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大陸滬指再次下跌6.42%,截止到19日(週五)滬指本週下跌13%,創7年最大單周跌幅。股民以及一些金融人士紛紛質疑牛市還能走多遠?(網絡圖片)
(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6月19日,大陸滬指再次下跌6.42%,截止到19日(週五)滬指本週下跌13%,創7年最大單周跌幅。至此掛單的總賣盤在牛市中首次超過買盤,股民以及一些金融人士紛紛對大陸牛市發出質疑,牛市還能走多遠?
中國股市週一(15日)開盤衝上最高5,178.19點,在5,000點附近開始了最大幅度回調。截至19日(星期五),上證指數已經跌去近700點。單周跌幅超13%。創7年最大單周跌幅。掛單的總賣盤在牛市中首次超過買盤,一向作為資本市場先知先覺的產業資本近期開始凶猛減持。面對國際和國內資金大規模從股市撤出,有香港媒體刊文質疑大陸牛市是否快要撐不住了。
香港鳳凰財經20日刊登了中國金融學家易憲容的文章,易憲容認為,面對中國股市前一段時間的瘋狂上漲,中共當局隨時準備出招來讓這種瘋狂的股市改變趨勢,由「瘋牛」轉向「慢牛」。但是當局這種想左右股市的意圖是否能夠達其目標是個未知數,因為「政府對股市的干預,儘管也會用經濟手段與工具,但是股市基本上是由預期來決定。而股市預期又是由所有的投資者的心理因素來決定的。這些心理因素政府希望用政策來左右根本上就不可能。」如果這次股市的暴跌導致股市的賺錢效應減弱,有可能導致股市的預期逆轉。如果股市發生預期逆轉,那麼股市的跌勢能否停止就是相當不確定的東西。
況且,市場上的資金流向哪裡是不確定的。資金是流入股市還是流入實體經濟就得看持有資金者對市場的判斷。所以股市暴跌後,未來走勢如何,又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在此之前,國際金融人士就開始質疑中國的政策股市能走多遠。
6月5日,中國A股站上5,000點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分析師理查德•伊利(Richard Iley)表示:「沒有任何明顯的技術、金融或宏觀創新推動A股大漲」,伊利認為:「上漲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都顯示出這是一場『投機性泡沫』」。
6月9日,德國《時代》週報網站稱,中共央行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把私人財富吸引到了股票市場上,所以人們也不看重長期投資,大多數人只是等待股市新高後以便快速賣出手中的股票去賺錢。中國股市目前是純粹的賭場。
6月13日,中國門戶網站網易刊文稱,MarketWatch專欄作家、GoldenEgg Investing創始人Howard R. Gold表示,中國股市已經發生了一些令投資者心悸的信號,只不過當你身處泡沫時,你往往聽不到內心「逃命」的吶喊。他建議人們趕快逃跑。
6月17日,自5月以來一直看空中國股市的外資機構美銀美林全球利率和外匯部門主管David Woo表示,中國的股票和房地產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大泡沫」,這也意味著一旦泡沫破裂,這兩項資產將發生雪崩式的暴跌。Woo表示,一旦泡沫破裂,中國股市將下跌20%至30%。
6月18日,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陳昌華表示,未來6個月中國股市的泡沫有可能會破滅。前期熱炒概念股太癲狂,料將來跌起來也很厲害。
而麥格理投資管理公司7年來首次轉為看空中國股市之後已經清倉了大陸股票。
不僅國際金融界不看好中國股市,就連大陸一些金融界人士也認為國家牛市充滿危險。
6月19日,陸媒財新網刊發了朱鎔基的前秘書、中共中央匯金副董事長李劍閣6月15日在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演講摘要,李劍閣公開批駁了中共證監會主席肖鋼日前就中國股市的三大說辭。李劍閣稱,「改革牛」和「國家牛」都是以「改革」的名義為牛市背書,是很危險的。股市漲落是正常的,政府部門最好不要對行情發表意見。最近市場交易量一天就能達到2萬多億,這個體量要是塌下來,誰都接不住。
國信證券認為股市風險時間窗正在臨近,6月下旬開始至三季度末可能是今年行情的轉折點。歷史上最強的兩段牛市持續時間為26~28個月,以此推算,本輪行情結束時間對應今年的7~9月份,由於指數上衝過快,牛市結束時間或將提前;指數短調之後存在4~5個月持續上漲小週期,時點落在今年的6~7月份。
方正證券表示,隨著市場持續調整,賺錢效應進一步減弱,虧錢效應進一步增加,這將導致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進一步加劇,30日均線可能難以起到有效支撐。
交銀國際16日稱,對全球歷次泡沫進行分析後發現,未來6個月將是中國市場泡沫破滅的關鍵時間窗口。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中國股市明顯是一個泡沫。」「市場可能會經歷一段非常震盪的時期,隨後大跌終將會到來。」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6月15日和16日,中國股市連續兩天下跌,A股兩日下跌289點,跌下5000點和4900點大關。圖為中國安徽省一家證券交易所。(AFP PHOTO)
(記者劉毅報導)
6月15日和16日,中國股市連續兩天下跌,A股兩日下跌289點,跌下5,000點和4,900點大關。和以往股市下跌中共官媒力挺股市的做法不同,對此次下跌官媒默不作聲。有財經人士認為,中共默不作聲正反映了當局對目前股市的真實意圖,中共希望股市下跌做調整,否則沖得太快到頂了,中共就沒地方圈錢去了。
6月15日,大陸滬深兩市雙雙下跌超過2%,失守5,100點重要關口,創業板下跌5%,兩市百股跌停。16日收盤再跌3.47%,失守4,900點,以4,887.43點報收,創近3週最大單日跌幅。各板塊全部翻綠,滬深兩市120隻個股跌停。
A股15日大跌後,彭博晚間報導稱,部分外資提醒股市融資槓桿總額上限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一旦投資者開始去槓桿,可能引發拋售恐慌,下跌力道可能遠遠超出監管機關的控制範圍。報導出現後,大陸網民一陣噓聲,說外國人又在唱衰股市,但16日開盤即跌1.16%,收盤又跌3.54%,股民情緒轉為悲觀,不少人認同「牛市已經走遠」,多位分析師認為,股指進入高位後,市場分歧進一步加大,部分投資者變現避險心態漸濃,有評論認為A股市場牛市的下半場已經來臨。
對於這次股市下跌,有媒體認為是多重利空所致:本週將迎來史上最大批量IPO,凍結資金達7萬億元;銀行6月份面臨半年末的考核緊張時點,且6月份MLF到期,影響流動性;證監會新兩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出台,降槓桿意圖明顯;A股證券化率已經高達104.63%,發出警示信號;A股市盈率過高等。
與以往不同的是對這次股市下跌中共官媒一改往日發文托市的舉動,到目前一言不發,有媒體推測這次股市下跌正合中共之意,股市也許就走到了中共所希望的慢牛軌道。
中金在線總結了官媒新華網從1月份到4月份發表的13篇托市文章,尤其是在4月份新華網發表了7篇力挺股市的文章。5月5日晚間,新華社及新華網接連發表了《股市遭遇重創不失為一場洗禮風雨過後更見彩虹》等四篇文章,力挺當天下跌的股市。從這裡可以看到新華社總是在股市的幾個關鍵時點上發聲,而且言必中要害。而後續股市的走勢也印證了新華社觀點的正確性。
但在5月28日股市500多點大暴跌當晚,新華社在表態「適度調整會使牛市走得更遠」,「6月股市將走慢牛行情」之後,至今沒有再發聲音。僅對大學生炒股現象進行了調查並提出了警示,「警惕炒股風變成校園賭博風」。中金在線稱這其中意味著甚麼應該不言而喻。
鳳凰財經認為中共當局之所以對這次下跌不出聲的原因是,這輪「政策牛市」發動至今,大盤一直沒有經過像樣的調整,積累的獲利盤巨大。換句話說,市場建立在沙灘上,下面是巨大的獲利盤和「槓桿」組成的鬆散沙子,一個浪頭就足以動搖基礎。如果大盤繼續上攻,很快突破5,500點,甚至6,124點,那麼「千點大潰敗」出現的幾率就會非常高。如果直接切入調整階段,有可能以時間換空間,跌幅未必有那麼大,但時間可能需要長一些。所以A股在6至7月之間,出現一次較大級別調整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也是當局樂於見到的。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在利用此次股市上漲圈錢,想把錢引導到實體經濟中去,但又擔心股市上漲過快沒等改革過半就已經見頂,所以這次股市上到5,000點以後,中共當局樂見股市下跌調整後再緩慢上升。
財經評論員李志林認為以史為鑒,證券化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超100%後牛市進入下半場。證券化率突破100%在A股的歷史中,這僅是第二次出現;而上一次出現正是由大牛市的下半場,2007年所創造。而瘋狂之後,A股便迎來了最痛苦的熊市。對中國市場具有借鑒意義的日韓股市證券化率都曾超過100%,隨之而來的卻是股市的瘋漲、高位震盪與大幅下跌。當前A股證券化率已經高達105.56%。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回教齋戒月18日開始,大陸官方卻加強控制新疆的封齋活動,更「指導和鼓勵」清真餐廳在齋戒月期間正常營業。
路透報導,最近幾天,大陸官媒及新疆官方網站發布通知,要求黨政幹部、公務員、學生、教師等不要參加封齋活動。
報導指出,新疆一些縣市主管食品安全的官員上周決定,將「指導和鼓勵」當地的清真餐廳,在齋戒月期間正常營業。
報導說,除了上述作法外,新疆一些黨政單位還要求幹部發誓不會封齋。尤其在一些曾發生過暴恐事件的地方,當地官員還須作出口頭和書面承諾,保證自己「不信教、不參加任何宗教活動」等。
針對上述現象,路透曾試圖以電話聯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要求回應,但「沒有人接聽電話」。
事實上,大陸官方長久以來,一直不鼓勵回教徒在齋戒月封齋,私下更在新疆給予不少限制,理由是「整個白天禁食影響健康」。但在公開場合,大陸官方卻始終否認限制回教徒封齋。
依回教律法,每年回曆9月為「齋戒月」,今年為6月18日至7月16日。在此期間,原則上除老弱病殘外,每天自日出至日落期間停止飲食。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 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