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雖然距離倫敦數千里之外,但是,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還是會影響到中國。圖為6月27日,英國退出歐盟的標語牌懸掛在陽台上。(Getty Images)
編譯/李清怡
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高級研究員Laura-Marie Töpfer近日在《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撰文,認為英國脫歐對於英國來說是一個汙點,而對於中共來說,卻是痛點。
北京雖然距離倫敦數千里之外,但是,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還是會影響到中國。
從政治角度上講,北京當局因為英國脫歐應當可以坐收多多好處。理由是,英國倫敦金融業的不確定性使得北京當局可以利用人民幣國際化作為策略性工具,加強其在歐洲資本市場的討價還價地位。
北京將失去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路
與此同時,由於英國脫歐將失去歐洲市場的通路,使得中國市場對於英國來說,比以往更具吸引力,這將給中共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使其更加容易在雙邊談判中佔據優勢。英鎊走軟也會令那些伺機購買英國公司資產的中國投資商從中受益,以更合適的價格買進。
不管怎樣,英國脫歐實非零和博弈,即在不同策略組合下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不確定的變數,公司資產跌值將伴隨著全歐洲的內需不景氣,中國出口工業也將因此承受壓力。
迄今為止,倫敦金融中心一直享受著中共給予的各種政策優勢。2012年,倫敦是第一個獲准在中國境外發行人民幣面值債券的金融中心。
2013年後,倫敦被選中成為西方第一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倫敦還因此獲得8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額,擊敗了亞洲區域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
但是,北京當局之所以為倫敦提供如此優厚的待遇,其背後的動機首當其衝其實還是為了自己受益。幾十年來,倫敦一直扮演著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如今,倫敦金融中心的外匯交易額佔全球市場的40%,其中,美元交易額比紐約還多,歐元交易額也高出歐洲其他國家市場的總和。如此顯赫的地位,為北京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更加靠近西方金融市場。
然而,英國脫歐卻改變了這一穩定趨勢,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很多中國觀察人士都警告說,北京將面臨失去通過英國進入歐洲市場的策略性籌碼,並因此而失去人民幣進入歐洲資本市場的主要通道。
英國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有可能為北京當局提供了一個與其他歐洲國家玩「分而治之」遊戲的機會,看看哪個貨幣金融中心能從北京當局手中拿到優惠政策,在其金融市場拓展人民幣業務。
另一方面,英國脫歐可能為中國投資者們提供了新的併購機會,因為進入英國市場變得更加容易,還有資產價格下跌。
對中國投資商來說,這可能是個機會視窗,但是,對於那些依賴出口的中國公司來說,卻是一個頭痛的事。公司資產價格下跌表明歐洲各國國內需求日趨疲軟,在英國與歐盟正式談判之前,這一趨勢不太可能逆轉,而英國與歐盟的最終談判在2018年之前也不太可能正式生效,將使得中國廠商受損,因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歐盟從中國購買的貨物就達3850億美元。對於原本就已經在竭力應對國內產能過剩的中共領導人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雖說中共由於英國脫歐而獲得政治上討價還價的利器,卻被經濟損失的巨痛抵消了。
中國和歐洲同樣遇困受挫
英國脫歐並不意味著中國獲利、歐洲受損,而是,歐洲的命運和中國的未來相互交織,互為影響,因為歐洲遇困受挫,中國也一樣。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研究員Roderic Wye在《新聞週刊》文章亦持類似看法,……從長遠來說,英國脫歐將使歐洲對全球的影響減弱,因為歐洲內部的問題將更加嚴峻;從更狹義的角度來看,考慮到中共本身的政治利益,歐洲近期不會對中共採取強硬路線。
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共自身所面臨的經濟困境日益突顯,任何國際市場的不穩定和動盪因素都會令中共忐忑不安,而且,英國脫歐的各種後效應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全部彰顯出來。
僅在歐洲市場,中共就已經失去了在自由貿易秩序方面的有利聲音,因為之前,英國力挺中共,即使英國自身的鋼鐵工業也因廉價進口商品的影響而備受打擊,卻還是明顯反對歐盟制裁中國傾銷鋼鐵商品。現在的英國,對歐洲貿易政策的詮釋,即使不是隻死鴨子,也是一直跛腳的鴨子。重組後的歐盟,在貿易與投資政策方面將更加趨於實行保護主義,這對中共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中共尋求歐盟認可其市場經濟的地位,並不會因為新近出現的情況而有什麼改變。
中國投資商面臨一系列新的決定。英國曾經號稱自己是通往歐洲的橋樑,而今,這座橋樑已不復存在。中國人需要決定是否重新定位,另尋出路。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