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對市場經濟定位不能綏靖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一日零時起,中國加入WTO十五年保護性過渡期正式結束。十二月八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佈,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年中,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商務部部長之前也明確表示,美國現在要改變評估中國是否實現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方法條件「還不成熟」,新任的特朗普政府更不可能現在就去承認中國經濟的市場經濟地位。這就是說,中國在加入WTO十五周年到期後不可能「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對此,中國外交部教訓日本應誠實履行自己的責任。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先後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了WTO爭端解決程序。
哪是重點,反傾銷還是市場經濟定位?

中國申訴WTO裁決的結果可能會如何呢?
中國提出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認為十五年過渡期到期,中國經濟的市場地位自動生效,理應受到各方承認。美日歐則不承認中國經濟市場經濟地位身份。
就事論事,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的確沒有硬性要求其他WTO成員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身份,可是該條目含有這樣的內容:不論中國能否證明滿足市場經濟地位,保護期之後,其他WTO成員國都不能繼續以「替代國價格」作為參考對中國進行反傾銷。
有意思的是,歐盟通過的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議不是強制性的,相反,稍早時候歐盟還徵詢所屬各國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持何態度。歐盟強調的是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和對歐洲的廉價出口問題。美國奧巴馬政府過去幾次對中國商品徵收附加關稅,特朗普更是計劃對美國進口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歐美的重點似乎都不在承認中國是否市場經濟國家,而在於反對中國商品低價傾銷,要保持並擴大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
中國方面似乎重點也在反對歐美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中國商務部有「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中國加入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棄用替代國做法是兩個問題,不可混為一談」的表態,似乎反映了這一點。而日本是唯一正式宣佈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重點在與歐美保持一致。
在過去十五年來對華反傾銷申訴之中,歐盟佔了百分之二十二,美國佔了百分之三十四,兩者佔所有對華反傾銷的一半以上,而日本只佔到百分之一,這也就明白歐美的重點為什麼在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美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抬頭。
關於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或許是可以談判的,在歐美繼續反傾銷的同時,可能會有條件的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尤其是在未來歐美經濟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畢竟十五年前中國經濟遠沒達到市場經濟的地步,美日歐採取了綏靖政策,允許中國加入WTO有十五年保護期。「綏靖」以後就會沒有了嗎?
然而,因為WTO協定是含糊的,歐美當前的政治經濟傾向都不會再在實質性利益的貿易方面對華讓步,那麼中國很難在WTO框架內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讓歐美繼續以「替代國價格」作為參考對中國進行反傾銷。

中國經濟不怕下滑怕隨意調控
歐美日繼續以「替代國價格」作為參考對中國進行反傾銷,對中國來說後果很嚴重。不過,美日歐在世界市場上制約中國商品對中國經濟的危害還是有限的。
中國外貿出口至今絕對值還是增加的,只是增幅持續收窄,大不了就是不增長甚至略微負增長。二○○一年中國加入WTO時GDP總量十一萬億元人民幣,二○一五年到了六十七萬億元多,如此增長速度不得不說是加入WTO的好處。現在即使美日歐不對中國採取反傾銷措施,中國經濟的外貿出口也不可能如之前十五年那麼飛速發展。曾經對中國GDP貢獻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幾的中國外貿出口,去年只有百分之一點九,再往下跌也就這麼回事了。
加入WTO以後的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如此龐大體量的中國經濟不會一下子垮台的。但是,無論是下滑的外貿或者下滑的整體經濟,最怕的是因為不當調控而造成忽上忽下的失速,而操控缺乏市場經濟內在性質的中國經濟的是同樣缺乏市場經濟觀念的中國當局,最容易採取隨心所欲的調控政策。那才會對中國經濟和中國外貿帶來更為致命的危害。

國企與市場經濟無法兼容
毫無疑問,今天的中國經濟還不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認定通常有以下五條:決策沒有明顯受國家干預;有一套按國際通用準則建立的會計賬簿;生產成本、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經濟體系的顯著影響;企業不受政府干預成立或關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具體來說,當年中國為加入WTO曾做出一系列承諾:二○一五年七月前要取消電信與通訊壟斷;取消絕大部分關稅保護;取消百分之八十以上汽車關稅;開放銀行金融行業;落實雙休日與有償加班;開放傳媒與影音。
如今看來,除了落實雙休日之外,其它的承諾非但沒有兌現,而且以另外的形式而變本加厲。因為封鎖和禁止,中國的互聯網成了局域網,與外界不能自由交流,就是在國內也不能隨意交流;關稅在降低,但在進口環節加上了高額的增值稅;人民幣一邊在國際化,一邊卻更嚴格管制出境……。
中國經濟之所以不能市場化,關鍵在於國有企業是中共一黨統治的命根子。國企不可能成為市場真正的主體,因為國企不一定把追求企業利潤當作企業的主要目標。當國企在整個經濟中佔統治地位,這樣的經濟便無法轉變成真正的市場經濟,無法提高企業和整個經濟的效率,無法有效的淘汰落後過剩產能,無法不對外傾銷。
曾經以為中國加入WTO以後,可以促進中國經濟進入真正的市場經濟。而在中國轉變成市場經濟並融入經濟全球化之後,也會把中國的元素帶入、影響全球化經濟。哪想到中國經濟十五年來以賴皮的方式在影響世界經濟,一邊享受著經濟全球化的好處,一邊卻頑固地堅持壟斷的國有企業。
今天,美日歐有理由對華堅持反傾銷政策,可他們是否還會在哪天繼續綏靖「有條件的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繼續綏靖的結果,就是可能破壞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破壞世界市場經濟的根本性制度,這就不是傾銷商品帶來區區可數的實際利益損害了。

來源轉自:
【2017年1月號 爭鳴 總471期(大陸)于怡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