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大陸地方債藏匿手段曝光 至今仍是糊塗賬

(記者任義報導)
中共當局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已經三個半月,至今仍未公佈結果。而地方政府慣用的增資產和藏負債等掩蓋手段,導致地方債仍是一筆糊塗帳。
地方債成「炸彈」 中共欲摸清家底
規模單位以十萬億計的地方債,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軌道上的「炸彈」。同時也懸在風雨飄搖的中共政府頭頂,中共當局也已認識到危機將要爆發,有意理清地方政府的債務現狀,並且搞清家底分清責任,避免民眾將此賬算在自己頭上。急令中共審計署8月開始進行全面摸底
從2013年8月1日起,中共國家審計署開始了對地方債務第二次全面摸底,而且審計範圍前所未有地擴大到包括鄉鎮在內的五級政府、四萬多個審計單位。時至今日三個半月過去,地方債的詳細情況仍沒有披露。
中共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11月19日表示,中央對於地方政府的債務還在嚴密監控。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1月20日表示,地方政府債務確實總量比較大,增長也比較快,在一些地區也存在一定風險點。
就地方債規模而言,各方有著不同的估計。11月19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在《財經》年會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地方債規模約15萬億元~20萬億元。
按照朱海斌的觀點,地方債主要來自銀行、信託等領域,到今年大概15萬億元。另外還有一塊,即地方政府以城投公司的名義投資,地方政府在其中到底承擔多少責任,是說不清楚的。這一部份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也非常含糊,市場猜測大概五、六萬億元。
近期,中共央行也積極鼓勵各大銀行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並且宣稱資產證券化是解決地方政府債的一個有效途徑。20日,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歐陽輝則對這一說法予以否定,並明確表示資產證券化不能解決地方債務問題。

藏匿手段多 仍是一筆糊塗賬
不僅地方債的債務總額十分模糊,地方政府也絞盡腦汁掩蓋債務,令地方債的審計更蒙上了一層陰影。地方政府通過「外單位」名目騰挪賬目、「借殼貸款」、墊資施工、借新還舊、向居民集資等手段隱匿負債,通過列入不能或不宜變現的公益性資產虛增資產,這是幾種常見的債務藏匿手段。
據大陸媒體11月19日報導,有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財務人員揭秘,以「借殼貸款」舉例:如果城投公司本身因為各家銀行地方債務類信貸規模管控而借貸困難,為了「搞來資金」,個別城投公司會「借殼貸款」,尋找具有國有背景的、可獲得大額授信的企業去貸款,而貸款所需的抵押物(一般為批一塊地)則由城投公司負責提供。
外部企業獲得貸款後,由於實質資金需求者還是城投公司,由此外部企業會繞一圈公司賬目最後把資金打給城投公司,形成實質性的地方債。但是在會計賬目裡,會做成負債項下的外單位的往來款項。這個操作過程中將產生四重內幕。
其一,由於往來科目的使用管理並不嚴格,而資金也並不一定一次性劃進或劃出,甚至可能在幾個相關公司間有進出,由此,這筆賬目的會計做賬往往沒有銀行貸款那麼清晰,有時也存在部份漏報的現象。
其二,在上述案例裡,城投公司提供了擔保物,還可以悄悄在資產項下增加一筆,這樣就可以降低資產與負債的比例。
其三,在應對審計的時候,由於外部企業本身已經被統計了一次借貸,因此為了避免重複統計,這筆款項就有理由不被上報為城投公司的地方政府類負債。
其四,比上述更為激進的操作方式是,外部貸款企業甚至可以不劃賬給城投公司,而是直接單獨開一個賬戶,並將此賬戶交由城投公司實際使用,而城投公司在還款時也將資金打入該賬戶。此方法將實現債務的完全隱形。
地方債總額未知但後果驚人,清華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俞喬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研究》報告顯示,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應在19.41萬億元左右。對各種融資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開支接近1萬億元。

【大紀元2013年11月21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