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梁繼昌促設委員會調查UGL事件


葉建源表示將提出私人條例草案。
由六名非建制立法會功能界別候任議員組成的平台「專業議政」,昨天交代未來議會工作。來自會計界的梁繼昌表示,在立法會會期展開後,便會爭取成立專責委員會,跟進特首梁振英涉收澳洲企業UGL的5,000萬元事件,至於教育界葉建源會提出改革港大校委會組成。
「專業議政」由法律界郭榮鏗出任召集人,教育界葉建源出任副召集人,成員包括資訊科技界莫乃光、會計界梁繼昌、社福界邵家臻,以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姚松炎,「專業議政」日後在議會會就不同議題合作。「專業議政」正聯絡另外兩位功能界別議員,希望醫學界陳沛然及衞生服務界李國麟會加入平台,正待對方回覆。

提出兩條私人條例草案
梁繼昌表示,立法會會期開始後,將會與曾任廉政調查主任、民主黨候任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協調,研究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梁振英UGL事件,以及調查廉署今年7月多位高層相繼離職的人事變動。葉建源會提出私人條例草案,改革港大校委會組成。郭榮鏗將提出兩條私人條例草案,就《防止賄賂條例》和《廉政公署條例》作修訂,就廉署專員任命事宜作修訂,以及修訂《防止賄賂條例》,令條例涵蓋至行政長官。
邵家臻會跟進日前政府宣布取消關愛基金「N無津貼」的決定,直言決定不能接受。至於莫乃光會跟進政府推動智慧城市,以及政府和警方濫用「不誠實使用電腦」條例的情況。

「專業議政」力阻梁振英連任

「專業議政」由6名非建制議員組成。
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行政長官選委會,選舉將在12月舉行。由六名非建制立法會功能界別候任議員組成的平台「專業議政」表明,六人各負責不同專業界別的協調工作,希望可鼓勵更多人在其中11個專業界別參選,力爭泛民取得200至300席位。
「專業議政」成員、會計界梁繼昌強調,目的是增加泛民政治力量,令特首梁振英不能連任。

力爭泛民取選委會300席
「專業議政」計劃在11個專業界別,協調泛民陣營的參選人,包括教育界、法律界等,這些界別在選委會中一共有390個議席。「專業議政」成員之一的會計界梁繼昌表示,希望最終泛民主派可在選委會取得200至300席,增加泛民的政治力量,令梁振英不能連任,並推動重啟政改等。「專業議政」又透露,法律界、資訊科技界,以及社福界已有足夠的120人參選,但會計界及衞生服務界在尋找參選名單,存在困難。
「專業議政」召集人、法律界郭榮鏗強調,自己不會天真的想以200、300票做「造王者」,相信建制派和中央政府亦會有所部署,但認為明年特首選舉泛民再派人參選特首已意義不大,但暫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負責在明年3月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將在12月先舉行選舉,選出1,200名選委。這些選委分別由四大界別組成,以商界為主的第一界別,專業界組成的第二界別,包括勞工、福利界的第三界別,而第四界別政界包括全國人大、港區政協和全體立法會議員,當中再細分38個界別分組。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大骨湯摻罌粟殼 大陸男東主判 8 個月




曾有食物工場做鴨脖時偷摻罌粟殼,食客喫完竟染毒。
【記者陳紫嵐/綜合報導】
中國硯山縣城一名小吃店老闆老王,聽信米線湯中加進罌粟殼能提升香味和鮮味的傳言,買了500克罌粟殼,並自2月24日起,先後3次加入熬製的大骨湯中。
3月17日,中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稽查發現後,被移送至公安機關偵查。
9月28日下午開庭審理,遭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6千元罰金(人民幣),並禁止從事飲食、食品加工、銷售經營活動1年6個月。

來源轉自:
【2016年10月01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研究:地球變暖 未來會升4℃


地球持續暖化,使冰川持續縮短、崩解。(網路圖片)
【記者陳美冶/編譯】
《自然》雜誌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地球12萬年來的確在變暖,並鎖定在未來幾千年內將繼續升溫。
ABC 新聞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氣候政策負責人卡羅琳.斯奈德(Carolyn Snyder) 重組了過去200萬年的氣溫記錄,這是迄今為止時間跨度最長的地球表面氣候重構研究。
斯奈德的溫度記錄重組於26日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其中並沒有估計某一年的氣溫,而是平均每5千年為一時段,重 組追溯到幾百萬年前。
斯奈德的重組基於來自全球各地61種不同的海洋表面溫度代理指標, 如鎂和鈣之間的比率,物種結構和酸質的物理特性。
但是,越往前追溯,尤其是超出五十萬年後,能夠引用的代理就越來越少,降低了評估結果的明確性。
斯奈德說發現,溫度變化確實與二氧化碳水平密切相關。在最近的5千年,特別是過去125年來,因工業排放氣體,地球平均氣溫 比12萬年前要高。斯奈德說,如果氣候因素保持不變,在未來數千年內,地球必然會再升高華氏7度左右(約攝氏4度)。
科學家對二氧化碳和氣候變暖的關聯有各種看法,但對此結論持保留態度。
波士頓學院的傑里米·夏肯(Jeremy Shakun)指出,斯奈德對未來氣候變暖的的估計似乎偏高。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邁克爾. 曼(Michael Mann),則稱這項研究有趣但也具爭議性。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 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湖北大乾旱 逾23萬人飲水困難


受乾旱影響,黨參大部分絕收,藥農損失嚴重。 (網路圖片)
【記者洪寧/綜合報導】
自9月以來,湖北鄂西北的十堰、宜昌等地的多個縣市出現重度乾旱,超過23.7萬人飲水困難,185萬畝農田乾旱。此外,有「千年藥鄉」之稱的甘肅渭源縣,黨參大部分絕收,藥農損失嚴重。
據中共官媒報導,鄂西北旱情最嚴重的是十堰地區,從今年1月1日到現在的總降水量,比歷史同期少兩成。
進入9月後,湖北省旱情日漸嚴重,9月1日至22日,全省平均累計降雨量10.5毫米,較多年同期少九成。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十堰、宜昌、襄陽3市的鄖西、竹山、房縣、興山、秭歸、枝江、南漳、保康8縣市區和神農架林區有185萬畝作物受旱,其中重旱43.9萬畝、乾枯9.3萬畝。
除了湖北鄂西北遭遇嚴重旱災,甘肅省渭源縣的罕見乾旱,更使「千年藥鄉」的黨參幾乎絕產。
「這一塊地死了,死了……」甘肅省渭源縣新寨村村民王雪痛心地說。渭源縣素有「千年藥鄉」之稱,而今年卻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乾旱,黨參成片連根乾枯,藥農辛苦一年損失慘重。
據悉,渭源縣新寨鎮是中國黨參之鄉,黨參的種植面積占全鎮耕地面積的80%左右,常年保持在5萬畝以上,正常年分的黨參產量都在1萬噸左右,但今年的產量預計將減產70%以上。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李嘉誠御用風水師的臨終遺訓 再熱傳網路


李嘉誠多年穩居亞洲首富,他曾表示:「小富在人,大富在天。」似指冥冥之中有定數。(孫明國 /大紀元)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李嘉誠多年穩居亞洲首富,他曾表示:「小富在人,大富在天。」似指冥冥之中有定數。香港十大風水師之一陳伯,據稱是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他倆之間有著傳奇一樣的故事,近日陳伯臨終遺言再次熱傳網路。
陳伯,原名陳朗,篤信道教,擅長觀人氣色,能把眼前人的命運,過去和未來一一細訴,預測命中率精確得令人震驚。曾找陳伯算命的香港人有:李兆基、鄭裕彤、劉嘉玲、章小蕙、楊受成、容祖兒、謝霆鋒、黎姿、呂良偉等。另外,還有泰國國王、印度尼西亞以前的總統蘇哈托,都尊陳伯為坐上賓。
陳伯在一次飯局上與李嘉誠相遇,那時李嘉誠三十歲,當時還是個小商人。陳伯給他算了命,隨後問他:你希望將來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了?李嘉誠告訴他,我能有三千萬,就很滿足了。陳伯卻對他說,你命裡的財庫不是平的,是漫出來的,你將來必定成為香港首富!
李嘉誠出身寒門,1940年,12歲的李嘉誠從廣東潮州移民到香港。他14歲投身商界,22 歲正式創業,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鬥,成為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現在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多年來他一直是全球華人首富。

陳伯遺言
陳伯於2003年11月29日在養和醫院病逝,享年78歲。他臨終前,許多富豪都私下到醫院探訪,陳伯也對這些富可敵國的富豪們坦誠了幫助他們「致富的因緣」和「致富的秘訣」。
陳伯臨終前說:「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們,是因為你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陳朗:「其實你們這些有錢人,不是一生修來的福,都是多生累世行善積德,孝親尊師,普濟眾生,才能有現在這些福(財富地位)。」
陳朗:「現在很多人走錯路,想用些手段、權勢或現代知識技術來賺錢,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都只是緣,真正的還是自己要有因(行善積德、孝親尊師、普濟眾生)才行,如果沒有因,我也幫忙不上。」
陳朗:「我現在為什要來受苦(指到香港做了三次手術受盡痛苦),雖然我是好意,幫助你們改變了緣,讓你們早點成功,可以多幫助些人,但這終究是違背了天道,還是要受上天懲罰,天自有祂的道理。」
陳朗:「要成功,除了自己要有種因(福德),還要有好緣,中國人講『和氣生財』是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智慧,待人要誠心正意、和顏悅色,才能結『好人緣』,以後就是這些人幫你成功的,千萬不要財大氣粗,心高氣傲,這是會損福的,《易經》中有說『滿招損,謙受益』就是在說這事。」
陳朗:「做生意要走正路,自己有種因(福德),成功是早晚的問題,福種的厚,緣自然就來的快,急不得。走正路(做生意正正當當、規規矩矩)也是在造福,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人學習,這種福也不是幾個億可以計算的,千萬不要想走歪路,否則福損的很快,命中本來有兆的福,走歪路,減損成幾十億,自己還以為成功了,沒想到將來要受造惡的果報,實在得不償失。」
陳朗:「現在世道很壞,大家為了求名、求利不擇手段,問題還是出在沒有聖教(聖賢教育),廉恥沒有了,更不要說仁義道德,你們這些人,如果想要世世代代保有富貴,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聖教(聖賢教育)給提暢起來,人人有廉恥,人禍就少了,人禍少,天災自然就減了。」
陳朗:「你們這些人的影響力大,建些好學校,培養好老師,把這事(聖賢教育)做起來,中國安定了,世界各地自然就來學習,做這事,是種現在世上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誰來做誰就得利,世世代代得大富貴。」
陳伯這些遺言在網上熱傳,其真實性不詳。不過從這些言論可以了解,人今生的富貴是前世(多世)積德行善得來的;而要富貴延續下去,就要「走正路」否則「福損的很快」;興辦教學,教授聖賢教育,可以積大德。

富貴在天
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基於他多年的經商經歷,有過頗有啟發意義的命運感悟:「小富在人,大富在天。」意思就是說,一個人靠後天的勤奮與聰明,完全可以成就小富,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然而,生意人能否成為巨富,就不僅是靠他後天的努力了。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老人總說「積德行善」「祖上積德」等,因為古時的中國人都相信人有輪迴,這世的富貴皆因上世積德;相反,這世的苦難不幸,也因前世的業債。
中國歷朝歷代上至帝王貴胄下至庶民百姓,普遍喜歡卜卦算命,希望預知未來,趨吉避凶。古代帝王有國師幫助治理國事,帝王哪裡做錯了國師會糾正他。國師是修行人,修佛或修道的,德行很高,能通天文曉地理,本身也有功能。
許多華人企業家都相信地理風水,他們想方設法抓龍脈接財氣,修祖墳改風水。有的人福份很大,他對應的天體太大了,很多貴人會去幫助他,有的人是小天體轉生的,福份很快就用完了,假如再做壞事,福份會耗得更凶。
宋朝的名臣、文學家范仲淹在蘇州做官時,曾買下南園一塊宅地,準備造屋居住,風水先生一看便賀道:「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范仲淹笑說:「與其獨占寶地,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於是他創設學府,延讀名師講學,一時盛況空前,各地紛紛仿效,故有「蘇學天下為第一」之譽。
過去有句話:富不過三代。但是范氏家族福到八代,到民國時期還赫赫有名。

無德之富招禍端
李嘉誠可稱得上是 「富可敵國」,李嘉誠說:「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周朝時,有個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聲並不怎麼樣,但他的家產卻翻了三倍。他的妻子說:「沒有能力而做大官,這是禍害;沒有功勞而家昌盛,這是積災。現在你不修德而家越來越富有,災禍就要到了。」陶答子沒有聽妻子的話,反而將其趕出家門。結果僅過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被處以死刑了。
富而有德者可以造福於天下蒼生,為富不仁、暴力斂財者則只會禍亂社會、危害民眾。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富豪們,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以辦慈善事業,捐獻,辦學等各種方式回饋社會、造福民眾,因此能安享富貴。
署名貫明的一篇評論文章《富貴與道德》寫道,中國現在也有許多富豪,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平均身價達22億的頂級富豪中,中共黨員比例高達48.5%,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黨員富豪都是在當官後才發財的。這些人以詐騙、暴力拆遷等各種不正當手段斂財,以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的共同手段致富。以權謀私,行為骯髒,劣跡斑斑。
他們很少有人知道失德損福的道理,手中有錢,寧願豪吃、豪賭,包「二奶」,一擲千金,也絕不願意做社會公益,回饋社會。因此大多數富豪都不能像外國的富豪們那樣安享富貴,人生中多出現大起大落而不得善終。
文章舉例稱,牟其中、楊斌、周正毅、李經緯、張海等等,紛紛鋃鐺入獄;山西富豪、鋼鐵大王李海倉遭槍殺;甘肅富豪、地產大王劉恩謙被劫殺;浙江富豪、皮草大王周祖豹遭捅死;四川富豪、明達集團董事長葛君明,被炸藥炸死;深圳富豪、鳳凰衛視副主席周一男,一家五口遭滅門;福建富豪、恆安集團副總裁吳世界一家四口被殺......
金錢和財富並沒有帶給中國的富豪們長久的幸福與快樂,相反卻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煩惱和不安全感。
文章評論道:不知行善積德,只知貪求富貴者,就好比沒有燈油而燒燈芯,怎能不自取滅亡呢?財多德少皆是禍。金錢乃身外之物,擁有財富的多少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品格是否高尚。
人生貴在修德,有德者自有福報,健康長壽而衣食豐足。富而無德者即使得利於一時也只是片刻的守財奴而已,因為忘卻了道德與正義良知之人將會獲罪於天,縱然張狂一時也必不能長久。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大陸農藥不合格 召回近千噸 百噸失蹤


大陸緊急召回950噸不合格農藥。(Getty Images)
【記者呂適約/綜合報導】
中國3家農企近來公告,召回950噸已流向市面的不合格農藥,若果使用這些農藥,可能導致約650萬畝的小麥不能正常生長,目前仍有近百噸農藥下落不明。
據中央社綜合陸媒報導,北京有機農業技術發展中心、北京北九環境技術實驗室與河南安陽市紅旗藥業有限公司3家農藥研發和生產企業近日發布緊急公告,召回已銷售市場的950多噸不合格農藥。
廠商已透過經銷商等管道,陸續召回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小麥產區的不合格農藥,目前還有不到100噸該批次的農藥下落不明。報導說,河南省農業廳相關部門正緊急召開會議,研擬採取強力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農民可能面臨的損失。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華北再現陰霾 北京能見度1公里


北京於24日出現嚴重霧霾,部分地方能見度不到1公里。(網路圖片)
【記者洪寧、董筱然/綜合報導】
隨著秋冬季到來,中國各地陰霾污染日漸加劇。北京於24日出現嚴重陰霾,部分地方能見度不足1公里。而9月25日至26日,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等地區均出現輕到中度陰霾和污染,部分地區重度污染。
中國國家環保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4日19時,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空氣品質指數)為243,為重度污染。25日,北京仍被陰霾籠罩。上午6時監測數據顯示,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為236,是重度污染。
網友「橙稚味的八月」在微博表示,北京陰霾真的很嚴重,在萬春亭拍出來的故宮都是霧濛濛的,爬景山公園咽喉好難受。
除了北京,24日5時至25日5時,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江漢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輕度霾,局地中度霾,部分地區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超過75微克,局部達到重度污染。
25日至26日,除上述地區,江淮西部、陝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也有輕到中度霾,局部重度污染。
據氣候數據統計,每年9月到翌年2月,華北平原出現大霧的天數,占全年七成以上。
陰霾季來襲,使很多民眾離開污染較嚴重的地區,進行度假式避霾。然而據《2015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只有6個城市空氣品質可以全年達標,這些城市分布在四川阿壩州、雲南麗江、新疆塔城和西藏等地,這意味著,想要躲避陰霾的民眾,一定要攀山涉水前往這些人跡稀少的地區。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逾百店舖阻街接罰單 食環署被指選擇性執法


新法例下,食環署人員優先到深水埗執法。

生果檔王先生不滿食環署「選擇性執法」。

商戶將貨轉移放於馬路上。

魚檔佔路在舊區很常見。
店舖阻街定額罰款新法例昨日正式生效,食物環境衞生署人員昨到多個阻街黑點巡查,並向違規商戶發出1,500元的定額罰款通知書,黑點之一的觀塘瑞和街便有生果批發商戶「中招」,但老闆批評食環署「選擇性執法」,只向乾貨店埋手,魚檔肉檔只作口頭提醒,標準不一。食環署則表示,截至昨午4時,就店舖阻街共發出10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大批食環署人員昨早上到觀塘瑞和街一帶巡查,拍照記錄街道情況和檔戶放貨位置,倘發現有違規店主將貨物伸延出行人路,即發出罰款通知書。經過一輪嚴打,雖然商戶有所收斂,行人路寬闊了,但下午有商戶將廢紙雜物改放馬路,同樣令街道出現人車爭路情況。

乾貨檔不滿肉檔只收口頭提醒
早上被票控的鴻興鮮果批發市場負責人王先生表示自己亦贊成新法例,但認為執法不公,「你話貨物擺出行人路,隔籬魚檔肉檔都有做,阻街就一齊罰,沒有理由只罰我們賣乾貨的」。他又表示在條例生效前一晚,已向食環署人員查問貨物酌情容許範圍,對方只着他盡量改善,詎料新例生效首日即「中招」,故會聯同其他商戶研究有否進一步行動。
僥倖沒被票控的陳興旺食品批發負責人陳先生表示,自己在九龍有多間店舖,同樣面臨食環署檢控阻街問題,食環署小販管理隊人員早上巡查時,着他將貨物收起,由於店舖多做街坊生意,坦言新法例對店舖影響大,「為免被檢控,店內的人手由原本六個減至四個,又不敢入太多貨,避免擺得太出」。

部分特色街可擺出舖前至5呎外
對於有商戶指執法人員「標準不一」,形容為「選擇性執法」,食環署不作回應,只表示截至昨午4時,該署就店舖阻街共發出10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若以1,500元一張推斷,昨日阻街商戶合共被罰款15.15萬元。
在新法例生效下,除旺角花墟、奶路臣街、牛池灣村、屯門新墟、置樂等具地區特色的街道,獲政府酌情容許可擺出舖前2呎半至5呎外,全港16個地區約60個阻街黑點將會優先執法,首輪執法鎖定深水埗七條街道巡查,包括圍繞北河街街市的四條街道,即是北河街、桂林街、基隆街和大南街,還有深水埗地鐵站、介乎欽州街與南昌街的一節長沙灣道,以及順寧道單數街號。

個別檔戶把貨品放店入口地台
深水埗經早上食環署人員巡查後,街道環境下午時已見明顯改善,個別檔戶僅把貨品放在店舖入口凸出的地台上,避免「中招」,期間不時見有食環署人員巡經,見有收過警告而不收起貨物的店舖,貨物有機會被沒收,亦會被票控。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表示,過去數個月,政府已利用不同渠道宣傳新設的定額罰款制度,民政事務總署和與區議會合力推動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希望店主明白店舖阻街不只對行人構成不便,也影響安全。他又指出,人員執法時或會遇到困難,當局已加強培訓,執法人員會按實際情況臨場判斷,需要時會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協助。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惠譽警告:中國壞帳比官方承認的高10倍


惠譽評級機構警告說,中國銀行系統壞賬比官方承認的高十倍。如果當局讓危機繼續潰爛,在兩年內,紓困成本可能達到GDP的三分之一。( VCG/VCG via Getty Images)
【記者秦雨霏/報導】
惠譽評級機構警告說,中國銀行系統壞帳比官方承認的高十倍。如果當局讓危機繼續蔓延,在兩年內,紓困成本可能達到GDP的三分之一。
惠譽說,中國不良貸款率已經達到15-21%,並且由於中共拖延改革,這個比例正在快速上升。中共試圖用新一波信貸推遲清算日子的到來。
即使當局現在採取行動,清理這筆有毒的遺產也將花費2.1兆美元。
惠譽說:「已經有跡象暗示,不良貸款遠遠高於官方估計(1.8%),最明顯的是銀行核銷的頻率越來越快。」
銀行們一直在用理財工具掃除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損,或將它們歸類為銀行間貸款,並且似乎跟監管者互相勾結。
惠譽說:「債務增長時間越久,資產質量和流動性衝擊銀行系統的風險越大。」資金短缺目前佔據GDP的11-20%,但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截至2018年末可能達到33%。
如果中國發生銀行危機,其損害將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和英國的損失,這兩個國家銀行紓困的成本大約是GDP的8%。 在北京紓困地方政府之後,中國公共債務已經達到GDP的55%。惠譽報告說:「如果普通政府債務顯著上升,中國主權評級壓力可能出現。」

重回刺激老路
《電訊報》報導說,在一系列政策錯誤觸發一場經濟衰退之後,從去年中期開始,中共釋放新一輪信貸增長。它拋棄了任何嚴肅的經濟改革努力,選擇像往常一樣實行刺激政策,降息降準。
截至去年末,中國信貸達到GDP的243%,比2008年翻番。惠譽估計,該比例今年將飆升到253%,明年將飈升到261%。
當局對房地產借貸的遏制措施鬆懈,許多新增信貸流向房地產投機,將合肥去年的房價推高40%,將深圳推高37%,將南京推高37%,將上海推高31%。
單單在今年頭五個月,貸款就增加1.2兆美元。當局自那之後開始踩剎車,暗示新一輪經濟放緩。悲觀人士擔憂這可能將成為中國和全世界的轉折點。

信貸效率崩潰
惠譽說,基於兩個原因,信貸成癮正變得越來越危險。首先,信貸效率已經崩潰。惠譽估計,中國每增加一元信貸,僅僅產生0.3元的經濟增長。相比之下,在雷曼危機之前,這個數字是0.8。
其次,名義GDP增長速度已經從15%腰斬至不到7%,使得中國更加難以卸下債務負擔。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效應。中國已經深陷這樣一種模式:信貸比經濟基礎上升要快得多,但是獲得的回報卻越來越少。
對於中國是否會發生雷曼式的崩潰或西方式的銀行危機,惠譽持懷疑態度,因為四大銀行是共產黨的工具。「國有銀行的主導地位以及它們主要靠存款融資減少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其結局更有可能是一個黯淡的妥協,一幅像日本那樣緩慢通縮和得過且過的景象。「失去的十年」可能就在前方。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一胎不行三胎罰款 中國人必須生兩個?


江西臨川小巷土牆上的計劃生育宣傳標語 (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中共二胎政策放開後,近日多個省份對3胎以上的超生家庭加大罰款力度。外界認為,中共收計生罰款是一項損人不利社會的愚政,對多生多育者不僅不伸出援手,而且要狠宰一刀,要別人一次交出相當於3年的家庭收入,這種政策完全是反人道的。
中共二胎政策放開後 各地加大罰款力度
從9月18日起,北京開始就本市的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展開為期1個月的徵求意見。草案規定,對違規生育第三個及三個以上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第三個及三個以上子女的公民,每多生一個子女,按照市統計部門公布的城鎮居民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至10倍徵收社會撫養費。
據官方媒體報導,目前,已有21省份針對「超生」現象明確了社會撫養費標準。不少地區的標準與超生人群收入、職業等掛鉤,對於3胎以上的超生、重婚超生等,更是加大徵收力度: 其中,廣東、內蒙古、江蘇、山西、貴州等地的社會撫養費徵收標準與超生人群的收入水平或職業掛鉤; 湖北、山東、四川、河南對多生育一個孩子,按照計征基數的3倍徵收社會撫養費;
河北按照計征基數的2.5倍徵收社會撫養費; 重慶、福建、陝西按照計征基數的2到3倍徵收社會撫養費; 安徽省規定按所在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徵收社會撫養費,每再多生育一個子女的,依次遞增5倍徵收社會撫養費; 江蘇規定,不符合計生條例規定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基本標準的4倍繳納社會撫養費,對於重婚生育的按照基本標準的6倍至9倍繳納社會撫養費。

衛計委罰款人數變少 提高金額彌補損失
據自由亞洲報導,廣州平機中心負責人程淵認為,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各地衛計委能罰款的對象人數變少,因此採取提高單個對象罰款金額的辦法,彌補「損失」。
他說:「中國三孩家庭,包括生育意願,都遠遠低於衛計委的預期。我們可以看到實際超生的小孩數量是非常有限的。我們猜測,各省提高了標準,就是因為基數比較低了,所以他們想提高單個超生人的罰款金額。」

生一個不行 生三個罰款
令人尷尬的是,中共一方面是對超生群體進行「嚴厲打擊」;一方面,卻又號召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帶頭生二胎。湖北宜昌甚至發紅頭文件,要求全市公職人員投入到「生二胎」的隊伍中來。
澎湃新聞網9月22號報導,宜昌市衛計委、宜昌市教育局等八家單位,於9月18日聯合發布公開信,號召機關單位的黨員、團員帶頭生二孩:「年輕人要從我做起,年老人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傳生育兩個子女的好處和一個子女的風險,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邊是出台超生罰款的明細,一邊是發紅頭文件進行「催生」。其實兩個看似矛盾的政策,其實並不矛盾,因為政府說,生一個不行,生三個或以上要罰款,所以每對中國夫妻必須生兩個?大陸官媒《華聲在線》自己都稱:「不得不說,這樣的管理模式的確很尷尬,讓人多生和少生都被強行進行了安排一樣。」

中共計生罰款被指斂財、反人道
香港東網9月23日刊登資深時事評論人楊彼得的評論文章《皇帝的舊衣——收超生罰款是一項自毀蠢政》,文章表示,政府不讓想生孩子的生,又號召不想生孩子的生孩子,這不是無事生非、自尋煩惱嗎?讓想生的合法地生,不想生的由他自便,豈不是省事省心省力!
「兩種自相矛盾的政策取向,透出政府改天換地的倔脾氣,它要跟個體的理性選擇對著幹。」
大陸官方稱收取社會撫養費,是因為超生家庭多佔了自然資源,增加了政府發展公共社會事業的開支,所以要向超生家庭徵收一筆補償性費用。文章認為這是中共並不高明的「政治修辭」,因為世界上資源匱乏的國家有很多,「比如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是不是要給每個公民分配生育指標,超生者都得向國家繳納社會撫養費呢?」
文章認為,收計生罰款是一項損人不利社會、害人害社會的愚政,不可理喻。公民超生並不能給家庭帶來收入,相反撫養、教育等帶來巨大壓力。在此情況下,政府徵收社會撫養費,算不算財迷心竅?另外,文章質疑全國到底收了多少社會撫養費?這些費用除了支付各地計生部門公務人員的工資福利外,剩下的去向成謎。
文章評論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多生多育公民都持正面肯定態度,認定他們有功於種族延續、經濟增長,所以要從經濟上給予大力獎助。唯有中國反其道而行之,對多生多育者不僅不伸出援手,而且要狠宰一刀,要別人一次交出相當於3年的家庭收入。說政府冷酷無情是過於客氣了,實際上這種政策完全是反人道的。」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2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