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隱瞞SARS疫情 張德江害死299港人


中共政治局常委張德江(前排中)17日訪問香港, 在機場向媒體發表談話。(香港政府新聞處提供)
【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
中共江派常委、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前,有網友揭發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在2003年SARS爆發時,其隱瞞廣東首例疫情,最終致使香港299人病亡。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有網友13日在Facebook撰文,提及廣東省省委在2003年涉隱瞞SARS疫情,令香港未能及時防範,張德江正是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文章被分享至Facebook專頁「今日香港」,張被批是疫情惡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報導稱,2003年廣東發生SARS疫情,大批患者死亡,但張德江不公開消息,又禁止媒體報導,導致疫情向各地特別是香港蔓延爆發,僅香港就有299人染疫身亡。
報導引述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的話說,張德江當年隱暪疫情,「染滿鮮血的國家領導人,現在就扶搖直上,很諷刺,政府還要用大量警力去招呼他。」他相信事件勢令民怨升溫。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8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林保華:我在文革期間的醒悟


文革,是1966年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中國大陸發起的全方位階級鬥爭。圖為1976年春,上海復旦大學校園的政治標語。(維基百科)
今天是文革爆發50週年。找了20年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作為紀念,這只是文革的一個小小方面。文革對中國社會影響之巨可以寫幾10萬字的論文到現在由文革紅衛兵一代掌權是什麼樣子,人們也看到了。我對文革總的回顧,寫在我的回憶錄之中。
1996年5月1日
我在大學讀的專業是「中共黨史」,但是真正對中共黨史有些認識,還是文革期間,這大概就是所謂「在實踐中學習」了。從這點來說,文革對我說是有積極意義的,或者說是「壞事變為好事」。

林彪事件後認定毛是奸雄
雖然是學黨史專業,但是真正的機密文件我們還是無法接觸到的,因為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中共黨史已按「毛主席革命路線」來編寫,隱惡揚善,讀得越多,中毒越深。因此在毛澤東發動文革之後,自己自然而然「緊跟毛主席幹革命」,一直到以後經過好多事實的教育才走上「和平演變」道路。
文革初期的狂熱,紅衛兵的過激行動,包括親人被鬥、家裏被抄,幾乎掃地出門,自己都用「正確對待群眾運動」、「分清主流支流」等來要求自己。而真正開始出現比較大的疑問,是1967年1月27日上海紅衛兵大專院校革命委員(紅革會)炮打張春橋時,被作為是炮打「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反革命事件」。原來他們號召人們造反,卻不許造他們的反。那不是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嗎?雖然當時我認為毛澤東可能受蒙蔽,但對文化大革的純理想主義認識已經動搖。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走墜機身亡以後,對中共和毛澤東的「英明偉大」更加不相信了。特別是「批林」過程中公佈的《「571工程」紀要》和毛澤東在1966年7月8日給江青的信,更使我對毛澤東有了好多看法,根本不是甚麼「偉大領袖」,而是精於權術鬥爭的奸雄。
首先,《「571工程」紀要》對形勢的看法我有同感,例如:全國各階層對中共和毛的日益不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紅衛兵受利用等等。特別是揭露毛利用甲打乙,利用乙打丙的權術,哪裏是什麼「無產階級革命家」,還不是封建主義的統治術? 其次,江青的那封信披露毛在文革初期已對林彪有看法,可是又利用他打劉少奇,並且當他為唯一的「接班人」。這更是印證了《「571工程」紀要》中對毛的權術的揭露。

閱讀2本書看透共產黨本質
這期間,中共對局勢已逐漸失控。我找來了吳唅的《朱元璋傳》來看,對照毛的所作所為,所謂:「理論聯繫實際」,進一步認識毛的本質。這時候,中共也「內部出版」了美國記者威廉.夏伊勒的《第3帝國的興亡》和《赫魯曉夫回憶錄》,我因為朋友多,有幸充當「借書掮客」。也就是不認識的雙方由我作中間人相互交換書籍看,交換時因為書籍經過我的手而由我先睹為快,看到了這2本書。我把毛澤東和希特勒對照,除了「種族主義」改為「階級鬥爭」之外,希、毛在好些方面都可以「對號入座」,毛澤東作為獨裁者的形象在我腦海中確立。而看了《赫魯雪夫回憶錄》,進一步認清共產黨的內部專橫、腐敗,蘇共如此,「以俄為師」中共焉能例外?而赫魯雪夫肯定韓戰是北韓的金日成先發動的,更使我進一步認識中共虛偽的本質並非文革才有,遠至50年代初就是。而「解放前」的國共鬥爭,中共不虛偽嗎?於是,對中國現代史,都要重新評價,不可以用以前學到的東西來認識歷史,認識現實,被顛倒的歷史要再顛倒過來,我也要重新做人。
在林彪事件以後,我還是有一點幻想,希望中共可以「批左」,但是不久毛澤東批《人民日報》王若水,使我的幻想很快破滅。加上「批林批孔批周公」,江青、張春橋等彈冠相慶,並做接班的準備,使我對中共和毛澤東徹底絕望,遂決定離開中共的統治,走向自由的世界。

痛下決心離開社會主義祖國
在這以前,1961年的大饑荒時期,我媽媽從印尼回中國大陸探親,問我想不想出國。當時我還很「革命」,要同黨和人民「同甘共苦」。家裏寄來的食品和外匯可以換來的各種票證還和同事朋友「共產」,豈料後來差一點成為「腐蝕革命幹部」的罪證,因而早早地被踢出高等學府。文革期間在工廠勞動,72年美國尼克遜總統訪問北京後,中共政策略有鬆動,我媽媽72年、73年夏天都來上海看我,問我出去不出去?我仍相當猶豫,因為對外面世界已相當生疏,而且仍希望中共和毛澤東能糾正「左」的路線。到74年中共高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時候,我終於痛下決心離開曾經是我的理想,並為之葬送青春的「社會主義祖國」。這種「決裂」相當痛苦,但也勢在必行。74年夏天老爸從印尼來上海,我正式遞上出國申請書。當時我妻子家裏反對,我妻子則尊重我的選擇,但不答應我帶兒子、女兒出去,因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擔心還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我還是狠下決心,一個人出去。1955年回國時10大件行李,76年出國來香港時,只背了一個小背包孤身上路。只要能離開中共的獨裁統治,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而我的妻子和子女3年後才出來,但是因為她的高知家庭在文革中大受衝擊而得了心臟病,在香港動了手術,10年之後還是過世了。
我來香港後即給報刊寫稿,評論中國大陸的時事。80年代中期,有香港新華社官員問我,有什麼政策還沒有「落實」的?我說:人在香港,並不希罕什麼政策了。文革當中我很幸運沒有被打成牛鬼蛇神,但也屬於「邊緣人」,亦受到小衝擊,比別人幸運多了。但我在社會上看得多了,也會思考,並且還有一個曾被扭曲後又恢復正常的良心,我絕對不會認同中共的所作所為,我無法改變它,就只能遠離它。文革30年了,離「結束」也20年,而且雖然鄧小平否定了文革,但實際上文革還沒有結束。中共的好些做法,而是充滿著文革遺風。例如:「講政治」、封鎖資訊、鎮壓不同政見者等。在香港,中共挑起群眾鬥群眾,分化破壞好端端的一個繁榮社會。而我的寫作生涯現在也在被封殺中,只能「見縫插針」和「打擦邊球」,並且被列入「黑名單」……。看來香港如果不補文革的課,香港人就不配和國內同胞「同甘苦、共呼吸」了。

(1996年5月1日)--轉自作者facebook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勤勞」不能「致富」


改革開放之初,摸石頭的鄧某人提出“先富論”,也就是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先富真的帶動後富了嗎?
三十多年前,鄧小平說過「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口口聲聲說「為民執政」的中共執政者們讓誰先富起來了。
「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後,由於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桎梏,中國從窮「社會主義」(其實全世界的「社會主義」沒一個是富的)的陰影開始往外走。官方的新聞媒體奉命一個勁地大聲吶喊叫全國人民「勤勞致富」。老百姓真的能「勤勞致富」嗎?去年底發生的一些事情就對「勤勞致富」作了最好的詮釋。
廣東、安徽等省的新聞媒體都報道說他們省種的糧食大豐收,但糧食卻賣不掉,有的甚至將糧食堆放到地裡。還有新聞報道說新疆棉農的棉花今年也大豐收,但收購價錢太低,以至低於種棉花的成本,使棉農無法出售,同樣也有大量的棉花堆放在地裡。糧食、棉花大豐收,這不能說農民不勤勞,但產品賣不出去,換不了鈔票怎麼「致富」?農民為此淚流滿面,卻沒有哪一級政府部門出來為農民解決這個困難,他們「勤勞」不能「致富」。那麼哪些人「致富」了?其實不少新聞刊物早就報道過富起來的人的家庭背景,這些拔了尖的富豪、富婆大都有中共官員的親屬關係。為什麼辛勤勞作的社會底層人民「勤勞致富」如此之難,而中共官員的親戚子女都能輕而易舉地富起來?
其實謎底是人盡皆知的,這些先富起來的人之所以富得快,全得益於「權力壟斷」的執政方式。中共執政六十多年,將由全民創造的社會財富及生產資料全部壟斷霸佔到自己手裡。江澤民、朱鎔基當政時借「國企改革」之名,拿出一部分國有企業分給了一些「官親」們。名義上說是「賣」,但收的錢都是打了九折的,其實是官員變相私分罷了。這些人將屬於全體人民的資產私分到手之後,再通過父母和親戚手裡的公權力,輕而易舉地成了大富豪。因為在中共治下的中國,權力無往而不勝,無處不在地起著決定性作用。「公有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憲法》上說的是「全民所有制」、「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實際上卻是「中共官員所有制」。因為享受實惠和利益的都是官員及其家屬,是獨霸的公權力成就了他們。當年官家豢養的馬屁學者聲嘶力竭地叫喊,叫大家不要追究先富起來的人的「第一桶金」,而執政者便真的不追究了。
所謂「勤勞致富」,只不過是騙老實本份的百姓老老實實地為執政者多創造財富。這樣的「執政為己」在中國歷史上有誰能比得上?中共的政治局常委、委員中有的人家裡可以在他們當官的幾十年裡撈到上千億元的財富,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官員能有如此大的能耐?
「權為己所用」是中共執政的根本目的,在赤裸裸的事實面前,這一點是無法否定的。

來源轉自:
【2016年5月號 爭鳴總463期(大陸)一 丁】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韓正楊雄被架空 上海官員私下談中共散夥


上海是江澤民的政治老巢,韓正(左)、楊雄(右)與江澤民家族關係密切。習近平當局反腐推進上海官場頻頻換人,韓正與楊雄已成光桿司令。(Getty Images)
近年來隨著習江鬥加劇,習近平當局加大了對江派老巢上海的清洗和布局, 上海官場呈現逐漸被習陣營接管的趨勢。知名維權律師鄭恩寵表示, 被視為江派地方大員的上海一、二把手韓正和楊雄已成光桿司令, 上海一些官員私下也在談論中共倒台。
【文/莊正明】
上海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政治老巢,江澤民家族在上海建有龐大的政治經濟利益網絡。現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與江澤民家族關係密切,被外界視為江澤民上海幫的主要成員。中共18大後,隨著習近平當局反腐「打虎」的推進,上海官場頻頻換人,多個主要職位被習近平陣營接管。
韓正與楊雄已成光桿司令
最引人關注的是上海市核心「五人小組」。除了韓正、楊雄外,副書記應勇、紀委書記侯凱、組織部長徐澤洲三人都是習近平和王岐山的親信。其中應勇是習近平的浙江舊部,2013年4月從上海高院院長轉任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2014年6月底升任市委副書記。2013年11月從北京「空降」而來的侯凱是原中紀委常委,2014年8月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長調入的徐澤洲也曾長期在中紀委任職。
而現任上海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是李克強的師弟,曾師從厲以寧。李克強在中共「17大」出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後,屠光紹由證監會調任上海副市長;中共18大後,屠光紹出任常務副市長。
還有,2015年9月,應勇的祕書、上海市委副祕書長彭沉雷出任上海市紀委副書記,成為上海市紀委書記侯凱的搭檔。2016年1月,中共原最高檢辦公廳主任張本才從北京「空降」接替陳旭任上海市檢察院檢察長。
日前上海律師鄭恩寵向《大紀元》表示,從這幾年上海官場的人事變動來看,韓正與楊雄已經成為光桿司令,「韓正這個班子已經被架空了」,上海幫已毫無招架之力。
此前3月下旬鄭恩寵曾披露,江澤民的兩個兒子江綿恆和江綿康已在內部被控制。曝光這個消息後,鄭恩寵一直沒受到任何騷擾,他認為,這說明江澤民家族勢力已經徹底完了。

上海官員私下談中共倒台
鄭恩寵還披露,最近幾個月上海形勢變化很大。他說,以前視其為「敵對勢力」、不太搭理他的一些官場上的鄰居街坊,現在都開始主動與他和太太打招呼。現在老百姓聊天的內容,消息來源不再是共產黨報刊,很多都是海外的。現在人們不再相信中共說的話,中共在民間輿論上徹底輸掉了。

上海律師鄭恩寵披露,最近幾個月上海形勢變化很大。一些共產黨處級、局級幹部,他們盼共產黨倒台的心情比任何人還著急。(AFP)
以前親朋好友常勸他不要跟共產黨發生衝突,現在卻說:「你做得完全對,你要好好保重身體,要看著共產黨倒台。」說話的這些人都是共產黨處級、局級幹部,他們盼共產黨倒台的心情比任何人還著急。
4月15日,親習近平陣營的「學習小組」發表文章,再提及2013年習近平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表示,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中共將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據港媒報導,此前2015年6月中旬,中共政治局擴大生活會上發放的一份調研報告羅列了中共「亡黨」的六大危機,涵蓋政治、經濟、社會、信仰、前途等各個領域,並指局部政治、社會危機已經處於爆發、蔓延、惡化狀態。

來源轉自:
【第478期2016/05/05】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川普外交政策再擊中共軟肋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的經濟政策擊中了中共的軟肋;兩個月後,其外交政策再次痛擊中共。圖為川普在華盛頓五月花旅館發表外交政策演講。(Getty Images)
【文 /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John M. Olin Palmetto Professor in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四月底,北京中南海注定要有個忙碌的一天,中共智囊會仔細研究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川普的外交政策。這是川普第一次發表系統的、關於外交政策的演說。可以預計,中南海的會商結果,肯定不會樂觀,因為川普的外交政策與其經濟政策一樣,再次擊中了中共的軟肋。而且,這次出擊比上一次更直接、更趨近要害,是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綜合性的一擊。
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初選目前進入最後階段,川普離獲得提名也越來越近。媒體最新民調顯示,川普首度獲得黨員及傾向共和黨選民超過5成的支持率。他如果要避免共和黨的「僵局代表大會(Contested Convention)」、名正言順的獲得提名,必須跨越兩大關,一個是關鍵的印第安納州、加州和新澤西州;另一個是共和黨高層運用會議規則的技術性干擾。川普已經越來越內斂,越來越試圖與共和黨高層和解。最後,他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蒲博思(Reince Priebus)握手言歡、採納部分建制派的綱領,也很有可能。
兩個月前,筆者在〈川普經濟政策擊中中共軟肋〉一文中指出,川普的貿易改革,每個都擊中了中共當局的軟肋。川普陣營在超級星期二之後提出了六項政策改革說明,包括健保改革、美—中貿易改革、退伍軍人部改革、稅務改革、憲法第二修正案及移民改革等。川普把「美—中貿易改革」作為主要競選策略提出來,引人矚目。川普承諾,如果他當選總統,美國將重新領導全球經濟,中國操控貨幣的日子將結束。
川普外交政策的重點,是將美國利益置於首位,同時要求北約盟國在防務上承擔公平的份額。他並誓言要運用經濟槓桿,迫使中共協助遏制朝鮮核計畫。川普的支持者認為,這是一個具有「美國總統高度」的演講。演講中,原本就擅長於舞臺和電視表演的川普,更充分展示了他利用攝像機的技巧。他用了提字機,談吐儒雅,頗有總統的姿態和外交風範。他的「用目標取代盲目,用理念取代戰略,用和平取代混亂」的說辭,令人刮目相看。即便演說詞不全是川普起草的,但言辭中充滿他過去半年內一貫的思路。不管是現場還是電視觀眾,都明顯的察覺到川普這天的不同。他大亨的架子、口無遮攔的作風,好像都沒了,反而表情肅穆,語速緩慢,詞彙豐富,用詞準確。他此前慣用的、口語化的口頭禪,好像只出現了一次「相信我」,就再也沒有了。當然,這次臺下的觀眾不是一般百姓,而是華府的政治和外交菁英。
川普試圖為美國外交政策除鏽,結束奧巴馬「災難式」的政策。那麼,他對華貿易制裁的言論,是否會真正實施呢?即使川普當選,可能也永遠不會實施。
但永遠不會實施的原因,不是川普放棄了,而更可能是他與中共當局達成了「DEAL(交易)」,談判出更好的貿易協議。這意味著,中國對美貿易中獲取的利益、貿易順差,不會像以前那麼多、那麼容易了;中國違反智慧產權、違反WTO 規則而又可以逃避的事,也很難再發生。
川普批評奧巴馬讓中共佔了便宜。如果他當選總統,將實施「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讓歐盟和亞洲盟國為各自的防務承擔更多的財政重擔,否則,盟國必須自行肩負起防務的責任。這個論點雖然顯得自私,沒有了二戰後美國重建歐洲和亞洲時的氣節和度量,但這個論點在美國國內頗有市場。經濟不景氣時,利己和缺乏遠見的觀點,是阮囊羞澀的人自然的反應。
川普尋求與中國和俄羅斯建立新的、對美國更有利的關係。他認為美國在中東的活動,是在「重建其他國家,削弱美國國力」。而美國對中國貿易累計的赤字,更是在重建中國經濟、削弱美國國力。
朝鮮核武問題上,川普表示美國必須運用其經濟影響力,勸說中共協助,以阻止朝鮮的核計畫。策略突顯了川普商人的精明。他當然知道朝鮮的背後是中共,雖然朝鮮和中共現在可能翻臉、在鬧彆扭,但中共出於其邪惡的本性和需要其他共產國家小伙伴捧場、支持的生存動機,不會允許美國對朝鮮動武,也不允許立即推翻朝鮮政權。不然,按美國目前在南韓部署的特種兵和尖端武器,實施斬首行動,立即根除金正恩政權,不是什麼難事。中共的如意算盤,是用親中共的金正日長子金正男,來取代不聽話的金正恩。 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是中共的背後撐腰;而中共得以力挺朝鮮,是西方用貿易扶持起來的中國經濟。要想解決朝鮮問題,要讓中共點頭,川普意識到,必須在經濟上給中南海施壓,用釜底抽薪、斷了中共的經濟基礎相威脅。中國經濟三十年來,所謂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其中過量借貸投資的惡果,包括房地產泡沫和過剩產能,現在正在展現;消費或者內需,因為通貨膨脹的吞噬,從來沒有真正起飛。三駕馬車中最重的,並且能帶來外匯儲備的,就是出口。而川普所要瞄準的中共軟肋,就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更準確的說,是中共不公平的貿易政策造成的美國在對華貿易上的虧空和產業向中國的轉移。
川普的的經濟策略,包括迫使中方執行智慧財產法律,重振美國製造業。他要求中方停止非法外貿補貼,廢除落後的勞工及環保標準,讓中國隊血汗工廠與污染不再奪走美國勞工的機會。川普說他的政府支持自由貿易與浮動匯率,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會持續出現。這些經濟政策,正是其外交政策的後盾。
如前所述,川普不為中共看好。因為中共知道,這個蠻橫、傲慢而又狡猾的大亨和職業政客不同,川普會在利益面前堅決果斷,不會被中共收買,也不會像以前的美國政客那樣說說而已,他會動真格的。因此,川普的外交政策加上經濟政策,豈止擊中了中共的軟肋,它看來是擊中了中共的心臟!

來源轉自:
【第478期2016/05/05】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國隱形稅收再次大曝光


美國《福布斯》調查顯示,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是稅負第二重的國家,「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中國第二。圖為上海商場一名牌店。(Getty Images)
5月1日中國開始施行的稅收改革,據稱20多年來力度最大。與此同時,微信圈內再次熱轉2010年《南都周刊》刊出的〈中國隱形稅收一覽,令人髮指的詳細!〉,文章詳細介紹了中國的隱形稅收,也揭示了中國稅收是世界第二的原因。
文/周慧心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就2005年各國稅務負擔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是稅負第二重的國家,僅次於法國,也是亞洲稅負最重的國家。2009年,《福布斯》發表「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國大陸位居全球第二。
網易《熱觀察》中稱,早在2012年,世界銀行就表示,中國勞動者稅率達45%,建議減稅。在經濟低迷,股市震盪的當下,國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更需要減稅。畢竟,國民繳納了太多隱形稅,中國商品價格所含的稅又為各國最高。

國民不知道的高額「隱形稅」
在大陸,很多人以為平時只繳納個人所得稅,其實不然。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與中國的稅收方式有關。
中國稅收最主要的兩大類為所得稅和流轉稅,個人所得稅只占總稅收的7%(2014年),流轉稅則是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繳納的稅,分為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流轉稅是間接繳納,很多納稅人並不知道,所以它也被稱為「隱形稅」。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購房、買車,還是買菜、買衣服,都隱含著稅款。即使你坐在家中喝一口自來水,也隱含著6%的增值稅。只要用錢消費,我們幾乎都須繳稅。
《南都周刊》的一篇〈中國隱形稅收一覽〉中,以A先生舉例,列出他繳的部分稅收。
A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喜歡看書的人,也經常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兩人買了10幾本書和3張CD,花了近700元(人民幣,下同)。在這筆消費中,A先生已經貢獻了約100元的增值稅。
A先生每次餐飲消費一般在200元左右,這其中,又包含了5%的營業稅,將近10元。購物時繳納的是增值稅,去看電影、吃飯、打羽毛球,繳納的就是營業稅。雖然營業稅的直接徵收對象是企業,但這些稅最終還是會轉化成售價,轉嫁給消費者。
目前高檔化妝品的稅率為30%。A先生的妻子剛在屈臣氏買了露得清的全套護膚品和雅詩蘭黛的眼霜,消費近1000元,其中消費稅就高達300元。
Chanel女士香水100ml Chanel CoCo的市場售價為1480元。這個價格中實際上包含了17%的增值稅251.6元,30%的消費稅444元,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48.7元。一款1480元的Chanel香水,所繳納的稅款就達到了744.3元,已經超過了商品的半價。
有一天晚上,A先生躺在床上,看著妻子在梳妝鏡前做皮膚保養,他不禁感嘆:「老婆,你這張臉為國家交了多少稅啊?」
事實上,在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的基礎上,每一次消費行為,還需繳納1~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例如在市區,買一套CD為100元,其中增值稅為17元,城市建設稅為1.19元(17×7%)。
文章最後結算了一下A先生一家3年的稅金,稅負占收入比75萬6872.08/146萬6000 = 51.6%。

網民:繳最高的稅 享最低的福利
據網易《熱觀察》稱,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可謂全球最高,只是因為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收具有「隱蔽性」,從而「麻痺」了納稅人消費時的痛感。
《作家文摘》曾刊發一篇中、美物價對比的文章,結論是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鑑(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計算,倘若國家徵稅的總量均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那麼,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總額分別為:中國700元,美國168元,日本186元,歐盟15國300元。」
為什麼中國商品價格所含的稅那麼高?原因很簡單,除了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少數稅種,國內稅種以間接稅為主,絕大多數稅具有轉嫁性,最終多會讓「消費者買單」。
網民在此文章下紛紛跟帖:「我們繳納著全球第一高的稅費,卻享受著最低的社會保障,並且連基本的自由權利都沒有。」
「也就是說,你收入的一半被政府拿走了,但是拿去幹什麼了我們卻偏偏不知道。」「取之於民,用之呢?國家祕密?」
「苛政猛於虎也,橫徵暴斂莫此為甚,萬稅,萬萬稅!」「國富民窮的根源!」「中國的稅收一直在全球屬於收稅大國,不僅有稅還有費,很多稅費還是重複徵收!合法的強盜!搶到的錢還不用於民生,不是被貪污就是被公款吃喝或者給公務員發獎金!」

大陸網民指,「中國稅收不僅有稅還有費,很多稅費還是重複徵收!(政府是)合法的強盜!搶到的錢不是被貪污就是被公款吃喝!」(大紀元資料室)
另一網民在發現有關「隱形稅」之文章突遭屏蔽後,憤怒道:「今天剛看了一篇介紹大陸人承擔的隱形稅負的文章,看完後準備轉發,居然已經被屏蔽了。可憐的大陸奴才,被迫交了巨額的稅負,還不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納稅人,不能理直氣壯地要求政府為自己服務,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交了多少稅,交的錢被用在哪裡?只因為大陸人不是公民!被它們黃俄視為奴才!」
中國大陸納的是「窮人稅」
網路作家金劍平在其博文中表示,中國的稅無處不在,而且納的都是劫貧濟富的「窮人稅」。
文章介紹說,美國主要實行的是「直接稅」,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占總稅比例很高(2011年是55.1%),這種稅制對富人不利。遺產稅和饋贈稅也是富人稅,美國的遺產稅高達55%,而且遺產越多稅率越高,150萬美金以下免稅,最受益的是無產階級,吃虧的是資產階級。
在美國,有不納稅的人,窮人就不納稅。美國的稅是劫富濟貧的「富人稅」。
中國目前主要實行的是「間接稅」。
「間接稅」是「隱形稅」,是納稅人不知道自己在納稅。「間接稅」是只要花錢就納稅,幾乎等同於人頭稅:增值稅17%+營業稅3%+教育付加費5%,僅這三種就達到25%,全部打入價格裡面……總共19種稅。買一個1元錢的饅頭,正常交稅0.3332元;10元的煙,8.97元的稅;吃飯、抽菸、花錢就納稅,這是「窮人稅」。

中國實行「間接稅」(即「隱形稅」),只要花錢就納稅,一出生就成了納稅人,是劫貧濟富的「窮人稅」,只是納稅人不知自己在納稅。圖為北京一市場。(Getty Images)
文章表示,從消費即納稅這個意義上說,在中國,一個人一出生就成了納稅人,吃奶粉、用尿布都納稅,叫做「嬰兒納稅人」。中國人睡覺時都在交稅,因為臉上用了護膚品、空調或暖氣正在運轉,叫「睡覺納稅人」,房東拿到你交的房租去消費得納稅,不消費存銀行還有存款稅。
乞丐吃飯也得納稅,叫「乞丐納稅人」。狗吃狗糧也納稅,叫「納稅狗」。最慘的是「納稅豬」,活著的時候吃東西納稅,被殺後賣豬肉還納稅。名符其實的「中國萬稅」。
個人所得稅是有錢才納稅,是「富人稅」。中國個人所得稅占總稅比例非常低(2013年是5.9%,2014年7%)。現在中國還沒有遺產稅和饋贈稅。中國的稅制對窮人非常不利,對富人非常有利。
因此中國的稅是劫貧濟富的「窮人稅」。
文章最後寫道:「中共經常超量印鈔票,即使你不納稅,也把你的錢拿走,縱使不吃不喝不用錢,存放在銀行裡的錢也自動被貶值,貶值部分就是被中共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地拿走的。這與搶劫何異?與小偷何異?」

來源轉自:
【第478期2016/05/05】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習近平的「假硬」與「真爛」


習近平一向標榜「打鐵還需自身硬」,然而最近的幾件事卻令人們對他的「硬度」產生了莫大的疑問。
巴拿馬文件暴露了鄧家貴
今年四月三日,全球約有一百家媒體同時發佈了一條重大新聞:中美洲小國巴拿馬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被洩露出一千一百五十萬份文件,確鑿暴露出全球政商權貴建立離岸避稅空殼公司匿藏財富。其中一百四十三位客戶涉及各國政要,包括中國習近平的姐夫鄧家貴、劉雲山的兒媳賈麗青、張高麗的女婿李聖潑、李鵬的女兒李小琳等。消息公佈後,全世界鬧翻了天,而中國卻是靜悄悄,有如冰炭兩重天。因為中共嚴密封鎖消息。首當其衝的習近平以為不讓老百姓知道,雪中埋葬了死人,大家看不見就沒事了。於是,不管冰島總理因此辭職,英國民眾遊行抗議,也不管文件指名道姓,註冊人身份和註冊時間都一清二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應記者問時卻說 「對於這種捕風捉影的東西,我們不作評論」。怪不得洪磊被稱為中國的薩哈夫(伊拉克薩達姆厚顏無恥的新聞發言人)。
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舉世皆知的新聞能瞞得了所有的中國人?巴拿馬之後,還有瑞士銀行和維爾京群島會公佈資料。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逼迫自己的政府調查離岸資金,這是全球一個新的大趨勢。中共想用郭伯雄、芮成鋼、令計劃等轉移目標,逃避民眾對「巴拿馬文件」的注意力,恐怕只能是癡心妄想。再說,九月杭州舉行二十國峰會,怎麼可能再推行鴕鳥政策封鎖「巴拿馬文件」呢?習氏與中共只能是欲蓋彌彰!
最可笑的是網上竟出現「巴拿馬爆料,證明了習總管教好了子女和親戚,更顯習總高風亮節」這樣一篇明顯是習近平宣傳團隊的苦心孤詣之作。這篇奇文提出:「按照國際公認的法律和道德標準,一人做事一人當。姐夫犯罪,小舅無罪。」但很可惜,人們還記得習王打擊異議人士和政敵時不是按照這個標準行事的。為了逼迫獨立記者高瑜認罪,當局把她的兒子和弟弟都關進去了。收拾周永康時不僅株連九族,連五歲的孫女也要開除出幼兒園,甚至連秘書都要牽連進去。
這都是不久之前的事情,跟一人做事一人當完全反著來。對人對己雙重標準,如此出爾反爾,厚顏無恥,而且還如此煞有介事,好像天下百姓都不知道什麼是可恥之事了。這或許就是習近平的「三個自信」的表現,但更可能是孔夫子所說的,「其愚則不可及也」。
習姐、姐夫發大財發到國內都藏不下,他們的暴富靠的是什麼?光靠區區一個副總理(而且已經是死了的)能有如此大的法力嗎?據媒體計算,齊橋橋、鄧家貴僅在萬達的股票就已漲到超過五百億美元!習近平本人怎麼證明齊、鄧之財不是托他習近平權力之福?何況習家不是早已公開聲明齊、鄧的財產和公司都已經全部與齊、鄧脫鉤,他們是為習做了大犧牲嗎?怎麼還在鄧家貴名下? 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習家人屬於標準的「捂產階級」。習氏不抓捕在巴拿馬文件中暴露的貪腐數十億、數百億元的大老虎,而只抓捕貪腐百萬、千萬元的省市局級官員,向全世界暴露出他自己也不是自身硬的。

嚴查倒習公開信
暴露習近平假硬度的第二件事情是今年三月四日出現的、署名「忠誠的共產黨員」的《要求習近平同志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公開信》。該信在大陸新疆自治區黨委轄下的正牌黨媒「無界新聞」被轉載。
本來,按大陸共產黨一貫做法斷網刪除,這事或許還能小事化了。但習氏緊張萬分,偏偏成立了上百人的專案組,並讓公安部副部長傅政華直接指揮,追查作者是誰。不僅國內追查,而且涉及境外海外,把香港媒體人賈葭抓了,甚至還搞起了連坐,抓了紐約媒體人溫雲超(筆名北風)和德國之聲專欄作家長平在大陸的家人。一時之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作者是誰仍不得而知。
有評論指出,追查辭職信事件,顯示習氏政治智商嚴重不足,反而把事件炒作得沸沸揚揚,等於為這封辭職信作一次爆炸式的推廣宣傳。越是追查,倒習信擴散得越快,茅坑愈掏愈臭。這是習自己在拚命「高級黑」自己。倒習信事件發生後,習氏極度緊張,從野戰軍調了四千軍人加入對中南海和北京的警衛。如此遑遑不可終日,神經緊繃是維持不長的。
對比之下,今年三月七日,山西毛學組給人大建議信:請罷免李克強總理職務。為什麼習氏不同樣指令公安部成立專案組追究呢?要求習氏辭職信要追查,要求罷免李克強總理職務信就不追查, 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明顯的對人對己雙重標準。文武百官看在眼裡,不是心向倒習一方就是消極怠工讓習去唱獨角戲。

綁架書商事件顯示缺自信
暴露習近平假硬度的第三件事涉及海外出版有關習近平個人生活的書,讓習近平如坐針氈。不論是出於習氏的指令,還是手下人猜測上意所為,採取買斷其版權的手法,清晰地顯示出習當局的慌張。
再到後來,「強力部門」竟越境綁架五名書商,其中桂民海是瑞典籍,李波持英國護照,引起外交糾紛,終於把此事件鬧成欲蓋彌彰的天下第一蠢事。
以上各事件表明,習近平現在雖然大權獨攬,高叫「打鐵還需自身硬」,實際上卻膽怯心虛,缺乏起碼的自信。人們不禁要問:習究竟為何要「打鐵」?究竟是「反腐」和「保黨」,還是權鬥清除政敵?答案其實已經清清楚楚:這是一塊銹鐵、爛鐵,只是表面塗了一層薄鋼,而現在這一塗層已經豁然開裂了。
中共紅二代的異類、開國大將羅瑞卿的次子羅宇勸習改旗易幟,指出習近平非此沒有第二條路。羅說別人都是在「高級黑」習,甚至乾脆反習,而只有他是為這位「習老弟」好。但人們看到,不管羅宇是否真好假好還是不好,習自己是「毛」病已入膏肓,如今既失黨心民心,下台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了。

來源轉自:
【2016年5月號 爭鳴總463期 公 理】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新研究 用蠶絲塗層可保鮮草莓7天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天然的保鮮膜,可以使草莓在7天後依然保持新鮮。(VOLKER HARTMANN/AFP/Getty Images)
【記者沙莉/編譯】
剛剛採摘的草莓味道最好。然而,只需要1天它們就會萎縮腐爛。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天然的保鮮膜,可以讓這種嬌嫩的水果7天之後還色香不減。生物醫學工程師開發了一種絲素蛋白,無需冷藏就可以將水果保鮮1週以上。
蠶絲是天然的蛋白質纖維,人們早已認識這種堅韌的材料。絲素蛋白還具有其它實用功能,可以保護和穩定材料。塔夫茨大學的Fiorenzo Omenetto在《科學報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新鮮採摘的草莓用1%的絲素蛋白溶液短暫浸泡,形成27至35微米厚的塗層,然後用蒸汽固化塗層。

有塗層處理的草莓和未處理的草莓在7天後對比,處理過的草莓明顯保持新鮮。( Scientific Reports/F. Omenetto)
7天後的結果:未經冷藏處理的草莓外觀已經不如從前,但仍然多汁,縐皺要少很多。Omenetto說:「塗層使氧氣和二氧化碳較難通過草莓」,從而阻止了腐壞的程度。

塗層處理對香蕉的保鮮效果同樣明顯。(Scientific Reports/F. Omenetto)
研究人員也對香蕉進行了試驗。可以看到,絲素蛋白塗層明顯防止香蕉皮變黑,香蕉肉保持更多和新鮮。並且用200克砝碼去壓,絲素蛋白溶液處理過的香蕉依然堅挺。儘管保險效果明顯,目前還不清楚包上絲素蛋白塗層的草莓和香蕉是否會進入市場,因為這樣的處理是否會影響味道還不清楚。
科學家表示:實驗證明,絲纖蛋白是一種有效的水性塗料可以增強易腐食品的新鮮度。水性處理和這種材料的可食性使得該方法很有前途,不需要複雜的化學反應,即可保鮮。

來源轉自:
【2016年05月16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媒體姓黨」是一著臭棋


「媒體姓黨」與「娘是女人」理論有何差別?低智兼無知夾膚淺,共產黨的所謂大理論不過如「廁」--臭夾冤!
六十多年來,黨管幹部、黨管導向、黨管媒體──導致我們每年印行的幾百億份報紙,其實只有一種報紙、一個聲音。在這麼一種情況下,我們的頭兒似乎還不滿足,還要強調「媒體姓黨」。難怪《南都》的著名編輯余少鐳要憤而離職:「無法跟著你們姓!」因為「跪了這麼長的時間膝蓋實在受不了,就想試試能否換一個姿勢」。「媒體姓黨」激起了諸多波瀾,這實在是臭棋一著。試解析之。
「媒體姓黨」是維護謊話宣言
幾十年來,有幾代人「是黨媽媽通過黨媒的乳汁養大的」。五十年代「抗美援朝」,說美國在侵略朝鮮。事實是朝鮮首先以武力進攻韓國,美國等十六國是以聯合國的名義到朝鮮制止侵略。我們缺衣少食的時候,黨媒告訴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毛澤東時代,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套對比論是效法蘇聯的。「數百萬穿著軍裝的蘇聯工人和農民隨著戰爭推進走出國門後才發現,他們生活其間的『社會主義天堂』簡直無法同『資本主義地獄』相比,甚至戰敗的德國人生活水平也要高於戰勝的蘇聯人的生活水平。」(沈志華《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的中國》)當我們處於大饑荒,餓殍遍野之時,六○年一月初在上海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還宣稱:六○年將又是一個大躍進年,形勢比五九年更好。《人民日報》六○年元旦社論《展望六○年代》說「我們對整個六○年代的繼續躍進,也充滿信心。」一月二日又發社論《開門紅,滿堂紅,紅到底》。克維斯托夫‧金(美籍華人)說「在那些課本中(他當時在中國唸中學)對資本主義的堅強堡壘美國描述格外令我記憶深刻:三分之二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掙扎在死亡線上。罷工浪潮洶湧,貧富懸殊,紅燈區林立,失業者流落街頭」(《美國,還是第一》)。我們「姓黨」的「媒體」還推出過「大連紅旗造船廠」「萬噸巨輪」的「下水典禮」。不過那條萬噸輪只是一個空殼,「船肚裡空空如也,像個大海碗」(韋君宜《思痛錄》)。
(美)愛德華‧薩義德,戴維‧巴薩米安在《文化與抵抗──薩義德訪談錄》中說「語言可以被操縱,用來製造誤導。」(該書P123)幾十年來我們「姓黨」的「媒體」造出的謊言豈止多如牛毛。而今北京外國語學院的黨委書記韓震在中央網站的公開課上講:「中國是最大的民主國家」。恐怕韓書記壓根兒就不知「民主」是個什麼勞什子。二○一六年一月十五日中紀委的一位副書記吳玉良稱:民眾「對我們黨的滿意度已經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一點五」。大家愕然,這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十八大以來,反腐已使幾萬名黨政官員榜上有名,有上百位省部級高官落馬。如果這事兒發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內閣不推倒重組才是天下第一等怪事。

自由媒體是向前發展潤滑劑
中共高層在呼叫把「權力」關進籠子的同時,卻沒有把監督權力的媒體放出籠子。習近平不僅宣示「媒體姓黨」還不准妄議中央。俄羅斯有專家把媒體喻為三權以外的第四權力。資中筠女士在《美國的強盛之道》中說:「事實證明,只靠政府內部的監督機制(按:何況我們只靠「姓黨」的「媒體」)無論怎樣嚴刑峻法,效果都有限,社會改良最根本的動力是公民爭取權利的各種行動,包括聲勢浩大的勞工運動及公眾監督和批判。」「如果沒有不斷地反對、抗議和改良的傳統,以美國所處的時代和位置其制度就會成為純粹的弱肉強食的原始森林,大約不會發展成現在這樣。」(《坐觀天下》)美國的媒體不「姓黨」。在美國誰都可以辦電台,但政府不可以;在美國什麼報紙雜誌都能找到,就是找不到黨報黨刊;在美國誰的財產都可以保密,但是政府官員的財產必須公開;在美國誰的隱私權都不能侵犯,但是政府官員的隱私,不受保護。一句話:在民主國家,政府官員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而是公僕,他們是納稅人的錢養著的,他們處於納稅人的監督之下,但在中國卻倒了個個兒。「媒體姓黨」,人民就失去了監督的權利。只有在中國才形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頌揚文化」。在國外,災難就是災難,在中國可以把災難變成慶典(按:礦難死了幾十上百人,可是該慶賀啊!有這麼一個黨委、政府在組織人員救援!)。在國外,哀傷就是哀傷,在中國可以把哀傷變成喜悅(按:地震中,你死了親人嗎?你該高興,黨委不是組織人來慰問你了嗎?做鬼也幸福啊!)。在國外,管它大小事故,都有媒體問責,窮追不捨,在中國卻可以把問責變成感恩(按:地震中,校舍塌了,砸死了那麼多中小學生,但你該感謝黨!現在不是用救災款修起了新校舍麼?)。冤假錯案算什麼?不是過了十年八年幾十年有的已經逐漸平反了麼!
「媒體姓黨」扼殺思想市場
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勒說,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思想市場還待進一步發育,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壓抑思想市場會招致更壞的結果。一個運作良好的思想市場,培育寬容,這又是對偏見和自負的有效解毒劑」。讓大家講話,天不會塌下來,何況有些「偏見」經過歷史的驗證正好是合情合理的「正見」。正由於我們採取的是鉗制思想的專制舉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年公佈的有影響的一百本書、影響世界的一百種報紙、影響世界的一百條新聞、影響世界的一百首歌曲中,中國基本上不能入圍。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二○一四年在北京電影節表示,中國將永遠不會有世界級電影文化,直到中共停止審查並允許藝術家批判性地看中國。中央部委的出版社、報社、雜誌社很難有公信力,應統統改革變成傳媒集團、出版集團,歸入行業獨立運作──這是新聞出版署署長柳斌傑的改革設想。但這個「媒體姓黨」一出來,似乎又在開倒車,走回頭路。做過美國總統的托馬斯‧傑裴遜草擬的《宗教自由法》說:「人的思想見解既不是政府管理的對象,也不屬其管理的範圍」。「媒體姓黨」不但管理思想導向,又框定了對思想管理範圍,在治國方略的大棋局上真是一步臭棋。

來源轉自:
【2016年5月號 爭鳴總463期(大陸)楊十郎】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專家:同時服藥及營養品 致命性或高於癌症


很多人喜歡服用營養補充劑,但如果同時間也在服用藥物,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有時致命性比癌症還高,因此如果要同時服用兩者時,最好徵詢醫師的專業意見。(Fotolia)
【記者吳英/編譯】
零售店貨架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滿目,維生素、魚肝油、亞麻籽油等,都是很多人喜歡拿來當做是營養補充劑服用,但如果同時間也在服用藥物,有可能產生副作用,例如某些補充劑如果結合血液稀釋藥物時,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內出血,致命性比癌症還高。因此如果要同時服用兩者時,最好徵詢醫師的專業意見。
《今日美國》4月24日報導,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卡拓(Dima Qato)表示,全美越來越多的人同時服用營養補充劑及藥物,已成為嚴重的問題。卡拓主導的一項研究顯示,62歲到85歲的老年人,87%至少服用一種以上的處方藥,38%服用至少一種以上的非處方藥,64%至少服用一種以上的補充劑。
研究人員發現最常見的致命性組合是同時服用稀釋血液藥物華法林(warfarin)及補充劑Omega-3魚油,老年人同時服用這2種成分的比例,在5年內增長8倍,由2005 – 2006年的千分之一,到2010 – 2011年增加到千分之八。
研究人員也發現同時服用菸酸補充劑(niacin supplement)及降膽固醇藥物辛伐他汀(simvastatin)的比例高達千分之四,這樣的混用也會增加副作用。
對於這份研究結果,「負責任的營養理事會」(Council Responsible Nutrition, CRN)副總裁安德烈.王(Andrea Wong)在聲明中表示,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混用補充劑及藥物的比例不高,表示對消費者造成的實際風險不會太高。
雖說如此,卡拓表示研究結果顯現的趨勢讓人不安。她表示,目前僅針對較常見的補充劑及藥物的組合進行研究,還有相當多的組合及其可能的反應,尚是未知數。
芝加哥大學草藥研究唐中心(Tang Center for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主任袁春淑(Chun-Su Yuan,音譯)同意卡拓的看法:「患者必須知道(混用)潛在的不良後果。他們並不知情,以為這些產品都是天然食品,是安全的,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文章說,混用兩者的後果可能是危及生命,其嚴重性更甚於癌症。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lin Cancer Center, MSKCC)藥劑師和針灸師西蒙.楊(K. Simon Yeung)表示,目前已知有些補充劑會降低某些化療藥物的效果,或加重其副作用,而且還存在其它未知的影響。他說:「癌症患者應該知道這些產品(對藥物的影響),還有很多因為尚未研究,而不知道對癌症藥物的影響。」
所有專家包括補充劑業者,都呼籲患者在同時服用補充劑前,要諮詢醫療保健人員的專業意見,另一方面,醫生也有責任詢問患者是否服用補充劑。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患者也可以到「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國家補充與替代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NCCIH),查詢有關補充劑的信息,MSKCC網站也有提供關於草藥正、負面作用的信息。在此整理部分信息如下。

鈣:
可能的好處:防止骨質流失。可能預防癌症及心臟疾病,不過研究的結果正反不一。
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可能會減少一些藥物的效果,包括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膦酸鹽(bisphosphonates)和某些抗生素。

大蒜:
可能的好處: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研究結果也是正反不一)。
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與抗凝血藥物(血液稀釋劑)藥物混合使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會降低血糖,所以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用量。
注意:在大多數情況下,草藥用於烹飪不會造成問題,但一些報告顯示,患者大量食用大蒜後,會增加手術後出血的機率。

薑:
可能的好處:研究結果顯示有助於緩解噁心和嘔吐。另一方面,也可能刺激食慾,緩解消化,但這類研究較少。
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與抗凝血藥物一起服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用量。可能減少抗生素環孢素(cyclosporine)的血濃度。

Omega-3脂肪酸(包括魚油):
可能的好處: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NCCIH表示研究結果正反不一)。可能降低一些癌症和心理健康風險。
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抗凝血藥的出血風險。可能增加一些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

來源轉自:
【2016年04月25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