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鬼祟削閱讀津貼 吳克儉為「交數」損學生利益

教育局自1997年回歸起,向中小學發放「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不過在今個學年起,教育局會停止發放這一筆津貼,以省回開支,中學校長會對此不滿,指當局未經廣泛深入諮詢,亦沒有使用通函信件通知學校,只於8月發出的《擴大營辦開支整筆津貼運用指引》中,透過附註說明交代。這種做法,甚有黑衣潛行,偷偷摸摸的味道。
在吳克儉領導之下的教育局回應,指在實施新政策前,已分別徵詢中小學校議會的意見和解釋有關安排,不過從橫洲公屋事件所做的諮詢工作折射,今屆政府總是予人處事偏頗的印象,現今是中學校長會站出來投訴,即是統領一校事務的人都覺得有問題,卻未能在有決定之前向教育局反映,讓人感覺就算做了諮詢,也是「目標為本」,就算是有受諮詢的津貼小學議會,其顧問張勇邦也表示,只能「無奈接受」,所謂「諮詢工作」,只是為「一往無前」的決定找「無奈的人」背書。
立法局去屆及候任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上星期便就此去函吳克儉,要求提供多項資料及數據,讓公眾清楚知悉其決策程序。葉建源質疑,削減閱讀津貼,是教育局回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要求「各部門節省1%開支」的做法,指的是財爺在前年提出的「011」省錢計劃,即是在當年可維持開支現狀,但在餘下兩年,就要每年省錢1%。如果是這樣的話,要省的錢便應該先從避免浪費考慮,減掉一些非必要的開支,現今下刀的竟然是本來是令學生受惠的津貼,委實很難令人接受。
特別是我們的教育局局長聲稱每月「讀書(含雜誌)30本」,他也應該深明讀書的好處,如今教育局竟然以「推廣閱讀的模式已轉變」作理由為停止津貼辯護,認為可以推廣網上閱讀取代書本閱讀,這更是一個值得大大商榷的觀點。有教育研究指出,閱讀書本對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大有幫助,更培養思考能力,良好閱讀習慣的影響,比起父母教育程度的重要性,還要高出四倍。就是因為現時新世代受各種影響,難以培養閱讀習慣,學校便更要在這一方面着力,閱讀津貼的意義,代表了教育局鼓勵閱讀的決心,而不是反過來向「毁滅書本的年代」屈服及投降。
教育局是否可以有一些開支省下來,而不用打「閱讀津貼」的主意的呢?眾所周知,我們的局長了除了讀萬卷書,也愛行萬里路,不時都警覺他人不在香港,教育局今年4月書面回覆立法會財委會的提問時,指在他四年任期以來,吳克儉與隨行的教育局官員,合計用上247萬元公帑花在外訪,當中2014/15年度花費最多,一年花了近73萬元。
吳克儉在受質疑為何要頻密外訪時,曾舉例指親自外訪,才能取到其他地方免費幼兒教育的資料,不過卻即時遭葉建源「打臉」,指若吳克儉透過外訪考察幼兒教育,為何政府提交的文件、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以至吳出席立法會就幼兒教育的回應,均沒引用其他外國經驗?質疑吳克儉只想藉外訪機會去旅遊。
若然吳克儉真的實現其長輩賜名給他時的期望,可以「克儉」,而不要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消遙浪客,在教育局內作表率,慎用公帑,不要像他那樣胡亂浪費,這1%或許也能省下來,而不必損害學生的利益。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9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聯辦梁振英圖瞞真相 《大公報》人格謀殺朱凱廸



朱凱廸獲選後得到村民贈菜。
【評論文章/漢江泄】
梁振英一向高舉房屋是施政「重中之重」,惟他於2013年「操盤」下的元朗橫洲公屋發展項目卻充滿詭異,竟然選擇犧牲市民加快入住公屋的機會、選擇毀掉村民家園的做法,也要「維護」霸佔官地的「梁粉」鄉紳,以及中聯辦「祝福」的地區人士。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因協助村民而疑受威嚇,當全港要求查明真相之際,梁振英每天如「擠牙膏」般回應傳媒查詢,資料零碎不堪兼自相矛盾。由中聯辦操控、「薄熙來粉絲」姜在忠執掌的《大公報》發表社評,「人格謀殺」民選議員朱凱廸,與民意為敵。
究竟梁振英、中聯辦及《大公報》等「亂港四人幫」的「橫洲詭計」是什麼呢?除了涉及利益,似無他想。新一屆立法會召開在即,筆者認為,議員運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專責委員會來查明真相,是可行方法,也可平息民怨。

立會設專責委員會調查可息民怨
這數天,香港市民熱議這個橫洲發展項目,緣於新西「票王」朱凱廸受威嚇事件,而其中導火線疑是他協助橫洲村民而觸怒地方惡黑勢力。筆者翻查所有關於橫洲發展項目的資料,包括立法會、區議會及城規會的相關文件及會議紀錄,綜合了一個時序(詳見表),關鍵的一年是2013年,而關鍵的人物是梁振英及其團夥。
筆者先交代土地供應的背景,香港地少人多,要覓地建屋,現主要着眼於「棕地」,即泛指新界原有農地或鄉郊土地中,已改用作露天貯物場、貨櫃場、倉庫、鄉郊工業及回收場等與環境並不協調用途的荒廢農地及工業用地。「棕地」包含私人土地,也有官地,如果把這些零散而混亂的鄉郊土地重新規劃,既可增加土地供應來建樓,也可改善環境;而且開發「棕地」較開發郊野公園等以綠化帶的爭議更少,故此,上屆政府已提出開發「棕地」的策略。

梁振英掌橫洲項目 瓜田李下
2012年,房屋署聯同創新科技署委聘顧問研究約33公頃「棕地」作公營房屋發展及元朗工業邨擴展的可行性,結果顯示是技術可行,預料可提供約1.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然,如要發展,必須處理包含屏山鄉委會主席曾樹和等鄉紳在元朗橫洲棕地興建「福喜停車場」的利益。這份研究報告,傳媒於同年9月曾作披露,當大家以為加快「上樓」有望之際,事件於2013年急轉直下。
梁振英忽然隆重其事,執掌一個政府內部跨部門小組會議,負責橫洲土地發展公屋事宜。他忽略了捲入「利益衝突」疑團這環節。 眾所周知,梁振英在競逐特首時,其競選團隊於2012年2月10日曾出席涉黑幫高層的「小桃園飯局」,而與會者正正是涉及在橫洲棕地建停車場的鄉紳曾樹和等人,而當日出席的飯局的鄧賀年等人也是反對政府發展該處棕地建屋的鄉紳。究竟在這個飯局有否任何協議?筆者不得而知,也不猜測,但瓜田李下,當時「江湖飯局」轟動全港,稍有政治智慧,也知會引起外界猜疑涉「利益衝突」,故必須劃清界線,沒理由再主持這個內部會議。

1.7萬個建屋目標「時隱時現」
巧合地,2013年,梁振英領導的小組經過兩次向地方人士「摸底」後,原先可興建1.7萬個公屋單位的項目,竟然突然縮減至4,000個。按常理,此決定應由小組主席,即梁振英「拍板」,但他憑甚麼理據,來決定寧願清拆數百名非原居民的家園,而不去處理霸佔官地的鄉紳呢?曾樹和等可以繼續安心搵錢。
政圈說法是梁振英透過中聯辦「愛將」梁志祥而結識曾樹和,而曾正式成為「梁粉」後,政治勢力驟增,再加上地區勢力,風頭一時無兩。曾樹和亦成為梁振英的強悍支持者,率領「金毛」大戰「反梁」示威者,成為首位由疑似黑幫保護的特首。近日,官場後來出現了一個說法,就是有人曾承諾「五年內不碰某人的地」,若是真的,令人心寒。
雖然梁振英近日一再強調沒有放棄橫洲的1.7萬個興建公屋單位目標,但完全是廢話,僅是「補鑊」說法。筆者翻查所有政府文件,這個1.7萬個公屋單位建屋目標是「時隱時現」,當梁振英需要用此來標榜個人功績時,就聲稱沒有放棄這目標;當面對鄉事勢力時,就「消失了」。梁振英一向誇口着重房屋施政,若果今次事件不涉利益衝突,而是他面對惡黑勢力時就「跪低」,放棄在棕地興建公屋大計,看來,他的「迎難而上」能力,只是口號。

姜在忠侮辱官員警察和選民智慧
在真相未明下,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可以運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專責委員會,透過傳召涉事人及披露的文件來查明事件,而梁振英亦必須清楚交代以緣何一個惠及民生的公屋項目,最後屈服於少數鄉事派壓力之下。當然,建制派議員未必同意設立,但請留意土地利益一向是香港市民關注的議題,若繼續「護短」,後果難料。
當全港輿論皆指要查明真相時,「西環喉舌」《大公報》接連發表社評「人格謀殺」朱凱廸,指他捏造「官商鄉黑」,引起網民炮轟。擺在眼前的事情是一大堆政府文件,而朱凱廸也正接受警方24小時的保護,如果姜在忠視作謊話,是侮辱官員、警察和選民的智慧。究竟姜在忠收了甚麼「西環密令」,誓要保護這個「橫洲利益團夥」呢?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9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我們有過一部趕超史

【紅色中國的趕超意識,體育是第一利器,由元帥主管的、半軍事化的、急功近利型的訓練模式,打造和平時期一支「雪恥」軍隊,戰略目標是用最短時間,衝到世界第一。】

賀龍元帥(中)任體委首屆主任。1957年將香港乒乓名手容國團(左)挖回大陸,為國爭光。文革中容和幾位回國運動員都被鬥自殺而死。
球賽在中國是政治物件,如毛澤東跟西方的媾和,是從乒乓球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禁絕大部分門類的藝術,獨尊京劇,搭配體育,跳起寂寞的雙人舞。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那會兒還沒體育,所以它能在兩千年之後溜號?這竟然構陷了世界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莊則棟有染「紅都女皇」江青,成為文革後期膾炙人口的黃段子。
元帥掌體委,誓為東亞病夫出口惡氣
新中國的體育,是一枚「雪恥」的溫度計。中國近代思想史,原本是近代恥辱造的孽,委實延續出一段新中國續篇,或可稱一部《「東亞病夫」摘帽記》,卻絲毫沒有引起理論界的重視。要知道,「東亞病夫」這四個字構成的恥辱,藏在歷史記憶並不深遠處,卻控制著近代以來華夏民族的潛意識。這個詞的出現,最早據說是1896年在上海的英文《字林西報》上,乃西人泛指「落後國家」,其意與「個人體魄」原本無關;卻是我們的「如椽大筆」梁啟超,1903年發表〈新民說〉,首次用它來說國人;1904年曾樸用它作筆名,開始發表、出版《孽海花》(至1941年止),也跟體質虛弱相聯繫。顯然,這是國人給自己扣的一頂帽子。
「解放後」,中國要出「東亞病夫」這口惡氣,所以前十七年的國家體委主任是元帥級的賀龍,他同時兼任軍委常務副主席,掌兵權的管體育,可見其功能。但中央領導人對足球賽都很情緒化;六四年國家隊輸給巴基斯坦,賀龍一怒之下竟將其解散;八一足球隊出征前,外長陳毅(也是元帥級)對隊員說:你們要贏巴西隊,「我陳毅就給你們磕頭!」鄧小平要看電視轉播足球賽,下令中央電視臺晚間八點不准插播新聞;九〇年亞運會中國輸給泰國,鄧竟打電話責問萬里:「怎麼搞的,我們這麼個大國連泰國都打不過啦?!」

1961年4月,正當中國大饑荒最慘烈之際,中共派員在26屆世乒賽拿到3項冠軍,毛親自出馬向青少年大肆吹捧三明星莊則棟、徐寅生、李富榮(中3人)。文革中莊被江青捧上體委主任,2013年病逝。
利用乒乓球場和電視灌輸愛國主義之濫情
政客(國家領袖)不一樣,中國球迷跟英國球迷絕對不是一個種類。北京學生鬧事之前,早有球迷鬧事;中國政治危機的先聲來自球場,只是沒人讀得懂。八五年北京工人體育場的「五一九」球迷騷亂,我們不妨把它當一個起始點,生發出兩條平行的軌跡:一條是從這綠茵地,延伸到幾年後的天安門廣場,空間變得更闊大,模式則從球迷騷亂轉變為街頭政治抗議;另一條則是銜接到「鳥巢」,空間沒有廣場闊大,但是「雪恥」的含義濃烈到了頂點,幾近凱旋式用電視對民眾灌輸愛國主義之濫情是中國電視的一貫作法。1961年4月,使電視和乒乓球同時在中國暴得大名的一場國際比賽——第26屆世界乒乓球賽,至今令中國人記憶猶新,整個所謂「祖國話語」都是在那時被植進心靈的——莊則棟的勇猛、李富榮的穩鍵、徐寅生十二大板扣殺星野、丘鍾惠絕境一球扳成女單冠軍等,這些彷彿是命運的決戰,當年都讓中國人如醉如狂。
北京當時約有一萬架電視機,幾乎每架之前都擁擠著幾百人。1981年第36屆世乒賽,中國囊括了全世界七項冠軍,一時彷彿「拔劍四顧心茫然」,老百姓開始對乒乓「小球」沒興趣了,中國的乒乓球也由此從頂峰跌落。
同一時期,中國人正為他們的「大球」苦惱。足球不爭氣,連亞洲都衝不出去,讓球迷們痛苦萬分,電視臺每轉播一次都要鬧事。突然,1981年中國女排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奪得第一個中國大球冠軍,此後又「二連冠」、「三連冠」,成了民族英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爭奪「四連冠」,最後一局即將決出勝負時,實況轉播突然轉為「新聞聯播」,觀眾勃然大怒,怨聲四起。後來中共「十三大」開幕新聞專題,同中國足球衝出亞洲的關鍵一戰轉播時間衝突,中央批准把時段讓給球迷。

2010年的徐寅生(中)李富榮(右)。
2008奧運辦成一幕「洗雪國恥」大秀
1981年乃中國人的體育年。3月20日,中央台通過國際通訊衛星實況轉播世界盃排球賽亞洲預選賽,中國男排反敗為勝,擊敗南韓獲小組冠軍,電視轉播之後,北大、復旦、科大學生立即在校園遊行,高呼「振興中華」——這個八○年代最煽情的口號,便是一場體育賽事的電視轉播所引發的民間產物。那天還有人跑到復興門廣播大樓門前高呼「中央電視臺萬歲」。
北京要把2008奧運辦成一幕「雪恥」大秀,國際社會是看懂了的。美國作家夏偉(Orville Schell)在美國《新聞週刊》的點評,便使用了一個字眼:humiliation(恥辱),並詮釋得甚為透徹:「中國終於可以自我陶醉於它的國家認同,從受害者轉為勝利者,全賴奧林匹克的點金術。一場盛大的象徵性的一舉成功的比賽,意味著中國歷史上的恥辱一筆勾銷,翻過它那受難遺產的一頁,這個國家走向了春天,在世界舞臺上重生,儘管中國人可能還會不對勁地繼續尋找他們的自信。」
研究義和團運動的美國漢學家科恩(Paul Cohen)也指出,中國意識形態的監督者們,隨時隨地、從不猶豫將國家舊時之痛「用於政治的、意識形態的、修辭的和情感的需要」,放大其受難性質,獨佔了所謂「往昔痛苦的道德權力」。
中南海非得抓住國際體育盛會的機會,來向世界宣佈他們收復了國家尊嚴,自然涉及到眾所周知的那個近代圖騰「東亞病夫」。這個精心設計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民族心理上對「恥辱」的培育、教唆,應有一個二十多年的草蛇灰線可尋,這便令我不由得回味起一九八七年製作《河殤》時期,那「五一九」球迷的狂躁,竟給了我第一個靈感:哦,我們中國人原來有「輸不起」情結。

《河殤》的開頭:心理上再也輸不起的民族
你看在這些體育競技場上,中國人是多麼狂熱呵。
當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大夥兒都跳、都哭。
如果輸了呢?大夥就罵、就砸、就鬧事。
一個在心理上再也輸不起的民族。
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已經是五連冠了。壓在她們肩上的是民族和歷史的沉重責任。假如下一次她們輸了呢?
《河殤》這個著名的開頭,過了快三十年依然是很多人的感慨。
但是,「新中國」的趕超意識,就是一種競技,是要跟西方(國際)比快慢、高低、勝負、優劣,在所有的領域裡比試;體育是第一利器,豈能逃脫?所以,它是由一個元帥主管的、半軍事化的、「從娃娃抓起」的、「一條龍」的、仗著人口基數大「萬裡挑一」的、急功近利型訓練模式的、一將成名萬骨枯的……,總之,是和平建設時期的一支「雪恥」軍隊,戰略目標是用最短時間,衝到世界第一。這個戰略的最早模式,就是毛澤東的「趕英超美」,後來又直接成為鄧小平的「摸著石頭過河」。
這種「趕超欲」,被民族心理的自卑、嫉恨所驅使,也被梟雄玩於股掌之上,不僅在五○年代鬧了一場荒唐的「大躍進」、餓死了幾千萬人;更在「開放時代」被來自西方的資本、文化所煎熬,仇外心智愈趨偏狹愚昧。凡此種種,令晚近中國二三十年,瀰漫著憎羨交織的人格分裂氛圍,摘除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又怎地?

來源轉自:
【(作者按,摘自拙作《屠龍年代》)】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G20結束 安倍給酒店保潔阿姨留字條 中國網友震驚


網傳一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離開杭州時,給酒店打掃衛生阿姨寫的感謝便簽,讓中國網友震驚。圖為參加G20峰會的安倍晉三。(Nicolas Asfouri - Pool/Getty Images)




G20結束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離開杭州時,給酒店打掃衛生阿姨留便簽,表示感謝,震驚中國網友。(網絡圖片)







杭州西溪喜來登度假大酒店。(網絡圖片)
⊙新唐人訊
G20結束後,杭州喜來登酒店打掃衛生的阿姨,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房間看到了一張留給她的字條,上面用手寫著:「感謝」,並留有落款,讓網友心顫,感慨日本人的禮儀。
G20結束後,日本代表團和印度代表團離開了下榻的杭州西溪喜來登度假大酒店,網友徐靜波在微博發照片,表示,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走前,給酒店打掃衛生的阿姨留下的,顯示為一張手寫的便簽,上面用中文繁體字工工整整的寫著:「感謝 平成28年9月5日 內閣總理大臣 安倍晉三」。
平成28年是2016年,也就是這則便簽是今年9月5日所寫。根據安倍晉三在其它地方留下的字跡和簽名,可以判斷,字條應該是安倍晉三自己寫的。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國現「鬱金香泡沫」 深圳房價直逼美國矽谷


研究發現,在全世界,只有矽谷聖何塞的房價超過深圳。自從2015年以來,深圳房價已經飆升76%。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記者秦雨霏/報導】
根據長景經濟顧問公司的新研究,在過去一年,中國大城市房價飆升程度可以媲美1637年荷蘭「鬱金香狂熱」的泡沫。
「我認為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令人不安……一些房價真的不同尋常。」長景經濟顧問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瓦特林9月15日告訴CNBC。「我們仔細檢查這些數字,檢查了7遍,因為我發現它們非常難以置信。」
該公司的研究發現,在全世界,只有美國矽谷聖何塞的房價超過深圳。自從2015年以來,深圳房價已經飆升76%,並在2015年4月份開始加速。當時中國股市接近峰值。北京和上海的情況也類似,雖然沒有這麼極端。
「一些(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屋比倫敦更加昂貴,我認為倫敦本身已經處於泡沫了。」瓦特林說。「股市爆炸,然後急劇崩潰,這些錢必須流向某些地方,因此它沖刷著整個系統……於是一些錢進入房市。」
分析顯示,深圳的典型房屋價格接近80萬美元。瓦特林說:深圳的房價,收入比例現在已經達到70,相比之下,倫敦的該比例是16。
「鬱金香狂熱」在17世紀席捲荷蘭。當時圍繞珍貴鬱金香球莖的投機,將它們的價格推高到天文數字,隨後泡沫破裂,價格降到高峰時的1%,令許多家庭破產,國家經濟崩潰。
中國經濟在許多分析家眼裡已經開始下滑。去年夏天的股市崩潰凸顯了中共當局面對的巨大困難。瓦特林說:中國房市建立在許多債務之上。他說:所有的泡沫一旦形成,最終將會破裂或萎縮。
「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瓦特林本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他預測,中國當局將開始收緊信貸,隨後房價將下跌。
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曾經幾次警告說:中國的債務驅動增長「像極了」2008年金融崩潰前夕的情況。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警方否認掌摑毆打港記者 聲言「文明執法」


(資料圖片)
5名香港記者在烏坎採訪時,被公安拳打掌摑,帶走問話、簽下保證書,引發香港各界關注。陸豐市公安局今日回應時聲稱,5名記者在烏坎被「不公平對待」,是與事實不符,同時強調5名記者中均未辦理手續,部份更沒有證件,屬違規採訪,公安行動是「文明執法」。
陸豐市公安局負責人接受中新社訪問時佯稱,「警方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執法,香港有的媒體關於在處置上述警情中,警方『掌摑、拳打、摔地』等粗暴行為報導與事實不符」。不過,報道中亦有提到,「治安隊員到場後與上述三名男子發生推撞和肢體接觸」。
報道同時引述陸豐市政府新聞辦稱,5名香港記者當中,《明報》一名記者所持的港澳記者採訪證過期,《南華早報》記者持有港澳記者採訪證,但未有依規辦理「相關手續」,另外3人則沒有證件,5名記者均違反在中共大陸採訪的「有關規定」。

中新社
公安「文明執法」 《明報》:早前的聲明不變
對於陸豐市公安局負責人否認掌摑毆打5名到烏坎村採訪的記者,《明報》中國組負責人向《蘋果》記者表示,治安隊員並無向記者表明身分或是帶走的理由,且即使是治安隊員,亦不應該粗暴對待記者,《明報》堅持早前的聲明不變。
《明報》編輯部早前發表的聲明,對於記者被內地執法人員粗暴對待及打罵,被迫簽下不再前往當地「違規採訪」及不以署名報道當地情況的「保證書」,表示強烈憤慨,予以嚴正譴責。

《蘋果》記者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扭曲陸民價值觀 專家:中共是中國毒瘤


中國異議人士王中義認為,中共政權就如同毒瘤般,才讓中國產生這麼多問題,一旦毒瘤消失了,中國會有慢慢恢復的空間,最終回復正常。(AFP)
文/記者江禹嬋
上海最近掀起「離婚買房潮」,買房之外,上學、落戶、生孩子甚至取暖費發放等政策,讓許多人為了經濟利益而輕易放棄婚姻,且離婚的理由,與感情破裂、家庭矛盾無關,這種假離婚在目前變成一股常態現象,這與將婚姻視為神聖觀念的正常社會,產生很大出入。中國異議人士分析,在中共統治下,生活朝不保夕,價值觀受到扭曲,有機會獲得利益,就代表多些保障,什麼都可以犧牲。
中國的藝人王寶強,控訴他的妻子馬蓉跟他的經紀人外遇離婚,向法院起訴離婚,並與之有金錢上算計與鬥爭,最親近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成為一種現實的選擇,婚姻道德觀念也再度引發各界討論與深思。

中共的契約不值錢
「中共的契約本身就不值錢」,在現今中國,所有證明只是你可以取得某種優惠的附屬條件,隨時可以變卦。中國異議人士王中義談到,中國人被中共政權統治67年,已完全沒有「契約精神」的概念,在這波離婚潮的夫妻當中,大多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在一種利益考量下,辦理離婚後,依舊在一起生活,成為名義上離婚,實際上卻是為了享受某種福利上的優惠。
「目前中國人的生存壓力是非常大的,逼著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從各方面獲取一些資源,維持他的生活條件,或是彌補他的損失,給自己未來多儲備一點資源。這些令人感到奇怪的行為,正是以這前提來思考。」
因此結婚、離婚彷彿是一場兒戲,今天有需要可以隨意離婚,等過幾天可能某些福利需要結婚才能有資格,那就再去辦一次結婚登記,王中義說:「他們不會覺得這是褻瀆婚姻」。
因為本身沒有契約精神,或是訂下契約就一定要實踐的觀念,說過的話不一定要算數。
他舉出,許多外國領導人和中共談問題,不要說口頭承諾,連寫白紙黑字的東西都可以毀諾否認,根本不可能遵守。如果是以西方價值觀,來看中共的價值觀,會有很大的偏差,以及不理解。
換言之,若是以西方自由平等、講信用等方式來與中共交往,那一定就是吃大虧,因為中共並不講信用。

毒瘤不去 中國難變
王中義說,很多人看到中國被中共這個政權毀成這樣感到憂心不已,但他認為,這只是暫時性。因為中共政權就如同毒瘤般,才讓中國產生這麼多問題,如果有一天這個毒瘤消失了,他會有慢慢恢復的空間,最終回復正常。
中國這些失去已久的傳統價值,如誠信、道德觀念等花一段時間就會回到正軌,人的本性也就趨於良善。這是肯定的,只是現在毒瘤還在,暫時還無法有機會改變。王中義強調,在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源於中共,尤其是它的教育。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浙江一官員視察災區因「攙扶照」引熱議


浙江省一名教育局官員在視察災區時因一張「攙扶照」引起網絡熱議。(網絡圖片)
【記者李淨/報導】
就在強颱風「莫蘭蒂」橫掃浙江後,該省一名教育局官員在視察災區時因一張「攙扶照」引起網路熱議。數小時後,當地官方將這名官員撤職,此舉被網民稱為「斷尾求生」。
據大陸媒體報導,受強颱風「莫蘭蒂」影響,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境內大雨如注,損失嚴重。
16日上午,泰順官方發佈災情通報稱:這是當地遭遇近百年來災害最大的颱風之一。9月13日13時至15日23時,泰順縣平均雨量269.6毫米,最大降雨量達419.5毫米。
大陸網路社群媒體上日前廣傳一張泰順縣教育局一名官員被隨行人員抬著「視察災情」的照片,受到網民熱議。有網民「人肉」這名官員的身份——泰順縣教育局的包序威。
當日下午,溫州市泰順縣教育局官方微博「泰順教育」發佈消息稱,官方決定免去包序威縣教育局計財科科長職務。
包序威是泰順縣教育局計財科的科長,曾在泰順二中、三中工作過,做過校長。
據報導,泰順縣在這次颱風中受災嚴重,而網傳包序威被人抬著去視察災情的照片,成為眾多網民抨擊的對象。
事發後,包序威解釋說,「當時有一處淤泥,沒有墊腳的東西,正準備要跳過去,邊上有兩個工作人員看到就架過了這處淤泥,我當時沒有穿雨鞋,他們穿著雨鞋。」
該報導被媒體轉載後登上新浪微博頭條新聞,不少網民紛紛對此發表評論。
有網民說,「麻煩你們看下鞋子,一點髒都木有,明顯就是一路抬過來的,很明顯在狡辯嗎。當大家是傻嗎?後面還有墊子,還有人準備拿墊子來墊,這叫最後一步?」
「到了救災第一線就不能有講究了,這是最起碼的常識,不然你來救災的還是來當看客的?免職那是必須的,誰叫你如此簡單的道理都沒弄明白。」
還有網民諷刺說,「官員醜聞一經曝光,無論對錯,官方一定會斷尾求生,保全所謂的偉光正。」
今年7月,江蘇省南京市遭遇大暴雨,全城水患嚴重。與此同時,南京市玄武區一女副區長在由特警扶船指揮救災的「擺拍」照片被網路曝光後引發熱議。

今年7月,南京玄武區副區長蘇鄭被指抗澇時由特警扶船「擺拍」,被網絡曝光後,該官員被免職。(網絡圖片)
事發後,官方闢謠稱其「帶病抗洪」。7月16日晚,南京市玄武區宣傳部稱,該官員被免去了玄武區委常委、副區長職務,另有任用。
繼南京市官員被指視察災區「擺拍」之後,河南省安陽市官員視察災區時被網民曝光其要求災區村民推船,再次引發網民熱議。
隨後,《安陽日報》發文否認該官員為安陽市長王新偉,證實此官員是安陽市常務副市長陳志偉一行於21日上午乘衝鋒舟視察安陽縣呂村鎮前馮宿村「指導工作」。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密件揭梁特親督與高佬和摸底 金毛挺梁即減建屋量

★話緊梁振英、張炳良(貪官),代理橫洲發展商(商),梁福元、何君堯(鄉),梁志祥、曾樹和(黑)涉事同人:「香港咁撚唔太平,全賴有你班撚人!」


(網路圖片)



政府密件披露,官員於2013年7月及9月先後兩次與元朗鄉事派摸底,期間8月就發生曾樹和率眾挺梁打人的事件。
橫洲公屋縮水黑幕越揭越多,《蘋果》取得政府內部文件,首次披露政府為橫洲成立了工作小組,由特首梁振英親自督師。文件又披露,當局分別在2013年7月及9月兩次向地區領袖「摸底」,而同年8月,在橫洲經營車場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就率眾在地方論壇高調「撐梁」。結果房屋署之後就在政府內部文件指出,地區領袖普遍反對第2、3期發展,除非政府檢討棕地政策否則難以繼續推行項目。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指文件證明了「摸底」是導致計劃大幅修訂原因,而「撐梁」事件在時間上亦惹人遐想,促梁振英就事件交代。
記者:林偉聰
《蘋果》取得政府內部就規劃、土地及房屋事宜的進度報告,當中提及橫洲的部份,指政府就橫洲發展計劃成立了工作小組(taskforce),並由特首梁振英親自出任主席。文件揭示,工作小組在2013年6月首度開會,然後在同年7月和9月兩度向地區領袖進行「軟性游說」(soft lobbying),估計即張炳良所指的非正式接觸。
文件指地區領袖普遍支持興建4,000個單位的第一期發展,但就反對第2及第3期、即在棕地興建13,000個單位的發展計劃。文件續指,基於游說的結果,房屋署認為除非政府檢討露天貨倉用地的安置政策,否則第2及第3期的發展在短至中期都難以推展(Given the outcome of soft lobbying, HD considers it unlikely to be able to proceed with Phases 2 and 3 in short to medium term without revisiting the reprovisioning policy for open storage areas by the Government.)。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日前試圖為橫洲規劃縮水解畫時,仍聲稱第2、3期計劃要先做好交通、供水等配套才可推展。不過,上述文件的講法證實,擱置第2、3期計劃是向地區人士「摸底」後的結果,而在政府內部考慮中,真正的阻力源自計劃會影響棕地上露天貨倉及車場業務的利益。
政府在2013年7月首度向鄉事派摸底,翻查資料,在之後的8月,梁振英曾經到天水圍落區出席由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民建聯梁志祥主持的論壇,屬摸底對象之一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當日就率領大批「口罩」兵團在場外高調「撐梁」,其中有人對在場向梁振英示威的人士拳打腳踢,曾樹和更稱「喺差人面前唔好打佢,行出馬路先」,行動成功令混亂的場面掩蓋了對梁振英的抗議聲音。
政府在同年9月再與鄉事派摸底,之後就有了暫時擱置第2、3期的決定,於2014年初通知鄉事派,並將修訂的計劃在同年4月提上元朗區議會討論。翻查當日的區議會會議紀錄,有份「摸底」的區議員鄧慶業在會上讚揚政府「從善如流」將計劃人口下調;曾樹和亦讚賞房署充分諮詢屏山鄉事委員會,並能「因應意見修訂選址及減少單位數目」。
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文件「白紙黑字」證明是「摸底」促成橫洲計劃重大的改變,政府以「摸底」代替公開透明諮詢亦是不爭事實。他指梁志祥以至政府近日指計劃阻力源於交通或污染問題只是改口風,指梁志祥在2013、2014年接受訪問時,均不諱言橫洲計劃的困難在於收地問題,「當年係冇掩飾咁講,而家公眾覺得呢種摸底有問題,先至搵個理由急轉彎」。
對於梁振英竟親自出任發展規模不算大的橫洲工作小組主席,他感到難以明白,他又認為天水圍論壇事件在時間上有「令人遐想」的地方,又指梁振英既然是工作小組的主席,應該就摸底的操作和詳情回答更多問題。

若你有涉及公眾利益、權貴濫權等資料,請以WhatsApp、Line、Telegram或電郵方式聯絡《蘋果》調查組,我們有專人處理及跟進,內容絕對保密。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中國最恐怖的地方正式開放!

如果你畏高,那麼這裡可能會是你的噩夢....這裡就是中國湖南省張家界的天門山,這裡的空中玻璃棧橋最近對外開放,聽說去過的人都跪著回來了....
這座橋拔地而起,幾乎是垂直於地面,在山上的1403米(不知道為甚麼突然想起了孫楊1500跳水的段子...心疼孫楊....)處建了一個長100米寬1.6米的人行棧橋,嗯,還是玻璃的......
因站在玻璃棧道上能俯瞰天門山99道彎盤山公路而得名“盤龍崖玻璃棧道”。
在8月1日,這條玻璃棧橋終於開始開門迎客了,萬千驢友為了這美麗的風景都到此進行自我挑戰....
各位妹子大媽大爺大叔們,你們尊的不怕麼...這真的需要用勇氣來面對萬丈深淵.....

據悉,現在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想要在這裡尋找高空漫步的刺激感....
也有很多人為了拍照而去,無論你是走在上面的還還是趴在上面的還是跪在上面的,自拍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山的方式可以乘坐纜車和穿山自動扶梯,如果連高空纜車都受不了的話,那小夥伴們就不要想這玻璃棧橋了。

但小編還是建議不要輕易去挑戰自己,恐高症心臟病患者請繞行....
所以,你敢挑戰麼?
而外國的小夥伴麼早已看到圖片就被嚇尿啦,他們認為如果是想挑戰極限,那麼你可以去嘗試,如果你有恐高症,那麼那裡是你噩夢實現的地方....
張家界天門山風景區一共有三個玻璃棧橋,除了這個1403米高的,還有430米和180米的,遊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來進行選擇。
來源轉自:
【作者: 網絡文摘 新科技探索 更新於︰2016-08-23】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