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德國股市上的中國公司股是垃圾股?

(記者劉成德國報導)
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最近發生了一起中國公司老闆卷錢潛逃的事件,其在德國的股票暴跌,雖然幾天後老闆現身,股票有所回升,但中國公司不靠譜——這個幾年前就有人得出的結論,似乎更令德國人相信了。
索力鞋業是家福建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三年,年收入上億歐元。2014年9月16日,董事長吳清勇和總經理吳明鴻(父子關係)失聯,公司帳上少了一億多歐元,他們的家人也同時失聯。此事震動法蘭克福證交所,索力股價當天暴跌將近80%。但董事長几天後現身,說並非失蹤,只是出國治病,手機丟了聯繫不上,但也未解釋帳上少了的那些錢如今在何處。
早在幾年前,很多德國投資者就對來自中國的上市企業不信任,甚至在討論它們的股票是否是垃圾股,其導火索是當時中國企業在美國和加拿大爆出多起欺詐和偽造賬目的醜聞。
在德國證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的運作方式和在北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差不多。德國權威財經雜誌《歐元》早於2012年第八期就已經刊登了一篇題為《表裡不一》的文章,列出數個這些企業讓人不信任的原因。《法蘭克福匯報》也在2013年7月的一篇文章裡詳細分析了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的問題。

一、中國審計在政府壓力下造假
中國公司「出身」就不清白,在德國上市之前,其賬目就有硬傷。中國政府竭力要將中國企業推到海外上市,因為這些都可被當作政績來炫耀。為了這個目的,有時候地方政府甚至會給中國的審計所施壓,讓企業賬目對外顯得更漂亮一點。
二、三個賬本對付不同的人
在德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習慣於作三本賬,一個用來應付稅務部門,一個只給投資者看,而真正的賬本只有內部人才有權看到。在德國,這是不折不扣的欺騙手段。
三、賬目混亂有貓膩
《法蘭克福匯報》在去年一篇文章中披露,很多中國企業因賬目混亂而不能通過德國審計公司的檢查,導致無法在德國按時提交年度報表,中國公司Powerland AG就是一個例子。
例如該公司2012年有兩筆巨額賬目不清,一比3520萬歐元的收入應來自該公司和一位南非客戶之間的交易,但在客戶地址下找不到這位客戶;另外一比6110萬歐元的活期存款無法證實,德方提出和中國的銀行核對數據,被Powerland AG拒絕;該公司顧客的付款方式也讓德國審計師無法理解,不是顧客直接匯款,而是顧客的顧客付款,等等。

四、距離遙遠 無法有效監督
地理距離遙遠導致德國證監會成員很少能夠到中國實地調查公司業務。而其在德國的子公司通常也不是真正的實體辦公室,而是為了在德國上市而成立的「空殼」公司,租用「虛擬辦公室」,除了一個地址和一個電話,並沒有真正的辦公人員。德國方面既看不到生產線,也看不到辦公樓,只能看到書面上的資料。
五、企業自身結構和素質問題
在德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並不是一流企業,通常規模不大,幾乎都是來自福建省的小型家族企業,擁有決定權的大家長通常不會說英語,企業組織和管理結構無法和國際接軌。
六、到德國上市沒有長遠打算
這些企業進軍德國證交所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公司名聲,「在德國上市」「擁有德國品牌」是質量好的招牌,也更容易得到貸款,但是關於融資方面並沒有一個長遠打算。而其它德國公司上市是為進行長遠的融資,因此考慮更加周詳。
背景:
2007年第一家中國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最多時有30多家中國公司在法蘭克福上市,到目前還剩20多家。從運動服裝、鞋底製造商、垃圾燃燒處理、魚類產品加工到發動機乃至奢侈品,企業行業跨度很大。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 - 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2014年09月26日訊 責任編輯:余平】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