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佔全球鋼鐵產業的一半,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產能過剩也威脅著工業、工作甚至中共的領導層。圖為2016年1月20日,在唐山的首鋼工廠的概貌。(Getty Images)
編譯/李清怡
中共在2008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時期,使出前所未有的資金刺激經濟政策,但是,那些資金刺激也促使關鍵市場如鋼鋁產業負債累累和產能過剩。中國的負債總額目前已經超過了GDP的250%。中國目前佔全球鋼鐵產業的一半,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產能過剩也威脅著工業、工作甚至中共的領導層。
與需求脫節 中國須削減勞動力
北京已經意識到,現在的工業模式及其與西方國家的貿易不平衡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能持續,但是,地方官員們仍熱衷於創造工作機會。中國要想減少產能過剩和控制債務,必須大幅削減勞動力,同時,為西方的貿易夥伴提供減壓的空間。
處理世界各大市場國與中國這個最大的生產國之間的不均衡狀態,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最大經濟挑戰之一。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中共祭出資金刺激經濟政策,如今,卻成了一種嗜好,在中國的諸多領域,引起嚴重的負債以及為追求績效而發展起來的產能極度過剩。
中國的公司負債增長速度比其他G20峰會國家要快得多,今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敦促中共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或「在過渡到消費導向經濟的過程中冒險走彎路」。
這麼多的資金被浪費在建設遠高於未來合理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上,實屬罕見。歐洲商會在今年2月分出具的一份報告,題為〈中國的產能過剩〉,文中重點針對八大領域:鋼、鋁、水泥、化工、煉油、玻璃、造船、紙和紙板,結論說,刺激性的方案助長了工業產能的增加,卻與現實的市場需求相脫節。
快速擴張的生產力使得工業部門面臨巨大的結構挑戰。在追求增長目標和貪婪的驅使下,地方官員還在持續擴大生產力。就比如說水泥,即便到了現在,在產能過剩已經接近十億噸的情況下,還在繼續增加。而且,問題嚴重的是,水泥並不是國際交易的重要大宗貨物。
鋼鐵產業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對全球的鋼鐵行業已經造成嚴重的影響。當今,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產出的一半。據歐洲商會研究顯示,中國的鋼鐵生產能力從2008年的6億4400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11億4000萬噸。中國的增長量佔全球總增長量的91%。2015年,中國的產能增長量相當於另外四大鋼鐵國的生產總和,包括日本、印度、美國和俄羅斯。
中共政府一直宣稱,當今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政府在採取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力度不夠,今年所實行的「供給方面」的改革其實就是減小工業供給的規模。在鋼鐵產業,北京計畫在未來5年內削減產能1億至1億5000萬噸,卻也承認應該削減2億噸,按照這一修改目標,中國還是會有大量的產能過剩。
鋼鐵過剩是最大的經濟挑戰
如何安置多餘的勞動力,是在痛苦的轉型過程中中國國內所面臨的最敏感挑戰。勞動力不安的狀態日益成為普遍現象,工人抗議下崗,勞工活動人士和抗議工人被拘禁。2016年的預算承認了勞動力過剩問題:鋼鐵和煤礦產業將有180萬名工人下崗,需要1000億元人民幣來補償、重新安置和再培訓下崗工人。還需要更多行動,分析人士建議,在未來的兩、三年裡,裁員600萬工人,如果實行,這將是1990年代後期實行大裁員計畫後最大的裁員計畫,當年曾有3000萬工人下崗。
當然,一個明顯的解決方案就是將過剩產出出口至其它國家,中國的鋼鐵產業已經在這麼做了。1990年代,中國是進口鋼鐵,而去年,中國出口了1億1000萬噸鋼鐵產品,使中國成為當前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
產能過剩加重了國內所面臨的挑戰,各國政府也紛紛回應。歐洲鋼鐵工人在布魯塞爾舉行抗議活動,印度鋼鐵巨頭塔塔鋼鐵在英國的公司,還努力吸引投標或與世界鋼鐵巨頭德國蒂森克虜伯聯手,整個歐洲的鋼鐵行業都需要重組和技術轉移。美國也於今年6月的美中策略和經濟對話年度會議上,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表示出深切的關注。美國和歐盟都在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在這一敏感形勢下,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還必須得解決。北京政府自認為,加入世貿組織15年後的今天會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是,這幾乎不太可能。美國已經警告中共,做得還不夠,沒有資格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尤其在鋼鐵和鋁製品行業,美國的政治氣候幾乎不太可能達成軟性妥協。
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國峰會,該會議為各國提供了一個加深合作的機會,共同解決結構性問題。中國與其歐美市場之間的不平衡性是不可持續的,而鋼鐵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最大經濟挑戰的重中之重。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