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明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明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明報》撤換總編 李柱銘專欄開天窗抗議


《明報》撤換總編輯,社會各界擔心香港新聞自由受到衝擊。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以開天窗的方式在《明報》專欄上寫道:黑手蓋日月 本報頻失明。(AFP)

李柱銘
(自由亞洲電台)
        《明報》撤換總編輯風波有了最新進展,集團高層與員工代表週一開會,但在總編輯人選獲得編輯部信任及熟悉香港情況兩方面未達成共識。而社會各界繼續就事件進行表態,擔心香港新聞自由受到衝擊,自我審查的情況愈演愈烈。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週二以開天窗的方式在《明報》專欄上寫道:黑手蓋日月 本報頻失明。
        《明報》撤換總編輯一事持續引發各界關注。週一下午,《明報》高層首次與員工代表會面四個半小時,就事件進行溝通。根據《明報》週二的報道,會上員工代表提出四點對總編輯人選的要求,包括:一、捍衛言論自由,獲得公眾信任,維持《明報》作為社會公器的角色;二、獲得公司管理層信任;三、獲得編輯部同事信任;四、熟悉香港情況。並與高層在前兩點上達成共識,但在後兩點上仍有分歧。週四,雙方將再次開會。
        據傳即將接任總編輯的鍾天祥目前身在新加坡,為《亞洲週刊》特約撰稿。《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在接受香港傳媒採訪時表示,馬來西亞人鍾天祥有極大可能接任新總編輯,但尚未有最終決定。而總編輯的委任權在老闆,其應當為自己的眼光負責,他對此表示尊重。總編輯劉進圖則指理解同事的反應,他接受調職新媒體這一安排。他週一在《明報》上刊登題為《請給空間》的文章,稱自己選擇留下任新職的原因有三,一是公司待他甚佳、二是不捨得一大批同事、三是真的喜歡新媒體工作,希望為報業摸索出一條出路。
        香港各界對此作出不同的反應。前香港民主黨主席李柱銘週二破天荒地以在《明報》專欄開天窗的方式抗議更換總編輯。其法政隨筆專欄上只有標題《黑手蓋日月 本報頻失明》,內文部分一片空白。
        而來自香港十一所大學的九十位學者發表聯署聲明,聲援《明報》員工,支持他們捍衛新聞自由。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週二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明報》在知識分子及中產階級內都有廣泛的讀者群,能夠包容不同的觀點,此次事件引起大眾關注,他認為出於道義也應當發聲支持員工。而事件也令他們憂慮香港媒體的自我審查的情況愈演愈烈。
        「我們覺得整件事件是冰山一角,過去一兩年間,類似的事件也不僅發生在《明報》,我們覺得可能一直以來的反應都不夠,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憂慮都沒有表達清楚,所以這次我們覺得一定要表達我們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憂慮,會不會自我審查的情況會愈演愈烈?」
        香港民主派人士也紛紛就事件表態。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週一發表聲明,對事件高度關注,擔心香港新聞自由受到進一步衝擊。聲明指,據《明報》管理層的說法,更換總編輯是為了發展新媒體平台,以及讓一位即將擔任更高職位的同事熟悉香港業務,但這兩個解釋難以令人信服,對有關安排感到奇怪。她認為傳媒的角色是監察政府施政,新聞自由是香港的主要核心價值之一,報紙的投資人士應尊重編輯高層及前線記者的獨立編采方針。
        同樣參與聯署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週二告訴記者,此次不透明的人事調動讓人感覺回到了封建時代,不應當發生在一個現代報業集團中。
        「因為我也是教新聞的,新聞媒體特別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公器,它是要服務於我們的公眾利益。《明報》很長時間在香港來說公信力很高的,不是為某一個特殊利益集團,包括它自己的私利來服務的。所以說這次這麼不透明的,現在還在發展中間的換總編輯的這個(事),從我們做新聞教學的人來看,這個調動是非常不尋常的,是一個近似於我們說好像回到了封建時代的。」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週二刊登署名評論文章,指《明報》早就成為大馬報壇霸主張曉卿的私器,每年的《明報》和屬下的《亞洲週刊》都會刊出張氏的「新年獻辭」,從那些堂皇的言辭中,你不難猜測他的政治動作和「中國夢」。只不過,這一次替換總編輯行動過於突兀,而且還空降大馬人到香港坐鎮《明報》,也就引起無限暇想。《明報》得以享譽華人世界,主要因素便是有自由開放的言論,如今卻淪為大馬樹桐佬的私產之餘,最終還成為政治交易的犧牲品,令人無限噓唏。
        中國資深媒體人李大同週二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明報》事件折射出中港兩地的新聞自由差距之大,如果此事發生在大陸,根本不會引發軒然大波:「(差距)天上地下,中國大陸的所有總編輯自己就是檢查官,根本不是搞新聞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揚帆的採訪報道
【大紀元2014年01月15日訊】(責任編輯: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