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可能在十年後絕跡,禾花雀數量劇減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嗜吃野味。(網絡圖片)
中國人嗜吃禾花雀(即黃胸鹀),加上水稻田面積減少,禾花雀數量銳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之由「易危」提升至「瀕危」級別,若不補救,十年內很大可能絕種,呼籲人類減少進食,並促請中國政府加強監管和加重罰則。
在禾花雀成瀕危雀鳥公佈爾日,廣東省林業廳通報,把中央電視台23日報道中發現有拉網捕鳥但官方沒有採取行動的湛江雷州市林業局局長鄧有權停職,並清查市區多家酒家和市場,繳獲重點保護動物金雕兩隻、活候鳥二百多隻和死候鳥三百多隻,至少刑拘兩人。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26日發表最新修訂的紅皮書,當中,禾花雀生存危險程度在十年內連升三級,原本屬「無危」的禾花雀,由2004年起升至「近危」、「易危」及今年的「瀕危」。
這種在歐亞大陸繁殖的候鳥,每年秋季會集體遷徙,在長江流域一帶短暫停留後,再往亞洲南部及東南亞過冬,但隨著人類濫捕,數量急遽減少,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餘日東指出,芬蘭近三年沒有任何禾花雀的繁殖紀錄,而曾經出現三千隻禾花雀的香港,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跌至數百隻,2000年時更少至只有25隻。
禾花雀數量劇減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嗜吃野味,即使中國已於2008年起禁止捕捉禾花雀,但東面沿海地區非法大量捕捉情況依然嚴重,觀鳥會助理經理(中國項目)傅詠芹指出,早前在中國內地考察,發現非法捕雀網延綿數公里,每日有數以千計禾花雀被一網打盡。此外,內地城市化亦令水稻田面積大減,加上使用農藥,令越冬棲息繁殖地被破壞,亦是禾花雀劇減原因之一。
事實上,廣東省報章近日仍有售賣禾花雀的廣告,坊間更盛傳禾花雀有補腎壯陽功效,稱牠為「天上人參」,觀鳥會指,有關說法毫無科學根據。
除減少進食之外,香港觀鳥會亦嘗試透過復耕計劃,恢復種植水稻來讓禾花雀棲息,在塱原一公頃土地上的禾花雀數量由2006年的5隻升至去年冬天的47隻。
【大紀元2013年11月28日訊】(責任編輯:辛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