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是票房毒藥。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始終不肯明白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台獨為政治綱領的民進黨獲得立法院過半數席次,而與中共八年合作、將兩岸政經關係提升到六十多年來最高水平的國民黨則全線潰敗。人們早已料想到國民黨會輸,卻沒有想到會輸得這麼懸殊,這麼難看。西方政治觀察家大多將台灣大選的結果解讀為中國拉攏台灣、謀求與台灣和平統一政策的大失敗,認為馬政府執政無能尚屬此次敗選的次要原因,與中共過從甚密、讓台灣人心不安,才是國民黨遭到民意否定的最大原因。這種看法不是沒有道理。
在台灣的政治語境中,「親中」是票房毒藥。「親中」與親美、親日大為不同,「親中」是個負面詞彙,而親美、親日則是中性詞彙。因為只有中國對台灣抱有統一的打算、動武的決心,「親中」往往讓人產生「賣台」的聯想,而親美、親日則可與「台灣主體意識」並行不悖。
「太陽花學運」之反服貿,大體上並非對服務貿易自由化持反對立場(雖然其中也有此種左派思維),而所謂「反黑箱」只是一個學運策略口號。其實,台灣年輕世代所真正反對的,唯「親中」而已,他們反對把台灣經濟與中國經濟捆綁得太緊、對大陸市場依賴得過深。他們擔憂政府「親中」會使台灣在經濟上失去主體性,從而讓「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率先在經濟領域演變為不可逆轉的事實。換言之,如果商簽服貿協議的對方是美國、日本或其他任何國家,學運領袖大概是既不會反服貿,也不會反「黑箱」的──各國政府為在對外談判中實現外交利益最大化,通常都不會將外交底牌完全公開透明,而必定給受信任的政府談判班子保留足夠討價還價的「黑箱」空間,即使在民粹主義最興盛的國家,這樣的「黑箱」也沒什麼好反對的。
事實上,不僅在台灣,在中國的周邊各國,傾向於「親中」立場的政黨或派系往往都會在民主選舉中落敗,這似乎已成選舉定律。在日本,主張對華強硬的安倍內閣擁有最高的民意支持率,成為最近十多年來最長壽的政府;緬甸、斯里蘭卡選舉,親中國的執政黨都失敗了,對中國長期持批評立場的政黨勝利了;在越南,因經濟政策失敗而備受指責的總理阮晉勇因強烈反中而在黨內民主中重新強勢崛起並擴張其個人權力;在香港,如果實現了「真普選」,北京相中的人選未必贏得了北京反對的人選,所以「真普選」成為中共的一塊心病;甚至在北朝鮮的血腥權力鬥爭中,也是對中國不太買賬的金正恩殺掉了親中的「二把手」、他的親姑父張成澤。
對中國親近,與中共為伍,誠然有發財致富的機會,卻要冒失去民意支持、民主選舉失敗的風險。一地的親中派失敗,也許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各地的親中派紛紛失敗,那麼十之八九,這就是中國的國際形像出了大問題,中共的周邊政策也出了大問題。說國民黨的選舉失敗是受了共產黨野蠻形像、霸道行徑、專制本性的拖累,這也不算冤枉了共產黨。
兩岸「現狀」或難維持
首位女總統,三度政黨輪替,綠營「全面執政」,這意味著,尚未成熟的台灣民主制度平穩渡過了她成長期裡又一個關鍵時刻。接下來,她將面臨成長的煩惱,而最大的煩惱,仍然來自海峽對岸。
蔡英文以語焉不詳「維持現狀」為其兩岸政策定調,但一是中共並不相信她「維持現狀」的誠意,二是台灣內部有改變現狀的巨大壓力,未來蔡政府對兩岸「現狀」如何拿捏、如何把握、如何「維持」、能否維持得住,都存在諸多微妙複雜的變數,前景尚在未定之天。隨著政黨輪替、人事更新的實現,未來四至八年裡,台灣內外方針必有所改變,馬政府「親中、聯美、遠日」的地緣戰略路線極有可能轉變為蔡政府的「親日、聯美、遠中」,由此兩岸關係將變得冷淡、隔膜,且進入高度不確定狀態。
元氣大傷的國民黨也許會一蹶不振,從此資源流失,人心流散,由大變小,由強變弱,由主角變龍套,從中心至邊緣,再無政壇振作與翻身的機會,而失去了國民黨的政治制衡,一向悲情感頗重、壓抑感頗深的深綠民意可能會噴薄而出,與近年來雄姿英發的「太陽花」思潮實現合流,化為一股強大的「去中國化」洪流,率先從台灣內部衝決「維持現狀」的缺口。
除台灣內部因素之外,兩岸變局更重要的因素仍然還是在中國大陸一邊:即使民進黨壓得住民粹,蔡英文守得住「現狀」,但是,蔡英文不挑釁,未必習近平就不找茬。習似乎從未有過滿足於「現狀」的想法。
習近平的政治性格頗肖毛澤東,特點是:好動,好鬥,樂於打破平衡,厭惡一成不變。在規範化、程式化的政治生活中,毛澤東、習近平這樣的人往往格格不入、力不從心,而一旦有大變來臨,有大事發生,則如魚得水,得心應手。這樣的政治性格,沒有敵人一定要製造敵人以維護「不斷勝利」的幻像。也許「維持現狀」是蔡英文的真誠願望,但它絕不是習近平的兩岸關係目標。至少,習近平要讓蔡英文知道,「現狀」不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更不是你想怎麼維持就怎麼維持。這不是習近平的行事風格。
中共將成兩岸關係「麻煩製造者」
「九合一」選舉失敗以後,國民黨灰頭土臉,敗象紛呈。中共對台灣變天早有預案。「習馬會」之所以選在馬英九民意支持率極低、且任期行將終結之際倉促登場,是因為習近平的對台工作團隊已經確認,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習任期之內,這是適合舉行兩岸高峰會的唯一時間窗口。換言之,「習馬會」看似開創歷史,實為終結歷史,是二人為國共主導的兩岸「蜜月」畫下句號,是共產黨為即將下野且前景慘淡的國民黨提前送行。與此同時,習近平已經做好了兩岸關係由熱轉冷,從此僵持、倒退,以至「地動山搖」的心理準備。
蔡英文當選當日,適逢亞投行開業。次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回答台灣大選會否影響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問題時搬出了「亞投行協定第三條第三款」,直指台灣「不享有主權」,沒有資格提出申請,讓台灣官方大為震驚。這與此前「歡迎台灣以合適身份加入亞投行」,「自家人的家務事,我們自己來討論」的熱情態度如隔天壤。聯繫到大選之前的黃安舉報周子瑜風波,大選之後的「帝吧出征」「小粉紅」翻牆圍攻蔡英文臉書事件,人們注意到,這兩起事件雖由大陸網民自發行動,但中共有全世界最嚴厲的網絡管控制度,其放任「愛國」網民攻擊台灣,說明中共對國民黨政府政治上拉攏、經濟上讓利的策略不可能原樣送給民進黨,以往「不利於兩岸關係的話少說,不利於兩岸關係的事少做」,現在已經變成了「羞辱台灣人的話儘管說,攻擊民進黨的事隨便做」。這一變化預示著中共或將源源不斷找台灣的麻煩,給蔡英文臉色。
習謀長期執政將找茬子
迄今為止,中共官方對台灣大選結果與政局動向並未發表刺激性出格言論。與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中共屢放狠話、虛聲恫嚇相比,習近平對蔡英文的態度倒是顯得比較克制。央視播出了軍演視頻,似乎是一種警告,但也並未突出軍演的針對性。然而,高聲恫嚇往往是不想恫嚇之事成真,若對兩岸反目並不在意,對兩岸前景無所顧忌,反倒不必高聲恫嚇了。考慮到習近平大權獨攬,難免會有仿效普京長期執政的企圖,那麼,在台灣問題上找找茬子、做做文章,是最簡捷的途徑。
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大陸)楊 光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