他們認為,戰爭結束前大國間對中國南海領土要求的承認是帝國主義的地緣政治遺產,在他們缺席的 情況下確認領土邊界的結果極不公正,從國際法角度看也極不合理。他們提出,應當依照現代國際法,由南海周邊國家通過談判締 結條約,確認領土邊界。他們的要求得到世界多數國家的同情,放棄自己的殖民地的西方國家在此沒有雙重標準。
習近平的盲點和外交困境
如果南海爭端中,中國完全沒有理由,今天世界多數國家特別是美國就不會在領土衝突中採取曖昧立場。南海衝突升溫也不全然是 中國的問題,因為採取行動破壞現狀的也不都是中國。然而,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應承擔責任,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國力崛起迅速 ,不僅具有經濟資源,而且很快就有軍事實力按照自己的意願解決南海衝突,除非美國軍事介入並願意付出與中國交惡的代價阻止 中國。而美國至少在確保南海航行自由、不承認中國南海二百海浬以內的國防權方面劃出不惜開戰的底線。因此,作為負責任的大 國,中國應當謹慎使用力量,應當在理解當代國家政治原則和解決衝突的常規的基礎上行事。
中國首先應當理解戰後國界政治趨勢是,在新興獨立國家間按照國際法重新劃分國界,並通過締結雙邊條約方式確認。切忌在有國 際衝突的時候,相信拳頭大就是真理,濫用暴力方式解決與其他國家的衝突。
由於中共專制統治需要,中國的國際問題專家缺乏必要的系統知識理解國際政治規範,也許他們在專業上也知道國際法和國際政治 的知識,但他們沒有機制將其用於指導政府外交行為;相反,他們只能以這些知識服務於獨裁領袖的指令,因此給中國之外的專家 強詞奪理詭辯的印象。在獨裁專制體制中,中國問題就是獨裁者的問題。目前,是習近平的知識盲點造成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 困境。
就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獨裁政權,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以及所有中國以外的南海地區衝突的利益相關者都不相信中國。因為這個政權 在處理內政上的殘忍霸道,使得世界對其在外交領域中的一些辭令和姿態都做出令人不安的解讀。中國的強詞奪理和聲色俱厲本想 保全面子或避免衝突,反而招致更大的懷疑和不信任。
因此,只有中國結束共產黨的獨裁體制,讓國家決策通過一個開放自由的討論,然後由專業人士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為中國 找到一個既維護國家利益,也兼顧國家形象的途徑解決南海問題。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 ,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前言: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漫長而單調的地方官員生涯中,習近平刻意壓制內心的反社會傾向,把自己裝扮成循規蹈矩、謹小慎微的技術官僚。等到終於登上大位,他才露出真面目:他是獅子,是潑猴,是皇帝,是救世主。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平庸,他要用權力改變中國乃至世界。他更要像毛太祖那樣,給中共政權打上強烈的個人烙印,而一切攔路的障礙,無論是黨內反對派還是民間異見者,都要冷酷無情地掃除掉。於是,習近平統治的中國,像一輛沒有剎車的火車,朝著法西斯主義的方向高歌猛進。一場巨大的災難,近在咫尺,迫在眉睫。誰能製止這個希特拉式的重度「狂妄症候群」患者呢?
當你們為某件事感到憤怒時,也要像我曾被納粹激怒時一樣,要變成一個強悍的戰士,獻身投入歷史的洪流。而這股巨大的歷史洪流也會因為我們的加入,往正義與自由的方向更為邁進。————史蒂芬.黑塞爾(Stephane Hessel)
二零一五年,中共政權大張旗鼓地「紀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其中最盛大的活動是具有濃鬱的法西斯特色的大型閱兵式,全球不禁為之側目。澳大利亞《雪梨晨鋒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俄羅斯,中國,所謂的伊斯蘭國政權都是法西斯」的社論,國際版編輯彼得.海切爾(Peter Hartcher)將中共列為法西斯政權并猛烈抨擊:中國是一個正在成形的法西斯帝國,它有什麽資格「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呢?這篇社論引發了中國外交部的強烈抗議——以後,該報記者若申請中國簽證,恐怕會遇到故意的刁難。
何謂法西斯?這篇社論明確指出,法西斯有三大決定性特徵,首先是專制,其次是權力高度集中,第三是國家高於個人。作者指出了這三個政權的本質:俄國的普亭妄言「西方打算拔掉俄國熊的爪子和牙齒」,並試圖恢復「俄羅斯的偉大」;中國企圖克服西方帝國主義帶給他們的「百年恥辱」,一直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洗腦,讓孩子「勿忘國恥」;ISIS則宣佈要恢復哈利法,恢復伊斯蘭教的偉大。以灌輸仇恨、鼓動民粹、訴諸暴力而論,三者何其相似!文章最後得出結論:「雖然在政體表面上三家各有不同,但實際上它們都是法西斯主義實體,它們放棄民主自由,追求暴力,對外擴張不願受道德與法律的約束。」
從「次法西斯」到法西斯的飛躍
彼得.海切爾並非發現中共政權法西斯化的第一人。早在二零零四年,中國獨立學者余世存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次法西斯時代的國家、社會和個人》的長文,梳理了當代中國的政治生態和精神現象。
毛時代之後,中國一步步地演變成一個「四不像」的國家。在某些方面,它相當資本主義;在某些方面,它又極端社會主義。有時,它慷慨資助那些意識形態上與自己近似的「小兄弟」,比如奉行共產主義原教旨主義的北韓和古巴;有時,它又瘋狂的煽動民間的民族主義思潮,聲稱要向近代以來欺壓過中國的西方列強展開復仇計劃。它一邊宣稱要弘揚毛澤東思想,一邊又抬出孔夫子和佛教來裝點門面、收拾人心,可謂「左右逢源、古為今用」,急迫之下甚至顧不上這些觀念、思想和宗教之間難以彌合的矛盾與裂隙。因此,如何「定義中國」,對於中國知識分子和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而言,成為一個莫大的難題。
余世存認為,在全球範圍內,只有大陸中國,在內政的基本觀念、外交的基本原則上跟自由民主世界格格不入。這個文明古國在數千年間充當過東方世界的發動機,如今它倔強地保持另類、個色,它不合群。那麼,人們該怎麼談論它,怎麼稱呼它,怎麼指望它呢?余世存對中國的定義和概括是:「這個時代同極右專制的法西斯主義類似,而在精神氣魄、社會動員能力、對外輸出等方面不如遠甚,稱之為次法西斯時代也許最為精準。」
十多年之後,中國的經濟實力已「坐二望一」,可以支撐習近平的帝國夢了。習近平「朕即天下」的自戀和自信,來自於其太子黨的身分,以及紅衛兵時代「不怕血」、「不怕死」的青春記憶。鄧小平的遺訓「韜光養晦」被拋棄,習近平發誓要「有所作為」和「大有作為」。如是,余世存所提出的、適應技術官僚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的「次法西斯主義」的概念,在習近平掌權之後就要將「次」字刪去了——正在成形中的習近平主義,就是崇尚鐵與血、貨真價實的法西斯主義。
習近平大大提升了中國的「仇恨教育」的烈度。如同希特拉對內將猶太人、基督徒、社會民主黨人當作內姦和叛徒,習近平對內也將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非政府組織、各類宗教信仰者和各少數民族當作不穩定因素和危險分子。如同希特拉將西方民主國家和蘇俄當作勢不兩立的外敵,習近平將美國、日本當作是「必有一戰」的敵人(黨國的宣傳機器特別將民主體制成熟而穩固的日本妖魔化為「軍國主義復活」的國家)。經過長期的洗腦教育,許多中國人一提起美國和日本,就牙齒發癢,恨不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說起新疆、西藏、香港和台灣,就夢想著大軍遠征,秋風掃落葉般地將「叛逆之地」夷為平地。中國已經擁有了法西斯主義的群眾基礎,就等着習近平的應運而生了。
習近平秉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西斯主義」,被很多港台學者命名為「天朝主義」。台灣學者曾昭明如此梳理天朝主義論述的歷史脈絡:「漢帝國透過「經學」(儒教釋經學)建構起來的天命神學,是「帝國認同」的原型、典範與核心;乃至更為細緻的天朝主義論述,還會考慮宋代「理學」對儒教天命神學的佛學式「改造」——但眾所周知,這種「理學」式的帝國儒教神學,是更為嚴明「華夏—夷狄」的哲學人類學區別的。」當然,除了中國固有的帝國傳統文化,習近平還從納粹、蘇俄乃至今天的普京那裡「偷學」到不少「獨裁術」,使之變成一鍋「東北亂燉」。
習近平的「天朝主義」初露端倪,有不少御用學者為之鍍金抹粉。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天朝主義「左派」學者汪暉的「理論概括」: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策略「是一條超越冷戰格局、克服新自由主義的未來之路,一條突破近代以來形成的霸權體系及其新形式的解放之路,一條以深厚的歷史文明及其近代歷程為背景的、綜合當代各種先進經驗的繼承創新之路。」希特拉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的聲音,過了八十年之後,在遙遠的中國的迴音壁中起死回生。
西方的對華綏靖主義政策,何時夢醒?
習近平与希特拉一樣,都是會念魔咒的巫師——和平、民主、法治、自由,是這兩個獨裁者常常挂在嘴邊的名詞,人們一不小心就被催眠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納粹德國口頭聲稱尋求和平、暗地裡卻擴軍備戰,西方民主國家信以為真,採取綏靖政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災禍一發而不可收拾。如今,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學者和媒體,也對習近平的法西斯主義和擴張政策缺乏警惕,敞開大門,引為上賓。習近平笑容可掬地告訴西方國家,一起發財吧,中國的人權問題與你們無關,假裝沒看見就好了。一些陷入經濟衰退的西方國家,與中共稱兄道弟,被關押在獄中的劉曉波成了「隱形人」。習近平宣布成立中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亞投行,除了美國和日本之外,歐亞各大國均奮不顧身地加入,幻想點石成金,殊不知這是一處深不見底的「爛泥潭」。對此,彼得·海切爾發出明確警告:「西方的領導人們不應該再玩文字遊戲了。……我們的世界面臨著法西斯主義的復甦,而陷入經濟泥潭的歐洲和困於政治內鬥的美國,都還沒有意識到它們要面對的危險、憤怒的敵人是誰。」承平日久的西方諸國,對這一沉痛而尖銳的呼籲充耳不聞。
西方綏靖政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曾在布殊政府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的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提出的「必須尊重中國」的理論。美國在外交上如何處理中國問題呢?柯慶生認為,美國必須找到一種策略,讓美國能「接受甚至鼓勵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崛起、以及享有更大的名聲,但要影響中國的選擇,使其更願意放棄橫行霸道的行為……策略的成功,一方面需要實力和強硬的一種不尋常的組合,另一方面需要有讓中國安心、能傾聽中國聲音的意願。」這種觀點,用中國古話來說,不正是「與虎謀皮」嗎?
曾因報道天安門事件而榮穫年度英國最佳國際新聞記者的梅兆贊(JONATHAN MIRSKY),同是也是一位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他在一篇書評中直言不諱地批判柯慶生的觀點:「我與許多後來被關押的中國異見人士見過面,多次目睹中國在西藏的行為,眼看着中國軍隊在天安門廣場開槍打死和平的示威者,這些經歷讓我很難贊成柯慶生的觀點。」梅兆贊也寫過關於我的報道,他深知中國的真相絕非柯慶生從少數中國御用學者那裡瞭解到的皮毛。
習近平政權對內鎮壓上的殘暴酷烈和對外擴張上的兇猛蠻橫,可謂「兩手抓,兩手硬」。比如,對內打壓媒體、學界、NGO和人權律師的同時,刻意挑動擱置多年的南海爭端,使南海成為比當年的巴爾幹半島還要危險的、一觸即發的火藥桶。北京曾經承諾過,就南海爭端與週邊國家協商談判,不會作出任何挑釁舉動。話音剛落,習近平就下令在南海諸島施工作業、圍海造地,毫不理會美、日以及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尼、台灣的反對與抗議,一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派頭。
習近平的履歷與性格,宛如希特拉的翻版
習近平最崇拜的人物,是毛澤東,更是希特拉。多年擔任精神病科醫生,又曾出任英國外相的大衛·歐文,在《權力與疾病》一書中,針對身居高位的掌權者提出了「狂妄症候群」這一概念。他列出十四個評判「狂妄症候群」的指標:
一、自戀的傾向,把世界當作在其中施展權力與尋求榮耀的場域。
二、天性喜歡採取行動,以提升他們的形象。
三、對於自己的形象與外表有超乎比例的關心。
四、習慣以救世主的口吻談到自己的所作所為。
五、把自己跟國家等同起來,認為這兩者的形貌與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六、傾向用第三人稱來稱呼自己,或者使用舊日國王的口氣說話。
七、對自己的判斷有過度的信心,對他人的建議或批評有過度的蔑視。
八、對自己所能達成的事情具有誇張的自信心,接近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
九、相信自己真正要面對的不是人民,而是歷史或上帝。
十、相信在歷史上他們將會得到勝利。
十一、不知休息、輕率魯莽以及容易衝動。
十二、失去與現實的聯繫,常常伴隨着日漸惡化的孤立狀態。
十三、傾向於因為他們的「宏觀視野」,堅信他們行動的道德正確性。
十四、毫無能力執行政策,可以稱之為狂妄的無能。
大衛.歐文指出,若符合以上症狀中的三項,就建議當事人「請及早下台」。以這十四條標凖衡量,希特拉和習近平符合的,至少超過十條。由此可見,習近平和希特拉都是狂妄症候的重度患者。病源來自於他們的家庭教育、少年及青年時代的經歷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以希特拉而論,德國歷史學者克勞斯.費舍爾在《納粹德國》一書中指出,從希特拉最初在維也納遭遇艱苦的生活開始,他就形成了殘酷和冷漠地對待他人的思想,後來他將這種思想理性化為偽達爾文主義的術語。這種思想主張生活是無休無止的為生存的戰鬥,在其中自由最強者才能獲得勝利。希特拉曾向身邊的人說:「殘酷令人激動。人們需要神聖的恐怖。恐怖是政治最有效的方法。」
早年作為流離失所的社會邊緣人,使希特拉具有強烈的反社會傾向,他的一生都仇視確定的、規範的體制。用漢斯·弗蘭克的話來說,希特拉是一個麻木的心理變態者,受到原始的、任意的自我中心主義的驅使。這種反社會的人格,還可以從其孩提世代和家庭生活中的經歷中尋找到,他到身上必然帶有孩提世代在家庭中遭受背叛的印記。儘管這些人通常是聰明的,自然的或者可愛的,但是,他們實際上是冷酷的、欺詐的和喜歡操縱的。
所以,克勞斯·費舍爾得出結論:「希特拉前三十年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反社會的環境中度過的。在歷史上,強烈的邪惡多次獲得了勝利。無論怎樣有缺陷,希特拉和他的隨從都是些極端的狂熱份子,具有令人驚訝的心理動力。他們對德國的機構發起了猛攻,企圖使它們屈服於他們的意志。」希特拉成功地破壞了魏瑪共和國的憲政制度,一步步地走上獨裁暴政之路,並自我加冕成為歐洲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擁有最大權力的「元首」。
習近平跟希特拉和毛澤東的早年經歷和思想模式非常相似。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習近平,是一個被拋入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因為父親被毛澤東設計下獄、家庭支離破碎,尚未成年的習近平一度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兒。作為最年幼的知青中的一員,他被送到陝西的窮鄉僻壤勞動改造。因忍受不了缺衣少食的生活,他跑到父親的老家富平向親友尋求幫助,卻被眾人拒之門外。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中共的鐵血統治已深入鄉村,傳統的古道熱腸不復存在。而後,習近平潛回北京,卻被當局當作「盲流」送入少年勞教所關押。最後,在家族長輩的勸誡之下,他不得已又返回延安的小山村,老老實實地當知青。
那一段生活的陰影,一直籠罩在習近平心頭,大大改變了他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吊詭的是,習近平並不仇恨他的家族的仇人——險些害死他父親并導致他本人淪為「賤民」的毛澤東,相反,他對毛澤東的「山大王氣」心儀不已。毛時代的話語方式和政治氛圍成為他的「潛意識」。習近平夢想著有一天掌握了權力,要像毛澤東那樣迅猛攪動社會,乃至創造一個「新天新地」。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漫長而單調的地方官員生涯中,習近平刻意壓制內心的反社會傾向,把自己裝扮成循規蹈矩、謹小慎微的技術官僚。等到終於登上大位,他才露出真面目:他是獅子,是潑猴,是皇帝,是救世主。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平庸,他要用權力改變中國乃至世界。他更要像毛太祖那樣,給中共政權打上強烈的個人烙印,而一切攔路的障礙,無論是黨內反對派還是民間異見者,都要冷酷無情地掃除掉。
於是,習近平統治的中國,像一輛沒有剎車的火車,朝著法西斯主義的方向高歌猛進。
一場巨大的災難,近在咫尺,迫在眉睫。
誰能制止這個重度「狂妄症候群」患者呢?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國A股一年來已跌40%,專家認為仍存在很多下跌風險。(AFP)
【記者簡真龍/綜合報導】
中國A股在過去一年來重挫約40%,但價位並未回到正常水準,中國A股本益比(投入成本/未來每年收益)中值高達59倍,此數字相較全球其他主要市場,至少達3倍,甚至比2000年美國網際網路泡沫高峰時期科技股的本益比還要高。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資產管理公司Silvercrest和Blackfriars的基金經理人去年料中陸股大跌,如今認為中國經濟成長疲弱,加上投資人信心脆弱,要談重返陸股還為時過早。
Silvercrest首席策略師Patrick Chovanec說:「陸股有很多下跌風險,基本面不佳,恐怕還會更差。」
「我們不持有任何A股。」Blackfriars駐倫敦股票主管Tony Hann則指出,A股讓投資人擔心的理由很多,例如中國經濟增速去年降至1990年以來最低,迄今仍然幾無復甦跡象;滬指成份股的利潤自去年6月以來下降了13%;企業違約不斷增多;人民幣匯率接近5年低點等。
陸地王頻現 泡沫破裂徵兆?
【記者李淨、劉毅/綜合報導】
中國今年地王頻現,截至6月2日,中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已出現了113個地王,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和(95個)。有陸媒刊文披露,地王原來都是「一家人」。還有文章表示,中國房市已成為全球最大賭場。
所有地王都是「一家人」
陸媒搜狐財經近日發表署名劉曉博的文章〈當下樓市最大的祕密:所有地王都是「一家人」〉,文章透過一連串調查,最終「解開謎底」:深圳的新地王,跟上海剛剛誕生的「周浦地王」和「顧村地王」一樣,後台都是實力雄厚的央企。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5個月,中國土地市場總價超過15億元(人民幣,以下同)的105宗高價地塊,成交總價為3,288.2億元,其中有52宗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1,785.8億元,占比為54%。
中國房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
搜狐財經發表的另一篇署名黃生的文章〈中國房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指出,中國正式進入了地王時代,其背後全是一幫國有企業在玩。
文章說,這些國有企業在豪賭中國未來幾年的貨幣政策繼續極度寬鬆、美聯儲不加息、人民幣不貶值等。如果賭博失敗了,反正是國有企業的錢,也就是國家的錢,不是他們自己的錢。
「可憐、可悲、可嘆,中國的房市淪落為最大的賭場。」文章表示,上帝欲毀滅之,必先使其瘋狂。這場房地產大賭博不會有贏家,因為實體經濟輸了,人民輸了,國家輸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避免房地產泡沫瘋狂之後的悲劇!
中國樓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 內幕驚人

圖為上海一房產交易所(網路圖片)
【記者李淨/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樓市上月共出現69宗「地王」,被稱為:瘋狂的「地王月」,而在本月前3天,就湧現出7塊「地王」。有陸媒刊文披露:經過層層挖掘,發現當下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原來都是「一家人」。還有文章表示:中國樓市已經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賭場,但只需一招,樓市就會立即崩潰。
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都是「一家人」
6月2日,深圳龍華區域上塘地塊產生新一代「地王」,央企中國電建集團和廣州方榮房地產有限公司,聯合以82.9億元的高價拿下,地面價高達56,781元/坪米。
而此前一天,有7家央企參與競拍的上海寶山顧村地塊,最終被隸屬財政部的信達地產再造「地王」,這也是該公司1年內造的第7個「地王」。統計發現:再加上5月份央企保利地產豪奪的上海周浦「地王」,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湧現出的所謂「地王」,超過半數由地方國企、央企製造。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5個月,全國土地市場總價超過15億元的105宗高價地塊,成交總價為3,288.2億元,其中有52宗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1,785.8億元,占比為54%;其中,信達、華僑城、招商、中國電建、魯能集團、葛洲壩、保利、中鐵、中冶等央企共製造出15幅「地王」。魯能2016年已在土地市場砸下超過100億元。

有文章稱:大陸樓市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賭場,但只需一招樓市就會立即崩潰。(AFP/Getty Images)
近日,大陸搜狐財經發表劉曉博的署名文章《當下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都是「一家人」》。該文章說:深圳冒出的新地王,經過層層挖掘,發現當下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原來都是「一家人」。讓我們看看拿下這塊土地的兩個企業的情況吧!中國電建集團,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央企。
根據公司官網顯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建)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11年年底在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14個省(市、區)電力勘測設計、工程、裝備製造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
那麼「廣州方榮房地產有限公司」是哪裡的?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可知,它只有一個股東,是「北京興茂置業有限公司」。而「北京興茂置業有限公司」也只有一個股東,是「上海興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
文章說:轉眼之間,我們像一隻皮球一樣,被人從廣州踢到了北京,又踢到了上海。終於,看到了「上海興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竟然是外資!不是說外資都從中國房地產市場上逃跑了嗎?
接著查:「上海興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也只有一個股東,叫「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代碼是00817,剛剛更名為:「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那麼,中國金茂的「爸爸」是誰?
據中化集團資料顯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立於1950年,前身為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歷史上曾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企業。現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總部設在北京。中化集團主業分佈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
中化集團目前的「一把手」是寧高寧,此前曾分別擔任過華潤集團董事長、中糧集團董事長。也就是說,他曾經是中國第一大房企萬科的「太上皇」。
至此,謎底徹底解開:深圳的新地王,跟上海剛剛誕生的「周浦地王」和「顧村地王」一樣,後台都是實力雄厚的央企。
中國房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
6月3日,搜狐財經發表的另一篇署名黃生的評論文章《中國房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文章還是以深圳產生新「地王」的報導展開。 文章說:杭州「地王」、上海「地王」、北京「地王」、深圳「地王」短短時間內迅速出爐,中國正式進入了「地王」時代。而「地王」的背後全是一幫國有企業在玩,可以說國有企業引領中國房市進入了「地王」時代,導致了中國房市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賭場。
國有企業在豪賭中國未來幾年的貨幣政策繼續極度寬鬆,繼續一直大印鈔,因為這是房價上漲的根源,如果中國收緊貨幣政策呢?那麼他們的豪賭就會失敗,如果中國繼續濫印鈔票,那麼他們的豪賭可能會成功。
國有企業在豪賭美聯儲不加息,他們也許認為美聯儲不可能加息,甚至會繼續加大寬鬆,這樣不會導致中國的資金外流,很多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高管確實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美聯儲是真的會加息的,資金外流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國有企業在豪賭人民幣不會貶值。因為只有人民幣堅挺才會對房價形成支撐,如果人民幣大貶值,必然會導致資金倉皇出逃,即使房價上漲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房地產仍然是跌了。
文章說:認真一看,會發現這些製造「地王」的國有房地產企業根本不懂房地產開發,而是一直玩金融手段的,也就是國有企業通過和國有金融機構和國家機關的密切關係,通過少量資金,撬動巨大的槓桿來獲得「地王」,而開發的工作則交給其他普通房地產企業。
這幫玩金融玩槓桿的國有企業,本來就是賭徒心態,因為只有賭徒特別喜歡玩槓桿。如果賭博失敗了,反正是國有企業的錢,也就是國家的錢,不是他們自己的錢。
文章說:可憐!可悲!可歎!中國的房市淪落為最大的賭場,這些國有企業拿著國家的錢,拿著人民的錢,玩弄高槓桿,瘋狂賭博,將國家的經濟綁架,拖向深淵。
文章最後表示:上帝欲毀滅之,必先使其瘋狂。一個又一個「地王」,說明它們真的已經瘋了,這場房地產大賭博不會有贏家。因為實體經濟輸了、人民輸了、國家輸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避免房地產泡沫瘋狂之後的悲劇!
只需一招,中國樓市立即崩潰
騰訊房產4月2日發表劉曉博的評論文章稱:房價的過快上漲,將中國社會撕裂為兩個階層:買了房子的和沒有買房子的。對於沒有買房子的人來說,最大的希望是:樓市崩潰,給自己一次抄底的機會。
其實,想讓中國樓市崩潰非常簡單,一件事就夠了。而且這件事不是戰爭、自然災害、瘟疫等不可抗力。
這就是讓人民幣自由兌換。自由兌換的含義非常簡單,取消外匯管制,企業和個人可以自由兌換外幣,資本可以自由進出中國(洗錢的除外)。由於人民幣匯率被顯著高估,人民幣計價的資產(A股、中國境內的房產等)更是貴的離譜,所以如果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很多人會賣了國內的房子到國外購房。想想看,北、上、深好一點位置的90坪米的普通住宅,現在售價為1,000,000美元,這個價格可以在美國中部的大城市買5套左右的花園別墅,即便是到房價昂貴的舊金山,也可以買到過得去的別墅。
正因為如此,雖然外匯管制存在,仍然有大量中國投資成功「出逃」,進入歐、美、澳等地的樓市。
美國羅森諮詢集團和亞洲協會一項報告顯示:過去幾年裡(2010年到2015年)中國人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其實,中國人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投資最大的還不是現房,而是「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統計顯示:2010年到2015年中國人在美國購買了1,100億美元的房子、土地、商業地產,但買了2,080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所以,投資、避險的特徵非常顯著。
當然,如果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對美元會快速貶值。話說回來,中國也不會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

有文章稱:大陸樓市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賭場,但只需一招樓市就會立即崩潰。(大紀元合成圖片)
樓市裡的大騙局 內幕越挖越觸目驚心
《華夏時報》此前曾報導:據深圳金鷹地產營銷總監林曉華披露,「有些企業之所以能承受地王的高地價,是因為之後可獲得接近50%的總地價返還。如果地塊涉及棚戶區改造,地價返還金額更可高達80%以上。」部分企業在拿地時會遇到一些限制性門檻,包括配套酒店、大型商業等,政府會給予財政補貼或返還部分土地出讓金。
湖南省房地產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王義高表示:一些定向出讓的土地,實質上早已鎖定開發商,「在招拍掛環節,可以一直拍下去,直到拍到為止,反正超過雙方約定的價格而多花的錢,最後政府都會返還給開發商。」
這種土地出讓金再返還模式,不僅導致「地王」頻出,變相推高房價,而且導致很多地方的土地招拍掛流於形式,並滋生了巨大的尋租空間。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