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美國最有資歷的中國觀察家在華府一個私人晚宴上對一群外交家說,「我無法告訴你它甚麼時候垮臺,但中國共產黨已經進入殘局。」專家建議,如果華盛頓不想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政治地震搞得措手不及,它應該從現在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華爾街日報》發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Michael Auslin的評論文章。文章寫道,坐在餐桌上的中國問題專家們個個都有幾十年的經驗,並且跟中共官員有著廣泛的聯繫,也常常訪問大陸。但沒有人牴觸這位中國觀察家的發言,相反他們普遍同意。
「我從未看到中國人如此恐懼,至少從天安門(大屠殺)以來。」另一名專家說。
對於這種恐懼氛圍的原因大家也意見一致:中共主席習近平。在僅僅兩年裡,習近平已經成為自從鄧小平以來最有權力的中共領導人。
習近平權力最清楚的體現是反腐。薄熙來轟動的腐敗和謀殺醜聞僅僅是一場運動的起點,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也在其中落馬。現在前主席胡錦濤的前幕僚長也被調查。官媒報導說十八萬共產黨官員受到紀律處分。
文章稱,習近平顯然試圖恢復共產黨在國民心中的信譽,但如果共產黨真的進入殘局,那麼無論是習近平的反腐還是他的改革計劃都沒有多少意義。
文章稱,中國的憤世嫉俗情緒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精英們手持外國護照,財富通過房地產和其他方式被轉移到海外。中國經濟的放緩,更加持久的下滑將惡化水面下的緊張。人們也不能低估刀子刺向習近平的可能性,那將導致黨內自相殘殺。
那麼西方要做甚麼?第一名專家說,「到四環路之外去。」四環路是北京政府權力中心。而西方外交官,學者和NGO都太隔絕於中國人民。通過接觸從農民到教育者到自由活動人士這些中國不同的聲音,是唯一負責任的長期策略。
此外,現在是時候顯示西方對中國發展負有道德責任了。北京對朝鮮和伊朗這些國家的支持以及對自己人民的鎮壓,令這個政權的性質昭然若揭。
幾十年的官方互動並沒有怎麼改變中共領導人的行為,西方必須改變對中國的策略。
文章稱,不管局勢將變得多麼混亂,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面是明智的做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1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早盤最低觸及6.2481,較中間價最大跌幅達1.96%,再次逼近2%的跌停水平。(Fotolia)
(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1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早盤最低觸及6.2481,較中間價最大跌幅達1.96%,再次逼近2%的跌停水平。這是繼26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度暴跌500點,下跌幅度逼近中間價的2%之後,再次接近2%的跌停水平。有評論分析,如果人民幣繼續下跌會傷及大陸的6類人。
人民幣或將繼續下跌
據每經網報導,28日,中共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82個基點至6.1282,創自2014年12月8以來最大單日調升幅度。但當日人民幣即期匯率盤中最大跌幅仍達1.956%,距離當天跌停價6.2508僅差27點。
本月26日、27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接連遭遇重挫,兩個交易日共下跌447基點,還曾經盤中一度逼近「跌停」。28日靠近跌停線已經是本週人民幣第二次接近2%的跌停點。
繼續貶值會傷及的6類人
人民幣本週持續下跌引發了大陸民眾對人民未來走向的關注,有大陸媒體總結,人民幣若持續貶值會對6類人產生影響。
1、持有外匯資產者
美元持續強勢,成為專家口中較為一致的判斷。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分析師蔣舒稱,人民幣今年的貶值幅度不會超過5%,因此不建議大幅度更改現在手中的人民幣資產。而那些已經購買了外匯理財產品的居民,除了所持有歐元資產,也不建議做大的調整。如果現在想購買外匯理財產品,則要選擇有穩定收益的美元理財產品。
宜信財富高級副總裁劉峰也認為,如果居民在海外有好的投資,應該要適度把人民幣換成美元。
第2類:股民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下,人民幣貶值或伴隨著A股的下跌。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引發本幣資產估值下降,導致金融、地產等相關板塊走弱,拖累整體大盤;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預期一旦形成,將導致熱錢流出,A股所處的流動性環境會迅速趨緊。有機構報告認為,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對航空企業、部份境外融資負擔較重的房地產企業帶來較大財務負擔,進而給相關股票估值乃至局部區域房地產銷售價格帶來負面影響。
第3類:擁有房產的人
有一個巧合:人民幣持續升值的9年,也是中國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9年。2005年,人民幣啟動升值後出現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對美元長期升值。在理論上會有大量的美元進入中國,換成人民幣資產,以規避相對的美元貶值。這些美元進入後,大多以房產形式存在。過去數年房價大漲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幣升值,在這個過程中,擁有房產的人們資產迅速升值。房產升值的預期,又激發了更多人買房的慾望。
若人民幣貶值,有投資者擔心,會有資產撤出房產,尤其是那些早期從海外湧入國內的資金,會因人民幣貶值而流出中國,多種作用助推國內住房資產價格下跌。
有分析師建議,對三、四線城市來說,房價面臨下跌的可能性更大些,目前並不適合出手,比較好的方式是等待觀望。
劉峰表示:「在中國投資房地產,不如在海外投。」劉峰建議,如果有移民的需求,可以乘著歐元恐慌,通過買房子獲得綠卡。
第4類:出國留學者
對於留學美國的學子而言,意味著同樣的人民幣,所換取的外匯比以前少。銀行人士透露,人民幣此輪急跌,也造成一些留學生家長的恐慌,兌換美元的家長也比平時多了近一成。
360教育集團董事長羅成建議,有此類需求的居民可以分批買入美元分攤風險,短期內需要多少就兌換多少,一般會建議換一個學期的學費,不要兌換得太多。對於那些正在制定留學計劃,卻尚未決定去哪個國家的居民來說,羅成建議,可以考慮去使用歐元的國家,巧用歐元和人民幣的利差,來減少留學匯兌損失。
第5類:海淘族
從境外海淘的商品價格一般會比在國內專櫃購買的便宜30%左右,甚至能便宜一半。不過,人民幣若貶值,很多海淘族會感覺「虧了」,因為他們購買的一些境外商品價格會上漲。
分析師建議,海淘常分為外幣入賬和人民幣入賬兩種結算方式。外幣入賬是信用卡消費按照外幣結算,持卡人需以外幣還款;如手中無外幣,則需用人民幣購匯還款。如持卡人手中有足夠的外幣,採取外幣直接還款的方式,不涉及成本增加。
第6類:出境游的人
按當前人民幣的波動收盤價計算,出境游的成本面臨上漲。有分析師建議,不少人出國旅遊喜歡刷信用卡購物,如果人民幣在升值,延期還款反而還能夠少還點錢。但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最好考慮在出國前就兌換好全部現金。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自動下台是敬酒,兩次被投下不信任票下台是罰酒,董建華要喝哪一杯?”(法新社圖)
亞洲時報在線記者7月8日撰文報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相信沒有甚麼話可以更貼切地形容董建華現在的感覺。連日來,六年多前曾經為他抬轎的人現在都紛紛轉過來要求他下台,甚至懷疑他是「反中亂港地下首領」。
六年多前曾寫過:「建華兄,請出來治港。」、月前還在強銷23條的中國政協委員劉迺強像絕大部份其他港區人大政協委員一樣,轉而要求董建華下台。
見到董建華大勢已去,劉迺強7月8日在香港《信報》寫道:「自動下台是敬酒,兩次被投下不信任票下台是罰酒,董建華要喝哪一杯?答案是最明顯不過的。如果他連這一點都搞不清楚,我算是再度高估他的政治智商,又或者,我要認真思考『董建華是反中亂港地下首領』之類的陰謀理論了。」
以上最後一句應算是「怪論」,與早前左派圈子傳出香港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是「英國臥底」一類的陰謀理論有異曲同功之妙。從效果而言,董葉兩人而非香港民主派才是七‧一大遊行的最大功臣,沒有前者的無能,沒有後者的輕蔑,就沒有數十萬香港中產階級被迫上街頭的動力。
不過,劉文中有一點卻不是怪論:「董氏伉儷(退出歷史舞台後)不會繼續在香港定居,董多半會選擇在美做寓民。美國一定會很歡迎這個『迂迴民主派』的,他的生活會過得很好;他寫的自傳,一定會暢銷。」
事情發展到現階段,港共和親中勢力對董建華的怨憤,無論是否宣之於口,可能比香港市民還要大。
正因為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是如此突然的土崩瓦解,也造成左派陣營陣腳大亂,代表工聯會的鄭耀棠和民建聯的曾鈺成竟對是否解散行政會議公然有不同意見(前者贊成,後者反對)。
不過,左派的分裂除了是因為被董建華所害之外,北京中央對香港題的曖昧態度也起了很大作用。
田北俊上周北京之行,究竟是否掌握港澳辦主任廖暉的意思,回港後是否準確傳達了中央對23條立法的底線,成為了7月8日香港報章的焦點,有報章說,廖暉看了田北俊的記者會後「青筋暴現」,原因是田北俊漏說:「中央希望23條盡快立法。」(意即在7月9日二讀)
問題是,上京面聖的不止是田北俊一人,跟著還有立法會議員李家祥和李國寶,他們也會聽錯廖暉的說話嗎?
即使田北俊真的是有心或無心「錯誤傳達」廖暉的訊息,董建華在7月5日中午公布如期7月9日二讀23條後,田北俊為何不與廖暉再作溝通。以田北俊的智慧,他不會不知道在這樣重要的問題上站錯邊的嚴重後果。
從現在所公布的資料看來,與似乎北京在23條立法時間問題上,有過兩把聲音,而田北俊和董建華分別聽了不同的聲音。
董建華和港共落得如此下場,除了咎由自取外,也許和中國政治形勢有新的發展有關。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中共政府正提議監管一個晦暗不明的所謂VIE公司結構,該結構允許中國互聯網巨頭拉攏外國公司作為股東。
《華爾街日報》1月22日報導說,在本週發佈的新的草案規則下,北京似乎默許了外國人通過這種結構向被禁領域,如互聯網和教育投資數十億美元。這種結構被稱為可變利益實體或VIE,它被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和視頻網站優酷土豆等公司使用。它允許外國人間接投資被禁領域的中國公司。
這種結構對許多中國大型企業來說一直很關鍵,沒有它,阿里巴巴的250億美元IPO將無法實現。
VIE在90年代末由財務顧問設計,它通過設立兩個實體規避了中共對外國投資的限制,一個是建立於中國,一個建立於外國。中國實體持有外國人不被允許擁有、但是在中國做生意所必須有的許可。
第二個實體是一個離岸控股公司,外國人可以購買它的股票,但這個控股公司不擁有VIE。
商務部的這個草案規則是中國經濟更廣泛投資改革的一部份,它將確保中國海外上市互聯網巨頭的控制權留在中共手中。在新的規則下,官員將評估VIE的最終控制權是否在外國投資者手中。
分析家說,這個改變可能令外國投資者鬆了一口氣,此前他們擔憂北京可能會打壓VIE結構並嚴厲實行中國公司對外國投資的禁令。
但是仍然,目前不確定那些創建者將大部份股份出售給外國股東,或創建者本人已不再是中國公民的公司,是否將面臨結構調整。
「定義誰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權利將落在官員的手裡。」DeBund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尤雲亭說,他預計北京將允許一段時間的調整。「我不相信中國政府想要給行業和那些企業帶來地震式的改變。
VIE結構也引發一些企業治理專家的批評,他們認為它幾乎沒有給予外國投資者對公司關鍵資產的控制權。作為對美國證監會的擔憂的回應,近年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越來越詳細的披露他們的VIE如何運作。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