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玲術後首次接受訪問,除下口罩面露微笑。陳凱迎台北傳真
記者陳凱迎台北報道
過去三年易小玲靠口罩遮蓋臉上的傷痕,但人質事件在她心中烙下的疤痕,卻從沒有減退。上周完成手術後,她向來探訪的牧師哭訴,經常夢見人質事件的畫面,坦言心中還是感到害怕。
前晚由加護病房轉回普通病房留醫,昨日最初她看到記者到訪,有點錯愕,沒有戴口罩的她,下意識用手掩着術後留有疤痕的右下顎,約10分鐘的談話,她偶爾會摸摸取出腓骨作移植的左小腿。她昨日說話尚算清楚,說着說着,原來緊張的心情輕鬆下來,沒再刻意用手擋着疤痕。
照鏡難忘「下巴出晒嚟」
其主診醫生魏福全昨日上午探望她後,透露易的心情已不再緊張,昨天是他為易診治以來,第一次看到她笑。
記者問易小玲跟魏福全談及甚麼令她笑了,易小玲有點害羞掩嘴笑說,因為手術結果很成功,她很滿意,「我都好耐冇試過笑,魏醫生仲話佢以為我唔識得笑」。
前天平安夜,易小玲打給兒子報喜,「佢知道我差唔多好番,又即刻問係咪以後都唔使做手術、戴口罩,佢都好開心」。她說過,手術成功後,她最想脫下口罩、化個妝與兒子合照,她想盡快完成這個心願,「呢幾年都唔可以將我哋嘅合照交畀學校,下次應該可以交啦」,說到兒子,她笑得特別甜。
談到術後首次照鏡,她難忘「見到成個下巴出晒嚟」,形容今次「冇白嚟」,是個明智選擇。但因下顎尚有疤痕,料半年後才可真正除下口罩生活,她對那一天充滿期待。
稱「香港方面溝通唔好」
至於在香港經歷30多次手術均告失敗,長庚醫院很大機會一次便成功。易認為,始終魏福全是這類手術的專家,「香港唔係唔好,只係香港方面溝通唔好,失敗咗都冇辦法」,但她沒透露「溝通唔好」是指哪方面。
術後另一件易小玲最想做的事,便是吃東西。過去因為手術失敗,無法咀嚼食物,直至昨天,她終於吃了碗滷味飯、雞蛋,還有雞湯,「咬嘢嘅滋味真係好令人感動,好耐冇試過」。在家連一件雞肉都未能品嚐,「(昨天)係第一次咬件雞肉,雖然係好腍,但嗰個感覺係好唔同……依家係好開心,冇諗過住院一星期就可以食嘢」。長期進食流質食物,易小玲瘦了很多,醫生也吩咐她好好照顧身體,因越快恢復越早能植牙。
「真係好感謝魏醫生,呢個醫生真係幾好」。她坦言術前院方為怕最終失敗,要她暫不要接受採訪,「做病人一定要聽醫生話」。今次手術似乎能將她從被口罩隔離的世界帶出來,「真係有咗希望,以前冇」,她寄語港人:「無論乜嘢困難,都可以過得到,只要堅持住。」
下周出院 四個月後植牙
■魏福全預計易小玲下周已可出院。
本身是整形權威的魏福全,成功替易進行手術後心情輕鬆,記者在易進行手術前在門診外守候他,他都是一邊答一邊急步走,但前天和昨天受訪,他卻願意停下來,在鏡頭前慢慢回應。
將再做數次手術減疤痕
昨天接受訪問期間,魏談到易小玲終於笑了時,他自己高興得哈哈大笑,又模仿易現時嘴巴已回到中間位置,不會歪向一邊,然後忽然感性地說:「一個人生病的時候,在煩惱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一個微笑就夠了,她不可能特別想很多的事情,這是常態嘛!」
魏又形容,易小玲之前留醫加護病房,儼如監獄,現在轉到可以望見湖景和樹木的普通病房,還有好朋友陪伴,心情自然比較愉快。
魏說,易臉上和頸上的疤痕不可能完全消失,移植到下顎的皮瓣,也會較明顯,往後會替她再進行數次小手術,將疤痕減退。他比喻說「要是疤痕可消失,像我這年紀都可把皺紋通通退掉,變得像你們年輕。」魏笑說。
昨天聖誕節,魏福全表示易小玲雖然沒有祝他聖誕快樂,卻有向他道謝。魏福全聽到記者跟他說:「Merry Christmas」,他也笑着回應:「You too!」他還開玩笑,說易小玲昨天吃了稀飯,像吃了傳統的聖誕粥。
長庚醫院今天會召開記者會,講述易小玲的手術。今次易於該院接受手術,據悉手術費逾百萬元,早前菲律賓政府向她送上的慰問金,能支付相關費用,但未計留在台灣期間其他開支。
主診醫生為國際權威
長庚醫院擁多位專家
魏福全1978年完成整形外科訓練後,先後到加拿大及美國任整形外科顯微手術研究員,回台後於長庚大學醫學院任教授,成立整形外科系,帶領學系七年之久,之後更出任醫學院院長。
魏福全歷年就外科整形手術編著過14本書,發表研究論文逾400篇,其研究備受國際醫學界肯定,1998至2003年先後擔任國際顯微手術學會及世界顯微重建手術學會理事長,曾在哈佛、約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等學府任講座教授。
該系也有多位不同範疇專家,現任系主任莊垂慶是臂叢神經重建的權威,業界一人手執一本的教科書《Plastic Surgery》中臂叢神經的一章就由他一人編寫,他亦被選為下屆世界顯微重建手術學會理事長;鄭明輝則是乳房整形專家,2006年獲頒美國重建整形學會Godina Traveling Fellow獎項。
港缺乏人才 資源不足
■何昭明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培訓人才。資料圖片
何昭明表示沒為易小玲看症,難以評論易的台灣醫療團隊是否較香港的團隊優勝,「佢嘅個案好政治化,吸引傳媒高度報道,唔可以當一般案例」。
只着重手術存活率
何昭明指出,易的手術主要靠醫生經驗,而同類手術在港已做過數百宗,成功率達95%,本港威爾斯、伊利沙伯、廣華、屯門等公立醫院都有案例。失敗個案主要源於移植皮瓣後血管折叠阻礙血液流通。
不過何形容台灣長庚醫院在整形手術方向確實屬世界級,其中負責醫治易的魏福全是移植皮瓣的國際先驅。醫學界70年代開始進行移植游離腓骨手術,但一直認為移植皮瓣不可靠,擔心組織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壞死。但魏福全透過解剖研究釐清皮瓣血管分佈,改善移植皮瓣手術,成功為頭頸腫瘤病人整形,有關論文帶領世界潮流,本港90年代初也開始跟隨。
整形外科手術為病人提升生活質素,何指本港醫學界只着重手術存活率,「肝移植救人一命,大家好大震撼。但係整形唔係生死問題,一般人覺得冇得醫就認命」。加上本港頭頸頸腫瘤及創傷的個案不多,「病人下顎骨承托番,食嘢講嘢好咗,身心都健康,但喺存活率睇唔到分別,醫管局唔會察覺」。
先進國家的整形外科醫生的人口比例為一對十萬人,即本港需要70至80個整形醫生才達國際標準,但現時每年僅培訓兩名整形外科醫生,行內又快將有不少資深醫生退休,何擔心10年後整形外科醫生比例非但不能達標,更會進一步下跌,「其他科都趕得上國際標準,惟獨整形外科追唔到。制度完善好緊要,唔好淨係救番條命,仲要顧埋病人生活質素」。
2013-12-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