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大陸銀行系統風險危急 設最後防線

(記者任義報導)
大陸銀行的系統風險不斷升高,中共銀監會主席19日發文亦坦承。危急時刻,中共銀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設置了流動性比例不低於25%的防線。
錢荒顯監管不利 中共為流動性風險設防線
大陸銀行間出現的中國式錢荒,是一種因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現象。具體表現是,一面是銀行和股市缺錢,而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可用天量來形容的充裕。從理論上看,中國式錢荒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
2月19日,中共銀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專家表示,制定這一《辦法》,是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國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監管框架,增強商業銀行和整個銀行體系應對流動性衝擊的能力。
中國農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處長劉江榮比喻稱,流動性是維持銀行正常運轉的血液,相當於現金流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資本有問題,就像一個人得了慢性病,但如果流動性出問題,就好似急性心臟病發作。
此比喻最恰當的解釋,就是去年6月和12月,中國大陸銀行間市場曾兩度出現最明顯流動性緊張現象,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廣義貨幣(M2)供應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卻鬧錢荒的高度關注。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下行,銀行也不像以往那樣容易賺錢,資金來源穩定性下降、不良貸款增多、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加大、流動性風險隱患增加,都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中共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李文泓表示,目前部份商業銀行的上述問題突出,流動性風險管理和監管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
《辦法》規定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包括流動性覆蓋率不得低於100%、存貸比不高於75%、流動性比例不低於25%。其中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於75%,這意味著,商業銀行的貸款餘額不能超過存款餘額的75%。

官方坦承銀行風險越來越大 盼民資解困
商業銀行經營的成本不斷提升,雖然有了監管紅線,但銀行為了彌補資金成本上升帶來的收益下降,開始增大其他範圍業務。信貸受限就湧進信託,信託受限就借道證券,通道業務受限又湧進同業業務,規避了信貸總量控制和信貸投向的要求,粉飾了存貸比等監管指標,加劇了市場流動性的波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認為,同時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銀行將不得不開始高息攬儲,銀行的經營風險會迅速抬升;另外無論是貨幣基金還是股票基金,資本市場的高收益對應的是高風險,一旦風險來臨,尤其是較大面積或系統性風險出現,將嚴重衝擊社會穩定性。
中共銀監會主席尚福林19日在黨報撰文稱,銀行系統的個體風險、局部風險和區域風險均有所上升。要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市場、「兩高一剩」行業等重點領域的信用風險防控。
尚福林再次提及「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中小銀行」。表示要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同時,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
民營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重要條件在於風險自擔。尚福林此前表示,自擔風險民營金融機構的要義在於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
在銀行系統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候,官方不斷提及設立民營銀行,為現有正規金融機構解困的意圖明顯,並且地方政府也在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少地方政府負責人進京會見多個監管部門,為當地民營企業「拉票」。
福建明確,深化廈門、泉州、平潭和沙縣等區域金融改革試點,支持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吸引更多境內外金融機構來閩設點展業,加快村鎮銀行組建步伐。四川稱,要積極爭取民營銀行試點,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准金融機構.....。
面對地方政府的「熱情」,有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呼籲地方政府、企業「冷思考」,充分考慮未來的業務定位、經營風險等問題,因為金融業是具高度風險的行業。

名詞解釋
流動性覆蓋率(LCR)=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未來30天現金淨流出量×100%。這一指標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在設定的嚴重流動性壓力情景下,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並通過變現這些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
存貸比=貸款餘額/存款餘額×100%,是指商業銀行貸款餘額佔存款餘額的比例,該指標的設立是基於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按照《辦法》規定,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於75%。

【大紀元2014年02月20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