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大陸10餘家基金公司涉老鼠倉 碩鼠橫行

(記者李雙報導)
近期,中國大陸證卷行業「老鼠倉」風暴席捲資管行業,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券商資管紛紛被曝「碩鼠」橫行。據悉,2013年以來,中共證監會受理涉嫌「老鼠倉」案件線索38件,案件涉及基金管理公司10餘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最高涉案金額高達10億餘元。
大陸資管行業「老鼠倉」蔓延
5月9日,中共證監會再通報3起涉嫌「老鼠倉」案件。其中,光大保德信紅利基金經理錢某涉及買入金額1.03億元,獲利160餘萬元;嘉實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經理歐某某涉及交易金額1.06億元;賬面獲利260萬元。平安資管張某某涉及交易金額達4.87億元,獲利1,500餘萬元。
日前,原海富通基金經理黃某某、原上投摩根基金經理歐某某和原華寶興業基金經理牟某某,均因涉嫌老鼠倉被立案調查。另外,華夏基金也有兩名基金經理被調查,其中一名為女性基金經理羅某某。一批老鼠倉案件相繼浮出水面。
據報,2013年以來,證監會共接獲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線索38件,案件涉及基金管理公司10餘家,涉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涉案人員的範圍也從以往的基金經理本人,擴展到上游的研究人員、(後台)交易人員、下游的托管銀行工作人員等,呈現鏈條化。
大陸基金行業已經公佈的15起老鼠倉案件中,有13起非法獲利,最高金額為1,883萬元。
此外,北京商報5月8日引述券商人士消息稱,除公募資金、保險公司外,券商資管也未能獨善其身,只是目前券商這邊還沒有明確的消息傳出,暫時還沒查出甚麼問題。
至此,公募基金、保險公司以及券商三大資管機構均已捲入此輪「老鼠倉」風暴中。

「老鼠倉」是利益驅使更是體制悲劇
分析人士認為,「老鼠倉」案件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因為對於掌握一定信息和資金資源的基金經理來說,通過老鼠倉獲利的勝算很高,故此為了利益鋌而走險;更為重要的是基金公司、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及監管機構存在管理疏漏所導致。
《證券時報》5月10日評論文章稱,「老鼠倉」案件頻發,基金公司很難徹底置身事外。無論從公司管理制度、基金從業人員的風險控制和風險教育、以及維護基金投資人的基本利益的責任等方面,基金公司都有失職。一旦基金經理出事,基金公司的第一反應就是令其辭職,彷彿一旦辭職,基金公司就與其徹底擺脫關係。
此外,行業監管與司法責任追究脫節,落入「雷聲大、雨點小」的怪圈;同時對投資者民事賠償的司法解釋滯後,導致基民甚至股民的利益受損後索賠和維權舉步維艱。
今年3月,深圳中級法院對涉案金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史上最大老鼠倉」馬樂一案,做出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的判決可見一斑。另一方面,迄今為止,因「老鼠倉」蒙受損失的基民索賠,尚無成功維權的案例。
相關人士呼籲,隨著越來越多「老鼠倉」的曝光,涉及的基金產品越來越廣,基民損失該如何界定?誰來補償?應當儘快設立「老鼠倉」民事賠償訴訟機制,為權益受損的投資者挽回損失。

【大紀元2014年05月11日訊】(責任編輯:孫芸)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