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研究:南稻北麥導致中國人性格差異


(大紀元圖片庫)
(記者鍾伶編譯報導)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南稻北麥是造成中國人南方性格與北方性格差異的主要原因。因為稻禾灌溉的需要,南方居民必須互相合作築堤建渠分享水源,作物收成時一同勞動收割;而北方的旱田種麥多靠老天降雨,農作不像南方那樣勞力密集。種植糧食的不同應該就是造成南方人與北方人性格大不同的緣由所在。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博士研究生湯瑪斯.托爾赫姆(Thomas Talhelm),2007年來到南方新興大城廣州擔任一所學校的高中教師,一年後搬至北京。有一次他參觀博物館,管理員誇讚他的同伴普通話說得不錯,隨即又對托爾赫姆說:「而你說得比他還更好!」這麼直率的評論讓托爾赫姆感受到南方人優柔寡斷與北方人率性明快的對比不同。
依據他的觀察,長江是劃分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有時候北方人說「」指的是手掌,而南方人指的是手臂部分。南腔北調方言土話各自不同;南方種稻北方種麥是最普遍的農業經濟型態。
其研究小組收集了1162位中國大專學生的性格分析,發現來自北方的學生比較偏向個人主義、擅長抽象概念的分類分析;來自南方的學生比較能夠互助合作、對朋友忠誠不貳、看重彼此的關係。但是那些家鄉又種稻也種麥的跨區域學生則無這麼明顯的性格劃分。
假設托爾赫姆的理論成立,然而他所研究的這1162位中國學生都未曾親自參與過農事,那麼這些因為主食不同而造成的性格差異是如何傳遞延續的呢?他提到,日本北方的稻米生產區即使氣候比中國稻米產區更冷更涼,其居民性格仍類似中國南方人的性格,極其重視集體關係。
雖然南方人與北方人的性格劃分不能讓13億中國人這麼硬生生的套用,但是提到北方人刻板印象就不外性急、直爽,提到南方人就聯想:思慮周密、能忍耐。托爾赫姆表示,這些都是被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沒有人想過可能與吃稻米或吃小麥有關。接下來,他計畫去西非繼續他的研究分析,那兒普遍維持著種稻的傳統,看其居民性格是否類似中國南方人那樣。
該研究報告發表於最近一期的《科學》雜誌。

【大紀元2014年05月15日訊】(責任編輯:林文)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