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正面臨眾多內外經濟和社會力量的推拉,其中一個朝向開放、自由、友好而容易合作;另一個則相信共產黨的獨裁領導、充滿敵意而不可預測。(新紀元合成圖)
【編譯/李清怡】
紐約雪城大學的研究員Terry Lautz近日在《耶魯環球》撰文,稱中國正在面臨眾多內外經濟和社會力量的推拉, Lautz解釋說:「其中一個朝向開放、自由;另一個則相信共產黨的獨裁領導下維持團結和穩定。」
Terry Lautz提出了一系列理論說法,為什麼控權獨斷的一派可能壓過較自由的一派,因為獨裁者擔心共產黨會解體倒臺。當今中國的雙面性要想達成和解可不容易,Lautz呼籲各國對中國的不確定性未來要做好準備。
兒童小說家洛夫遷(Hugh Lofting)筆下的人物約翰.杜利德醫生從英國到達非洲,發現了一種稀有生物,看上去像羚羊,但是沒有尾巴,有兩個頭,頭上有角,身體兩端各有一個頭,當一個頭在睡覺時,另一個頭則是醒著的,睜著眼睛,說話主要由其中一個頭負責,這樣另一個頭可以同時吃東西,當然,這種動物只存在於洛夫遷的幻想中。
中國正面臨不確定性的未來
當今的中國就有些像這種幻想中的動物,有兩個頭,朝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其中一個頭看向開放、改革、言論自由、網絡自由及獨立司法體系,這個頭認為中國的持續發展依賴於人們對自由價值和規範的廣泛接受;另一個頭則持截然相反的理念,相信中國最重要的就是在共產黨下維持團結和穩定,因此,中共就竭盡全力避免出現前蘇共解體的命運。
中國大陸被向兩個方向推拉。中國的經濟能否持續成功發展,取決於國民是否有更大的創新能力,如果限制國民接觸到外界的思維和資訊,豈不是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中國大陸為了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需要與世界其他國家保持順暢的關係,為何卻要冒險踐行侵略性的外交政策,與它國為敵呢?對於中共為何要在國內實行獨裁政策,對外實行強硬外交政策,有好幾種說法。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擔心中共垮臺。如果中共接受民主憲法制度,廣開言路,就會削弱共產黨的權力,所以,必須實行強制政策:媒體審查制;逮捕異議人士;限制少數民族、宗教團體及非政府組織。反對人士則認為,共產黨對異己的壓制和對自由價值的攻擊恰恰表明中共內在的虛弱。
民族主義是中共實行強硬政策原因的另一個說法。中共在南海增建島嶼,雖說引起了反彈,還是鞏固了其領海主權。這些動作為中共增加軍費支出找到了一個理由,同時,還可轉移人們對國內嚴重問題的注意力。
中國社會的不穩定被看作是另一個原因。由於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變局,每年都有數萬名農民和市民抗議失業、土地被搶佔、環境惡化、戶籍制度及其他問題。北京當局如果沒有實行基本的改革來增加透明度和提升責任感,就會破壞了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中共的反應就是防止社會火山的爆發。
中共當局曾投入巨資經營電視、印刷媒體及教育業,如在海外興建孔子學院,塑造正面形象,這些軟性投資是否成功尚不明朗,但是,很多國家看待中國的視角還是從現實角度,而不是從意識形態角度。
全球對中國的印象千差萬別
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那些與中國有大量貿易往來及援助、投資業務並從中獲利的國家,對中國的前景看好。
去年,在對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人對中國持正面態度;對向中國出售大量自然資源的澳洲調查結果也是如此;印度人對中國的態度不是那麼明朗,其中41%接受民意調查的人持正面態度,32%的人持負面態度。
再看光譜的另一端,那些與中共有領土爭端的國家則是負面的,日本的態度是最負面的,高達89%的日本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然後是越南74%。
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比例也高,佔54%,美國人擔心美中貿易逆差會讓他們失去工作,他們還擔心中共的網站攻擊、北京的人權狀況、中國環境的影響以及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西方歐洲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也認同這些顧慮,雖然法國持正面態度的人一直佔多數。
全球對中國大陸印象的千差萬別,一旦中國的經濟出現嚴重下滑,那些大部分正面看法也會很快隨之消失。深層社會動盪(可能因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挑戰而加劇)也可能惡化中共的國際形象,與日本或臺灣在南海的軍事衝突會破壞貿易往來,國際輿論將產生寒蟬效應。當今的中國是一個奇怪而又複雜的怪物,兩個頭朝向兩個方向,一個頭友好而容易合作,另一個頭看上去充滿敵意而不可預測,我們只知道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風險極高。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 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