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在權錢壓力下生存 壓力嚴重爆煲 香港人抑鬱比例高全球三倍


香港各行各業普遍工作壓力巨大,加上近年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自由被不斷壓縮,均令港人感到不安,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甚至成為抑鬱症的高危一族。醫管局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情況不容忽視。(宋祥龍/大紀元)

(圖一)

(圖二)
(記者胡思仁、王文君、唐詩韻香港報道)
香港各行各業普遍工作壓力巨大,加上近年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自由被不斷壓縮,均令港人感到不安,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甚至成為抑鬱症的高危一族。醫管局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情況不容忽視。
隨著社會及營商環境的變化,媒體工作者、特別是對中國新聞的報道空間越來越狹窄,與此同時,權力和金錢對媒體的巨大壓力,進一步壓縮職業記者的生存空間。

揭政商醜聞記者被炒
月初,《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駐香港記者傅才德(Mike Forsythe)離職事件,多間外媒引述彭博因擔心在中國的運作受到影響而「自我審查」,扣發該記者採寫長達1年的有關中共高官與富商關係的一篇深入調查報道。
有彭博香港分社的員工指,公司是因為擔心文章發表後會遭到報復,記者可能被驅逐出中國。對於外界懷疑他是受到內部壓力而被迫離職,傅才德在社交網絡Twitter上留言:「感謝大家對我的同情和支持,那真的幫助了我和家人安然度過。」話語之中可以感受記者面臨的壓力。
過去幾年,彭博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旗下的兩個網站Bloomberg.com以及Businessweek.com無法在中國內地登陸,皆因過去該報社對中共毫不留情的報道促使官員取消訂購刊物,銷售人員因無法「跑數」壓力大且沮喪,高層最終被迫向金錢現實低頭。日前該報證實,公司將進一步重組並會裁減文教記者,但人數不超過40人。
香港媒體的壓力來自中共對新聞自由的箝制,但公眾仍對專業記者寄予厚望,真相的報道仍有巨大需求,有少數對新聞工作抱有理想的傳媒人,即使面對壓力也不甘心自我審查。

前線公僕腹背受敵
時代轉變亦令香港前線公僕失去了過去的傳統地位及權威,加上工資收入和過去5至10年沒有變化,生活壓力很大。小時候曾立志要當老師、警察、護士的港人被迫放棄理想,向現實低頭。前線社會公僕及服務性行業均屬壓力爆煲高危一族。
於津貼學校任職的朱老師認為,壓力主要來自工作量多,除了教學外,仍要負責課外活動、行政、輔導等工作。尤其當要趕課程及出卷準備考試,工作量更加百上加斤。另外,面對校長、家長的期望,壓力也不少,遇到投訴時更有腹背受敵之感。而且課堂上用詞比過去要更小心,皆因現今科技發達,學生隨時可拍片放上互聯網進行「公審」,屆時有理亦未必說得清。
政府醫院護士鄧姑娘表示,護士流失率高引致人手長期嚴重不足。工時長及輪更制下,與朋友相處時間少,工作上的矛盾及問題外人亦難以明白,而且同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導致心中的鬱結難以抒發。她表示同一醫院不同部門情況不同,但普遍而言護士工作壓力很大,除了做很多厭惡性清潔工作外,還要經常面對生離死別。
當社會壓力越大,社會工作者面對的個案數量和複雜性就越高,加上同樣是工時長支援少,成為另一抑鬱高危群體。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小學輔導服務關注組指出,同業出現抑鬱徵狀值得關注,有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睡不好,約五成半人常做惡夢或無緣無故出現痛症,另有二成半受訪者表示常因壓力而痛哭。

壓力爆煲引發情緒病
香港人生活及工作壓力爆煲,引發不少情緒後遺症。醫管局統計資料顯示,本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比例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圖一),反映情況不容忽視。有醫院更在過去一年錄得18歲以下人士的求診人次達6千多宗,當中更有9歲兒童向社工求助,情緒問題趨於年輕化。世界衛生組織指抑鬱症在全球漸趨普遍,但當中只有少於25%的患者會尋求有效治療,而重度憂鬱症能直接誘發自殺。
雖然對抑鬱症直接導致自殺的比例還沒有權威性的統計,但抑鬱症已毫無疑問地成為自殺的主要原因。據世衛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而中國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佔全球自殺總數的30%(圖二)。而在如此龐大的自殺或有自殺傾向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佔一半以上。

逾半青少年現抑鬱症狀
香港教育學院及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過去一個學年期間以問卷訪問了近5千名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51%受訪學生出現抑鬱症狀,較去年升7%。聖雅各福群會亦於今年中旬進行青少年抑鬱研究,發現情緒健康與家庭背景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息息相關,來自單親家庭或家庭每月總收入少於1萬元的青少年,抑鬱程度均會較高。
香港心理衛生會註冊社工黃庭儼表示,他所在的協會平均每月收到約200-250宗抑鬱症狀求助個案。感到壓力不勝負荷的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應付公開試的考生、還有剛升讀大學的學生,均屬抑鬱症高危一族。他指,青少年一般遇到精神壓力問題時都不知道如何自行處理,建議他們及時向家長、老師或駐校社工等講出來,能大大減輕抑鬱情緒。

給下一代更多正能量
黃庭儼認為,兒童情緒問題多來自父母。偏重於技能培養的家庭,普遍給子女安排過多的課餘學習,令所有家庭成員充滿壓力。相反,輕鬆的氣氛可以減輕子女壓力,如能給他們多一些空餘時間發掘自己的興趣會更好。他又指,成年人也需注重端正自己的價值觀,學習如何看淡物質方面等因素,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關懷、禮貌和尊重都十分關鍵,能直接影響到香港下一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工作壓力從事不同行業人士都會有,普遍來說並未嚴重到會引致抑鬱症或輕生,但亦視乎個別人士的工作環境而定。除個人原因外,社會因素起著絕對的客觀作用,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梁振英管治下的狹小自由空間、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壓力,都直接或間接地成了港人壓力爆煲的主要因素。◇

【大紀元2013年11月27日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