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走路預防疾病 每天多少步才有效?


最新研究發現,走路能預防失智症、癌症、高血壓等疾病。(大紀元圖片庫)
【記者李熙/綜合報導】
「走路」是最簡單、經濟的運動。日本最新研究發現,走路並搭配中強度運動(快步走),有助維持健康、降低罹患乳癌、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還能延年益壽。那麽一天要走多少步才有效?

(網路圖片)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經過15年的追蹤調查運動量與20種疾病發病率的關係,發現每日走路並進行中強度運動,能提升全身的血液循環,活躍NK細胞和海馬的神經細胞,對於憂鬱症、失智症、高血壓……都能有效改善。
走路可以預防以下這些疾病:
憂鬱症:走4,000步,約5分鐘以上。
失智症:走5,000步,約7.5分鐘。可增加腦內的血流量,活化海馬的神經細胞。
心臟病、腦中風:走5,000步,約7.5分鐘。
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走7,000步,約15分鐘。能促進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活躍,打擊已形成的癌細胞,防止癌症擴大。
骨質疏鬆、動脈硬化:要走7,000步,約15分鐘。
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要走8,000步,約20分鐘。可讓血液流入肌肉的微血管中,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效改善高血壓症狀。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的研究資料顯示:快步走對許多疾病都有預防和改善的作用。每週快步走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每天快步走1小時,二型糖尿病的罹患率也可降低約50%。《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也表明:每週快步走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雖然東西方在運動時間上的研究結果有所差異,然而,快步走確實對我們的身體能起到遠離疾病的不凡功效。
快步走的定義為比平常走路稍快的速度、稍微出汗的程度、能一邊對話一邊走路。快步走是有氧運動,具有強身健體的益處,能強化下半身肌群與心肺功能。不過,平常較少走路運動者,建議先以一天增加2,000步為目標,一年內達到每天8,000步中強度(快步走)20分鐘,如此循序漸進,才能達到養生功效。

來源轉自:
【2016年04月29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健康米食 全穀類營養更多元


全穀類的食物不會讓你發胖,但白米飯和麵食可能會有意外,與搭配的菜式有關。(Fotolia)
文/記者李郁玫
東方傳統的米食文化已隨著飲食西化,米食的角色逐漸被其他精緻米、麵食類取代,而且現今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民眾會從各類食品中獲取豐富的營養價值,但是米食營養價值的優缺點,仍然值得民眾更進一步探究。為此,營養師針對米食的種類與營養來介紹如何健康吃米食。
從營養的角度看米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師藍玉芬說,從營養的角度,植物表皮蘊含的營養素愈在外層,其營養素密度與含量愈豐富。以米食的構造來看,一般所說的精白米僅是胚乳的部分;胚芽米是保留胚乳與胚芽;糙米則保留更多營養素,包括胚乳、胚芽與麩皮。由此可得知在碾米過程,從糙米碾到精白米,珍貴的營養素密度與含量會因碾磨過程而逐漸減少,碾磨到精白米僅剩下醣類與少許蛋白質。
從整顆穀物的營養來分析,胚乳主要以醣類為主成分,還有部分蛋白質;胚芽主要蘊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群、鐵、鎂、銅、硒、鋅等礦物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麩皮則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微量礦物質與各式各樣的植化素。這些營養物質都是高度壓力的現代人所需,以及精緻飲食中所欠缺的營養素。

全穀類有多元的營養
藍玉芬表示,由上述的營養分析即可得知,全榖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更具有保護作用,也能預防便秘、慢性疾病、代謝疾病、癌症等病症之發生,因此糙米、全麥片、紅薏仁、全蕎麥、燕麥粒等全榖類一定要多攝取。
目前許多研究也發現,全穀類的膳食纖維能改善腸道菌叢生態的環境,促進人體的健康。所以要做到每一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而全榖根莖類就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來源。建議日常飲食可以糙米飯、蕎麥飯、燕麥飯等為主食,而芋頭、地瓜、南瓜等根莖類也可以當主食或入菜,落實每天1/3主食攝取未精緻的全榖根莖類。

全穀類的定義
藍玉芬說明,全穀的「全」有全部和完整之意,以臺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訂定的「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來看,其定義「全穀」是指含有胚乳、胚芽與麩皮之完整穀粒,當整顆穀物經過破碎、粉碎、磨成細粉、成片狀,仍保有與原來穀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麩皮,始得稱為全穀類;而市售的全穀製品如全麥麵包、全麥饅頭等,其全穀成分需佔總重量的51%以上,才能以全穀或以所含穀類名稱(如:全麥、全蕎麥、全燕麥)宣稱。
3類族群的攝取建議
藍玉芬提出,全榖根莖類的種類多元化,不但能為營養加分,也能吃到天然食物的美味。不過,在此提出3類族群,在攝取全榖根莖類時,要特別注意的事項,才能達到保健與維持健康之效。
1. 牙口問題者
因應牙口咀嚼問題,可以選用麥片、燕麥片等質地容易煮軟的主食來源,或是烹煮時增加水分比例,以調整軟硬度,而且每一餐仍需要有配菜,例如:生鮮蔬菜類、中低脂的豆魚肉蛋類等,即是均衡又營養的一餐。
2. 糖尿病患
許多糖尿病患對於醣類總攝取量未清楚瞭解,因此誤認為全穀類可以多吃一些;以糙米與白米相較,一碗內的胚乳含量是相同的,所以醣類含量也是相同的,而全穀類有更多優質營養素,但總攝取量仍需依據個人建議食用量來攝取。
3. 腎臟病患
腎臟病患需要配合血液生化值的變動情形與病情進展,以調整全穀類攝取的比例。雖然全穀類富含各類營養素,但不見得適合在腎臟出現問題時食用,建議要定期回診詢問營養師或醫師有關飲食的意見。
《養生米食菜單》
◎雙色米飯糰(1人份)
材料:糙米25公克、紫米15公克、蛋皮絲30公克、蔬菜(各類蔬菜均可,切成條狀)30公克、豆干20公克、海苔1片約1.7公克、堅果8顆。
作法:
糙米、紫米分別洗淨後,加入:1~1.5水分(軟硬度可隨個人喜好調整水分量),以蒸或煮的方式,熟後將米粒拌均勻備用。 雞蛋半顆用平底鍋煎成蛋皮後切絲備用。 蔬菜加少許鹽燙熟後備用,亦可不燙熟而採取生食。 豆干切條後用少許油與鹽調味備用。 將米飯鋪平於海苔上,再分別將蛋皮絲、蔬菜與豆干均勻放上,捲成條狀,用刀切適口的大小,佐以堅果即可食用。
◎麥片鮮蔬粥(1人份)
材料:麥片40公克、蔬菜(各類蔬菜均可)50公克、豆干30公克、雞蛋半顆、枸杞子3公克。

作法:
麥片洗淨後,加入1:4~5水分(水分量可隨個人喜好調整),煮熟後備用。 將雞蛋半顆、蔬菜與豆干放入煮熟的麥片中,再繼續煮熟。 枸杞子洗淨後,過冷開水,灑於煮熟的粥品上即可食用。

來源轉自:
【2016年11月30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中藥青黛


青黛(網路)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青黛為爵床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莖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的作用。
青黛在古代常用於印染布匹、畫眉等,性味鹹寒,主要用於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等。
使用時,入丸散,外用適量。唐代藥物學家陳藏器寫的《本草拾遺》指出青黛「解毒。小兒丹熱,和水服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宋開寶六年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張素、王從蘊、吳復圭、王光祐、陳昭遇、安自良等九人編著的《開寶本草》中記載:「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並廬陵、南康等染澱,亦堪敷熱惡腫、蛇虺螫毒。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來源轉自:
【2016年11月30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這個動作」只需5秒鐘 就能測出你能活多久


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預測壽命的長短。(網路截圖)
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預測壽命的長短,你相信嗎?美國《自然母親》網站(MNN.com)就曾報導,巴西一位醫生發明了一種簡單的測試方法,短短幾秒鐘內,就能測出50歲以上的人還能活多久。不過,其他年齡的人不妨也可以試試哦!
據報導,巴西的醫師克羅迪奧.吉爾.阿勞霍(Claudio Gil Araujo)做了這個研究,他在臨床執業過程中發現,有很多老年病人通常在完成一些比較簡單的技能時都十分吃力,如從地板上撿起東西,或是從椅子上起身。因此,他想到老人身體的柔韌靈活程度、平衡性和身體力量是否能夠用來作為預期他們壽命的測量手段。
在同事的協助下,阿勞霍設計了一套徒手「坐下後再站起來」的測試方法,而且它對於預測患者壽命的準確性相當高。醫生建議,50歲以上且平時身體素質就不錯的人可以獨立完成;身體素質稍差的可以在朋友的陪伴下完成測試。

(網路截圖)
1. 首先赤腳站立,衣服最好寬鬆一點(否則會限制你接下來的動作)。
2. 雙腳交叉慢慢坐下(手不能撐地)。
3. 調整好身體,然後再站起來。
4. 這過程中,都不能用雙手,膝蓋,前臂或者側腳去支撐。

計分方法:
這個測試使用10分制(坐下和站起來各佔5分):過程中你的手、腳、膝蓋、前臂只要支撐一次就扣掉1分,如果只有搖晃就一次扣掉0.5分。
低於8分的人:在未來的6年中死亡率是一般人的2倍。
低於3分的人:在未來的6年中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
從總體上來看,測試得分每增加1分,人們的死亡率就會降低21%。
這項測試一開始是針對51歲到80歲的人群,但其他年齡也是可以測的。阿勞霍表示,無論你的年齡長幼,這一測試對於衡量人體的總體健康程度都是適宜的。如果50歲以下的人完成這個測試存在困難,那麼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鍛練,增加身體柔韌性。

──轉引自「新唐人電視台」

來源轉自:
【2016年11月29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咖啡可能致癌也能治病 你喝對了嗎?


(Fotolia)
文/陳惟華(愛家自然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
濃濃咖啡香,魅力無法擋。根據台灣咖啡協會統計,國人一年喝掉超過600億元,大約每人一年咖啡消費量約80杯;超商隨手咖啡光是今年就賣出3億杯,堆疊高度相當於7萬多棟台北101大樓。綜觀醫學研究的結果,咖啡看起來利大於弊,問題在於「如何健康地喝咖啡」?
咖啡是2B級的致癌物!
許多讀者並不知道,咖啡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黃麴毒素同等級的2B致癌物(可能致癌),危險程度略遜於最近被列為2A致癌物的「紅肉」(很可能致癌),而「加工肉類」則是屬於1級致癌物(確定致癌)。
這是由於咖啡豆經過高溫烘焙之後,會產生丙烯醯胺的致癌物質,尤其是即溶咖啡蠻多含有丙烯醯胺致癌物,就如同烤焦或烘焙的食品以及高溫油炸的洋芋片或薯條一樣。因此,建議挑選新鮮、淺度烘焙的咖啡來喝,避免攝取到黃麴毒素和丙烯醯胺等致癌物,比較安全和健康。

咖啡能夠預防多種疾病:
綜整許多篇流行病學前瞻性群體研究歐美幾十萬人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
一、降低「肝硬化」風險。
二、「綠原酸」成分能降低「糖尿病」發病率。
三、預防「腦中風」,具有保護血管的功能。
四、降低得到「膽結石」的機率。但喝低咖啡因的人,膽結石的機率沒有降低。
五、減少「心臟衰竭」風險;得到「失智症」的比率會大幅下降。
六、降低「死亡」率:這與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中風、糖尿病、傳染病、意外等死亡率降低有關。
七、「痛風」發生率明顯下降。推測與多酚類帶來的抗氧化作用有關。
八、解除「便祕」現象。

掌握健康喝咖啡的方法:
不過,咖啡中的成分可能刺激神經中樞導致心悸或失眠,也會傷胃,還是不要把咖啡當作萬靈丹。要享受喝咖啡的幸福時光而擺脫其副作用,需要掌握健康喝咖啡的方法。
一.喝新鮮和淺度焙培的咖啡:建議挑選新鮮烘焙和淺度烘焙的咖啡豆,以避免黃鞠毒素的污染和減少攝取到丙烯醯胺的致癌物,比較安全和健康。淺度烘焙的咖啡豆表面呈肉桂色,去除了青草味,酸質強烈、略帶香氣,常用來沖泡美式咖啡。
二.不添加其他調味的黑咖啡:研究中有益健康的咖啡多為黑咖啡,喝咖啡常常添加牛奶、奶精和糖粉等調味料,都會造成人體負擔。若是常喝擁有大量鮮奶油的維也納咖啡與甜咖啡,恐導致肥胖與糖尿病。
三.適時和依體質適量喝咖啡
(一)充分休息後才咖啡:建議在經過充分休息後才飲用咖啡,例如早餐後上班時喝杯咖啡,可以充分感受到咖啡神清氣爽的效果。由於咖啡容易對胃腸的黏膜有傷害,建議不要空腹喝咖啡,以免傷胃。如果有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時應暫停喝咖啡。最好傍晚以後就不要喝咖啡,因為咖啡因會刺激我們的交感神經亢奮,所以有些人喝咖啡就會心悸心跳很快,甚至會影響入睡而造成淺眠。
(二)1天喝1杯咖啡恰到好處: 1天究竟可以喝多少的量呢?由於國人體格較西方人矮小,喝咖啡的習慣由來不久,我們代謝咖啡的能力相對較差,身體對咖啡的耐受量可能比西方人低。因此,對國人而言,1天喝1杯咖啡恰到好處。即使健康成人也不要一次喝太多,單次應少於2杯美式咖啡分量(約是200毫克的咖啡因),且每天咖啡因不超過300毫克,以免咖啡因過量導致心悸、失眠等症狀。
另外,適量的咖啡因能緩解偏頭痛,甚至增強止痛藥療效,咖啡因對頭痛有好有壞的關鍵在於攝取量。建議偏頭痛患者的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低於100毫克以下,分量約是1杯200毫升的美式,或超商販售240毫升的小杯拿鐵咖啡,且咖啡因的攝取量也應計算茶飲、巧克力等食物。

來源轉自:
【2016年04月22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人衰老的關鍵


青春與衰老(123RF)
文/王元甫(內科醫師、中醫博士)
《黃帝內經》說人生有五大階段:生、長、壯、老、已。人出生以後,經歷成長、強壯階段,然後步入衰老;衰老會帶來疾病,產生病痛。什麼是衰老的關鍵呢?我們又要如何延緩衰老?
《黃帝內經》也講到人從出生到年老身體變化的情形:
十歲血氣運行已通暢,喜歡跑;
二十歲血氣開始旺盛,喜歡快步走;
三十歲血氣運行達到巔峰,肌肉強壯;
四十歲血氣從巔峰開始轉弱,面色不如從前,出現白頭髮;
五十歲肝氣開始衰弱,眼睛老花;
六十歲心氣開始衰弱,容易憂鬱悲傷,血氣運行不甚通暢,喜歡躺;
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乾;
八十歲肺氣衰弱,容易講錯話;
九十歲腎氣枯竭,一百歲五臟都虛,最後走向人生終點。(《黃帝內經.靈樞.天年》)

「氣」的衰弱是衰老的關鍵
四十歲以後,人進入衰老階段,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這是人生的轉捩點。什麼是決定衰老的關鍵呢?那就是「氣」的衰弱。我們看小孩與老人,行為上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小孩動個不停,你要叫他乖乖坐三分鐘都不容易,他精力充沛,很少打哈欠;反觀年長的人就容易疲累,常常打哈欠,有時看看電視就睡著了。台灣有句俗語說得很傳神:「小孩身體有三把火」,「火」就是中醫講的氣,西醫講的能量;因為小孩的能量有三把火,所以精力旺盛,好像用不完似的;而老年人的能量可能只剩一把火,能量不夠,當然容易疲倦。
人體氣(能量)的中心
人體的細胞就像化學工廠,日夜不斷地進行化學反應,能量的供應需要源源不斷。能量(氣)愈旺盛,細胞愈有活力,人就愈年輕;能量(氣)愈衰弱,細胞活力愈差,人就愈衰老。所以人衰老的關鍵因素就是能量(氣)的衰弱。我們都知道心臟是血液循環的中心,那麼人體有沒有能量(氣)的中心呢?
我們剛才講「小孩身體有三把火」,這三把火就是人體的能量(氣)中心。道家修煉講氣的中心是「丹田」,在小腹部位;中醫講氣的中心是「命門」,就是腎間動氣。氣(能量)是無形的,眼睛看不到,丹田與命門也是無形的,沒有實質(有形)的臟器,但有它的位置。丹田與命門密切相關,可視為一體,都是人體氣(能量)的中心。

煉氣功延緩衰老
我們要延緩衰老、永保青春健康,就是要把丹田的火增強,從一把火變成二把火,甚至三把火,而增強氣(能量)的方法是煉氣功。氣功的原理是增強人體的氣(能量),氣血循環旺盛了,臟腑功能變好了,自然就變年輕了。

來源轉自:
【2016年07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細菌感染 服用這劑「食物抗生素」


薑黃和生薑都是抗菌食材。(pixabay)
【記者陳潔雲/編譯】
壓力狀態下,或寒冬天氣裡,人體免疫功能易下降,給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機。發生細菌感染時,濫用抗生素殊不可取,吃對食物則可幫助殺滅細菌,加速康復。加拿大健康導師德里克‧亨利建議,當出現細菌感染症狀,如寒戰、高燒、皮疹、關節痛等,或一夜之間病倒,不妨服用一劑「天然食材抗生素」,以儘快擊垮病菌。
德里克‧亨利(Derek Henry)是健康網站Healing the Body的創辦人。他介紹的一款強效「藥汁」,採用食材「驗方」,利用食物本身的抗菌效力,配合以維生素C、酶和益生菌等,絕對可成為家庭「天然藥房」中的保留方劑。
有言在先,飲用它不是為了美味,而是用來食療。

所需設備:
一台高質量搾汁機

食材抗生劑可在免疫力下降時幫助抗菌。(Elfgradost/Shutterstock)
基本食材:
◎ 2瓣大蒜
◎ 半顆小洋蔥
◎ 1塊薑黃(2.5厘米厚,或1/4茶匙薑黃粉)
◎ 1塊生薑(1.3厘米厚,或1/4茶匙姜粉)
◎ 1隻檸檬
◎ 半隻墨西哥小辣椒,或少許紅辣椒(卡宴辣椒)粉
◎ 1盎司(約30毫升)蘋果醋
◎ 1湯匙橄欖油

還可加入:
◎ 1塊辣根(1.3厘米厚)
◎ 1茶匙原蜂蜜
如果你沒有搾汁機,就使用你家有的設備將上述食材搾汁;實在不行,就把前四種材料細細切碎或磨碎。

製作方法:
◎ 大蒜和檸檬去皮。
◎ 將蒜瓣、洋蔥、薑黃、生薑、檸檬和墨西哥小辣椒(如果未使用紅辣椒粉的話)逐一投入搾汁機。
◎ 加入紅辣椒粉(如果未使用墨西哥小辣椒,或你可以耐辣)、蘋果醋和橄欖油。
◎ 飲用時,若需要,備好大量飲用水。

建議劑量:
◎ 急性感染:當細菌感染症狀出現時,立即服用1盎司(約30克),根據需要每天服用三次以內。
◎ 慢性感染或免疫系統問題:將汁液倒入深色的滴管瓶中,每天服用2至4滴。適用於壓力太大、寒冷冬季等免疫力下降時段。

來源轉自:
【2016年12月02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為什麼說習近平姓「左」?──讀《為什麼說習近平不姓「左」?》


為維持其獨裁專制統治,中共不斷發動各種政治運動。

土共毛魔時期的反右運動的情景一瞥。
習近平是左還是右的問題,從習上台後起不久就多有爭論,起初各方見仁見智,後來似多傾向習氏姓左反右,幾成定論。但最近,網絡上忽然(六中全會在即)舊題重議,習氏被辯為不姓左。例如,七月十九日,有網站報道,被視為中南海智囊人物的吳稼祥對本港《明報》表示,對習近平改革的信心很大,相信他是一個改革者;八月十七日,體制內辛子陵在網上披露,高層達成共識將處理江澤民及曾慶紅,並可能在十月份的六中全會予以落實;九月十二日,冼岩《為什麼說習近平不姓「左」》出籠。茲事體大矣,乃再次廓清!
習姓「左」反右
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討論,通理是先應明確定義何謂之左何謂之右。一言蔽之,「右」就是贊同普世價值(即「改旗易幟的邪路」);與此相對的,左」──儘管官方不那麼說──就是頑固反普世價值,堅持中共一黨專政(「保政權、保穩定」)。這既是意識形態,也是實際立場,後者是前者的體現。這樣的定義應該是符合當前中國大陸的實際語境的。
左右之分不應該在於是否奉行改革或改革開放,因為改革有各種各樣的改革,並且還不乏左右都贊同的改革。左右之分也不涉及處理不處理某些人,例如毛澤東特赦甚至優待了不少國民黨「戰犯」和溥儀(雖然顯然是出於「統戰」),總不能說毛是右吧,何況筆者早已斷言習決不會抓江,辛說不靠譜。此外還有一種所謂「極左」或被稱為「毛左」的,就是死死抱住毛屍及其路線,即「走封閉僵化的老路」的那些人。
冼岩說,「從鄧小平起,中國的主要領導人都超越了意識形態,無所謂左右之分。他們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價值取向則回歸原始的社會主義」。這話真是自相矛盾,沒了「馬克思主義」的起碼邏輯。試問「社會主義」難道是經濟基礎,不是意識形態是什麼?
不過冼岩的文章倒是正好證明了習氏姓左反右!試看連冼岩也在文中承認現在的領導人即習近平他們的重要(恐怕應改為「唯一」)目標是「保政權、保穩定」。正是出於保黨保政權的需要,才有了「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的「改革開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才有了冼岩自己也承認的「對言論、社會的管制也必然最嚴厲」的鎮壓輿論和公知;才有了一半是為了收拾民心,另一半是清除異己的「反腐肅貪」。所有這些,正因為都是為了保黨保政權,所以恰恰是姓左反右之舉。至於冼岩說的「習不是左」的證據「現在中共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而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等,就是不包括毛澤東思想,且後者正是在習近平上任後被拿掉的」,不但既非事實──事實是「毛澤東思想」仍可見於重大文件中,毛屍仍在堂,毛像仍掛牆,而且還製造「前後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的歪論,也與頑固反普世價值的「五不搞」並行不悖。如此「不包括」,算得什麼證據!
至於吳稼祥所稱習氏近期釋放部份左傾政治信號只是「假動作」,不知吳說證據何在?本來,為了策略的需要,搞假動作的政治家是有的,但都有實實在在的乾貨真動作讓明眼人心知肚明。比如袁世凱(其人是功大於過,國人多有誤解),裝出處處為大清皇帝著想的忠臣樣子,甚至誠惶誠恐三跪九叩首,但他的北洋六鎮實實在在地是在與南方革命軍假打真和,他本人是實實在在地借南方革命力量脅迫清廷退位。這在當時連昏憒如奕劻者也清楚其「司馬昭之心」。試問吳稼祥,習哪一動作讓明眼人知道他的保黨保政權、鎮壓輿論和公知是「假動作」?

為什麼習姓「左」反右
知其然還須知其所以然。只有明白了所以然,才能徹底認清習姓左反右的真面目。
首先,習是中共習仲勛的兒子,是貨真價實的「紅二代」。有說習仲勛是改革派,兒子怎麼會不改革。但誠如前文所說,左右之分不在改革而在路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改革不是真改革,中共毛澤東本質上是同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之流一樣的造反打江山,玩命奪龍廷人物。甚至,朱李張起初還有造反的理由,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毛酋則如同洪秀全一樣連這點「初心」也沒有。無論滿清還是中華民國時代,百姓絕非處於水深火熱,毛如同洪楊也是利用騙術(「馬克思列寧主義」無非「拜上帝教」)蠱惑誘騙民眾為他當炮灰賣命。如此玩命搶江山奪龍廷的本質,一朝得逞,毛共們豈甘二世而亡?他們妄想的只能是萬世一系,「紅色江山代代傳」,這與國民黨蔣經國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如此,作為中共紅二代,習近平在遺傳上是完全繼承了毛共的「紅色帝王」基因的。
並且這也與習近平的個人背景有關。習十二歲小學畢業那年正值文革開始他甚至沒有機會上初中。相反,文革十年,他耳濡目染的是暴力和權力,瘋狂和罪惡。如此,無論道德、文化、思想、學養怎麼可能得到正面的教育與薰陶?沒有文化叫他怎麼懂得「輕關易道,通商寬農」的古語?現在國內提起此事,多說成「口誤」,其實哪裡是口誤,分明是不知其句,哪懂其義,加上六十開外,老眼昏花,才誤把簡體的「農」字看作了「衣」。這與美國一位副總統寫錯別字potatoe不是同一類型的低級錯誤。聯繫到習每每自吹自己博覽群書,學富五車,還言必引經據典,事件反映的遠遠不是學養問題。更為嚴重的還在於事後非但不承認,不道歉,嚴加封鎖,嚴密遮掩,這就比吹牛、不老實更壞,屬於欺騙和濫權了。
紅衛兵經歷如果沒有經過徹底的洗心革面,很容易傾向於左。現在習在國內事事奪權集權,自任多個組長,連李克強掌經濟之權也要搶過來,終於經濟跌落,連冼岩也承認執政「合法性也遭遇難題」、「現在是中共合法性最脆弱之時」。這正是當年一眾紅衛兵迷信權力、內鬥武鬥、唯我獨尊,爭當司令的脾性。國際上,例如釣魚島和南海問題,習表現出的不僅是學養、不知歷史和國際規則,而且是蠻不講理,死活不認賬,搞得中國大陸四鄰無友,全球側目。這也是當年紅衛兵不知高低,天塌不怕,迷信暴力,動輒武鬥的身骨子。有人稱毛是土匪當國,習是紅衛兵當國,誠如也!
一句話,搶江山奪龍廷的中共,推出這麼一個小霸王,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姓左反右。如此,還指望他與時俱進,引領中國大陸與世界合軌於普世價值?
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極相因,到極端則轉化,夜之越漆黑,黎明越是在眼前的至理。習左是要走到底了,但之後,普世價值也就會在中國大陸噴薄而出了。

來源轉自:
【2016年10月號 爭鳴 總468期 葉力夫】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香港錯過的二十年


自由之家報告說,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上頭號互聯網自由罪犯,其次是敘利亞和伊朗。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國互聯網公司創造了一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每年這一天,中國大陸消費者會在網上瘋狂購物。今年的消費額,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超過中國零售商品每天的銷售金額。有一個值得留意的數字,即雙十一這一天的「跨境消費」,美國、臺灣、日本都排在前面,但卻唯獨沒有香港。
香港的互聯網商業有多麼地落後?大約三年前,人在美國,想給一個在香港的朋友生日送花,結果竟然要通過大陸的網站下單。那個時候瀏覽了香港不少商業網站,發現這些網商不但遠遠落後於美國、歐洲、日本和臺灣,也遠遠落後於中國大陸。真的,絕對沒錯,香港的互聯網商業,遠遠落後中國大陸。
我問過很多香港的商人,他們回答通常會強調兩點:
第一,香港商鋪多,住宅商業都非常密集,所以港人不需要在互聯網上消費,只要行街兩分鐘,就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第二,香港市場太小,所以不值得網商投資。
我認為最起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香港政府並不鼓勵(最起碼不支持)網商的創新。這一點可以從互聯網支付的大大落後就可以看出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是如此地讓政府和大企業滿足,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冒險搞一套新東西。
香港的小企業面對的最大障礙是房地產價格,比如鋪租高昂,很少有什麼樣的生意能夠維持。彌敦道上10米一個金鋪,20米一家銀行,很多人覺得那是繁榮的象徵,有心人卻從中看到了香港的經濟困境。事實上,現在香港開創一個小企業,甚至連在銀行開一個商業帳戶都非常困難。金融和房地產,這兩個帶給香港最大GDP的產業,其實也正是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互聯網本來提供了另外一條道路。
今年中國在浙江烏鎮舉辦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參與其事的一位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見不到香港人?
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強調互聯網的主權,也強調互聯網的國際合作。用白話來解釋,就是中國互聯網要當局實行嚴格控制,但任何從外國來的資訊都必須進行過濾。
香港的自由資訊,包括互聯網站,都被中國大陸用防火長城阻攔在外。說是一國兩制,但最起碼在互聯網發展方面,香港享受不到「一國」的優惠,也借不了「兩制」的光。過去二十年是全球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完全被隔絕在這個新潮流之外,像一座孤島一樣,沒有主權內的好處,也沒有主權外的自由。
互聯網商業發展已經進入尾聲,這是一個青年人的產業。缺失了這個發展階段,香港年輕一代的鬱悶,可想而知。

來源轉自:
【第506期2016/11/17】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溫家寶密友:梁振英被「換馬」很不尋常


近期不斷挑起港獨及宣誓風波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星期五下午突然宣布因家庭原因不競逐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
日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突然宣布不競逐下屆特首,引發關注。溫家寶的密友、前港區中共人大代表吳康民表示,梁振英「被迫」退選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這次顯然是北京決定「換馬」。
12月9日下午,梁振英緊急通知傳媒召開記者會,突然宣布因為家庭原因,不會競逐下一屆行政長官。梁振英否認說:不是因為中央不支持其連任,又稱數日前已決定。
不過,有傳媒引述不具名人士的消息指,上星期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深圳秘密接見梁振英,代表中央表示不贊成他連任。 12月10日,吳康民在港媒《明報》撰文表示,這個消息顯然轟動全港。此次梁振英宣布不連任,這是第一次見他在公眾場合上,公開表露失落和落寞的表情。顯然他這一個宣布,「是十分茫然的、是十分勉強的」。
文章說:北京在未確定梁振英接班人前,決定「換馬」,這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這一次顯然是中央決定「換馬」,才會有梁自己宣布不連任的一幕。這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更換首長的過程中,是很不尋常的一次。
梁振英自2012年上任來就民望不足,其也是香港回歸以來,任期最短的行政長官。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上月底統計,支持梁振英的比率只有23%,反對率為61%。
梁振英由中共江澤民集團二號人物、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扶植,上任四年來不斷激化香港社會矛盾,包括2014年配合中共江派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利用政改問題攪局,試圖在香港製造開槍流血鎮壓,以及近期不斷炒作「港獨」風波。
今年APEC峰會期間,11月20日下午,習近平在下榻的酒店會見了梁振英,兩人會面的時間約45分鐘。但此次會面習隻字未提特首連任問題。大陸官媒發布的新聞稿,跟以往有所不同,除了慣用的「充分肯定」外,並沒有「全力支持」等字眼。
香港《大紀元時報》11月2日引述,熟悉中港運作的權威人的話透露,北京各方面已表明決不讓梁振英連任,「基本上是連任無望!不會給他連任,也不可能讓他連任」。
消息認為,梁振英除了不能連任之外,馬上面臨的就是對其收取澳洲公司UGL賄賂的調查,或面臨牢獄之災。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問題專家李天笑表示,梁振英不再爭取連任,「這預示整個曾慶紅遺留的對香港的布局,現在已經被習近平當局破掉了,基本上馬上接踵而來的就是,習近平要對整個香港原來曾慶紅的地盤,包括港澳辦,進行全面的清洗。」

來源轉自:
【2016年12月12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