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外媒聚焦:中國模式走到盡頭 三中全會難有突破


三中全會臨近,天安門加強戒備,圖為11月8日,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天,民眾離開廣場。(AFP/Getty Images)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在中共政策轉向國家資本主義三十五年之後,亞洲的經濟引擎耗盡了燃料。中國高速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習近平上週對外國專家說,中國需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政治改革並未提上三中全會的議程。外媒評論說,隨著權勢人物和家族雄踞於共產黨領導層頂端,以及無數的地方官員從現狀當中獲益,改變將是困難的。
華盛頓郵報:強權人物和家族雄踞於中共頂層 改變難
《華盛頓郵報》11月8日報導說,中國經濟被越來越低效的國有企業和爆炸式的債務壓倒,受到環境災難和社會不平等的威脅,它基本上抵達它可以通過出口實現增長的極限。
週六,習近平將在戒備森嚴的京西賓館開始一個四天的會議。根據外交關係委員會的Elizabeth Economy所說,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不亞於改變中國經濟如何運作的根本」。而這個會議不僅影響到共產黨的生存,而且也影響到世界其他地方。
在中國,曾經的社會主義經濟轉型雖然製造了過去三十年平均10%的增長速度,但是今天,經濟增長在放緩,分析家說有迫切的需要來開展過去十年耽誤的改革,包括釋放市場力量,倡導創新和減少國家角色,刺激消費者購買,遏制隨意揮霍的地方政府。
在紐約的資產管理公司銀冠董事總經理和中國專家帕特里克•霍瓦內茨說, 「他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有的人都已經走到了不能再推遲的地步。」
今天,中國的繁榮越來越基於以政府監管的非常低的利率從國內儲戶借錢,然後奢侈的把它借貸給由共產黨貴族運營的國營企業巨頭;通過壓低貨幣和補貼能源成本來提升出口和工業;通過大量投資基礎設施但是忽略環境代價來追求財富。
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地方政府通過微薄的補償把農民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並且攫取巨額回報,並融資宏偉的基礎設施計劃,但是鬼城和空空蕩盪的港口暗示,不是所有的錢都花在刀刃上。
經濟不平衡在增加。風險是,中國將跌入發展經濟學家所稱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的通過債務融資的國家投資擺脫貧困,但是無法轉型成為一個富裕的創新的和充滿活力的現代經濟。
中國成功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的藥方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和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借貸迅速的擴張。經濟學家說,消費熱潮不能永遠繼續下去。 「在我看來,問題是,他們已經抵達能夠通過基礎設施支出刺激高速增長的極限。」 龍洲經訊創始合夥人Arthur Kroeber說。
上週,習近平向一群外國專家承諾,三中全會將揭示「全面改革的藍圖」。他最近幾個月還說,改革進入「將遭遇嚴峻挑戰的深水區」。
但是迄今為止,跡象是混雜不清的,信貸繼續迅速擴張,上海新自貿區被證明是一個失望,沒有公佈對投資者多少重大的讓步。隨著強大的人物和家族雄踞於共產黨領導層頂峰,以及無數的地方官員從現狀當中獲益,改變將是困難的。
「最高層意識到甚麼需要改變,但是這種意識已經存在了十年了。」外交關係委員會的Economy說。「真正的問題是,是否新的中共領導人在實施必要的改變上能夠超過他們的前任。」

華爾街日報:政治改革未提上議程
《華爾街日報》11月8日報導說,雖然參與三中全會報告起草的人士提出了加強中央的司法控制、避免地方政府干預法庭的建議,但是政治改革似乎並未提上議程。與鄧小平等前輩領導人一樣,習近平迄今為止沒有表現出允許對黨的權力進行外部監督和制衡的意願。
根據黨內人士的消息,國企似乎也不會動大手術,儘管一個有中國國務院背景的智庫提出了相關建議。
很多黨內人士和分析師認為,這表明擬議的改革依然面臨阻力,中央委員會的委員—他們大都是地方政府領導和國企高管—有很多會因改革而喪失利益。
中國領導層還在上海自貿區的問題上釋放出不太一致的信號。上海自貿區是迄今公佈的幾項切實改革措施中的一項,中國官員稱,在上海自貿區內,外商投資和人民幣兌換方面的限制將有所放鬆。
但在上海自貿區的揭幕儀式上,不但其強力支持者、中國總理李克強沒有出席,其他黨內高級領導人也都沒有露面。這讓很多潛在的上海投資者感到失望。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兩名中國政治專家Christopher Johnson和Bonnie Glaser上週發表文章稱,很明顯,中國領導層內並非人人支持改革。

路透社:歷史證明三中全會改革將是有限的
路透社11月8日報導說,如果歷史可以借鑒的話,下一波中國改革可能比以前更小更慢。
隨著習近平和其他共產黨領導人本週末召開標誌性會議,期待廣泛改革的投資者們應該考慮到,先前這樣的會議呈回報遞減模式。
但是三中全會的歷史暗示,隨著國家越來越富裕,利益集團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使得重大改革將越來越困難。
那些接受傳統觀點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大改革將來臨的投資者將會受到「震撼」,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銀冠的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戰略家帕特里克•霍瓦內茨說。
「迄今沒有證據顯示,當局對改變遊戲規則的市場改革有太多興趣。」

紐約時報:經濟學家看到危機在前方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共媒體在稱讚共產黨的三中全會,即使它還沒有召開。但是一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卻發出警告:中國面臨危機,除非大的經濟變革伴隨著一個政治改革。
83歲的吳敬璉是中國最著名的自由派經濟學家。他瞭解政策內幕,他的書籍和演講在中國廣為流傳。
「轉型經濟增長模式只能通過進一步經濟市場化同時伴隨加快民主化和建立法治才能實現。」吳敬璉的這番講話本週在中國報紙和網站廣泛報導。
「如果我們脫離這個核心原則,國家經濟發展將回到老路上,繼續使用大量投資來刺激經濟增長,在盲目擴張和突然調整之間來回折騰,並最終導致一個系統性危機。」
吳敬璉認為,掠奪的官員和尋租官僚將窒息必不可少的創新和生產率改善,除非政府把政治和法律的改變增添到自由化措施的清單上。全要素生產率—一個經濟創新的尺度—自從2008年以來已經下跌,當時政府啟動四萬億人民幣刺激方案來抗衡全球金融危機的損害。
「在我看來,中國已經抵達一個將有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的關鍵點,如果我們不能進行全面改革。」吳敬璉在八月份說。

【大紀元2013年11月09日訊】(責編:林詩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