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難得一見深度分析 北韓核武劍指中國?


北韓在鐵山郡東倉里新修建的遠程導彈發射場距中國丹東直線距離僅約50多公里。圖中女子遙望的是連接丹東與北韓平安北道新義州市的鴨綠江大橋。(AFP)

北韓2017年3月4日在靠近中國丹東的衛星發射基地射了四枚飛彈。(AFP)
北韓不顧國際譴責,屢屢進行核試,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與北韓之間的關係問題,中國並非當事者。本文作者罕見地以地理角度分析了北韓為何將核設施建在鄰近中國邊境,以及北韓核問題將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文/張璉瑰(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北韓在距中國邊界如此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不但讓中國面臨嚴重的環境安全風險,核試後重拾「武力統一」,更迫使美國施壓北韓棄核「不排除任何選擇」,讓半島戰爭危險與日俱增。北韓半島若再次發生「統一戰爭」,其結果必定是災難性的;如果在危機時候動用核武器,對半島及其周邊國家來說則是毀滅性的。北韓擁核,它對我國的安全意義發生重大變化。這時,它不再僅僅被動充當中國安全屏障或他方入侵我國的橋梁,因為它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中國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它本身成為有可能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

北韓擁核,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中國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成為有可能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圖為3月8日北韓駐北京大使館。(Getty Images)
在北韓核問題上,國人有許多認識誤區。其中之一便是認為北韓核問題是北韓與美國的關係問題,中國不是當事者,中國要做的只是維護半島無核化的口號,適時做些勸談促和工作,沒有必要採取實際行動促北韓棄核,因為那是在幫美國的忙。其實,只要翻開地圖看一看北韓核設施距中國邊界的距離,看看離美國有多遠,再了解一下北韓擁核動因及其核設施安全狀況,我們的心態可能就不會那樣閒適和從容了。
極具現實意義的「赫克之問」
西格弗里德‧赫克(Siegfried Hecker)是美國核科學家,曾於1986年至1997年擔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主任,現任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
北韓出於誘使美國承認其核國地位,進而在擁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實現北韓與美國建交之目的,曾多次邀請赫克及其同事劉易斯等美國知名專家、學者訪問北韓,極其坦誠地向他們展示其「核成就」。
其中,2004年1月8日,赫克等應邀參觀北韓寧邊核基地達8個多小時,北韓讓這些美國人仔細察看其所提煉出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20l0年11月10日,赫克等人再獲邀到寧邊參觀,而北韓這次向他們展示的是輕水反應堆建設現場和鈾濃縮設施運轉場面。此特殊安排使美國行家對北韓核計畫推進狀況有了更多及更直接的了解,與此同時,作為專家和學者,赫克等人也對北韓核現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美國核科學家赫克(Siegfried Hecker)曾於2004及2010年到北韓寧邊參觀核設施。(AFP)
2012年2月21日,筆者曾參加一個同赫克、劉易斯等人的座談會,雙方較深入地交流了對北韓核問題的看法。席間,赫克談及他們參觀北韓核設施後的感想,並提出一個問題,使筆者深感震驚和不安,至今壓在心頭難以釋然。
赫克說:「2010年那次去寧邊參觀,使我吃驚的不是其核能力,而是其規模。2000臺巴基斯坦P2型離心器正處於工作狀態,顯然,在其他地方他們還會有這等規模的核設施。北韓出於政治目的正大力推行其核計畫,擴充其核設施。但由於孤立自閉,他們採用的技術既原始又落後,極不安全。而且,由於北韓已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他們無法通過正常管道從其他國家獲得相關的設備、技術和經驗、教訓,因此,我對其核設施的監管系統及其獨立管理能力持懷疑態度。訪問時我曾提出幾個技術性問題,他們沒有回答。我非常擔心,他們遲早會發生重大核事故。」
接著,赫克問道:「訪問北韓後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我們是眼看著他們發生嚴重核事故,造成大面積核污染和大量人員死亡而袖手旁觀,還是施以援手,在技術上幫助他們避免核事故發生?選擇前者,作為科學家良心難安;選擇後者,實際上是幫助他們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果更為嚴重。現在似乎是哪種選擇都不對。中國人聰明,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選擇?」
赫克這一提問使我們不寒而慄。更使人不安的是,赫克等人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專業界的共識。
2012年1月11日,美國核威脅倡議協會發布《核材料安全指數》報告,對擁有1公斤以上核材料的32個國家及擁有1公斤以下或沒有核材料的144個國家,按數項安全指數統計得分進行排名,在擁有1公斤以上核材料的國家中,北韓(它於2008年提交的核申報材料中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級鈈38.5公斤)得34分,其安全指數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2013、2014年的報告,北韓依然穩居末位。
2013年9月17日,西班牙《阿貝賽報》發表文章〈全球最危險的核電站〉,羅列分析全球最危險的八個核電站及核設施,北韓寧邊核設施榜上有名。該文稱北韓核設施「外觀簡陋」,「2004年管道系統曾嚴重損毀」,但近期卻又恢復運行了。

西班牙媒體2013年報導,北韓寧邊核設施是全球八個最危險的核設施之一。(Getty Images)
2014年4月9日,中共黨媒發布題為〈北韓寧邊鈈反應堆安全性遭疑〉的專稿,使人們對北韓核設施安全狀況有了一些更具體的了解。這篇專稿轉述了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網站「北韓38°」4月7日發表的報告,稱衛星圖像顯示,去年夏天暴雨和洪水導致寧邊核設施附近的九龍江改道,致使反應堆冷卻用水供應出現故障,冷卻水蓄水池淤塞。為此北韓可能在今年初一度被迫關閉一座五兆瓦石墨減速反應堆。這一美國智庫的報告稱,「九龍江能否成為可靠的、整年不中斷的冷卻水來源,依舊令人懷疑,而那些臨時修建的取水設施今後同樣可能被洪水破壞。」
韓國一向被認為是對北韓情況了解最多的國家。2014年3月24日,赴海牙參加第三屆核安全峰會的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在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說時,曾憂心忡忡地談到北韓核設施安全問題。她說:「北韓核設施安全性問題也引發巨大擔憂」,「現在,在北韓寧邊聚集著大量核設施,如果某建築內發生火災,那將引發比切爾諾貝利還要嚴重的核災難。」(見韓國《中央日報》2014年3月25日報導)
赫克為北韓核設施安全狀況擔憂,美國智庫判斷北韓寧邊核設施一度面臨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重大核事故的冷卻水供應故障,朴槿惠認為那裡一旦發生事故,危害程度將更甚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這迫使我們不得不去查找有關資料。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在地震和海嘯中受損爆炸,核物質外洩。日本傾其技術和財力仍束手無策,只好宣布核電站周圍20公里為強制疏散區,並一度計畫在最壞的情況下疏散方圓250公里內所有人員,包括:東京3500萬人、仙臺100萬人及福島29萬人。近四年過去了,至今被毀的核電站仍在不斷地向海洋排放受到核污染的髒水。最近有報導稱,福島一帶日本居民罹癌率高,其近海魚類也出現基因變異而奇形怪狀。這一帶所生產的大米和水產品被許多國家宣布禁止進口。

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爆炸後,有報導稱,福島除了居民罹癌率高,近海魚類也出現基因變異而奇形怪狀。(Getty Images)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因操作失誤發生大爆炸,事故當年就有8000人為此喪生。近30年過去了,事故現場仍是一個無法處理的危險地帶。至今,事故發生地烏克蘭有1500平方公里、鄰近的白俄羅斯有7000平方公里被污染的土地仍處於荒蕪狀況,近似鬼城。由於遭到核輻射,周邊地區新生兒出現大量畸形殘廢,事故地區動植物出現可怕的基因變異,發現巨形老鼠和瘋狂的植物。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烏克蘭北部的普里皮亞季(Pripyat)成了一座鬼城。(AFP)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周邊地區許多新生兒因核輻射影響而出現大量的畸形殘廢。(AFP)
迄今為止,我們未見北韓官方有任何關於核污染問題的報導,但韓國方面不時有些相關文字見報。韓國DailyNK網站2013年2月18日發布的一條消息稱,北韓涉核地區出現較為嚴重的核污染狀況,黃海北道平山鈾礦區「經常看到畸形兒和核輻射殘疾工人」,一位曾在寧邊工作過的黨委書記「其兒子和女兒皆是受輻射傷害而無法正常站立的畸形兒」。這裡患癌症、白血病概率很高,工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工人們要求當局採取防護措施時,卻被告知:比起寧邊和豐溪里核試驗場,這裡情況好多了!為了安撫當地工人幹部,這裡的工資是其他地方的七倍。由於該網站被認為是「反北韓」的,且其消息主要來自所謂「知情脫北者」,外界無法核實其真偽,故在這裡僅記以備考。
筆者的一位學界朋友是研究東南亞問題的,平時對半島問題並不大上心,因此接受了時下流行說法,認為北韓核問題是北韓與美國間的事,中國不是當事者。他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北韓核問題應由美國去解決。但在看到上述材料時,他有些不安了,趕忙找來地圖認真度量起來。
他告訴我:北韓在其西北海岸鐵山郡東倉里新修建的遠程導彈發射場距中國丹東直線距離約50多公里,寧邊距中國邊界約110公里,其鹹鏡北道豐溪里核試驗場距中國邊界約90多公里。據稱,更有大量涉核工廠、儲藏場等建在北韓與中國邊界地區。這時,筆者的這位朋友頓悟:面對有可能蔓延的火災,爭論應由縱火者還是受害者去滅火有點憨。
赫克並未說出事情的全部
通常情況下,風險的危害程度=風險概率×風險後果。我們用這一公式觀察北韓核設施,有利於深化我們的認識。
赫克等人的擔憂,說的僅是「風險概率」中意外事故那部分,人為風險並未談及。
數年前有位學者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北韓核設施對中國安全的影響,指出這種安全威脅除上述提及的事故風險外,至少還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核武引發的各種可能後果;第二,北韓推進核武計畫可能引發的武力衝突;第三,半島危機導致的非理智行為。
一、北韓在距中國邊界如此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使中國面臨嚴重環境安全風險。
2013年2月12日,北韓不顧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反對,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2月22日上海《東方早報》刊登了一篇對「核武老人」魏世杰的專訪。這位把一生都貢獻給中國核事業的老人說:「核試驗場的選點,第一條就是遠離人群,避免污染物傷害老百姓,地下核試驗的選點還要避免污染地下水源。世界上的核試驗場都選在沙漠或大洋深處的海島,道理就在這裡。嚴格來說,北韓國土狹窄,不具備上述條件。目前的選點,對北韓來說,可能是最合適的地方,但對中國,就很不合適。」魏老說,北韓這次核試「和以前兩次一樣,都是平洞核試驗,而不是封閉性更好的豎井核試驗,放射性物質的洩漏,是不可避免的。」
魏世杰僅僅談及「安全核試」情況,他沒有談一旦核試「失手」有什麼後果。不難想像,一旦出現那種情況,大片土地不適於人類居住,不僅北韓民族將會失去立足之地,中國東北地區也將會出現大片永久荒蕪地帶。我國許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也不關注,故《東方早報》在發表這篇專訪時,加的標題是:讓72歲老人搞核知識科普,其實挺悲哀。
北韓核試驗在中國邊界地區引發有感地震,使不少人產生恐慌,進而在中國一些城市出現抗議北韓核試的示威。中國環保部罕見地在北韓核試次日舉行記者會,宣布中國已在接近北韓核試驗場的中國東北邊境及其周邊地區設立了數十個各種數據監測點,並已針對北韓核試啟動了輻射環境應急響應預案。全國150多個自動監測站24小時運行,實行實時監測,多支應急監測分隊急赴東北邊境地區,啟動技術專家組實時分析評估。環保部稱,至2月13日上午9時,長春、瀋陽、北京幾個大城市輻射水準尚屬正常,但還是有些邊民對香港、日本某些報導產生恐懼。
2013年2月14日,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研究院(BGR)發表其監測數據稱,北韓第三次核試能量釋放約4萬噸梯恩梯當量(TNT當量),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力的三倍。該研究機構稱其監測到這次北韓核試地震規模為5.2,與美、韓、日公布數據相同。北韓前二次核試地震規模分別為4.2和4.8。北韓核試地震規模的逐步升級引起韓國更大擔憂,他們擔心引發長白山噴發。他們判定,北韓核試影響範圍可達300公里,而其核試驗場距長白山僅110公里。長白山是一休眠火山,在過去1000年中它曾先後噴發十次,最近一次是在1903年。韓國專家認為,若北韓核試驗地震規模達到6.0,就可能引發長白山噴發。

德國的研究數據稱,北韓第三次核試能量釋放約4萬噸梯恩梯當量(TNT當量),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力(如圖)的三倍。(維基百科)
據研究,長白山一旦噴發,其烈度指數可達7.4級左右,而2010年4月曾造成巨大災難的冰島火山爆發烈度指數僅為4級。韓國國立防災研究院根據美國聯邦災難管理廳的模擬實驗結果推測,如果長白山在冬天爆發,火山灰會在8小時內掩蓋鬱陵島,12小時內到達日本,東北航空路線癱瘓(見韓國DailyNK網站2013年2月14日報導)。還有研究稱,長白山一旦噴發,其破壞性能量的60%將傾瀉於中國一側。毫無疑問,這一重大災難風險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北韓周邊國家不寒而慄。因此,2014年7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時,中韓雙方有關部門簽署協議,決定合作研究長白山噴發問題。

韓國專家認為,若北韓核試驗地震規模達到6.0,就可能引發長白山噴發,烈度指數可達7.4級左右,而2010年4月曾造成巨大災難的冰島火山爆發烈度指數僅為4級。(AFP)
二、北韓核試後重拾「武力統一」,美國施壓北韓棄核「不排除任何選擇」,半島戰爭危險與日俱增。
自從1950年代那次不太成功的「祖國解放戰爭」以後,南北韓雙方吸取教訓都不再堅持武力統一。1972年雙方發表《七四聯合聲明》,就「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為國家統一三大原則達成協議。但是,自從2009年5月北韓進行第二次核試後,北韓自認為在軍事上已壓倒韓國,在這年7月紀念「祖國解放戰爭」56周年大會上,時任北韓人民武力部長的金永春發表主旨講話,誓言「將以難以想像的威力給挑釁者以殲滅性打擊,並一舉實現統一」,重提武力統一。從此以後,北韓官方媒體開始頻繁使用一個新詞「聖戰統一」。
2013年2月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宣布其核武已實現小型化、輕型化,可以實用了。這年3月5日,北韓「最高司令部」宣布「徹底廢棄《停戰協定》」,6日朝中社發文稱此舉是「提前完成祖國統一歷史偉業的痛快措施」。7日《勞動新聞》稱「在《停戰協定》成為廢紙之後,即使是發生核戰爭也不足為奇。在我們和美國之間不管是誰先按下核按鈕,都沒有追究其責任的相關法律約束。」8日,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全面廢棄北南互不侵犯的一切協議」。此前一天,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視察剛剛組建的西南前線司令部所轄軍隊時,命令軍隊準備「打響祖國統一大戰的第一炮和信號彈」(見朝中社2013年3月7日電)。
3月10日《勞動新聞》發表文章稱,北韓已是「擁有核威懾力量的政治和軍事大國」,「北韓軍隊和人民會為國家統一發起一場不同於上個世紀50年代北韓戰爭的聖戰」。朝中社則於11日宣布「北韓半島新的戰爭已是再也無法避免的現實」。3月30日北韓政府和政黨團體發表特別聲明,標題就是「北韓政府政黨團體重申世上沒有人能抵擋為正義的祖國統一大戰而奮起的北韓軍民」。
在此前後,北韓領導人頻繁視察軍隊,3月29日命令軍隊進入「一號戰鬥執勤狀態」,4月初發布公告勸導外國駐北韓、韓國外交機構撤離半島。此時美韓軍演,美軍三次派戰略轟炸機赴半島進行轟炸演練,半島局勢一觸即發。
學界不少人認為,2013年3月危機,是北韓初步掌握可使用的核武器後,企圖以此為手段推進武力統一的一次預演。毫無疑問,北韓半島若再次發生「統一戰爭」,其結果必定是災難性的;如果在危機時候動用核武器,對半島及其周邊國家來說則是毀滅性的。 2009年4月14日,北韓以「某些國家」支持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譴責北韓發射活動為由,其外務省宣布永遠退出六方會談,關死談判大門,並於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第三次核試後,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於2013年3月7日發表聲明,宣布「今後任何人都不許對北韓再提『棄核』、『不使用核武』之類的話。」同年3月17日,北韓外務省稱,認為北韓擁核是談判籌碼,那是「無稽之談」。隨後,北韓修憲宣稱「擁核國」,3月31日確定發展核武器和發展經濟「並舉」,4月1日通過進一步強化擁核國地位的立法。至此,北韓不僅通過聲明,而且在實際行動上宣示其「做永久核大國」的決心,並徹底關死了談判解決核問題的大門。
但是,包括聯合國在內,世界普遍反對北韓擁核,堅決主張維護北韓半島無核化。美國堅稱,為促北韓棄核,美「不排除任何選擇」,於必要時將動用武力。學界普遍認為,目前美國對北韓實施「戰略忍耐」政策,是因為它認為北韓核導彈尚不具有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一旦美國發現北韓擁有了這種能力,一向追求絕對安全的美國會出手。2011年1月,時任美國防長的蓋茨在北京表示,留給美國的時間大約是五年。

為了回應北韓核試驗,美國2013年3月28日派遣B-2幽靈戰略轟炸機飛越朝鮮半島上空。(維基百科)
之後隨著北韓遠程導彈的試射和第三次核試,美國開始認真考慮對北韓進行軍事打擊。2013年10月,美韓防長草簽《應對北韓核武器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針對性遏制戰略》,並於2014年4月奧巴馬訪韓時,由雙方元首簽署了這一文件。該文件規定,一旦發現北韓有動用核武器跡象,將分三個階段對其核設施進行打擊剷除。8月美韓「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對此進行了實兵演練。 這就是說,北韓推進核計畫,使其核設施遭美打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其核武計畫推進越迅速,這種可能的打擊來得越快。
一旦美國對北韓核設施實施打擊,會有什麼後果呢?1994年克林頓政府曾決定對北韓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後因美國前總統卡特與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達成妥協,令這次軍事行動中止。
不過,當時美國相關部門奉命對此進行了後果調研評估,其描述有助於我們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這份祕密報告寫道:「寧邊八兆瓦和五兆瓦兩座反應堆運轉時被炸毀,因放射性物質輻射受害的範圍可達400至1400公里,不僅韓半島,甚至中國和日本也會受到其危害。」「具體而論,寧邊核設施半徑10至50公里內的人在兩個月內死亡80~100%,30至80公里內的人僅能生存20%左右。距寧邊400至1400公里的地區輻射量也將達到五雷姆,這是國際放射性物質輻射許可量的十倍。轟炸五年後在半徑700公里以內的地區仍然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響。如果包括兩座反應堆在內,再處理設施、核廢料儲藏設施等同時被炸,其危害程度則更大,在半徑50公里以內居民的25%在幾小時內死亡,韓半島全境的土壤污染將持續5至10年。」(見韓國《朝鮮日報》2007年1月4日報導)
應該指出,這是20年前寧邊只有兩座反應堆運轉的情況下,美國對其襲擊可能後果所作出的評估。此後20年間,北韓又擴充了其核設施,製成並儲藏了核彈,一旦遇襲,其後果會遠甚於上述評估。
北韓把其核設施建在距中國邊境如此近的地方,固然有國土狹小因素,但不排除以中國為擋箭牌的考慮。一來可令美國因擔心可能傷及中國而對北韓罷手;二來中國也可能擔心遭受池魚之災而反對對北韓動武。這種布局可同時制約美、中兩個大國的北韓政策,一箭雙鵰。

北韓在鐵山郡東倉里新修建的遠程導彈發射場距中國丹東直線距離僅約50多公里。圖為連接丹東與北韓平安北道新義州市的鴨綠江大橋。(AFP)
半島危機導致的非理智行為
三、矛盾激化引發的不理智行為,有可能把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國家推向深淵。這主要是指下述兩種情況。
一是錯誤判斷形勢和力量對比引出的非理智行為,或戰爭邊緣政策失控。
朝鮮半島對抗雙方都在搞戰爭邊緣政策。美韓不斷地進行針對北韓的聯合軍演,北韓自核試後以「打全面戰爭、打核戰爭」相威脅似成常態。2013年3月6日《勞動新聞》頭版文章公開宣稱「用精密核打擊手段將首爾和華盛頓炸成火海」;2013年3月29日北韓領導人主持作戰會議,要求「命令一下,要在第一時間打擊一切使之七零八落,變成灰燼」(見當日《勞動新聞》報導)。北韓一位軍事專家對敵我力量對比的判斷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室主任楊虎日判斷:「沒有前線和後方之別的立體戰爭不僅在整個韓國地區,而且在美國本土開展」,「60年來先軍北韓為全面戰爭切實做好了準備……而美國本土幾乎找不到這樣的備戰工事」,「美國可以說是全無防備的無人之境,攻打美國易如反掌」(見2013年3月30日中新社轉發朝中社報導)。北韓領導人的判斷更為樂觀:北韓已成為「世界頂級軍事超級大國」(金正恩語。見2013年12月25日朝中社報導)。這種判斷極有可能使北韓做出錯誤的決定。

韓美日三國2014年7月在濟州島南部的東海海域進行聯合搜索救援演習。圖為美軍喬治華盛頓號航母駛入釜山港。(AFP)
二是特異心理在應激狀態下產生的特異行為。
最近一個時期,在朝鮮半島,無論是人事處置方面還是處理敵對關係方面,都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和極端言詞。特別是在謾罵中使用的那種污穢詞語,是當今文明社會官辦權威媒體所罕見的,因此引起世界驚異和研究。筆者的一位朋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他在談及這一現象時說:特異言詞反映的是特異心理和特異人格,具有這類心理特徵的人在應激或挫折狀態下極有可能做出特異行為。 2012年4月13日香港媒體曾念出了北韓前領導人的一段語錄,並打出了字幕:「如果我們失敗了,我一定要炸掉地球,和美帝國主義同歸於盡。一個沒有北韓的地球還有什麼好留的呢?」
2013年3月30日北韓政府和政黨團體發表特別聲明,稱「苦苦等待的殊死決戰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在朝鮮半島不和不戰的狀態結束了」,北韓軍民即將奮起進行「正義的祖國統一大戰」。
在這份嚴厲的聲明中寫進了這樣一句話:「沒有先軍北韓的星球是不會存在的。」許多人對這句話沒有看懂,其實這句話是在複述上面所引用的北韓領導人的語錄。擁有核武器並把炸毀地球定為政府意志,著實讓世界吃驚。
反對北韓核試 是中國無奈的選擇
1. 北韓擁核,它對我安全意義發生重大變化。這時,它不再僅僅被動充當我國安全屏障或他方入侵我國的橋梁,因為它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我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它本身成為有可能對我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未曾有過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北韓擁核對我來說是一種歷史性變局。
一個國家對他者的威脅是由「能力」和「意願」兩個因素構成的。威脅的大小取決於二者的乘積,即:威脅=能力×意願。「能力」和「意願」其中任何一項為「零」,「威脅」亦為「零」。
一般情況下,「意願」作為一種主觀因素,它是會經常變化的;而「能力」一項,卻具有相當的恆定性。一個國家一旦獲得威脅他國的能力,除非有外力強制,其「能力」就成為一個「恆量」,甚至是一個不斷由小到大的「向量」,即隨時間推移,其威脅持續存在或與日俱增。
當今世界,如果一個國家不斷地提升其常規軍事能力,其他國家雖然不安,但無從指責。因為對方的舉動是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而且是出於常規的「相互制約」的動機和法則。但若是企圖通過發展諸如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提升其威脅他國的能力,在當代世界是不可接受的。

韓國民眾2016年1月7日在首爾集會抗議北韓核試。(AFP)
因為第一,自從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二戰後,人們便認識到,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難以承受的,故1960年代末制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核擴散已成為國際法的重要內容,此舉違反國際法。第二,由於核武器有不加區分地殺戮生靈、毀滅生存環境的最後性質,在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下違背國際法制核擁核,就有了不計後果孤注一擲的含義。

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難以承受的,禁止核擴散已成為國際法的重要內容。圖為美國1952年在西太平洋試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Getty Images)
北韓堅持核武計畫遭世界普遍反對,原因即在於此。
作為中國近鄰的北韓,如果這裡沒有核武器,中國為了自身安全,只警惕這裡不為外部強大敵對力量控制即可,至於半島內部是發展還是停滯,是和平還是戰爭,是分裂還是統一,這雖然也對中國安全利益產生影響,但不對中國構成致命威脅,中國可以從容處置。但一旦半島無核化遭到破壞,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此,維護半島無核化,反對北韓核試,也就成為中國又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
2. 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後,其核戰略正進行階段性調整,即它自認為擁核目標已臻於完成,其工作重心由「闖關製核」調整為「迫使國際社會承認其核國身分」,即俗語所稱「先生孩子,後報戶口」的「報戶口」階段。
因此,自2013年5月派特使訪華、6月提議與美國舉行高級會談以來,北韓展開活躍的外交攻勢,力求突破國際社會反核擴散統一戰線,迫使國際社會「習慣於」同有核的北韓打交道,最終迫使其承認自己的核國地位。
但到目前為止,北韓的核外交並未取得突破。但對北韓核問題,國際社會不時有綏靖主義和機會主義泛起,維護半島無核化努力實有失敗之可能。如美國在北韓擁有威脅其本土能力之前並不認真考慮如何解決北韓核問題,甚至不時出現與北韓單獨媾和,使北韓核武器變為只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的單刃劍的想法。在中國,也有人認為北韓核武器是針對美國的,對中國來說「北韓擁核不是壞事」,北韓核問題拖下去對中國有好處。
如果由於政策失誤,有關國家不能通力合作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北韓擁核成為事實,而對一個以戰爭邊緣政策為行為方式的核北韓,中國只能通過實施「贖買政策」,來維持北韓對華友好的「意願」,這似乎成為中國又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
但是,誰都知道,「意願」是一種主觀決定,而且是一個「變數」,隨利益的主觀判斷變化而變化。而且它的重要特徵是,正向保障需雙方共同努力才成,而逆向發展卻可以由任何一方單獨行動而決定。2012年7月31日至8月2日,北韓與美國雙方在新加坡進行「議題廣泛」的高層祕密接觸。
據同年8月16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透露,會晤中北韓代表坦告美方:北韓現領導人同其前任一樣,維持「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同志」這一基調(見同日韓聯社發自美國的報導)。因此,即使實施「贖買政策」,是否持續有效也是值得懷疑的。
不久前有人對「贖買政策」提出質疑,另一些人將這種質疑冠以「拋棄論」進行批判,反復強調北韓對中國的「屏障」意義和戰略價值。筆者認為,二者觀點對立,但卻犯了同樣的錯誤。即:
第一,僅僅從中國單方面需求考慮問題,完全無視北韓的主觀意願。你需要北韓做屏障,北韓願意當你的屏障嗎?1955年12月北韓在反對「延安派」的鬥爭中提出「樹立主體,反對事大主義」,北韓數十年來奉行不渝。
2009年7月23日,中國高級外交官在泰國呼籲重啟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並表示中國將為此「竭盡全力」。7月27日北韓作出回應,其外務省發言人聲明:「北韓視主權和尊嚴為生命,認為北韓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國家,其本身就是愚蠢和不可理論。」
第二,建設「戰略屏障」是需要付出的,中國是否付得起是個問題。中國要想讓北韓充當「戰略屏障」,中國要先充當北韓的戰略屏障。眼下就是要掩護和支持北韓推進核計畫,充當「擋風牆」,防止美國等打擊其核計畫,否則「拜拜」。
對此中國付得起嗎?此外,即使中國的「擋風牆」暫時起作用,接踵而至的其他要求,中國終有一天付不起怎麼辦?因此,即使「贖買政策」有效,中國也存在一個支付能力的問題。
3. 最近,在北韓一再宣示「永不棄核」以後,我國開始出現一種失敗主義思潮,認為迫北韓棄核已不現實,我們不應再主張維護半島無核化,應把追求的目標由要北韓棄核改為對北韓核武器進行「管理」。
這是一種不具任何現實意義的空想。北韓砸鍋賣鐵搞出來的核武器會讓外人去管理?在包括安理會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都反對北韓進行核擴散的情況下,有關國家都沒有魄力和決心阻止北韓擁核,在公開承認「維護半島無核化」之努力失敗以後,就有能力和辦法「管理」北韓核武器?大概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都反對北韓進行核擴散。(AFP)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北韓才有可能讓中國去「管理」,這就是在北韓一味推進核計畫過程中,出現了赫克(美國核科學家)所擔心的核事故,北韓束手無策。
這時,北韓很有可能會邀請中國人到現場參觀,並下「最後通牒」:中國必須馬上出錢、出人、出技術替北韓排除核事故,否則中國將有池魚之災。屆時中國面臨的將是又一個別無選擇。被迫出力為北韓消除核事故,是被綁架、被脅迫,既損財又受侮。
何以中國沒有提出「赫克之問」
在地理上美國距北韓很遠,無論北韓發生什麼樣的核事故,對美國都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中國是北韓的近鄰,北韓核設施又建在距中國如此近的地方,不論那裡發生什麼樣的核事故,中國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然而,對此感到不安而首先提出「赫克之問」的,卻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這其中的緣由大概比問題本身更值得思考。

美國核科學家赫克2004年受邀參觀北韓的核設施。圖為他2004年1月10日離開北韓後在北京受訪。(AFP)
1. 有人說,北韓邀請美國人去參觀其核設施,沒有邀請中國人,中國方面不了解其核設施現狀,故無從提問。但問題是,北韓何以對美坦懷相迎而拒中國於千里之外?這便涉及北韓擁核的真實目的。「面對美國擁核自衛」,這只是一個說法,充其量只是階段性目的。
質言之,對美國來說,北韓核武器是北韓用來提升談判位勢,促美國與北韓建交的籌碼;對北韓周邊國家來說,是對抗和要脅的利器。功能不同,使用方法自然不同。對美進行坦誠展示,既是輸誠,也是示重;對他國保密,因為這是達成威懾的必要條件。我們很多人相信「自衛說」,但卻不知道或根本想不到北韓核武器還有什麼其他含義。
2. 其實,北韓在許多場合曾向美國人坦露過其研製核武器的動機。但這些信息在被韓國和西方媒體披露後,我們許多人認為這些坦言的流布,是「美國挑撥中國與北韓關係」,拒絕相信。中國的核專家和國際戰略學者,對北韓核計畫對中國的含義有清醒的認識,並有建言,但他們的主張往往被視為「干擾」。因為當時中國的主導性判斷是,北韓核問題是北韓與美國間的事,中國不是「當事者」,中國任務是「勸和促談、增信釋疑」。
甚至還有人認為,北韓核問題是中國的外交資源,可以用來與美「打牌」,故「半島無核化」口號可喊,但不可真幹,因為那是幫美國「解套」。在他們看來,北韓的核武器只「套」住了美國,其他國家在「套」外。
更有甚者,有人把北韓核問題貼上意識形態的標籤,撰文稱凡力倡維護半島無核化,反對北韓擁核的主張都是「受韓美影響」,極力否定之。
3. 不知何時起北韓問題被視為「敏感」,中國媒體只能「正面報導」。諸如我漁船、邊民被扣押掠奪等「負面消息」,常被外部和內部兩隻手合力「管理」,致使我一般民眾對真實情況十分陌生,許多人的印象仍停留在20世紀「抗美援北韓」時期,對北韓核問題的認識和主張也來自冷戰時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如有人主張「我們不能同美帝國主義站在一起給社會主義北韓施壓」,「穩定要優先於半島無核化」等。
4. 在北韓核問題上中國智庫作用不太理想。在北韓核問題上學界發聲者大體有這幾種人:一是職能部門研究人員。他們雖有較好的專業知識,但體制決定了他們必須按「口徑」進行撰述,其工作往往是政策解釋和宣傳。二是在其他專業領域頗有建樹,在半島問題成為「顯學」後來這裡「玩票」的人。由於他們對半島問題缺乏系統了解,故其主張建議有時不靠譜。
如一位美國問題「大腕」建議中國向北韓提供「核保護傘」,然後勸北韓棄核。且不說這是否符合中國力量和利益,僅就北韓而言亦為大謬。被北韓視為立國根本的「主體思想」,就是在1955年反對「延安派」的宗派鬥爭中產生的,其核心價值即「反對事大主義」,這個「大」在歷史上是實指的。假如中國政府果真向北韓提出這樣的建議,北韓方面必定會認為中國企圖恢復宗藩關係,是侵犯其主權和尊嚴,定拍案而起。
也有些人有經歷,對北韓核問題也有系統了解,但多種因素決定了他們有比中國利益更想關心的東西,因此其表述帶有一定的誤導性。如北韓核問題剛剛被提上國際議題時,他們宣揚北韓核問題是美國為打擊北韓而製造的「偽命題」。
後來北韓承認了其核計畫,他們改口說北韓真實意圖不在核武器,而是「打核牌」,以此尋求補償。北韓核試後他們又改口稱,這是美國「逼良為娼」。北韓宣布「永不棄核」以後,他們又鼓吹中國應加大對「核北韓」的援助以「維護中國與北韓友誼」。可以看出,他們的主張是隨外國的需要而不斷變換的。
來源轉自:
【第524期2017/03/30】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