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細菌也有故鄉? 研究:可辨認菌落城市來源


專供細菌生長的平皿(維基百科)
【記者張秉開/編譯】
也許,人可以從一個陌生人的飲食、運動、衣著習慣等方面,判斷其家鄉來自何方。一項研究發現,可以根據細菌菌落的特徵,判斷其來源城市。似乎細菌也有它們的故鄉。
據《探索》4月21日報導,這一微生物學研究結果令科學家驚訝。難道城市有細菌指紋?
北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科學家約翰•凱斯(John Chase)與其合作者花費一年時間,在美國聖地亞哥、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又稱為旗桿市、旗竿鎮)及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等城市的九個辦公室,進行細菌菌落生長、遺傳學與基因組學試驗,並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
研究者表示,根據菌群特徵來判斷城市的準確率高達85%。研究者說:「我們發現,辦公室的菌群特點表現出城市差異,以至於我們可以準確預測某個細菌樣本是從哪個城市的辦公室採集來的。」而且不管是春夏秋冬,在不同的時間,根據細菌菌群的特徵都可以判斷其來源城市。
研究者想找出造成這種特徵的原因,如地理、房間位置、季節和與人的互動情況等。
研究者對辦公室的設施進行了限定,如相同地毯、天花板和石膏板,並進行其它檢驗,如從那些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皮膚、鼻、口等身體部位收集微生物樣品,來比較微生物的遺傳學及基因組學方面的差異情況。
研究結果還說明,在同一個辦公室的細菌菌落不隨著材料不同而改變,但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研究者在報告中寫道:「地板樣品中的細菌比天花板或牆壁樣品顯著增多。」
研究者又表示,人皮膚上的細菌最容易被查明來源。但是,研究者未指出細菌菌落可以代表來源城市的確切原因。
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開放雜誌《Open-access mSystems™》。

來源轉自:
【2016年04月22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神奇食癒力】除皺


(Fotolia)
【文/朱惠東】
好發時間:皺紋都是在疏忽中生長
好發族群:皮膚分泌旺盛者、中老年人
哇!可怕的皺紋爬上身。這幾年肌膚越來越鬆弛,膚色黯淡,而且毛孔很大又粗糙。
這些全是角質細胞不能夠自然脫落所形成的角質層,在皮膚的表面堆積所致。
不想老起來等?這樣做,重現青春臉龐,恢復緊緻彈力
食材級面膜,方便、安全又有效。

【老中醫這樣做】
果酸是從水果中發現的有機酸,它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包括三十七種物質,例如甘醇酸(又叫甘蔗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杏仁酸等。
現代研究還發現,果酸具有極為強大的美容功效,可以降低角質細胞之間的黏連性,從而促進角質細胞之間分離,直至剝脫。
優酪乳在製作過程中,透過乳酸菌發酵,其中所含的乳糖成分可以產生相當大量的乳酸,也就是說,優酪乳恰恰就含有極為大量的乳酸成分。紅糖是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含有大量的甘蔗酸成分,所以優酪乳和紅糖都含有大量的果酸。
在各類果酸當中,甘蔗酸的分子是最小的,所以最易滲透皮膚表層,吸收效果也最明顯,其次便是乳酸。
作為果酸當中分子量第一、第二小的甘蔗酸、乳酸,稱得上是果酸中的代表,用它們美容自然能發揮良好的效果。
此外,果酸還具有保濕作用,不少女性朋友也許有這樣的經驗:皮膚乾乾的,沒什麼油,但經常長粉刺,非常煩人。這是因為她們臉上皮脂腺出口處的角質細胞堆積和增生過多,從而導致皮脂排泄不暢,而皮脂恰恰是皮膚保濕的關鍵──皮脂和汗液、水分混在一起,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皮脂膜,保持住皮膚的「水土」。
果酸恰好可以清除堆積在皮脂腺開口處的角質細胞,讓皮脂腺排泄通暢,分泌足量的皮脂到皮膚表面,促進皮脂膜的形成。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女性有可能對果酸過敏,敷完面膜後臉部會出現刺痛、發紅的現象。若有這種情況,最好就不要再繼續使用了。
即便使用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也不建議頻繁使用,特別是對於皮膚較薄的年輕女性來說,建議每週使用一次即可。
另外,連續使用幾周之後,應該停用兩三個月,以讓皮膚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自然地進行新陳代謝。

【老祖宗的智慧】
果酸為什麼能換膚、恢復肌膚彈性?
對於表皮下面的真皮,果酸可以促進真皮細胞生長,以增加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從而讓皮膚變得更加有彈性。其實臉上的死皮,就是角質細胞堆積而成的。透過果酸,一方面可以使死皮脫離,另一方面則能夠促進新皮生長,這樣就達到「換膚」的效果了。導致皮膚鬆弛、粗糙的直接原因,就是真皮層厚度下降,真皮層的膠原纖維減少,而果酸卻可以促進真皮細胞及膠原纖維的生長,提高膠原纖維含量,從而增加真皮層厚度,令皮膚恢復緊緻。

【保健養生功】

(Fotolia)
◎優酪乳面膜
材料:優酪乳、麵粉、毛巾。
做法:將適量優酪乳與麵粉混合,調成糊狀。使用前先用熱毛巾把臉部擦淨,再將優酪乳面膜厚厚地塗滿全臉,半小時後用溫水洗淨。

◎紅糖糊敷臉
材料:紅糖一百克,水、麵粉各適量。
做法:紅糖一百克,用熱水溶解後,加入適量麵粉調成糊狀,塗於臉部,五十分鐘後用清水洗淨。

──摘編自《13億華人瘋傳神奇食癒力:101道中醫養生營養療法》,博思智庫出版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06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花椰菜料理不當 抗癌解毒功效大減


(Fotolia)

專家認為60%~7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其中30%~40%的預防工作可透過飲食調整、運動及減輕體重來達成。(Fotolia)
【記者安琪/綜合報導】
花椰菜是超級的營養食材,具有抗發炎、解毒的作用,更是抗癌尖兵。不過,料理方式會影響其中養分保留多寡和抗病效益;進一步說:不當的清洗、切菜和烹調都會使其功效大減。有鍵於此,本文彙整生活科學網資訊和英國的研究,幫助讀者掌握料理花椰菜的箇中要領,以獲取最大化的養生價值。
保鮮小錦囊
蔬果的深顏色表示含有較多的抗氧化劑,所以建議食用色澤濃綠的綠花椰(又名青花菜、綠菜花或西蘭花)。選購新鮮綠花椰的要訣是:挑選緊密且色澤均勻的,避開有黃色或褐色花蕾的;而花莖部分,要留意是否結實堅硬,選擇淡綠色帶白,沒有變黃、發黑或乾枯的情況。
研究發現:花椰菜切開後6小時會損失75%具抗癌功效的硫代配醣體(glucosinolate),所以最好將它存放在冰箱的蔬果保鮮箱,直到烹飪前才拿出來清洗和料理。

切菜vs清洗 孰先孰後學問大
料理花椰菜的首要原則就是縮短食材處理時間,以避免營養素在空氣中氧化;換言之,要儘早處理,立即烹煮,不要放置太久。 多數人習慣於先切菜再進行清洗,這樣做容易喪失其中的養分;問題在於如果先切再洗,菜與水的接觸面積變大,水溶性的維生素因此更容易流失。
至於該如何清洗方能避免農藥殘留問題,東西方實驗顯示:無論採用哪一種洗滌方法都不如清水對去除農藥的效果好。《長春月刊》引述台灣毒物專家林杰樑的話說,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先浸後洗」原則,並用清水澈底清洗。他進一步說明:就是將蔬菜浸泡在水裡,接著打開水龍頭,以不斷流動的小水沖洗浸泡的蔬菜約15分鐘。有鑑於農藥大多是水溶性的,這樣可使其表面的農藥不停地被水溶解並帶走。他尚且提醒說:不建議浸泡太久,否則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而且水中的農藥會再度污染蔬菜。
清洗過後,如何切花椰菜也是學問。菜莖部位亦具有營養價值,做菜時可別將它切掉不用。還要注意避免讓很多小粒花朵散落,造成食材的損失。

保留最大營養 清蒸5分鐘最優
考慮到農藥殘留問題,專家建議熟食較佳,此乃因花椰菜在澈底清洗並經煮熟食用後,多數農藥就會遭到分解,溶於水中,或是隨著水蒸氣揮發掉。
由於花椰菜內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為水溶性,很容易為高溫所破壞,或者是溶解於水中,故加熱時間不宜過久,烹調時用水量不宜過多。此外,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針對汆燙、清蒸、微波、炒菜四種烹調方式,進一步研究何者能保留最多的抗癌物質。結果發現清蒸是最優的方式。而常見的燙青菜方式會喪失最多的硫代配醣體,使得抗癌效果變差。以熱水汆燙約5分鐘會流失20%~30%,10分鐘會失去40%~50%,若燙30分鐘損失率高達77%。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年度會議報告:蒸煮花椰菜最多不要超過5分鐘,抗癌功效最佳。
花椰菜中具抗癌特性的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經烹調後嚐起來略有苦味。要避免因這種苦味而排斥食用花椰菜,不妨在烹飪過程中添加大蒜、香料、檸檬汁或醋,或是於起鍋前淋上少許蜂蜜或橄欖油,除了仍保有其抗癌活性,吃起來也感到清爽而不油膩。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04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每天洗澡最好?專家:一週2次更健康


(Fotolia)
【文/記者許家琳】
很多人每天早上在上班之前會洗澡,保證一天從清爽開始,可是每天洗澡真的令人更健康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專家表示,人們認為每天洗澡更衛生清潔,但從細菌學角度看,事實並非如此。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哥倫比亞大學護士學院副院長、傳染病專家拉爾森(Elaine Larson)的研究顯示,在對抗疾病感染上,現在大多數人使用的抗菌肥皂和清潔產品並沒有比以前的舊款肥皂效果好。
她說,如果身體上有異味或剛從健身房回來,洗澡當然會去除身體異味。但若想讓自己遠離細菌感染,經常洗手就足夠了。
拉爾森還表示,洗澡太頻繁可增高某些健康風險,皮膚乾燥而龜裂容易促成致病細菌有可乘之機。這意味著經常洗澡會使人體皮膚更乾燥,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本身皮膚已經變的乾燥。
喬治華盛頓大學皮膚科助理教授米歇爾(Brandon Mitchell)博士也認同這個觀點,米歇爾表示,大多數人都洗太多澡,洗澡可以去除皮膚上的天然油脂,也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免疫系統,增加細菌侵入風險。米歇爾和拉爾森均建議民眾,放棄使用抗菌清潔劑。 那麼,洗澡頻率要多少才對健康更有益呢?米歇爾表示,僅從健康角度考慮,一週洗澡1~2次就足夠。「你的身體是一個天然運轉良好的機器,每日淋浴是沒有必要的。」
拉爾森表示,因為衣服最容易沾染身體皮屑和汙垢,所以只要勤洗手且勤洗衣服,就可以避免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米歇爾也建議,每天洗澡的人不需要澈底清潔全身,重點清洗腋下等容易產生強烈氣味的部位,其他部位無需用太多肥皂或沐浴乳。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04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想成功 趕快改掉這七種壞習慣


你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對過去心存感激,然後放下它,專注在下一件事情上。(Omarukai/Flickr)
【記者李實真/編譯】
每個人都想要成功,但是有很多無法察覺的心理習慣,嚴重地阻礙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美國《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盤點了七種阻礙你成功的負面習慣,你必須一一地找出來,然後改掉它。
抱怨
抱怨不僅僅是一種壞習慣,也會給你的大腦帶來一種長久的影響。一旦大腦對一些事情有了負面的推測或結論時,未來就很容易產生更多的負面思想,因為你每抱怨一次或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不順心的事情上,就會強化腦中的負面思想,讓你越來越容易將精神專注在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而且抱怨也具有傳染力,當你在抱怨時,周遭的人也會受影響而產生負面思想。
每個人難免會藉著談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艱辛,讓自己心情發洩一下,但是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更加注意你的表達方式,你不能只說出不順心的一面,還要強迫自己說出生活中積極與正面的事情。這樣才能打開你的視野,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從困境中找到生機。

受限的信念
受限信念(Limiting beliefs)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的一種心理障礙,會直接限制你的行動力。它是一種負面的的思想,就像唱片跳針一樣,在你的心裡面不斷地重複著,最後在心理上限制著你,讓你相信自己達成目標的機會渺茫,進而認為自己是無法成功的。 受限信念會產生不良的連鎖反應,它會引導你遠離成功的渴望,促使你不採取有效的行動,阻止你看到有利的成果;它還會讓你產生惰性,做事拖拉,不集中精力在目標上,你很自然地就會偏離通向目標的道路。
如果你想要成功,首先必須特別注意受限信念這隻怪獸,因為只要你心裡越想它,它就越茁壯,其實你的心態完全操之在你,所以你要訓練自己,不斷地告訴自己,你有達成目標的信心與能力。

怪罪他人
人在遇到事情不順遂時,會生氣,會責怪別人,其實責怪者是自私的,在情緒處理上是不成熟的。他在找理由作為規避自己責任的藉口,他一貫地指責別人,自己卻永不犯錯。他責怪別人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自我與情感,同時也保護自己的生活哲學。
雖然人都會做出自私、利己的決定。但是責怪他人的人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他遇到不如意就會做出立即的反應,總是要找別人做替罪羊。要根除這種習慣,你必須在你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上下功夫,要能傾聽,能接受自己的錯誤,進而成長。如果你無法接受錯誤,那麼就會阻礙你個人的成長,直接影響到你的成功指數。

消極性的自言自語
當你心中的自言自語都是消極性的時候,會把小事變成大事,大事變成災難。原本不嚴重的事情,卻能給你造成很大的壓力,然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如果你告訴自己說你無法處理這件事,那麼你很可能真的無法處理它,因為你的潛在意識會相信你的自我對話,你很自然地就不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可以改變你的自我對話方式,你想像著正在和一個你很信任的人說話,你想要用積極正面的話去鼓勵她,這樣可以戒除負面思想,讓心中的自我對話都變成積極正面的,養成習慣後會減輕壓力,讓你充滿力量。

沉湎過去
大家都有許多痛苦的過去,有失敗,有犯錯,但是逝者已矣,如果你沉湎在過去,那麼你是選擇活在人生的軟弱面,而不是堅強的一面,你可能是活在恐懼、悲憤、怨恨或其他強烈的負面情緒中。如果你無法活在當下,展望未來,那麼你只能裹足不前,是不可能通往成功之路的。
你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對過去心存感激,然後放下它,專注在下一件事情上。如果你想要成功,就讓歷史成為你最好的老師,放下怨恨,讓成功成為對過去痛苦的最佳復仇。

拒絕改變
人生和事業都是難以預測的,如果你不能順勢應變,就難以獲得成功與快樂。當你遇到事情不順利,而又抗拒改變時,你已缺乏控制全局的能力,你所掌握的東西,只會降低你對工作和生活的整體鬥志和態度,那麼此時你會感到恐懼或憤怒,這種情緒會降低你執行日常工作的注意力與效率。效率低,生產力就低,會讓你更生氣或怨恨,這種態度會干擾你的工作環境,進而影響你的工作夥伴。
你要學習不斷地改變,雖然改變會讓人感到有些委屈,但你必須調適自己,你覺得無法做到的地方,要尋求幫助。你的適應力越強,你越不會抗拒生活中的改變,那麼通往成功的道路就越順暢。要把改變視為是對你有利的好事。

尋求認可
尋求認可會讓人認為你隨時需要別人的幫助,缺乏才智,沒有能力。你越請求別人認可,越難獲致成功。你會被認為是一個容易被打敗的對手,人們不自覺地會想要占你的便宜。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必須對你自己、你的想法和信念深具信心。當你對自己信心滿滿時,別人或許不認同你的意見,但是仍然會對你表示敬重。
在與別人不同意見的衝撞中,你會得到真正的成長,在激烈的爭辯中,會產生絕妙的點子。記住,想要尋求他人認同的心態是阻礙你成功的殺手。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1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危險抒壓法 女性最愛狂吃狂買


醫師提醒,女性常用狂吃、狂買抒解壓力,容易陷入肥胖、沒自信、欠債等惡性循環。 (cc.photoshare / photo on flickr)
30歲女子本來身材曼妙,因壓力大,常狂吃抒壓,結果BMI從18.5飆破30。醫師提醒,女性常用狂吃、狂買抒解壓力,容易陷入肥胖、沒自信、欠債等惡性循環。
據中央社報導,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今天表示,長期壓力會讓身體累積過多壓力荷爾蒙,引發各種疾病,短期症狀包括情緒不穩、容易疲倦、失眠或記憶力變差,長期則可能免疫系統下降,甚至罹患憂鬱症、焦慮症。
不過,他說,臨床發現超過7成民眾用錯抒壓方法,有人靠抽菸、喝酒卻疾病上身;有人透過狂吃零食引起肥胖,也有人靠狂買結果債臺高築。
楊聰財說,男性又比女性更容易使用不當的抒壓方式,因男性若有情緒問題,普遍不會向外求援,向人傾訴又怕丟臉,結果靠抽菸、喝酒、飆車等方式處理;女性則容易用狂吃、狂買來抒壓。
他說,三不五時就會有女性因狂吃就診,曾有一名患者本來身體質量指數(BMI)只有18.5,結果因工作、家庭、人際壓力大,一下班就沿路狂買東西回家吃,結果BMI飆破30,不僅嚴重影響體態,也出現健康問題,又因為體重過重、沒有自信、更不快樂,陷入惡性循環。
楊聰才身心診所醫師劉誠崇也曾收治一名50歲中年男性,平常有喝酒助眠習慣,長期喝酒使肝臟功能逐漸受損,曾因肝臟硬化就醫。近日因公司承攬重要工程,除了連續加班趕工讓他承受龐大壓力外,近來炒得火熱的北市大型工程停工問題,增加臨時工程設計變更,又碰到居民反彈聲浪讓他心力交瘁。
這名男子結束工作就靠大量喝酒舒緩心情,睡前要喝更多酒才能入睡,結果在一次應酬中因肝昏迷出現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住院治療,發現已經有酒精成癮問題,最後辭掉工作,專心接受戒癮治療。
這名男子近日又連續加班趕工且工作壓力極大,睡前要喝更多酒才能入睡,結果在一次應酬中因肝昏迷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住院治療,發現已有酒精成癮,最後辭掉工作,專心接受戒癮治療。
台北市昇心康禾診所精神科魏福全醫師表示,民眾可以謹記「4S」抒壓口訣,從日常生活簡單的做起,包括睡眠(Sleep)、運動(Sport)、分享(Share)及按摩(Spa):
1.充足的睡眠(Sleep):注重睡眠環境及充足的睡眠,並保持良好睡眠品質。
2.適度的運動(Sport):運動可以分泌腦內啡,對睡眠與情緒有正面幫助。
3.找人傾訴(Share) :找個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說出來,盡量別讓自己獨處,或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
4.按摩或SPA(SPA):壓力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與酸痛,因此結合適度的按摩可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紓解。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1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別小看一根香蕉 給你整天活力


香蕉可提供運動後所需的糖、維他命和電解質。(123RF)
編譯/李默迪
有人認為香蕉含糖量大、熱量高,所以避而遠之。但是科學家根據相關研究發現,香蕉非但不傷害身體,反而很有好處,能提供人體正常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運動後可以用來補充能量。
據美國《時代週刊》網站報導,一個中等大小的香蕉能提供102卡路里的熱量、3克纖維,以及每日維他命C建議量的17%。香蕉是高鉀水果,中等大小的香蕉含422毫克的鉀,可以提供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每天攝取鉀建議量的12%。

別擔心熱量過高
一個中等大小的香蕉同時還含有29克碳水化合物和14克糖。有些人擔心這些含量過高,克利夫蘭診所健康協會(Cleveland Clinic's Wellness Institute)營養學家克派崔克(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可以把一根香蕉平分兩半,配合花生油或杏仁奶油食用,就可以減少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
取代功能飲料
研究顯示,從補充能量的角度來看,香蕉可以代替功能飲料,同時又能免於攝取食物色素,還能省錢。尼爾曼(David Nieman)是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健康科學教授和人體運動表現實驗室(Human Performance Laboratory)主任,他於2012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對比香蕉和功能飲料對運動員的作用。
研究對象是14名男性運動員,他們騎腳踏車行駛75公里路程,每15分鐘補給一次。一部分人吃半根香蕉加喝水,另一部分人喝一杯功能飲料。3週後,進行相同實驗,但是兩部分人互換飲食。結果顯示,他們的表現和身體機能都是相同的,香蕉足以提供運動後所需的糖、維他命和電解質。而且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香蕉含有血清素和多巴胺,能增強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身體的氧化壓力。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3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回升了嗎?


據4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儲備最新數據,3月底外匯儲備餘額為3.213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02.6億美元。(大紀元資料室)
中國外匯儲備3月份增102億美元,是五個月以來的首次增長,外界解讀為中國政府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抑制了資本的大規模外流。但是,中共治下,一切都籠罩著迷霧,很多事情不容看清。究竟,中國的外匯儲備真的回升了嗎?
【文/賀詩成】
4月7日(周四),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外匯儲備最新數據。根據這個數據,3月底外匯儲備餘額為3.213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02.6億美元。
單單從數據上看,這是中國外儲自去年10月份以來的首次上升。
中國外匯儲備2月份減少了286億美元,1月份減少了995億美元,去年12月減少了1079億美元。外儲下降與貶值關係密切,投資者擔心以美元為計的購買力將會降低,紛紛將錢轉移出中國。
但是,中國在中共治下,一切都籠罩著迷霧,很多事情不是容易看得清楚的。人們不禁要問,中國3月份的外匯儲備真的回升了嗎?

美元貶值的效應
3月份美元貶值似乎可以為中國3月份外匯儲備的回升提供一種解釋。

3月份美元貶值似乎可以為中國3月份外匯儲備的回升提供一種解釋。(大紀元資料室)
3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上漲。根據萬德(WIND)提供的數據,3月份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漲幅達1.22%。
外匯儲備減少速度放慢也與人行改變外匯干預措施有一定關係,人行更多依賴外匯遠期而非直接動用外儲干預現匯市場。
在此期間,歐元和日元兌美元出現上漲。因外匯儲備包括歐元和日元在內,這些貨幣相對於美元的升值,也有助於提升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價值。
《紐約時報》報導稱,經濟學家估計,如果沒有匯率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在3月份本會減少200億至300億美元。

中國外儲下降趨勢未改變
自4月起,人行開始以特別提款權(SDR)為單位報告外匯儲備數據,這給外界觀察中國外儲變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日經網4月8日報導,3月底中國以美元計數的外匯儲備回升,看起來暫時避免了外匯儲備銳減加劇的市場不安,緩解了進一步加大人民幣下行壓力的惡性循環。但這似乎不能說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已經煙消雲散,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能否重新穩定還不明朗。由於中國經濟仍在持續減速,外匯儲備轉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政策動向。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在3月15至16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放棄加息,顯示出年內減少加息次數的姿態。 日媒認為,3月份美元對人民幣、歐元和日元均出現下跌。中國所持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產和日元資產換算成美元出現增長,這推高了中國外匯儲備的估值。
此外,人行首度公布的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2.28萬億SDR;同時公布的2月末外匯儲備為2.32萬億SDR。從這一數字看,3月底外匯儲備比2月底不僅沒有上升,相反還有所下降。因此,剔除因美元貶值而導致歐元資產與日元資產「虛增」這一因素後,中國外儲下降趨勢並未改變。
事實上,經濟前景的不安和隨之帶來的人民幣貶值是外匯儲備下降的真正根源。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3月底發布的國際收支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 由於資本流出而繼續構成人民幣貶值壓力,這在今後很有可能繼續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安因素。

今秋之前人民幣或不會大幅貶值
《紐約時報》4月8日援引部分經濟學家和交易商的觀點報導稱,直到今年秋天之前,中國會盡量避免人民幣普遍貶值,因為這會讓人民幣成為美國選舉年討論的焦點。人民幣也將於10月1日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一籃子貨幣,這對中共而言也構成壓力。
美國及其他國家首腦人定於9月初出席在中國杭州舉行的20國集團年度峰會。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邁克爾.萊維(Michael Levi)說,很多人不認為人民幣會在G20峰會之前顯著貶值。

來源轉自:
【第476期2016/04/21】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歐洲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背後原因曝光


在中國東部的安徽省淮北鋼鐵廠工人搬運鋼管。(AFP)
【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以546票贊成,28票反對,77票棄權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認為政府對企業干預過多達不到市場經濟的要求。有大陸媒體分析了其背後的原因。
五個原因令中國不達標
歐盟議員12日通過一項決議,認為中國仍沒有資格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且沒有理由放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規則;按照這些規則,歐盟可對被發現低於市場價格的中國產品開徵報復性關稅。而市場經濟地位將使中國的出口更容易進入歐盟。
大陸《第一財經日報》12日刊文表示,歐盟認為中國在5個方面不符合要求。此前時任歐盟貿易委員的古赫特曾用五個問句來概括:
第一,政府是否影響企業的運作決定,或者這些決定只是為應對市場信號作出的?
第二,以前全民所有制經濟的遺留問題是否會影響到公司的業務?
第三,企業是否具有有效的會計準則?
第四,公司是不是在有效的破產監管和財產權利保護框架下運作?
第五,企業是否以市場匯率標準進行貨幣換算?
歐洲議會議員表示,中國目前的過剩產能「已經對歐洲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產生了影響」,特別是歐洲的鋼鐵行業。而且目前歐盟正在進行的73件反傾銷案件中,其中有56件就是在針對中國的。
有分析認為,北京方面更加熱衷於依靠遊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不是改革本國經濟,憑藉真實表現獲得這一地位。

中國鋼鐵傾銷致他國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導致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之一是中國向歐洲傾銷鋼鐵。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中國供應了全球50%的鋼鐵,產量遠遠大於任何單一國家。2012年鋼鐵價格是544美元一噸,現在是50美元一噸,而這裡面的價格戰主要是中國引起的。中國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廉價鋼鐵流向全球市場,讓不只是發達國家,甚至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鋼鐵業也受到擠壓,並引發一系列反傾銷調查。
由於無法和中國出口的鋼鐵進行競爭,歐洲大量的鋼鐵廠倒閉,工人失業。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歐盟已有1/5的鋼鐵工人失業,鋼鐵需求比經濟危機之前低25%。這引起歐洲鋼廠和歐洲很多政客的不滿。
而在中國,大量的鋼鐵產能過剩,因為要維持就業,不得不讓這些鋼廠虧損生產,並向全世界輸出廉價鋼材。

黃生:鋼鐵只是一個引子
大陸經濟專家黃生表示,鋼鐵僅僅是一個引子,美國和歐洲對於政府2015年股災救市、上市公司隨意停牌、人民幣匯率等等,認為這是政府在過度干預經濟。
黃生認為,除了被拒絕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之外,中國更應當留意歐美的TPP等協議,這些新的貿易體系,也許對中國未來的傷害更大。而政府應該痛定思痛,斷臂求生,堅決停止寬鬆貨幣政策,堅決清理過剩產能,堅決退出股市救市等。

歐美聯手阻擊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方面認為今年12月份,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滿15週年應該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一些歐盟國家以及美國認為,市場經濟地位應由WTO成員國在今年12月份後決定是否承認。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2日也撰文表示,在查閱了中國在2001年入世時簽署的初始協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後,可以 明確的是:中國無法在2016年12月加入WTO十五週年到期後「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WTO也沒有在這份締約文件中明確,十五年之後若中國仍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該如何處理?
美國一直以來多次警告歐盟,不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因為這相當於「單方面解除」歐洲針對中國的貿易防禦。
據悉,歐盟若在2016年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出口商對歐盟的出口將較2011年擴大25%至50%,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 降2280億歐元(佔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這會導致歐洲170萬至350萬人失業,因為成本低,中國企業可以將出口產品的價格下降30%。
歐洲反對人士稱,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毀滅歐洲傳統產業,包括鋼鐵、陶瓷和紡織等。歐洲傳統產業帶頭發起了抵制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宣傳攻勢。產值達280億歐元的歐洲陶瓷產業稱,多達10萬個工作崗位有危險,這佔該產業歐洲用工總人數的一半。

來源轉自:
【 2016年05月1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小毛病 可能是胰臟癌前兆


胰臟癌(fotolia)
文/記者李熙
胰臟癌是癌症中最致命的一種,早期症狀不明顯,臨床上常因腹部疼痛不易區分又難發現,因此被誤診的機率很高。而且胰臟癌病情的發展非常快,一旦發現都屬中晚期,治療效果差,死亡率也較高,一般患者的5年生存比率低於5%,因此早期防治非常關鍵。 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如果有下列情形,則要提高警覺考慮是否為胰臟癌的可能性。
1 上腹疼痛
早期胰臟癌最常見為上腹部飽脹不適、疼痛,而且是持續的痛,有時「疼痛」會放射至背部。「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尾部。
2 黃疸
黃疸是胰臟癌較常見的症狀,可能原因是胰臟的腫瘤壓迫到總膽,或是腫瘤已轉移到肝臟所致。黃疸是作為診斷是否患有胰臟癌的重要依據。
早期胰臟癌症狀還會有明顯的體重減輕,可能與食慾不佳、消化吸收異常有關。如果出現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可能是腫瘤阻塞胰管,無法處理的脂肪由糞便排出,形成的脂肪便。

胰臟癌的關鍵誘因
其實,胰臟癌形成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吸菸、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汙染及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病人群中胰臟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而慢性胰臟炎病人發生胰臟癌的比率也明顯較高。

來源轉自:
【2016年5月1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