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否決真篩選假普選】港民主派拒假普選:投下對得起歷史的一票

★香港本是繁榮的國際都市,自土共臭手伸過來後,變成大陸一樣文化道德低落,蟊賊當道,犬奴出沒以賣港為榮;敢寫包單,中共到死一日,也到不了台灣的三份一,香港的三份二水平!

「法政匯思」等12個專業團體,約200人到場請願要求否決方案。他們以「一人一信」形式收集了7,000封信,並拿着信件圍繞立法會一圈,展示反對假普選決心。(潘在殊∕大紀元)
(記者林怡香港報導)
經歷過去近二年的討論和諮詢及去年的一場「雨傘運動」,香港2017行政長官選舉方案最終仍是在中共人大框架下提交給立法會審議。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稱昨日(17日)是民主發展關鍵的日子;但對民主派政黨而言是堅持否決方案,投下對得起歷史的一票。 中共接管後,港人爭取民主可謂一波多折,中共不斷地透過人大釋法、白皮書將基本法賦予港人普選權利一再剝奪。昨日在立法會表決前,來自法律界、醫護界等12個專業團體,包括法政匯思、杏林覺醒等,他們收集了業界共7,033封「一人一信」反對政改方案的信件,放置在彩虹般的信箱中,他們拿著信箱,繞行立法會行一圈,並高喊「假普選方案一定不能袋!」。



「法政匯思」等12個專業團體,約200人到場請願要求否決方案。他們以「一人一信」­形式收集了7,000封信,並拿着信件圍繞立法會一圈,展示反對假普選決心。(潘在殊∕大紀元)
之後在立法會外,他們將信箱遞交予26名泛民議員,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表示,原定邀請全部70名議員接信,但只有26名泛民議員答應,他強調遞信並非擔心有泛民議員投票時「轉軚」。
梁家傑代表在場議員發言,感謝12個專業團體對爭取普選的付出,並表示今次必定會否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

泛民態度堅決 中共不死心圖「撬票」
泛民拿著信箱在議事廳外,再次表明會投票否決假普選方案。李卓人議員說:「很感慨為何中共到今時今日都要限制香港人真正的選擇,香港人的民主權利。當然我們工黨否決了之後,一定會和港人一起爭取真普選,重啟政改。」
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則透露,直到前晚仍收到朋友電話,遊說他就政改投棄權票,他說約深夜11時收到一名朋友電話,對方是代表某團體傳達消息,但他不知道是甚麼團體,對方亦沒有以利誘他。但他表明堅持會投反對票,又說此事證明建制派或中央仍然不死心,在最後一刻仍想「撬票」。

泛民:一票對得起歷史
約下午一時,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等政改三人組進入議事廳,她說,今日是民主發展的關鍵性日子,「無論投票結果如何,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七日的立法會會議對香港政制發展都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稱昨日(17日)是民主發展關鍵的日子。(潘在殊∕大紀元)
首個發言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表明不會動搖,必定投下反對票:「今次政改同樣面對應該通過或不通過,中央給予的人大『831』決定不可撼動、無商無量,明顯不給香港人真選擇,明顯這制度顯示如果香港人『袋住先』便『袋一世』。明知是這樣,我們應該忍辱認命、或是否決了之,做或不做,我的決定十分清楚,不會動搖,必定會投下反對票。這一票對得起歷史,對得起香港民主運動先驅及後來者。」
他發言後與10名泛民議員見記者,表示無半點懸念,泛民主派一定會否決政改方案,「大家可以放心!」對於建制派打算聯手「拉布」,避免在立法會大樓外集會人數高峰時表決政改,人民力量則計劃提中止待續將表決時間延至星期五晚上,梁家傑表示泛民飯盒會未討論過相關問題,「既然中央與特區政府一意孤行,一定要搞篩選,也不給我們做真老闆,立場都很強硬了,不如早點了斷都是好事。」
民主黨劉慧卿在會上發言表明民主黨一定會否決政改方案,她強調「不會袋一世,不會袋一屆,不會袋一日」。她形容,這是一個悲劇終結,但認為毋須失望,因為這也是一個開始,泛民一定會繼續爭取,「爭取了(民主)幾十年,要親手否決,非常難過,亦非常憤怒」。她又說,否決方案的最大責任,在於特區官員。
何俊仁則批評中共在政改上是「指鹿為馬」,甚至有議員指「有票就是真,沒票就是假」,是非常侮辱港人智慧,非常反智的說話。他強調港人絕不接受北韓式或伊朗式的普選。
會議到晚上約8點結束時,開會約6.5小時,共有16位泛民議員及9位建制派議員發言,即表明反對的有16票,贊成的有9票。會議今早9時再續。通過方案需要有三分之二多數支持,即最少四十七票,如果各黨立場仍然不變則不夠票通過。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尚有44位未發言,如果每人用盡15分鐘發言時間,需要11小時。他預計星期五下午1時會議休會前,能完成會議。昨日共有4次點人數,由於參加會議的人多,每次都只需兩三分鐘,議員就返回會議廳。
今次審議的政改方案是根據中共人大常委會去年八月三十一日作出的決定作為框架。由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參選人,並限定只能選出2~3名候選人,再給五百萬選民投票,被民主派批評是假普選。
目前尚未知是否今日可順利表決,按照議事規則,每名議員可發言一次,限時十五分鐘,所有議員發言後,官員會在表決前總結和回應。如果第三部曲順利完成,下一步是行政長官同意這個獲立法會通過的方案,最後一部曲就是報請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五部曲完成後,剩下的就是本地立法程序。

立法會首發警示 議員不滿離場
立法會前晚(16日)發出黃色警示,是開先例在未有衝突前已批准警員進駐大樓內候勤及布防。昨日立法會大樓部份出入口已經封閉,擺設鐵馬及一米多高的鋁架圍封,所有出入大樓人士須出示證件及經過安檢,立法會議員也要通過安檢才可入內。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稱昨日(17日)是民主發展關鍵的日子。(潘在殊∕大紀元)
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由於不滿曾鈺成,讓警方進入立法會執法,離場抗議。梁國雄表示,根據基本法,由選民授權進入大樓議事及投票,要求議員接受安檢是侮辱。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7日訊 責任編輯:孫芸】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愚封恥閉】齋戒月到來 新疆封齋遭官方控制

回教齋戒月18日開始,大陸官方卻加強控制新疆的封齋活動,更「指導和鼓勵」清真餐廳在齋戒月期間正常營業。
路透報導,最近幾天,大陸官媒及新疆官方網站發布通知,要求黨政幹部、公務員、學生、教師等不要參加封齋活動。
報導指出,新疆一些縣市主管食品安全的官員上周決定,將「指導和鼓勵」當地的清真餐廳,在齋戒月期間正常營業。
報導說,除了上述作法外,新疆一些黨政單位還要求幹部發誓不會封齋。尤其在一些曾發生過暴恐事件的地方,當地官員還須作出口頭和書面承諾,保證自己「不信教、不參加任何宗教活動」等。
針對上述現象,路透曾試圖以電話聯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要求回應,但「沒有人接聽電話」。
事實上,大陸官方長久以來,一直不鼓勵回教徒在齋戒月封齋,私下更在新疆給予不少限制,理由是「整個白天禁食影響健康」。但在公開場合,大陸官方卻始終否認限制回教徒封齋。
依回教律法,每年回曆9月為「齋戒月」,今年為6月18日至7月16日。在此期間,原則上除老弱病殘外,每天自日出至日落期間停止飲食。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7日訊 責任編輯:張頓】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貪腐新通道】港股劇烈動盪 滬港通或損害港金融中心地位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香港股價劇烈波動,使得人們擔憂滬港通作為一種交易通道可能會損害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譽。至少四家公司在僅僅幾個月就攀昇到令人眩暈的市值,然後在過去幾週因為某種不明原因又突然崩潰。
美聯社6月16日報導說,奇怪的交易模式籠罩著香港金融界,故事常常是公司快速建立起飄渺的財富,然後在更短時間內被一掃而光。
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案例是現在正受到香港證監會調查的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漢能薄膜電力集團公司。另外受到影響的香港上市公司是富豪潘蘇通的高銀集團的兩家子公司。
最近一家受影響的是數字王國控股有限公司,它最近有名的一個作品是製作已故說唱歌手Tupac Shakur的全息圖放在加州音樂節史努比狗的旁邊。在兩個月裡,它的股票飆升了9倍,然而上週其股價突然暴跌到其峰值的三分之一。

大陸蜂擁而入的資金放大投機增加風險
美聯社報導,市場觀察者認為滬港通啟動之後從大陸蜂擁而來的資金放大了投機,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滬港通允許上海和香港的投資者買賣對方交易所的股票。漢能和高銀集團都位列大陸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可以購買的286支香港股票。
「最近的事態發展點燃了我們監管者需要對付新情況的擔憂,」亞洲公司治理協會香港研究主管Michael Cheng說。「我們本希望兩個市場可以彼此提升對方,但是看到最近的事態發展,我們真的擔憂有雙雙墜入深淵的真實風險。」
Cheng說最近的香港股價震盪是史無前例的。
香港跟倫敦、紐約和東京並列重要全球金融中心。這個地位受到前殖民統治者英國的法律和金融系統聲譽的支撐。香港現在是中共統治下的半自治,有它自己的跟美元掛鉤的貨幣和廉政公署的監督。

香港股市動盪是大陸股市狂潮蔓延的跡象
美聯社報導說,本地交易者說香港股市的動盪是大陸更大股票交易狂潮蔓延的一個跡象。受借錢炒股和新股民蜂擁加入的推動,上海基準指數在過去一年翻番。
在經歷了安靜的起始階段之後,中國人通過滬港通在香港交易的價值四月份飆升到300億美元。在五月份,它回落到132億美元。 香港證監會6月8日警告高銀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可能會「劇烈波動」,投資者「應該極度小心」,原因是高銀的中國億萬富豪老闆和13名其他股東擁有95%的流通股。
即使有些公司不在滬港通的官方名單上,如數字王國控股有限公司,它們也受到大陸股市的影響。
投資銀行家David Webb說,「有幾十支股票交易價格遠離公平價值。這種現象此刻相當廣泛。」

大陸富豪掌控的香港上市公司暴跌
美聯社報導說,在漢能的案例當中,太陽能板製造商的股價自從去年夏天以來直到5月20日飆升6倍。但是在當天交易的第一個小時,沒有明顯原因股價突然腰斬,蒸發了老闆李河君的一半財富。這支股票現在已經停牌。
李河君隨後對中共官媒否認他的公司受到審查。第二天,香港證監會採取不尋常的步驟,向外界證實,它已經啟動對該公司的正式調查。
此外,高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高銀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暴跌40%,蒸發了150億美元市值。在崩潰之前,這兩支股票翻了兩番,膨脹了潘蘇通的個人財富。
但至今仍不清楚為甚麼漢能或高銀公司股票暴跌。而數字王國控股有限公司的拋售似乎是被跟該公司有關的大陸商人被逮捕的傳言點燃。
這名商人是車峰。他據稱是數字王國的實際控制人。車峰是原央行行長、原天津市市長戴相龍的女婿。戴相龍據傳已經受到中紀委調查。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6日訊 責任編輯:林詩遠】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圈錢騙局】A股證券化率超100% 股市泡沫破滅信號?

(記者劉毅報導)
中國股市在不斷飆升的同時,A股證券化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也隨之上升,A股證券化率目前已經高達105.56%,有大陸媒體稱,縱觀股市歷史,在股市證券化率突破100%以後都出現了股市泡沫的破滅,並稱A股證券化率破百是否是股市泡沫破滅的信號。
據大陸每經網報導,大陸這一輪股市從年初至今,A股總市值已經增長了93.3%,新增部分已經超過了世界第三大資本市場——日本股市。若以2015年中國GDP總值68.1萬億元人民幣(預測數)計算,A股證券化率已經高達105.56%。證券化率較高意味著虛擬經濟規模較大。相比日韓兩個鄰國,他們均在證券化率突破100%以後出現了股市泡沫的破滅。
從2008年至今,A股總市值已經增加了9.68萬億美元,漲幅高達500%。在總市值突飛猛進的同時,A股證券化率也在快速上升。根據中科院年初發佈的《2015年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全年GDP總量為68.23億元人民幣,而A股目前總市值為11.58萬億美元(約合71.89萬億元人民幣),證券化率已經達105.4%。
股神巴菲特曾數度表示,任何時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就是證券化率,因為總市值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應當基本一致。根據巴菲特的分析,過去80年,當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至80%時,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收益。因此他認為這一比率的最佳範疇在70%到80%。
報導稱,雖然美國股市證券化率常年維持在100%以上,但縱觀美國幾次股市泡沫時期,其證券化率都大大高於平均水平:美國股市的證券化率在1999年達到巔峰——近200%;2000年,美國股市的證券化率依然高達183%,隨之而來的便是互聯網泡沫破滅。代表高科技的納斯達克指數隨後從2000年的最高5132.52點,下跌到2002年的最低1108.49點,2年跌去近80%。而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與信貸泡沫爆發之際,美股的證券化率也飆高至135%。歷史上美日等國的資本市場都曾出現過證券化率超出平均水平的暴漲,而後隨之出現的卻是股市泡沫的快速破滅。
中國2007年4季度時,A股的證券化率達到123%的歷史峰值;2009年4季度,則跌到71.5%。
16日,大陸滬指繼15日下跌超過2%以後,今日收盤再跌3.47%,失守4900點,各板塊全部翻綠,滬深兩市120只個股跌停。
中國這一年來的經濟與股市大幅背離已到了一個極不合理的程度。有外媒表示中國股市泡沫已經超過了史上所有股市泡沫。巴黎銀行表示:「泡沫一定會破裂,雖然時間不一定知道。」
面對股市泡沫,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銀行等外資已經轉為看空中股,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從股市套利離開,《市場觀察》日前表示,在截止到6月10日的一週,全球投資人從中國股市抽出68億美元,是史上最大的單周資金撤離。不僅僅國際資金開始撤離股市,根據《投資者報》統計,5月以來,大陸產業資本減持金額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其中5月單月減持額就多達1,500億元,環比暴漲近一倍,並創下今年以來月度減持新高。
有大陸媒體報導,根據wind數據庫顯示,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5月29日,兩市共有773家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了減持。深市35.77%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了減持,而滬市減持的比例則為16.42%。復星國際CEO梁信軍稱,他們4月以來正按照每週套現20億元的速度,從A股撤離。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6日訊 責任編輯:孫芸】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敗絮其中】網傳大陸最新貧富標準線 你有沒拖後腿?


每逢公布平均工資數據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都感覺自己拿到手的工資沒這麼多,自嘲「拖了平均工資的後腿」。(網絡截圖)
(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一份《中國貧富標準線(年收入)標準》日前在大陸網絡上流傳。根據該標準,年收入15萬至30萬為中產階級;年收入3萬至8萬屬於窮人範疇。而中共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國平均工資為49,969元(人民幣,下同),按照此標準中國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
據和訊網6月15日報導,在《中國貧富標準線(年收入)標準》中,超級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萬以上;大富豪為1,000萬~5,000萬;富豪為300萬~1,000萬;高產者收入是30萬~100萬;中產者15萬~30萬;低產者8萬~15萬;窮人3萬~8萬;很窮的人1萬~3萬;非常窮的人5000~1萬。
很多網民看到這個標準後驚呼太高了。有民眾稱,假設一位月收入為5,000元的白領,則在不扣除各種開支費用的前提下,其一年可獲得收入為60,000元。按照這一標準,則該白領屬於窮人。
與此同時,中共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4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2014年全國平均工資49,969元;201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6,339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6,390元。對此,不少人感慨又被「平均」了。
在中國,每逢公布平均工資數據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都感覺自己拿到手的工資沒這麼多,自嘲「拖了平均工資的後腿」。對工資被平均的現象民眾已經見怪不怪了。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報導,從各地統計局發布的信息來看,在20個省市中,只有北京、浙江、廣東、青海這4個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水平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在城鎮私營單位中,同全國平均工資水平36,390元相比,也是僅北京、廣東、重慶、浙江這4個省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20省份2014年平均工資。(網絡截圖)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分析,在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平均工資並不能反映差距的問題,中位數可能比平均工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眾多網友吐槽自己「拖後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當前收入差距大的情況。
例如,2013年,中共央行發布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餘額100.91萬億元,若以13億人口計算,也就是人均存款是77,623元。如果只按住戶存款計算,人均住戶存款應為32,719元。而實際上,在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零存款戶大有人在。即使是城市地區和東部地區,由於全款買房者寥寥無幾,相反貸款買房者眾,負存款戶也多如牛毛。
有北京民眾去年6月在天涯社區探討北京民眾收入時紛紛表示,北京民眾的平均工資也就是2,000多元,人們平時看到的民眾中高薪者是公交車司機,月平均3,000塊錢。
「北京普通人的高薪者就是大家天天能見到的公交車司機了,交完五險一金後,多數司機不會超過3,000元現金,也根據工齡,但公交司機基本差不多。北京普通人基本在財政供養單位上班,比如中基層公務員、公交環衛,普通文化單位圖書館新華書店博物館公園,多數都交社保,月現金不超過2,500元,可以自己調查的,這類人群就在大家身邊。」「的確是正解!!!3,000,我調查了幾家公司,平均下來,基本上3,000上下,正負200元的樣子,大部分人都被代表了,無論你是本地,還是外地人,這個問題上,立場應該都是一致的。」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6日訊責任編輯:李曉清】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無心無力】前美國財長:中共改革遲緩損害經濟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前美國財長和前高盛集團主席鮑爾森說,如果中共政府不加快國企改革和改變債務驅動的增長模式,它有風險對經濟造成「真實損害」。
《金融時報》6月14日報導說,過去二十年來,鮑爾森跟中國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密切合作並頻繁訪問北京。
鮑爾森在訪問北京期間告訴《金融時報》:「直到國企被置於公平競爭的環境之下,經濟某些關鍵領域很難具有市場工作效率。」他說,國企改革行動太緩慢。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債務高達GDP的250%,國企改革仍然進展寥寥。
作為九十年代中期的銀行家,鮑爾森參與了中國國營巨頭包括中移動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移動現在是世界最大移動網絡運營商,在香港上市。
但是中共政府通常保留逾四分之三的股權,不願意允許私營公司涉足所謂的「戰略領域」,更不用說減持佔據經濟制高點的公司的股份。
「就業和增長一定來自於私營領域,」鮑爾森說。「你必須放開諸如金融和能源以及電信等領域,真正開放服務業市場。當他們這樣做,會展現真正的魔力。」
在努力遏制中國危險的債務泡沫的過程中,北京最近首次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以便再融資約22萬億元(3.5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積累的表外債務。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中央政府尋找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等方式來大筆借貸投資基礎設施並支撐經濟增長。
鮑爾森說,地方政府的債務不可持續。他認為「顯然有一些真實的損失」,雖然今天債務仍然可控,但是當局拖延越久,債務將造成越大的損失,並且對經濟造成真實的損害。
前美國財政部長認為,目前北京和華盛頓正在談判的雙邊投資協定是進一步改革的重要潛在槓桿,類似於九十年代末時任中共總理朱鎔基藉用加入世貿組織迫使國企和官僚實施痛苦改革的策略。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5日訊 責任編輯:高靜】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蛇爭狼鬥假特首普選】日日不同猛人表態 李國寶挺唐 今到周星馳



周星馳今日會召開記者會撐唐英年選特首。 資料圖片

曾被揭婚外情的李國寶,昨被問到唐的「感情缺失」問題時稱不予置評。 馬泉崇攝

盛智文昨晚在蘭桂坊為唐英年拍攝競選宣傳片。 李家皓攝
唐英年雖然最快於下周二宣佈參選,但唐營的挺唐行動已不斷升級,繼王冬勝、任志剛等金融界猛人公開撐唐後,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昨日也公開挺唐,李國寶更稱近日與60名在港的國際銀行家接觸,他們全部支持唐英年做下屆特首,認為唐有助金融界面對國際挑戰。據知演藝界猛人周星馳今日也會召開記者會,表態撐唐。
記者:莫劍弦、王家文
李國寶一直被唐營視為繼任志剛後,另一重量級「秘密武器」,所以昨日事先張揚,李會表態挺唐,而李昨日下午也罕有地出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會議,而且明顯有備而來,除了公開指唐英年「樣樣都優勝過」梁振英外,又說最近與60名來自世界各地銀行家就特首選舉交換意見,發現他們全部支持唐英年,「香港、國內、日本、美國、歐洲、澳洲銀行家都支持佢」。
盛智文助拍宣傳片
除了得到國際金融界認同外,李又大讚唐有領導能力、獲公務員支持、能夠凝聚共識、能建立很好管治團隊,他出任財政司司長期間敢於廢除遺產稅,成功吸引眾多外國基金來港,認為唐能協助金融界面對挑戰。至於唐英年民望落後,李國寶認為問題不大,又以前高官葉劉淑儀為例,認為很易扭轉過來,「 Regina Ip(葉劉淑儀)以前叫做掃把頭,你睇依家幾好」。
除了李國寶外,海洋公園主席、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昨日也發表挺唐宣言,指唐英年有豐富公共行政經驗,又得到公務員團隊支持,所以若唐英年做下屆特首會令他感到安心。盛又稱面對歐美經濟環境欠佳,香港未必承受到太進取改革,所以他情願支持唐英年,先保持本港整體環境穩定,也不想「博一鋪」支持梁振英,而且梁只做過行會成員,缺乏管治經驗。盛智文昨晚更特別到蘭桂坊,為唐營拍攝選舉宣傳片。
此外,唐英年友好林建岳旗下導演劉偉強,昨晚到九龍灣欣賞楊千嬅演唱會時亦公開力撐唐英年,認為他有足夠經驗,也為業界打開內地市場,對電影業有幫助。被問到梁振英和唐英年的分別時,劉偉強形容:「一個係演技派,一個係實力演技派!」
選舉指引:說有意參選即計開支
選舉管理委會昨日公佈明年特首選舉活動指引,訂明選舉開支上限為1,300萬元,又寫明只要曾宣佈有意參選,所有開支及捐贈均要計入選舉經費內,換句話說唐英年及梁振英在正式宣佈參選前一切開支,均須計算入選舉經費內。
根據選管會公佈的指引,新一屆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5日早上9至11時舉行首輪投票。

開支上限1300萬
若有候選人取得逾600票即當選,否則將就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於同日下午2至3時進行次輪投票分勝負,如有人取得逾600票便當選。
新指引又提到,任何一輪投票中,若果只有兩名候選人,但沒有人可以取得逾600票過半選委票,整個投票就會終止,選舉須重新進行提名及重選。
假如選舉只有一名候選人參加,選委仍須在當日投票,候選人同樣要有超過600張選委支持票才能當選。
至於計算選舉開支方面,候選人開支上限為1,300萬港元,候選人要在選舉後30日內向當局申報,而只要曾經宣佈有意參選,之後所有開支及他們接受的捐贈,都要計入競選經費。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厚顏想連任】以「 D Day」為參選代號 梁氣勢被壓 擺老董上枱


前任特首董建華被「擺上檯」,梁振英昨暗示獲他支持選特首。 資料圖片

曾表示很欣賞梁振英(右三)的黃家和(右二),昨邀請梁出席食品委員會大會。 孔慶初攝
梁振英面對唐英年陣營不斷以重量級人物為他助選叫陣,不但未有絲毫退縮,反而高調以大決戰日「 D Day」作為明日宣佈參選特首的行動代號;昨日又還擊唐營,把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擺上枱」,暗示獲他全力支持,商界盛傳梁成功拉攏恒生銀行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支持。據了解,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會出任梁振英競選辦公室主任。
記者:林俊謙
梁營昨日發出新聞稿,宣佈於周日在會展舉行「梁振英宣布參加2012行政長官選舉」新聞發佈會,而文件名稱更以「 D Day」為代號,到時梁競選團隊及支持者會一同出席,顯示梁去馬之意堅定。
而他昨日以嘉賓身份出席香港食品委員會周年大會時,被問到對唐英年接連有金融界重量級人士支持,會否打擊其參選信心時,梁振英即大笑說:「絕對唔會,我哋抱住極大嘅信心去做好自己嘅選舉工程,爭取所有選舉委員支持,爭取全港社會支持」。

董不會為梁站台
梁振英又指,自己有不少對香港有熱誠和承擔的朋友支持,「相信佢哋無論公開宣佈自己姓名,或者不公開宣佈自己嘅姓名同埋身份情況下,都可以幫到我同競選團隊制訂一套香港未來發展政策」。
梁又借機提及董建華支持他,有記者問董周日是否將為他站台,以及公開支持他參選特首,梁未有否認,只說:「董建華先生佢非常關心香港社會,亦非常關心我,我感謝佢,我希望日後能夠繼續得到佢喺方方面面嘅提點。」據梁營中人指出,梁振英經常與董建華私下溝通,董一直十分支持他出選,有為他向中央反映意見,但因他是全國政協副主席,所以不能公開為梁站台,但會在背後為梁做工夫。

傳獲柯清輝支持
不過梁面對唐英年接連獲金融界重量級人士和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力挺,雖然他否認自己缺乏銀行界支持,又稱自己班底也有非常熟悉銀行界的成員,顯得十分有信心,但有商界人士稱梁正在四出物色重量級商界人士為他撐場,其中盛傳他成功拉攏恒生銀行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表態支持他選特首。
該商界人士稱梁振英和柯清輝關係友好,兩人同時是政協,也是城大校董及英皇校友,一直有在工作上合作,早前梁宣佈辭任城大校董會主席,就由本為校董會成員的柯清輝署任,顯示兩人關係密切。假若柯清輝肯公開表態,肯定對梁有很大幫助。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政府黑幕】拍賣物資 連續15次收不到錢無跟進 損耗1700萬公帑六官僅輕罰


政府堵塞拍賣行走數漏洞,所有拍賣收入,均直接交給政府。資料圖片
政府爆出一宗六名高官集體嚴重疏忽導致損失1,700萬元公帑的失職事件。一間私人拍賣行替政府拍賣棄用或充公物資,連續15次不過數給政府,老闆最後更「走佬」。事發15年來政府始終追不回款項,撇賬收場。涉事官員完全沒有理會不過數事件,當中一名高級會計主任只被扣兩個增薪點,其餘的人更只被警告。
記者:呂焯均
政府物流服務署前身的政府物料供應處,以合約形式由中標私人拍賣行協助政府,把政府棄用或充公物資拍賣,收益撥歸政府庫房。1990年間,一間拍賣行獲得長期合約,在合約期內共舉行58次拍賣,涉款以億元計。但是,拍賣行自第44次拍賣開始便沒有過數給政府,涉及拍賣收益約1,600萬元。
直至合約期滿才報告
按照政府內部規定,若拍賣行14天不過數,物料供應處便需發出追收通知書,然後採取法律行動。但是,負責官員一直無發追收通知書,也沒有通知部門高層。直到拍賣行於1996年合約期滿,負責官員才向上級報告。
該處曾聯絡到拍賣行的董事總經理,對方答允債務重組分期攤還,但還了600萬元後便停止,接着該名董事總經理失蹤,處方其後獲悉他已離港。
政府要求廉政公署調查,並未取得貪污證據。公務員事務局對六名涉案官員展開紀律聆訊,最高級的高級會計主任被扣兩個增薪點,其餘一名會計主任、一名首席物料供應主任、兩名總物料供應主任及一名高級物料供應主任,只處以口頭或書面警告。
政府消息說,涉事官員解釋指,該拍賣行一直運作正常亦甚可靠,故沒詳細跟進其拍賣紀錄。當時該名高級會計主任承認最大責任,故處分最嚴厲。增薪點按年資取得,扣增薪點等同扣薪,但日後仍可按年資取回已扣去的增薪點。不過,曾扣薪處分的官員一定喪失升職機會,而遭警告的官員亦變相喪失升職機會。
「商業機構早就炒咗」
政府最後對該拍賣行清盤,但拍賣行並無任何資產,故政府最終要為該筆巨額欠款撇賬,連同利息計,合共1700多萬元。
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政府懲處庸官太輕,「呢啲情況如果喺商業機構,一早就炒咗」。他認為懲處一定要有阻嚇力,只扣減增薪點的話,日後又可以按年資重新獲得,要減薪降級才合理。

亡羊補牢 三度收緊收數程序
損失巨額公帑後,政府物料供應處加以檢討,隨即收緊收數程序,拍賣收益必須即日內把一半款項存入指定銀行,其後推出百分百保障方法,終極招數是拍賣行只負責提供拍賣服務,政府自己收錢。
收錢才發提貨單
失款事件後,物料供應處曾三次檢討和收緊制度。第一次修改是規定拍賣日之後第一個工作天,拍賣行便要把總收入通知該處。其後更改為拍賣當日便要把一半收益存入以拍賣行信託形式為政府開設的指定銀行戶口,餘款要在扣除佣金後翌日存入政府賬戶。最後一次修訂,改為拍賣行只負責提供拍賣服務,成功投得拍賣品的人需把款項直接繳付政府,政府確認款項清繳或支票兌現,才會發出提貨單給成功競投人士。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選舉黑幕】樓拆了照種票 漏洞遍佈舊區 選舉事務處嚴重失職



建制派的西環票倉卑路乍街56至58號,在選舉前已進行拆卸工程,但選舉事務處竟容許多達85名選民登記在此做住址,造成嚴重的種票漏洞。 李家皓攝

市建局在餘樂里這個重建地盤,有兩名選民報住在此。 曾顯華攝

在正街落選的王浩賢,指該區最少有110個疑似種票選民。
區選種票手法層出不窮,選舉事務處嚴重失職。《蘋果》繼「一屋多姓」種票模式被踼爆後,再發現在多個泛民落敗選區一些已拆卸的舊樓原址,還存在大量選民。民主黨成員莊榮輝在西環以24票之差敗給民建聯張國鈞,他所屬選區有多達101個選民,登記在原本是左派票倉的已拆卸舊樓原址。全港多個舊區都存在類似的種票漏洞。
記者:黃偉駿、盧文烈、李凱琳、白琳
莊榮輝今屆出戰的中西區西環選區,該區一直是自由黨中西區區議會前主席陳特楚的選區,過去數屆陳均在沒對手下自動連任。今屆陳特楚不再參選,改為支持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空降,與在區內服務了20年的莊榮輝對撼。雙方選情激烈,最終莊榮輝以1,631票對張國鈞1,655票,僅24票之微落敗。
「仲寄到投票通知書?」
莊近日再翻查選民登記冊,發現多個不尋常地方,其中三幢分別位於吉席街及兩幢位於卑路乍街的拆卸中或已拆卸舊樓,竟有多達101名選民報住上址。該五幢舊樓的住戶,於去年底至今年中已經全部遷出,承建商並獲屋宇署發出拆卸工程許可,早在區選前已經開始拆卸工程,但選舉事務處仍舊寄出投票通知書到上址。
其中位於卑路乍街56至58號的兩幢舊樓,記者昨日現場所見,幾乎被夷為平地。上址地下原是被譽為「西環三寶」之一的新中華酒樓,酒樓老闆正是陳特楚,該兩幢大廈一直是左派重要票倉。根據選民名冊,其中85名選民正是報住上址。其餘三幢位於吉席街的舊樓,同樣早已人去樓空,於區選前一個月已搭棚拆卸。
莊榮輝批評,選舉事務處明顯失職,「成幢大廈都拆緊,點可能仲寄到投票通知書?」他質疑處方在登記資料時,根本沒有核實過有關地址的大廈是否仍然存在,除了令已搬出但不改地址的選民可繼續在該區投票外,也容許了有心人利用這些已拆卸或沒有人居住的舊樓,作為選票種植場。他是民主黨中以最些微票數落敗的參選者,正積極計劃提出選舉呈請,會在未來數日與黨內的法律人士研究,該黨下周一會到選舉事務處正式作出投訴。

「點解唔可以做好啲?」
舊樓種票漏洞遍佈各區,在中西區正街,土地正義聯盟成員王浩賢以1,199票敗予獲1,739票成功連任的建制派李志恒。其中桂香街1至13號一幢已被人收購的空置舊樓有數名選民報住;另外一個市建局的重建地盤,舊樓已拆掉,地盤正打樁,但竟還有兩名登記選民。王浩賢批評選民登記制度粗疏,「選舉四年一次,我用兩個鐘已經搵到問題選票,點解政府唔可以做好啲?」
在油尖旺旺角南選區,民主黨袁海文以608票不敵獲1,610票的建制派仇振輝。市建局在區內的波鞋街重建項目住戶已全部遷出,但選民登記冊上,仍有數十名選民報住上址,袁海文坦言匪夷所思,「如果拆緊樓,寄出嘅信會全部彈返轉頭,選舉事務處應該刪除有關資料,點解可以咁離譜俾人繼續投票?」
選舉事務處表示,在寄出投票通知書前,會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定期提供的已拆卸大廈的資料,如獲悉有關選民的登記住址已不再是其主要住址,處方會致電聯絡申報居於拆卸大廈的選民,提醒他們需在更改登記資料的法定限期前更新其住址資料,否則其姓名將會在下一年度編製的正式選民登記冊中剔除。
發言人續稱,如有關選民未有更新住址資料,處方會根據相關法例,向上述選民進行查訊程序。如這些選民未有在指定限期前更新住址,他們的姓名將不會載列在該年度編製的正式選民登記冊。

政府研究三方案急補鑊
區議會選舉結束之後,疑似種票情況越揭越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早前曾承諾研究優化選民登記方法,於月內向立法會交代。據悉,政府研究方向包括要選民做登記時,提交住址證明,又或要攜帶投票通知書,才能投票,但兩個方法各有問題,短期措施只能靠嚴懲違法者,殺一儆百。
應交由警方直接調查
有官場中人透露,政府研究優化選民登記的方向,離不開要求市民要有住址證明才能登記成為選民,又或者回復舊制,強制選民必須攜帶投票通知書才能投票。但該人士分析,上述兩大方法各有問題,例如要求選民出示住址登記,若有市民真的不能出示電費、水費單等住址證明,就會失去成為選民機會,這樣會被指違反基本法,可能引發司法覆核。
至於硬性要求選民攜帶投票通知書投票的做法,當日因接獲不少市民投訴,指有關安排不合理,例如會對剛搬屋未及改地址的人士帶來不便,所以在民主派和建制派投票支持下才取消。若現時重推舊制,立法會會否接受,當局仍存在不少疑問。惟今之計,政府可能先集中追查早前發出書信查訊的28個個案,一發現存在種票,將會積極作出檢控,以起殺一儆百效果,並會向立法會申請增撥資源,加強核實明年立法會選舉的選民登記冊資料。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政府研究有關方案均未能完全堵塞種票漏洞,認為應透過選舉事務處的電腦系統,仔細找出所有表面存在種票疑點的個案,交警方直接調查,再交由立法會成立小組訂出具體解決方案。

疑似種票選民收通知書
選民登記住址漏洞越揭越多,政府日前匆匆「補鑊」,率先寄出28封通知書給部份懷疑種票單位,要求在有關地址登記的選民,在本月底前回覆及提供住址證明。不過,有收到信件的住戶發現,選舉事務處並無要求他們必須提供最近三個月的住址證明,質疑政府未能堵塞漏洞。
毋須交最近住址證明 該28封通知書近日以掛號信形式,陸續寄到各個疑似種票單位。其中一位昨日收到信件的選民表示,政府在信中要求他們回覆確認居於上址,而且要是唯一或主要居所;並提供住址證明,包括電費單與水費單等,在本月底前將資料郵寄或傳真給選舉事務處。
不過,他發現信中並無規定選民必須提供最近三個月的住址證明,令種票漏洞依然存在,「如果我係一早種咗票,咁又搵封10年前嘅電費單畀政府,都過到骨啦」。
通知書又提醒收件人,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選民登記)(立法會地方選區)(區議會選區)規例》,若填報資料時作出虛假陳述,或明知故犯漏報任何資料,可判罰款5,000元與監禁半年。
通知書留有查詢電話,但他昨日嘗試致電時,負責處理個案的職員又放了假,令他覺得政府根本不重視事件,批評高官在做騷,「譚志源(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要我哋月底前(即下周中)回覆,但你安排一個放緊假嘅職員處理,咁你究竟有幾重視種票問題?」

事後剔除問題選民 政府把關不力

每次選舉過後,都有大批選民被剔除資格。 資料圖片
沒有7.1效應、沒有泛民動員,但2011年的新登記選民竟多達20.3萬人,是過去十年以來第二新高,學者認為不尋常。此外,選民登記制度混亂不堪,07年的區議會選舉共有11.7萬張投票通知卡被退回,區選後有7.1萬名選民被剔除,這些被剔除的選民極可能是種票分子,並很可能已在選舉中投下「種植」一票。
今屆區議會選舉前夕,坊間普遍認為選舉氣氛較淡,但最後投票率竟逾四成,令人大跌眼鏡。而選舉事務署向本報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有203,779名新登記選民,更改個人資料的選民則有293,743人,在事前一片吹淡風下,數字之高令人意外。
資料顯示,過去十年中,2002年是個低潮,只有2,805名新登記選民;03年是區議會選舉年,新登記選民有16,478人;而受7.1效應影響,加上泛民積極動員選民登記,2004立法會選舉年共有303,885名新登記選民,更改資料的選民則有603,585人。
新登記選民離奇多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今年沒有大型選民登記動員,但新登記選民數目卻是十年來第二高,實在奇怪。除了新登記選民不尋常地多,數字還顯示,選舉事務處把關不力,每屆選舉都令數以萬名「可疑選民」有機會照樣投票,及至選舉過後才被剔除。
選舉事務署的數字顯示,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共退回約11.7萬張投票通知卡,署方寄出約7.8萬封查訊信件,最後剔除約7.1萬名選民,而當年的新登記選民有142,316人。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退回5.6萬張投票通知卡,剔除3.8萬名選民。
投票通知卡一般在選舉前兩周才寄出,選舉事務處要在選舉過後方能完成查訊及剔除選民的程序。假若有選民有心種票,即使被揭發也已太遲。成名認為選舉事務處有失職之嫌。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2007年區選退回的投票通知卡多達十多萬張,佔選民登記人數約3%,隨時影響選情,而選舉後才剔除選民資格的做法,亦對選舉結果無補於是。他認為選舉事務處應加強抽查懷疑有問題地址。

據理力爭 林健文到選管會投訴

民協成員陪同林健文(前排中)到選舉事務處投訴,要求徹查懷疑種票個案。 李家皓攝
僅以兩票之差落敗的民協京士柏參選人林健文昨日正式到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要求徹查區內的懷疑種票個案。他表示會盡快研究提出選舉呈請,謀求推翻選舉結果。
高呼維護公正選舉
林健文律師昨日在民協創黨主席馮檢基與現任主席廖成利等十多名黨友陪同下,下午到灣仔的選舉事務處請願,就他參選的京士柏選區發現大量疑似種票個案,正式向選管會投訴。眾人高喊「維護公正選舉」、「徹查種票行為」等口號,並將投訴信交予選管會代表。
林健文批評,現時選民登記制度過於寬鬆,選委會又沒有查證選民登記的地址是否正確,變相造就種票空間。他要求選管會與相關部門調查懷疑種票行為並嚴正執法。
林健文參選的京士柏選區今屆有多達五名參選人混戰,他最後以1,043對1,045票,僅敗給爭取連任的梁偉權。
不過本報之後發現,該區其中四個住宅單位有多達41名不同登記選民,當中只得三人是現任業主或前業主,部份業主更聲稱不認識在該單位登記的選民,懷疑住所被人利用種票。

訴諸國際 要將問題帶上聯合國
區選種票疑雲密佈,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市民已對選舉制度失去信心,人權監察會將事件訴諸國際,明年在聯合國舉辦的聽證會上反映有關問題,迫使港府盡快採取補救措施。
選區細易出蠱惑
羅沃啟指出,連串懷疑種票事件反映選舉及選民登記制度漏洞處處,歐美的政治選舉選區較大,即使有舞弊行為亦未必能扭轉選舉結果,但本港區議會選舉選區細,候選人較易出蠱惑。
羅沃啟稱,政府必須盡快改善現行登記制度,除了要求選民提供住址證明,也要加強抽查,發現故意違規情況便要嚴懲。
羅沃啟批評,政府多年來只着意藉更改選舉安排封殺反對派,一直未有正視選舉公平性,「總之對自己有着數先肯改」。
羅沃啟指出,聯合國每年都會在日內瓦舉行聽證會,討論本港人權等問題,人權監察暫時未收到會期,估計最快明年7、8月有會議,由於今次事件已令港人對選舉制度失去信心,屆時在會議上一定提出有關問題,希望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逼港府正視。

來源轉自:
【2015年06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