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舉燭悼六四 撐傘爭民主



■參與維園六四集會的年輕人隨歌聲揮動雨傘,表達對爭取香港民主的堅持。梁志永攝

13.5萬人維園點燭。馬泉崇攝
六四26周年,悼念的活動從維園分散多區。13.5萬人參加支聯會維園六四燭光集會,2,000人逼爆港大校園集會,本土派在尖沙嘴的六四集會亦報稱有逾千人。維園集會儼如雨傘運動的延續,台下市民舉起黃傘映照燭海,高唱「為着明天,要記得今晚」,把天安門追求民主的薪火傳承到維園。四大學生會在台上焚燒《基本法》,提倡港人修憲,高呼「命運自主」。
記者:白琳 趙雅婷 張政恆
雖然學聯首次退出支聯會的六四燭光集會,港大學生會亦在港大校園另起爐灶,但一年一度的維園集會仍然星火如海,從銅鑼灣進入維園的通道至晚上7時開始擁擠,維園球場於晚上8時宣告坐滿,9時維園草地也接近爆滿。警方稱昨晚維園高峯期有4.66萬人,去年同日則聲稱高峯期達9.95萬人。
支聯會在民意壓力下,今年集會滲入雨傘元素,集會中取消唱《中國夢》,改為《撐起雨傘》,又播放內地因為雨傘運動而被捕的「傘捕者」家人心聲。今年站台的大學生代表由學聯換上四大學生會。
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指出,不論市民以中國人抑或香港人自居,大家都是活在殺人政權下的命運共同體。城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梁曉暘更帶領各代表焚燒《基本法》,把灰燼撒進台上的六四火炬。

「無能為力都要嚟支持」
在維園舉起燭光的不乏「傘兵」。演藝學院碩士生李先生1990年出生,過去五年都來維園悼念,一直只視六四為歷史事件。雨傘運動期間他在旺角被警棍扑頭,今年對六四感受更深,「中共對付北京學生更加兇狠,佢哋都堅持。香港人好應該為民主行多一步,當雨傘運動過多兩年、十年,我哋仲能唔能夠堅持?」
70後醫護人員林先生以「老百姓」自居,自言只想生活安穩,但去年仍然運送物資到佔領區,「支持雨傘正正因為對中共不信任,呢種不信任嚟自六四」。過去兩年中共不斷收緊中港自由,他對中共絕望死心,「就算無能為力,都要嚟維園支持,起碼對得住良心」。94歲的劉伯伯26年來風雨不改到維園,今年由看護攙扶到來。他不贊成香港各派分開舉辦悼念六四集會,認為香港應該團結一致爭民主,不應分薄力量。
六四悼念活動今年遍地開花,港大學生會以「守住香港」主題另辦六四集會,2,000人點起燭光,坐滿中山廣場和旁邊石級。大會邀請資深傳媒人謝志峰等人舉行學術論壇,藉六四事件反思香港民主運動。浸大、公大、嶺大和珠海書院學生會都有出席。

內地生珍惜集會機會
浸大學生會外務副幹事長張崑陽指,去年仍有參與維園集會,但認為集會以唱歌為主意義不大,相信港大集會有更多反思和討論空間。來自上海的港大交流生張先生首次參與六四悼念集會,他指內地一直沒有任何六四官方活動,只有朋友間私下討論,故珍惜今次參與集會的機會。他認為內地在短期內為六四平反的機會不大,但相信能等到有天可在內地自由討論六四史實。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呼籲中國政府就事件的死傷者作出說明,釋放因為六四而仍被關押服刑的人士,並停止騷擾和拘押希望和平紀念這個日子的人士。聲明說,1989年以來,中國取得了社會和經濟上的進步,但是美國持續對其踐踏人權的行為感到擔憂。聲明特別提到中國全國人大正在制訂的有關限制非政府組織的法律。

港大2,000燭光 呼籲守住香港

■港大學生會首次在校園內辦六四悼念集會,參加者多是年輕人,燭光遍佈中山廣場。張志華攝

■昨早有港大學生在太古橋重髹字句,悼念六四死難者。
沒有《中國夢》歌聲,點點燭光悼念的依舊是六四亡魂,沒有聲嘶力竭的口號,紀錄片播放的是忘不了的屠城影像。香港大學學生會首次在校園內舉辦「守住香港毋忘六四」集會,吸引約2,000人參與,並加入雨傘運動元素,悼念會變成民主發展討論會。有過去一直留守維園的市民首度轉場,只想先為香港建設民主,有大學生坦言遍地開花反吸引更多人走出來悼念,最重要是毋忘六四的心不變。
記者:鍾雅宜 彭美芳
活動由港大學生會主辦,傍晚7時半在港大中山廣場舉行,近8時已有過千人參與,大會宣佈參與人數多達2,000人,大部份是年輕一代,逼爆廣場後大會開放邵逸夫平台作直播,港大、嶺大和浸大等學生會代表先在台上點起燭光悼念和默哀,之後播放5分鐘短片,除了八九六四屠城片段,新加入了雨傘運動時警方施放催淚彈場面和有關政改的片段。大會亦邀請了資深傳媒人謝志峰和港大校友、《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作者徐承恩等討論六四和本港民主發展進程。
寄望年輕人進入議會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認為集會人數比預期多,不認為分散了維園的力量,相信可啟發港人如何繼續爭取民主,前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亦有到場,以糾察身份協助維持秩序。
63歲的退休人士譚先生,過去25年都去維園悼念,「年年都話要建設民主中國,你建設到民主香港先算啦!」隨着司徒華離世、支聯會換人,他不再接受又籌款又唱歌的悼念,今年改為去港大表達對青年人的寄望,「希望佢哋進入議會,改變香港」,認為「冇燭光嘅話就點亮手機,暖一暖天安門母親的心。」
29歲攝影師、坐輪椅的鄭先生亦一改過去8年去維園悼念的習慣,首次來港大悼念,「每年聽完天安門母親嘅內容,大會唱歌就會走」,他指以往去維園十分擠迫,輪椅難入,又被籌款團阻路,今日去港大非常順利。
就讀大學四年級的李同學去年到過維園悼念,「支聯會究竟做過乜嘢,去幫天安門六四死難者?我哋唔見佢有做」。故由維園改到港大,期望了解港人可以為六四死難者或爭取民主做些甚麼。
來自上海的內地交流生張同學去年8月才來港大讀書,今年首次參與六四紀念集會,他指內地以往六四時都沒有任何官方活動,只有朋友間私下討論,故他無法知悉具體傷亡數字,他十分珍惜今次參與集會的機會,希望了解多點香港的情況,亦相信總有一天可在內地自由地討論此史實。

指去維園如購贖罪券
多間院校亦派代表參與,浸大學生會外務副幹事長張崑陽指,他去年仍有參與維園集會,但今年決定改來港大,因認為維園集會以唱歌等活動為主,意義不大,港大集會有更多的反思和討論空間,他不認為港大集會會影響維園集會人數,反認為可吸納更多本身不參與集會的人參與,強調至今對六四的立場不變,仍是不能遺忘。
城大退聯關注組成員鄧同學亦到港大參與集會,他認為維園集會太公式化,活動以唱歌和捐款為主,如同購買「贖罪券」,他認為港大集會有更多討論空間。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0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