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廣州海關從兩名入境旅客行李中,查獲「東非罌粟」恰特草20多公斤 。(網頁截圖)
新型毒品恰特草
據浙江在線報導,「阿拉伯茶」學名「恰特草」,中國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對這種植物實行管制,今年查到的第一例就在蕭山機場。
恰特草,又名巧茶、也門茶、阿拉伯茶、埃塞俄比亞茶,是原產於熱帶非洲的一種灌木植物。該植物含興奮劑卡西酮,咀嚼會上癮,並使人厭食,降低人體免疫力。
據相關媒體報導,黑市上新鮮的恰特草賣500元一斤,曬乾的恰特草僅需200元一斤,由於低廉的價格和難以辨別的外表使恰特草成為了許多癮君子的新寵。
恰特草屬於軟性毒品,除了價格便宜得驚人外,其外形更具迷惑性。稍不注意就會以為是茶葉或者青菜。尤其為謹防有人藉此毒害青少年,家長一定提醒孩子萬分小心!
廣州日報24日警告,酷愛喝茶的廣州人要小心。據悉,一款名為「阿拉伯茶」的新型毒品從去年開始在中國的地下毒品市場交易中蔓延。
恰特草走私入境
今年1月13日,一名埃塞俄比亞籍旅客飛抵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從該旅客攜帶的黑色背包中查出恰特草植株3把,淨重630克。涉嫌走私恰特草的當事人被刑事拘留。3月20日,一名埃塞俄比亞籍人涉嫌走私入境恰特草兩包,重820克。
廣州日報報導,有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恰特草生產在非洲,但從去年開始,販毒分子利用國際快遞等方式將其偷運入中國,由於外形象莧菜,如果不打醒十二分精神,會很容易被其矇混過關。2013年在廣園路一帶的一棟出租屋內,住了 非洲籍人士,裡面放置了大量的恰特草,從販毒到吸毒提供一條龍服務。
有關部門表示,市民平日若發現這種毒品可以舉報。
【大紀元2014年04月25日訊】(責任編輯:岳青)
Did You Know
藥性比較
資料來自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期刊上關於常見管制藥品其傷害性及成癮性比較, 包括煙、酒。
恰特草的原產地為衣索比亞,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咀嚼恰特草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恰特草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不少學生和司機嚼食恰特草來提神醒腦,而農民和勞動者則嚼食恰特草來減輕疲勞。效果和5毫克的安非他命差不多,尤其是5片葉的卡塔更是好的品種。傳統上恰特草是一種社交用的藥物,現今葉門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間闢為恰特草室,在那兒和親朋好友嚼著恰特草,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咀嚼恰特草使人感到思維清晰、精力充沛,覺得世間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藥力退卻之後,咀嚼者多感沮喪,邏輯混亂,什麼也不想做。專家指出,長期咀嚼卡塔葉,可能造成厭食,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安娜穆瓦西說:「有高血壓的人,該停止用塔卡。」
化學特性
與一般山茶科的茶葉不同的是,巧茶屬植物屬於衛矛科,而恰特草的含興奮劑卡西酮(cathinone),咀嚼恰特草會上癮。 此外,卡西酮結構不太穩定,易分解成去甲偽麻黃鹼(cathine)和苯丙醇胺(norephedrine),其結構類似於安非他命和腎上腺素。因此,很多國家都將之列作興奮劑或管制藥物,嚴禁旅客攜帶阿拉伯茶入境。在中國大陸,巧茶的有效成分卡西酮屬於國家一類精神藥品,也即刑法第357條所定義的「毒品」。
恰特草雖然有提振精神的作用,但長期嚼食會使人厭食,導致營養不良,降低人體免疫力,從而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由於恰特草的價格非常高,衣索比亞很多農民放棄種植糧食,改種恰特草。種過恰特草的土地種其他東西收成都很差,只能繼續種恰特草。( Wikipedia )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