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民主運動,及其遭到「六四」鎮壓,至今已二十八年。
中國共產黨自其成立,到其奪取全國政權,也是歷經二十八年。用毛澤東的比喻說,那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好像只是一齣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
此後的「長劇」裡,前三十年「繼續革命」的實踐起伏折騰。接著的十年,試圖通過改革開放而改弦易轍的努力,同以改革開放謀求黨國新生的努力,兩相較量。其時,中共經歷了「文革」慘敗,其自信心嚴重受挫,而社會中自發地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及民主的趨向,頑強地表現出來。儘管保守勢力不斷地颳起寒風,這十年中的理想主義基調仍清晰可辨。
終於,延續此前歷次學潮、由悼念胡耀邦而觸發八九民主運動。它高喊反「官商」反「官倒」口號,同時,實踐自由結社和示威遊行的公民權利,仿效波蘭「團結工會」,組織獨立學生組織,及其它民間自治組織,要求與黨政機構對話,要求依憲施政、罷免李鵬政府。
青年學子挺身而出,市民支持學生們突破軍警阻攔。公民意志在運動中表達,理想主義支持著人們以熱情直面社會現實,較少畏懼,較多參與。從北京到各地,星火燎原。
保守勢力堅持其僵化立場,施展手腕打擊民主運動,並謀求「倒趙」,鄧小平也認為在憲政面前退無可退。他們站到民眾的對面,從開始即下決心鐵腕鎮壓,直至釀成中共黨內開明力量全面失敗、八九民主運動遭到殘酷鎮壓的「六四」政變。
市場化:黨專政的新的實踐
血腥鎮壓之後,鄧小平謀求在血泊中重建黨專政,進而突破保守派阻力,接受市場經濟。
市場化進程順應國際經濟潮流,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得到廣闊的全球市場,中國經濟以低人權、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而崛起。黨專政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浴火騰飛,屹立二十八年不倒,更以其極權主義混合威權主義,影響全球。
實踐接受檢驗,世人有目共睹:在市場化實踐中謀求發展,是黨專政的新的實踐。
然而,經濟逐漸發展,現實社會之中,國有體制與現實生產力性質及其發展之間的基本矛盾,以及中共一黨專政及其卵翼下的權貴集團與人民大眾之間的主要矛盾,也隨之深化。
矛盾在發展,在表面化。
前年開始,內地播出一部大體為虛構的歷史題材電視劇,講述一個翻案故事,引人矚目。它不同於那些後宮宮鬥劇,亦非懸疑斷案劇,當然也與現代民主政治不同,朝堂之上不是主要戰場,更多的是暗中爭鬥、動心機、用權謀、描述政治計算。它引人注意,因為它演繹的翻案之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八九民運乃至六四鎮壓至今的過程,但對這種聯想,則鮮有談論,它的熱播也顯然不受這種聯想之影響,更是意味深長。
影射現實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網上曾有網友「歪批」,說這部電視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涉入六四的標準紅二代,依託體制外健康力量如民營經濟及非政府組織(NGO),輔佐體制內被邊緣化的開明人士,利用太子黨和團派的鷸蚌相爭,不斷壯大體制內健康力量,使之成為主流政治集團,最終為六四平反,開啟政治體制改革」。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部劇作可以讓人想到,鄧小平李鵬之流誣八九民運為「暴亂」而血腥剿滅,釀成黑案,然而,它展開的故事更讓人看到,那本就體現著專制王朝之「常態」,這當然比單純影射的格局,大出了許多。
該劇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為主線,鋒芒則指向權力本身──權位使人迷失本心,君王心中的「天下」與國人的天下漸行漸遠。劇中「梁王」直言,沒有人可以逃脫權位的制約。該劇看似全力構築否定這一斷言的氛圍,卻難以否認,此話其實恰恰道出了王朝政治的真諦。
現實的中國,已經與「大梁」很是不同。中共黨政官僚機器,不會允許「麒麟才子」及其掌握的那樣龐大的江湖(民間)力量生長起來,也同樣不會允許中國政治中有「朝堂政治」成長為議會政治的空間。迫使「梁王」本人同意重審那件基本上證實為冤案的舊案,極具震撼力,而現實中的改革開放,則只能控制在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專政黨手心裡,卻是當今改革開放的悲劇。開明力量不能從黑箱政治產生,似乎又只有從黑箱政治中才能脫穎而出,這簡直就像是馬克思當年論述資本,說它「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馬克思解開了那個謎團,而中國政治的現實,似乎更複雜得多。中國的共和政治被人浸在泥沼醬缸裡,動彈不得,難怪有人煞有介事而孜孜不倦地論述民主不適合中國國情。
「大梁」雖不好,畢竟尚有健康力量在行動,而中國崛起之際,公民社會幾無立錐之地。習近平把「中國夢」做到這等地步,可以算作他的「豐功偉績」。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 共產黨必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