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演唱會風波引發全城關注,惟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單人匹馬便解決了牽涉數千名歌迷的大型公關災難。有網民笑言「關公終於可以唞下」,亦有人將事件與持續發酵的特首「行李門」風波相提並論,連《成報》今日(29日)的社評也大讚黎「處理危機的技巧,尤勝一些公關及政商人士」,更着從政者好好學習。曾任前特首曾蔭權「文膽」的資深傳媒人劉細良分析,黎明只是做回一個正常人,惟近年不少高官以虛假態度、諉過於人,甚至「唔take Q(不回應記者提問)」等手法面對危機,才令公眾如此激烈反彈,「這個年代,愈講得天花龍鳳,愈令人討厭。」
《成報》社評分析黎明演唱會風波,大讚他處理危機技巧,更勝一些公關及政商人士。(網上圖片)
黎明於事件發生後,立即在現場用「大聲公」公布事件,又先後拍攝3條分別僅片長數十秒的短片,簡單交代事件緣由,再承認責任,着公眾不要斥責政府部門,並通知大家最新發展,贏得輿論一片掌聲。綜觀演唱會風波發生後的網上留言,粉絲們鮮有批評,反叫黎明「加油!」、「不要自責!」、「繼續支持你!」除此之外,亦有不少網民留言稱「你不是689,無辦法」、「黎明不是姓梁,否則就可特事特辦啦」,藉以諷刺被質疑因行李問題而濫用特權的特首梁振英一家。
劉細良:簡潔交代 態度誠懇 無諉過於人
劉細良分析,黎明用最簡潔的方法交代事件,態度不但誠懇,亦無諉過於人,「他無『賴』人,向公眾澄清不關食環署的事,態度誠懇,而不是發新聞稿,不斷轉換subject(主語),見到記者又不take Q(回應提問),反而直接拿着大聲公,面對群眾。」他續稱,以往官場有不成文規定,官員發表言論後均要回答記者最少3條問題,而不是「講完就走」。惟近年由特首,以至不少高官,態度虛假、諉過於人,甚至連記者提問也不回應,黎明的正面教材,怡好激起公眾死穴,即對高官處理危機態度的不滿。
「行李門」事件持續發酵,早前更激發二千多人到機場集會。(資料圖片)
社交媒體激化公關災難 宜「back to basic」 有錯就認
近日不少高官捲入醜聞,包括梁振英一家的「行李門」事件,以及新任平機會主席陳章明連番失言及失實回應等,劉細良認為,現時不少高官仍停留在「pre-社交媒體」年代,以為危機處理可「以日計」,但其實現時已發展至「以分鐘計」。他指自己擔任政府官員的年代(即曾蔭權年代),仍可「算過、度過」,找新聞官統一「line to take(回應口徑)」、將新聞稿寫到滴水不漏,才向公眾、傳媒回應事件,「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因應社交媒體出現,不少醜聞、風波一被報道,便會迅速流傳,再由網民、網上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極速定性輿論取向,而不是如以往般由傳媒塑造,「以往一人一腳的情況不會如此快出現,第二朝才由鄭經翰在電台『開波』,夜晚李慧玲再踢多腳。」
他又透露,以往政府官員或會於危機出現後,先發新聞稿,再致電數間報館的記者交代詳情,以掌握傳媒對事件的定性,惟現時主要攻擊者是網民,「都不知道是甚麼人。」因此,任何技巧也再無用處,要「back to basic」,有錯就認,不要說謊,而不是不停辯駁,再給予機會網民尋找漏洞,「(行李門)一件事,怎燒一個月?是因為(特首)不停添加燃料。」而現屆政府當中,劉指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處理危機時的態度相對誠懇,包括高鐵、南丫海難及鉛水等事件,也絕少見他諉過於其他部門,即使近期的「行李門」事件,他也促機管局向自己提交報告,將責任「攬上身」,「像回一個正常官員。」
張炳良近年先後就鉛水事件、高鐵超支道歉。(資料圖片)
不能不停道歉 「否則覺得你渣」
惟前「一哥」、警務處處長鄧竟成曾因多次道歉而被譏為「sorry sir」,若要避免道歉後卻落入尷尬局面,劉細良認同不能不停道歉,「否則便會覺得你渣。」他認為,從政者要因應事件嚴重性,在短時間內判斷是否需要道歉,若有需要,便在合適場合,配以恰當態度道歉,譬如立法會、記者招待會等,而非在一片歡欣的公關場合「扑咪」,「很多官員也不再主動到立法會回應,反而在出席公關活動後再『扑咪』,其實不太合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就是一個例子。」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成報》社評分析黎明演唱會風波,大讚他處理危機技巧,更勝一些公關及政商人士。(網上圖片)
劉細良:簡潔交代 態度誠懇 無諉過於人
劉細良分析,黎明用最簡潔的方法交代事件,態度不但誠懇,亦無諉過於人,「他無『賴』人,向公眾澄清不關食環署的事,態度誠懇,而不是發新聞稿,不斷轉換subject(主語),見到記者又不take Q(回應提問),反而直接拿着大聲公,面對群眾。」他續稱,以往官場有不成文規定,官員發表言論後均要回答記者最少3條問題,而不是「講完就走」。惟近年由特首,以至不少高官,態度虛假、諉過於人,甚至連記者提問也不回應,黎明的正面教材,怡好激起公眾死穴,即對高官處理危機態度的不滿。
「行李門」事件持續發酵,早前更激發二千多人到機場集會。(資料圖片)
近日不少高官捲入醜聞,包括梁振英一家的「行李門」事件,以及新任平機會主席陳章明連番失言及失實回應等,劉細良認為,現時不少高官仍停留在「pre-社交媒體」年代,以為危機處理可「以日計」,但其實現時已發展至「以分鐘計」。他指自己擔任政府官員的年代(即曾蔭權年代),仍可「算過、度過」,找新聞官統一「line to take(回應口徑)」、將新聞稿寫到滴水不漏,才向公眾、傳媒回應事件,「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因應社交媒體出現,不少醜聞、風波一被報道,便會迅速流傳,再由網民、網上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極速定性輿論取向,而不是如以往般由傳媒塑造,「以往一人一腳的情況不會如此快出現,第二朝才由鄭經翰在電台『開波』,夜晚李慧玲再踢多腳。」
他又透露,以往政府官員或會於危機出現後,先發新聞稿,再致電數間報館的記者交代詳情,以掌握傳媒對事件的定性,惟現時主要攻擊者是網民,「都不知道是甚麼人。」因此,任何技巧也再無用處,要「back to basic」,有錯就認,不要說謊,而不是不停辯駁,再給予機會網民尋找漏洞,「(行李門)一件事,怎燒一個月?是因為(特首)不停添加燃料。」而現屆政府當中,劉指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處理危機時的態度相對誠懇,包括高鐵、南丫海難及鉛水等事件,也絕少見他諉過於其他部門,即使近期的「行李門」事件,他也促機管局向自己提交報告,將責任「攬上身」,「像回一個正常官員。」
張炳良近年先後就鉛水事件、高鐵超支道歉。(資料圖片)
惟前「一哥」、警務處處長鄧竟成曾因多次道歉而被譏為「sorry sir」,若要避免道歉後卻落入尷尬局面,劉細良認同不能不停道歉,「否則便會覺得你渣。」他認為,從政者要因應事件嚴重性,在短時間內判斷是否需要道歉,若有需要,便在合適場合,配以恰當態度道歉,譬如立法會、記者招待會等,而非在一片歡欣的公關場合「扑咪」,「很多官員也不再主動到立法會回應,反而在出席公關活動後再『扑咪』,其實不太合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就是一個例子。」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