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八二三戰役」中,國民黨軍隊挫敗來犯的中共,奠定了臺澎金馬今日的安定基礎。(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1958年8月23日下午中共軍隊(共軍)駐福建沿海砲兵部隊,突然密集砲火猛烈襲擊金門,史稱「八二三砲戰(金門砲戰)」。國民黨軍隊(國軍)三軍英勇聯合反擊,保衛中華民國使共軍重挫收場,粉碎了中共赤化臺灣的企圖。5月23日國軍金防部在太武山忠烈祠舉行「八二三戰役陣亡將士公祭暨獻花典禮」,由金防部中將指揮官湯家坤、金門縣長李沃士主祭。
「八二三戰役陣亡將士公祭暨獻花典禮」上,湯家坤、李沃士向陣亡將士靈位上香、獻花、獻果,並恭讀祭文。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總會及臺南市南瀛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113位參戰英雄及眷屬、縣府各局處主管、官兵代表陪祭。
中華民國國軍金防部八二三戰役56週年公祭國軍陣亡將士23日舉行,由金防部中將指揮官湯家坤(右3)、金門縣長李沃士(右2)主祭。(中央社)
金門八二三砲戰 中共軍隊損失慘重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搬遷來臺,國軍先後在古寧頭及登步島擊敗共軍,使局勢轉危為安。1954年12月,中華民國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鞏固了臺灣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地位。1958年臺海情勢緊張,8月14日馬祖附近發生激烈空戰,中華民國空軍擊落3架中共米格十七型機,國軍 F-86軍刀機一架受重創,史稱第二個「八一四」空戰勝利(第一個「八一四」空戰勝利,是蔣中正領導八年抗戰時期最有名的「八一四筧橋空戰」)。海軍在馬祖平潭附近擊沉中共砲艇3艘。
8月20日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金門八二三砲戰在毛澤東的命令下正式引爆,自8月23日下午5點30分,中共軍隊圍繞金門的大嶝、廈門、圍頭、石井、蓮河的砲兵的342門大砲,突然在短短85分鐘內同時向大小金門大擔、小擔等島,共發射了3萬多發砲彈,開始對金門全島進行地毯式的砲轟,意圖封鎖金門。
1959年1月24日,八二三炮戰後,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左三)首次抵金門巡視防務。右二為前總統蔣經國。(網路圖片)
抗日名將吉星文死在不抗日的共產黨砲彈下
八二三砲戰進行中,有潛伏軍中的共諜利用各種通訊方法向共軍報告目標,甚至以機槍曳光彈射擊指示方位,導致國軍死傷慘重,更令吉星文、趙家驤、章傑三位中將副司令官殉職。此外,金防部司令胡璉、參謀長劉明奎與在金門視察的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俞大維均受傷。
吉星文將軍於1937年7月7日,戍守北平宛平縣城蘆溝橋畔,打響了我國對日抗戰的第一槍,率部勇抗強敵,與日軍浴血奮戰29晝夜,重創日寇,斃敵三千餘人。但1958年8月23日,吉星文將軍於八二三砲戰中遭共軍砲火擊中乃至失血過多身亡,抗日英雄最終犧牲在抵抗共軍的最前線令人扼腕。中華民國為紀念吉星文將軍,政府將7月7日訂定為「陸軍節」。(台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八二三砲戰爆發後,前總統蔣經國冒險出生入死,胡璉將軍見到經國先生來了,很驚訝地問他:「你怎麼來的啊?」在胡璉將軍要求國軍死守金門,又得到美方協助下,國軍雖然在八二三砲擊當日遭到嚴重的損失,但靠著響尾蛇飛彈,臺灣空軍創下30比1的輝煌勝利紀錄,海軍戰果創27比1的勝利紀錄。
金門八二三戰役發生後,在44天的晝夜激烈砲戰中,中共對金門群島發射47萬多發砲彈,國軍發射的3發240公厘巨砲砲彈,造成共軍損失慘重。10月6日,共軍宣布「停火」,25日再宣布「單打雙不打」,直到20年後,才全面停止炮擊。八二三戰役是扭轉戰局的勝仗,經此一役,中共發現無法用武力攻取臺灣,於是以文攻武嚇各種手段對臺灣朝野進行統戰攻勢。
金防部指揮官湯家坤中將表示,八二三戰役有國軍官兵456人陣亡、1,972人負傷,金門民眾162人罹難、638人受傷。他強調,唯有堅實的國防,以及全體國人認同與支持全民國防理念,才是國家安定發展的安全屏障。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