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科學家發現南極洲150萬年最老冰核


南極洲
(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
包括澳洲在內的22個國家的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發現了迄今為止最老的冰核,這將為未來氣候變化的研究提供信息。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洲東部最新發現的冰核有150萬年的歷史,幾乎是之前發現的最老冰核樣本年齡的兩倍。這是來自22個國家的科學家,經過五年的研究和實地勘察的結果。
冰核是一個冰芯樣本,通常是從南極、格陵蘭島等極地冰蓋中鑽取而來。從科學的價值來看,冰核的價值如同黃金。它對地理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以及研究氣候變化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澳洲南極洲分部(AAD)的奧門(Tas van Ommen)表示,科學家們通過機載雷達把光束射進冰塊來測量其厚度。他說:「我們對南極洲東部大片區域的冰塊厚度一無所知、或認知甚少。冰塊下還覆蓋著巨 大的未知空間。美國和英國的項目合作組乘坐老式道格拉斯雙引擎螺旋槳飛機(DC-3)從凱西(Casey)基地出發,繪製冰層以下巨大的、被我們稱為極光 盆地(Aurora Basin)的地圖。」
他說:「我們利用目前已知的冰核的信息,加上估計的地熱數值,一些團隊構造出冰塊浮動的模型,從而得到冰塊的年齡。」
這塊剛發現的冰核有約三公里厚。奧門說,它將為地球氣候和溫室氣體的研究提供寶貴的信息。「一塊超過百萬年歷史的冰核,將為我們提供二氧化碳對氣候影響的更多信息,這有助於我們估計未來氣候的變化。」
科學家們表示,這項發現對未來冰核探索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發佈在《過去的氣候》(Climate of the Past)雜誌上。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責任編輯:簡玬)

比乙炔焰成本低20倍 研究人員製造水火


(記者沙莉編譯報導)
常言說,「水火不相容」。歐洲研究人員現在開發出一種便攜式裝置,用水即可產生火焰,不需要使用易燃氣體。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氫氣和氧氣在火炬尖端混合併產生火焰,氫氧焰比常用的丙烷氧或乙炔氧焰溫度低,且容易控制。
euronews.com報導,ITM Power公司研究技師埃利斯(Andrew Ellis)說:「我們的電解器系統使用標準的電源電力供應和水。水被裂解成氫氣和氧氣,並送入一個火炬產生火焰,可用於硬釬焊或者其它使用火焰的工業作業。它基本上只是使用水製造火焰。」
電解水來製造氫氣和氧氣理論可行,但是因為需要鉑或其他貴金屬用於電解器內膜,還需要催化劑,導致成本過高而限制了它的使用。研究人員現在希望使這一技術變得更實惠。
埃利斯說:「我們的化學家團隊研發了新配方的膜,它增加了電解器的性能。我們也一直在進行大量的催化劑研究,試圖減少需要鉑金的量,並尋找更便宜可用於內室的材料。這項研究大幅減少了電解器系統的成本。」
焊接顧問奧爾尼(Rory Olney)說:「從火焰你可以看到,它比氧炔焰更柔和。噴嘴的尖端沒有熱點,因此火焰眩光對眼睛刺激很少。我只需要戴著無色護目鏡。」3111
乙炔必須存儲在加壓瓶裡,它的使用危險且不便。洩漏可能導致危險的地方會禁止使用乙炔。使用乙炔氧火焰處理敏感金屬如鋁時,也需要格外小心。氫基火焰更加柔和和清潔,因為它燃燒時只產生水。TWI材料科學家Nick Ludford說,與乙炔氣相比,他們預期新設備的氣體成本比乙炔便宜至少20倍,因為乙炔氣需要儲存和運輸並加上保險等費用。
TWI/SafeFlame項目協調員材料專家貝恩斯(Steven Baines)說:「我們的設備具有高溫高速,它可以非常快地熔化工件,這是一個主要缺點。」
奧爾尼說:「這個系統的主要好處之一是,火炬始終是冷的,因為火焰在火炬外面生產和燃燒。使用火炬時可以觸摸它,火炬永遠不會變熱。作業結束關閉火焰時,火炬​​將繼續保持是冷的,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你想放的地方。」
不久的將來該技術有望市售,中小型企業將能夠評估這個系統的優缺點。眼下,英國的焊接專業人士正在徹底測試該電解器原型系統。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責任編輯:畢儒宗)

彭博社:中共很難以仿照英美成功治理空氣污染


中國北方城市嚴重的霧霾不但對民眾健康構成威脅,而且似乎對中共監控公民也造成了不便。圖為10月21日東三省長春市街頭,一名戴口罩的女子。(Getty Images)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中國北方城市嚴重的霧霾不但對民眾健康構成威脅,而且似乎對中共監控公民也造成了不便。外媒報導說,安裝在每個大城市的每條大街上的監控攝像頭因為霧霾太厚,結果無法看清公民的一舉一動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經在資助兩個計劃,來研究功能更強大的監控攝像頭。但是中共對於如何制止霧霾,卻沒有這麼強大的意願,此外中共也很難以仿照英美成功治污。
國際商業時報:霧霾構成國家安全問題
《國際商業時報》11月6日報導說,中國最嚴重的公眾擔憂之一是它猖獗的空氣污染,用有毒空氣覆蓋了這個國家的大城市。除了這個嚴重的健康威脅之外,中國似乎無法穿透的霧霾也被證明構成一個小小的國家安全問題。
幾週之前,東北城市哈爾濱,遭遇一波這個城市最惡劣的污染案例。霧霾如此厚重以致於能見度下降到僅僅三米。根據幾個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南華早報》所說,全市的監控攝像頭都無法監視了。
似乎對於國家安全和它的老大哥式的監控的最大威脅是中共自己。中央政府的龐大的監控攝像頭網絡,緊盯每個大城市的每一條大街,在重度污染的日子裡基本上變成瞎子,而這種日子變得越來越普遍。
結果,一些人開始擔憂罪犯可能選擇某一個霧霾天進行重拳出擊,然後犯罪飆升。這些擔憂促使一些監控技術專家開始開發更先進的攝像頭以便在最惡劣的污染天氣還能看得清。深圳一城安技術高級項目工程師和視頻監控專家孔子龍說,這樣的攝像頭還沒有發明出來,但是這不意味著人們沒有準備嘗試。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資助兩個計劃,一個用於民用,一個用於軍事,他們將在四年內開發一個解決辦法。

彭博社:中國在窒息它的成功
彭博社11月4日報導說,上週走在天安門廣場上,一家五口德國人包圍住作者,所有人都戴著大大的面罩和太陽眼鏡。他們並不是要搶劫,只是請作者幫他們照相。當作者大喊「茄子」的時候,父親幽默地說:「我們在這個(面罩)下面笑呢。」
只是中國的污染泡沫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由於極端的空氣污染,外國遊客在今年前三個季度驟降50%。由於刺鼻煙霧的圖像播放到全球,到紫禁城、長城和著名的掛著毛澤東畫像的廣場的遊客就更少。
時間也很不湊巧。人們開玩笑說要重新命名北京為「灰京」的時候正逢共產黨11月9~12日召開萬眾矚目的三中全會。在一個更加民主的制度下,這將增加當局大膽行動解決惡劣空氣危機的迫切性。但是早期的信號並不樂觀。新聞媒體披露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製作一個模糊的藍圖,重新調整中國經濟結構。但是沒有暗示說他們計劃做中國最需要做的事情:禁止燒煤。

中共難以仿照英美成功治污
彭博社報導說,許多人相信,中國最終將嚴肅對待環境,當它這樣做的時候,天空將變藍。這種觀點是基於英國和美國的經歷,他們斷定北京的有毒空氣挑戰可以跟倫敦在查爾斯•狄更斯的時代相提並論。但是如果這種比較是錯誤的呢?如果中國的危機是不同的並且難以逆轉呢?
無論是19世紀50年代或20世紀50年代的倫敦還是20世紀40年代的賓夕法尼亞,都不是處於一個其統治合法性依賴於8%增長的偏執獨裁政府的擺佈下。當年的英國和美國不是完全依賴於製造業。它們需要對付的城市化完全比不上現代中國的規模。它們不依賴於巨大的海外投資,而後者的部份前提是可以自由污染。它們大量的政客不是依靠現存制度成為千萬富豪。中國正在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沒有像在70年代幫助日本和美國清理環境破壞那樣的民主和民間機構來回應新興中產階級響亮的訴求。它有的是更高程度的腐敗。
共產黨在玩火。對污染的憤怒已經取代土地強徵成為社會動盪的主要原因。過去12個月針對化工廠和煉油廠的抗議急劇增加。不到1%的中國500個最大城市達到世衛組織空氣質量標準,而位列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中,有七個在中國。走在北京的街上,很難不感覺你身陷機場的吸煙休息室裡面。
隨著中國窒息它的成功,解決方案是顯而易見的:立刻淘汰燃燒煤炭。動用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共可以提供資金給向天然氣的轉型。這樣做要求政治意願,但是無論是習近平還是李克強都沒有展現出來。當中國脫離煤炭燃燒的時候,經濟將顯著放緩,這將損害主導經濟並且致富共產黨及其朋黨的國營企業。

令人尷尬的年份
彭博社報導說,中共新領導人在用其他的方式行動。今年一系列的尷尬——數千隻死豬漂浮在上海黃浦江上,無數的食品污染醜聞,越來越密集的抗議讓他們沒有多少選擇。八月份,中共承諾花費大約2,750億美元來改善空氣質量。
「當然,這個國家繼續是一個投資目的地並且很多外國人會來到這裡,但是推銷北京肯定變得更難了。」國際諮詢公司北京軸心創始人Kobus van der Wath說。「同時,當污染最惡劣的時候,中國人不滿的程度也非常高漲。」
但是沒有多少跡象顯示,中共瞭解惡劣空氣危及投資的程度。政府清理一線城市的想法是把燒煤的工廠搬遷到山西省和內蒙古——換句話說,把污染分配到人口更少的地區。
紐約時報:中國何處可以生活?
普利策獎獲得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11月6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說,他到上海參加了一個環境活動者聚會。聚會上的主導話題是,父親母親們談論中國的哪個地方可以生活,甚麼時候送孩子出門,甚麼食品和水可以信任。能源創新首席執行官哈維(Hal Harvey)提出一個強大的問題,「如果中國達到經濟成功的所有標準,唯獨一件沒有:你不能在這裡生活。那會怎麼樣?」
這個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是一個一黨專制制度,內部有多個彼此競爭的利益。北京某些更開明的共產黨領導人可能宣佈,「我們必須清理它。」但是他們仍然不得不獲得地方老闆的同意,但他們的獎勵基本上取決於創造經濟增長。美國專家說,中共官員需要「視環境利益至少跟經濟利益一樣重要」。哈維說,「如果餡餅根本吃不了,它做的多大又有甚麼用?」

【大紀元2013年11月07日訊】(責任編輯:高靜)

梁振英聲明激怒港人 萬人今圍立法會

★港視斥落選理據不盡不實 王維基預告反擊

矛頭指向梁振英的電視風雲事件愈演愈烈,香港電視員工連續第六晚在政府總部外的公民廣場舉行最後一晚的包圍集會,大會公佈有超過10萬人參加,現場市民向梁振英當局怒吼「認錯」、「交代拒絕發牌黑幕真相」和「梁振英下台」。(潘在殊/大紀元)
(記者林怡香港報道)
香港立法會今日將審議由泛民議員提出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索取審批免費電視發牌的相關文件。港府突然發出六頁聲明解釋所謂發牌準則,但不准港視公開手上顧問報告,港視隨即以強硬措辭反駁,斥港府不發牌的理由是「不盡不實不公義」。泛民政黨則批評政府意圖給建制派下台階,用以否決引用特權法。香港大學最新民調顯示,巿民對新聞自由程度的滿意淨值下跌至1997年以來的新低,相信與港視風波有關。


調查電視發牌風波的特權法即將在11月6日星期三表决,梁振英星期二迫於強大民意的壓力下終於表示政府會發6頁書面聲明,在可能情況內進一步解釋免費電視台發牌準則和依據,但未能解釋香港電視為何出局。(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將於3至6個月內推出新計劃,例如發展互聯網電視;對於政府不允許港視披露發牌顧問報告,他則回應指會透過創意思考,研究在不侵犯道德界線下,逼令政府披露更多細節;並認為政府現時是進退兩難,質疑如果政府文件有一些準確資料,為何不在公布發牌結果當日就向公眾披露,而要待十萬人包圍政府總部後才公布。(蔡雯文/大紀元)
為了解除另一波政治危機,民望低落的香港特首梁振英連日來頻頻會見建制派議員,遊說否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索取審批免費電視發牌相關文件的議案。
昨日出席行政會議時,他宣佈政府將發出共六頁紙聲明,解釋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理據。直到下午4點04分,政府終於公佈所謂的理據,指行會考慮三份申請時,採用十一項因素和四大評審準則,包括在考慮公眾利益時應審視免費電視市場的可持續經營情況,又稱評核為整體性判斷,而行會最終認為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整體上較香港電視網絡優勝,因此原則上批准這二間機構的申請,又指做法切合循序漸進原則。不過仍然沒有具體交代香港電視落選理由。
聲明又指,如對決定不滿,有關人士可以進行司法覆核。對於為何不發出三個牌照讓市場競爭,政府稱這樣做會造成過度競爭攤薄廣告收入,令全部或大部份電視台沒有足夠收入維持節目質素
港視:不盡不實不公義
香港電視網絡在傍晚回應政府聲明,指免費電視台收入有一半來自外地,反駁政府稱過多免費電視台進入市場會有電視台倒閉;並強調三間電視台同樣都有現存地底光纖傳送節目,無需進行大規模掘地工程。
聲明以強烈措辭批評當局在宣佈港視不獲發牌三星期後,選擇在立法會審議引用特權法要求公開文件前夕,才發出聲明,只會令公眾更疑惑,令真相更複雜。而聲明中仍然無實質資料,也沒解釋港視落選的原因;而政府向部份議員披露報告內容,卻反對港視對外公開增發牌照的顧問研究報告內容,是「不公平、不公義的做法」。
港視創辦人王維基下午出席樹仁大學一個論壇時透露,自己未來3至6個月內會有新發展計劃,但拒絕公開細節,不過如果後備方案仍行不通,就只能中止發展港視的計劃。他又強調,暫時沒有考慮收購亞視,即使有機會收購亞視,都會捨棄亞視品牌,改名為香港電視,「一張靚枱買了打爛就浪費,至於一堆廢物就拿去再造啦!」
他又透露,正考慮在「不犯法、不超越道德底線」的前提下,以創意方法公開審批免費電視牌照的評審報告,更稱「這兩日一定會做,大家拭目以待!」
對於港視員工呼籲週三包圍立法會,呼籲議員「良心投票」通過引用特權法,要求政府清楚解釋不發牌的原因,王維基預計今日的集會有3至5萬人出席,自己亦真心支持員工行動,但坦言對通過特權法不感樂觀。
泛民斥為建制設下台階
十多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下午到政府總部外聲援留守的港視員工,宣佈杯葛本星期五立法會與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成員午宴。
提出引用特權法的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形容政府聲明是「炒冷飯」,並無任何新資訊,無助市民了解真相。民協議員馮檢基批評港府出聲明是只許「州官放火」;民主黨議員胡志偉則批評,行會成員林煥光稱不發牌原因是怕電視台太多會倒閉,是匪夷所思,「根本侮辱香港市民智慧。果真如此,更會令我們的經濟體系蒙上陰影。」
工黨議員何秀蘭透露,會修改她在星期五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中,有關特權法的動議,加入傳召王維基到立法會的內容。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強調,立法會有責任找出政府不可告人的理由,「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給壓力給我們立法會的保皇同事。」

十多名泛民主派議員星期二下午到政府總部聲援香港電視視員工,呼籲更多市民參加次日星期三的集會,迫使建制派議員投票支持特權法調查電視拍照風波。(潘在殊/大紀元)

學民思潮星期二在香港旺角街頭發起簽名運動,呼籲更多市民參加次日星期三的集會,迫使建制派議員投票支持特權法調查電視拍照風波。(潘在殊/大紀元)
記協支持引用特權法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聲明,支持引用特權法強制政府公開文件,不滿港府以簡單的聲明交待所謂理據,當中未有交代各申請者的得分或排名,亦未能清楚解釋發牌「三選二」的原因。
而政府以書面聲明代替記者會,亦反映政府資訊透明度低,嚴重剝削公眾知情權。又指近日政府以擠牙膏方式「放料」,向立法會議員或其他相關人士傳達訊息,再對外轉述,一時間都是消息人士。記協強調反對這種選擇性放風,損害公眾知情權,再次促請政府莫以書面或放風形式取代記者會,迴避記者提問。
多位泛民議員也認為梁振英六頁紙聲明是給建制派否決特權法製造下台階,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說:「這情況其實只是一種政治的伎倆。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的真相。我們需要的是公義。」
工黨主席李卓人也說:「那六頁紙是六個階梯,讓建制派行六步行下來……他們絕對不是有誠意將這件事查到水落石出。」他又透露如果議案被否決,建議再啟動特權法,傳召王維基披露顧問報告,他會將意見與泛民其他議員商討。◇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責任編輯: 何嘉林)

針對黨委爆炸 中南海震驚 山西官場恐慌


11月5日,山西省委門口發生連環爆炸,據稱有七聲,途經事發現場的公交車玻璃被震爆。(網絡圖片)
(記者古清兒報導)
山西省委大樓門前發生針對中共黨委機關的8次連環爆炸案。事發在中共即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敏感期,引起中南海巨大震驚,山西官場一片恐慌。而之前,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山西不久。
11月6日7點40分左右,在太原迎澤大街山西省委附近發生連環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死8傷。陸媒報導,有位私家車主在爆炸中當場死亡,另有位老太太,被爆炸物彈到頭部受傷。爆炸現場附近共有9個炸彈,爆了8個,排除了1個。
據目擊者稱,炸彈爆炸持續時間將近一個小時。事發現場發現鋼珠、電路板和長鋼釘等,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外界認為炸彈製造者相當專業。
事發後,山西太原民眾李茂林趕到現場,他向《大紀元》記者說:「我在那呆了兩個多小時,現場一片狼藉,到處都是玻璃碎片,路邊幾十輛車被損毀。爆炸威力很大,炸彈有鋼珠和三寸長的鐵釘,在500米以外的政府大樓的不少玻璃也被擊破,大樹也被炸進去鐵釘。」
李茂林聽附近民眾說:「早上7點10分開始爆炸,直到7點40分才爆炸結束。當時爆炸聲音很響,有很大的煙霧和火花,有人還以為發生地震,有人下車來看,突然又發生爆炸,馬上開車趕緊跑了。」
事發後,迎澤大街全部戒嚴。李茂林說:「警察在現場繼續挖找,看是否還有炸彈,到早上11點才解禁,但隔離帶仍拉起警戒線。」
天安門剛發生爆炸案,山西省委又發生連環爆炸,事發時間恰逢中共中央第二巡視組進駐山西後,又距離中共三中全會召開僅三天,地點選擇在中共省委機關大樓門前製造爆炸案。據各方消息,此案懸疑重重。
據陸媒報導,警方稱,嫌疑人大約是早上7時許將炸彈安放完畢,乘坐一輛黑色桑塔納離去。目前已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但沒有公佈嫌疑人及做案動機。
中共駐港喉舌《文匯網》引述內部人士稱,此次爆炸事件初步懷疑為恐怖事件。而山西宣傳人員稱,是否恐怖襲擊尚不能確定,並稱尚無疑犯落網。
對此,李茂林表示,這事發生的時間點、地點,很蹊蹺。官方說抓了一個人,但它說的不可信。這在當地引起很大震撼,民眾議論紛紛,山西有很多黑幕沒有揭開,這爆炸可能炸開不少黑幕。
他表示,老百姓說這爆炸衝著政府來的,作案手法很專業,不太可能是訪民或所謂的恐怖份子。他說:「我猜測這是政治鬥爭可能性比較大,狗咬狗內鬥的問題,第二巡視組剛到就來個下馬威。」
《大紀元》獲悉,這個爆炸引起中南海巨大的震驚,引起中共官場的恐懼。現在各派的官員都不願意出面講話,感到局勢在巨變,不想對此事表態。

【大紀元2013年11月07日訊】(責任編輯:劉曉真) 

港媒:中南海害怕霧霾 擾亂攝像頭監控


據港媒報導,籠罩中國的霧霾不只危害健康,對中共當局來說,霧霾也擾亂監控攝像頭,認為已危及國家安全。圖為,10月22日,哈爾賓霧霾嚴重,交警在路上指揮交通。(STR/AFP/Getty Images)
(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霧霾天氣現象日益加劇,華北大部地區成為霧霾重災區,尤其北京深陷重霾。據港媒報導,籠罩中國的霧霾不只危害健康,對中共當局來說,霧霾也擾亂監控攝像頭,認為已危及國家安全。
當局害怕 港媒:霧霾擾亂監控攝像頭
今年10月下旬以來,華北、東北、華東、華南等地持續遭遇霧霾天氣侵擾。11月2日,大陸有10省市同時出現霧霾天氣,華北大部地區再次成為霧霾重災區。
同日,北京深陷重霾,城區12個環境評價點全部為「五級」重度污染,PM2.5濃度城區最高,接近300微克每立方米。通州、大興等南部為6級嚴重污染,能見度僅為20米至30米。這是北京一週第三次發佈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和霾黃色預警。
而北京霧霾天氣日漸嚴重,PM2.5(可入肺顆粒物)數據正像一個「危險病毒」一樣讓人心驚肉跳,被形容為「空氣末日」。
上個月,由於濃重霧霾影響,哈爾濱市的能見度曾下降至不到3米。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北京當局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這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大事,已要求科學家們提出解決方案。
但科學家稱,在這種天氣下,沒有任何監控攝像頭能「看穿」厚厚的懸浮顆粒層。
該報導稱,北京斥巨資建起全國性監控網絡,以監控主要城市的每一條大街。但隨著霧霾天氣出現得愈發頻繁,該系統的效力被大大削弱。有人擔心恐怖份子會選擇在霧霾天發動襲擊。

中國霧霾天氣持續加劇 嚴重影響居民健康
中國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霧霾已籠罩全國。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今年以來北京霧霾持續嚴重,據統計,2013年以來,北京市霧霾天氣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多。報導稱,整個北京城蒙上厚厚一層灰紗帳,嚴重的霧霾天氣正促使外國人離開北京。
北京市政府和美國使館公佈的空氣質量數據表明,北京有些日子有毒霧霾的濃度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健康標準的40倍。
今年10月,東北三省被嚴重霧霾籠罩,PM2.5數據一再爆表,哈爾濱市甚至一度高達1,000。東三省多地能見度普遍不足10米,農村比城市更加嚴重,甚至達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據陸媒報導,截至11月5日,杭州2013年已有209個霧霾天,僅10月份就多達26天。今年以來,杭州主城區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處在霧霾之中。緊隨著連日的霧霾,杭州PM2.5濃度超標現象也越來越頻繁。
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報告,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並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
11月4日,大陸官方發佈氣候變化綠皮書中稱,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連續6日霾過程是過去3倍,其中冬日佔四成以上,大城市霾日數普遍較多。
報告說,霧霾天氣影響人體健康,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
報告還稱,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引起城市大氣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阻礙空中、水面和陸面交通。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港媒:中共中宣部對山西連環爆炸案下密令


11月7日,山西太原出版的各個報紙頭版一片「和諧」,沒有提到山西太原爆炸案,而6日晚央視「新聞聯播」也「漏報」此事。有媒體人稱,媒體已死。(網絡圖片)
(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
繼北京天安門發生爆炸案後,11月6日,山西省委大樓門前又發生連環爆炸案,事件震驚海內外,中南海更是恐慌。據港媒報導,中共中宣部已下令全國媒體低調處理。7日,太原出版的各家報紙頭版一片「和諧」,沒有提到山西太原爆炸案,而6日晚央視「新聞聯播」也「漏報」此事。有媒體人稱,媒體已死。
綜合各方消息,6日7點40分左右,在太原迎澤大街山西省委附近發生連環爆炸,造成1死8傷。炸彈爆炸持續時間將近一個小時,有9個炸彈爆了8個。炸彈為自製炸彈,爆炸威力驚人,內藏鋼珠、鐵釘作殺傷彈片。
香港《信報》引述大陸傳媒界消息稱,中共中宣部已下令全國媒體低調處理。報導稱,案發後,現場消息、圖片已在微博滿天飛,但中共黨媒照發報導。不過,新浪、搜狐、網易等主要新聞網站,沒有重點專題報導及滾動報導。今天見報的各地報章,也被要求統一採用新華社稿件。
報導還稱,當局不願山西省委連環爆炸案件被「炒作」成為熱點,除了不願破壞即將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還擔憂民眾過度關注天安門和山西爆炸案,會引爆民間各種不滿情緒,恐會動搖和威脅其政權。
而在10月28日,北京發生車撞天安門護欄爆炸起火事件後,中共當局也迅速控制輿論導向。據港媒《明報》報導,28日下午2點,中共國務院網絡信息辦公室向各大網站發出3點指示﹕禁頭條報導;不准擅自報導事件;嚴控網上評論和跟帖,一旦出問題就封網。
山西連環爆炸案震驚海內外,海外媒體紛紛跟蹤報導。但在11月7日,太原出版的各家報紙頭版,卻好像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沒有提及太原爆炸事件,「一片和諧,一團和氣」引發大陸民眾及媒體人一片諷刺。
北京媒體人許林表示,昨天(6日)山西爆炸事件,據說又有電話通知媒體只能用新華社稿件,這與中共中央要求不許隱瞞公共事件是否有衝突?
四川獨立學者張修林表示,連一個已被新媒體廣為傳播的爆炸事件都不敢報導,這說明報刊電視已徹底死去了。
有民眾表示,媒體已死,山西報紙啊!這麼轟動的大事也不報,鄙視!報紙真乾淨,一切是歌舞昇平,又在粉飾太平。山西不是沒有爆炸,山西是沒有報紙。
還有民眾表示,別說報紙了,一些有官方色彩的微博都不敢轉發不敢說話,只轉發些感動山西人物評選之類的微博,看透了。「山西連環爆炸案」全世界都知道了,山西人民居然「不知道」。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京城戒備森嚴,如臨大敵。中共公安及安全部門已採取了一系列行動。
而山西連環爆炸案,更是讓中共高層和官場感到震驚和恐懼。現在各派官員感到局勢在巨變,世事難料,都不願意出面講話及表態。

【大紀元2013年11月07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GDP政績成中共崩潰毒藥 當局如坐針氈


圖為,吉林一高速公路入口。(PSTR/AFP/Getty Images)

圖為,北京一景。 (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記者任義報導)
一直以來GDP增長視為政績考核的過硬指標,導致各地方政府絞盡腦汁拉動GDP創政績,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數據靚麗但注水嚴重,而中國經濟實質情況被掩蓋,以致中共高層多次稱不能再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陷入困境的中共猶如飲鴆止渴,GDP成為其自製的毒藥。
中共自製GDP政績毒藥 入困境已無出路
已無出路的中共當局被迫進行中國經濟改革、轉型,妄圖用經濟的增長掩蓋其執政的非法性。中國經濟數據靚麗但實體經濟不斷萎縮已使中共當局如坐針氈,擔憂經濟的崩潰導致其政權的解體。
現下中共當局猶如飲鴆止渴,擔憂經濟下滑又開始含蓄的加大了投資的力度。相繼發出了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命令,以此期望促進經濟發展,拉動GDP的增長。
地方政府對此心中竊喜,為完成全年目標,近期各地方政府紛紛提出「決戰四季度」之類的口號,其中投資再次成為保增長的常用手段。比如,四川近日拋出今後兩年4.26萬億元的投資計劃。福建省在發佈前9個月全省完成投資情況中提到,納入省項目跟蹤管理系統的央企、民企、外企項目共3642項,總投資約3.95萬億元……地方版大規模投資計劃不斷湧現。
據大陸媒體11月5日報導,中共總理李克強在10月21日的經濟形勢報告中稱,中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
空頭大師查諾斯警告,中國用投資支撐的經濟即將面臨崩潰,而不是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的持續繁榮。尤其是中國飆漲的房價,是由湧入的投機性資金在推升。查諾斯舉例稱,經濟活動不等於創造財富。如果蓋一座橋,然後這座橋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於是每過五年就要蓋同一座橋,這能轉化成為很多很多GDP增長,但顯然不會增加國民的福祉。

近30年GDP持續「注水」 中國經濟實質情況被掩蓋
日前大陸各地方政府紛紛公佈經濟數據,截至11月2日,除甘肅外已有30個省(區、市)曬出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據公佈的情況看,三季度只有北京、上海與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GDP增速7.7%持平,其餘28個省(區、市)增速均超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
統計各地GDP數據總值,總會出現一個怪異的現象:各地總量之和與中共官方GDP總量數據衝突。據各省GDP數據相加,總和共計434,862.18億元,遠超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近10萬億元。其實,地方GDP之和高於中央GDP總量的象一直存在,並一直被質疑含有水份。
歷史數據顯示,自從1985年中共中央和地方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始終高於中央統計的GDP總量,而且有遞增的趨勢。例如,2011年31個省區市GDP總和超出中央統計總量4.6萬億元,2012年地方GDP之和超出中央統計總量5.76萬億元。簡單測算,今年全年31個省區市GDP總和超出中央統計總量至少將達6萬億元。
此前中共官媒報導坦承:最重要的因素應該還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是一些地方政府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實際上,不管有多少因素,高出中央統計數據的GDP便都是注水GDP。
11月4日,中共原財政部長項懷誠在某經濟論壇發表致辭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的既有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必須改變。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不能不轉、不轉不行的時候。並引用李克強的話「中國的經濟到了今天,不轉型我們難以為繼」來表達現下中國經濟的危急。
目前,各地考核官員政績以GDP為主,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不得不採取造假、虛增、空報等手段給GDP注水。曾有業內人士披露,某地一家企業一年生產還沒開始,企業產值就已經被確定了,因為當地政府有指標要求。還有基層統計人員透露,他們「又不能說實話,又不能不說實話,只能儘量貼近實際,找理由來說明這個數字是可靠的,貼近實際的」。
交通銀行高級分析師唐建偉表示,政績考慮等局部利益出發而導致高報的衝動,地方數據虛高會產生經濟過熱的假象,從而得出應繼續實行經濟緊縮政策的誤判。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1日通報2例H7N9 臺灣列粵浙黃色旅遊警示區

繼昨天中國大陸廣東省東莞市增1例H7N9確定病例後,今天續增浙江省1例,入秋以來已有4例。臺灣陸委會今天針對廣東發布黃色旅遊警示。
入秋後H7N9確定病例,浙江省至今已累計有3例、廣東省東莞市增1例。自今年3月下旬在中國大陸出現H7N9後,累計至今共有138名確診病例,分布於10省2市,其中已知45名個案死亡、6人住院、87人出院。
入秋至今有4例,顯示H7N9流感病毒持續存在環境中,H7N9流感威脅仍未解除。
臺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布新聞稿表示,疫情指揮中心5日發布大陸廣東省新增1例H7N9流感確診病例,疫情指揮中心已將廣東省旅遊疫情建議調升與浙江省一樣為第二級:「警示」(Alert)。
臺灣陸委會說,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將大陸廣東省列入黃色旅遊警示區域。提醒民眾特別注意旅遊安全及考量是否前往該地區,如有必要前往該等地區,應加強自我健康照護。
陸委會提醒,H7N9流感病毒持續存在環境中,傳染威脅並未解除,仍須保持警覺。民眾前往大陸地區,應注意自我健康照護,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衛生習慣,勿任意碰觸與餵食鳥禽,避免到有活禽的傳統市場,食用禽肉及蛋類務必煮熟;返國後,如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請立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大紀元11月6日報導】(責任編輯:李穹)

華爾街日報:中共妖魔化維吾爾人


維吾爾族婦女和兒童在喀什市艾堤尕爾清真寺前的廣場上(法新社)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華爾街日報》11月5日發表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亞的文章。文章說,中共當局對於上週天安門廣場汽車撞車事件的反應留下更多的疑問而不是答案。政府宣稱,事件是由維吾爾人開展的「小心策劃的、組織的、預謀的」恐怖襲擊根本不可信,並且沒有任何可核實證據的支持。
國家行動迅速的壓制了事件的消息。審查者刪除社交媒體帖子並屏蔽網上有關撞車的搜索的高效率令經驗豐富的互聯網分析師感到驚訝。當某些海外記者現身天安門廣場報導事件的時候,他們被拘捕,照相機裡的照片被刪除。
當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被問及有關事件的時候,她閃爍其詞,中央電視台最初對事件報導甚少。現在很清楚,中共政府在爭取時間來創建官方的敘述。

中共煽動漢維仇恨 掩蓋在新疆失敗政策
文章說,於是兩天之後,一份簡短的報導標榜撞車是恐怖行動。但是,官方敘述包含一系列不一致的地方。它宣稱一個維吾爾男子,他的妻子和他的70歲母親開展了這次襲擊,在汽車撞上金水橋之後,車內的人點燃了汽車。警方說「車上有汽油,裝滿汽油的設備,兩把刀子和鋼棍以及一面寫有極端宗教內容的旗幟。」
海外新聞機構和中國網民很快質疑官方的解釋。他們問,為甚麼恐怖份子攜帶著妻子和老媽去搞襲擊?為甚麼顯然易燃的材料比如旗幟能夠在被燒燬的車輛當中保存下來?
一些目擊者回憶看到司機急速轉向來避免撞到行人並聽到汽車鳴喇叭的聲音。而且,在汽車裡發現備用汽油並不特別,因為汽車被指來自新疆。從新疆開到北京迢迢2000英里,要經過荒無人煙的地區,所以大多數司機攜帶幾桶汽油來避免汽油耗盡。總之,可以有其它的解釋。
官員具有強烈的動機對於真正發生了甚麼撒謊。中共需要在漢人當中煽動針對維吾爾少數民族的民族仇恨來掩蓋在新疆失敗的政策。

漢維和平未來的敵人是中共
文章說,維吾爾人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擁有傳奇的歷史和複雜的文化。漢人同樣擁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們之間積累起來的敵意是由旨在剷除維吾爾文化,包括遏制宗教和禁止在學校教授維吾爾語言的咄咄逼人的中共政府政策而激起的。
因此,維吾爾人已經形成了對中共政府的不滿。當維吾爾人和平表達這些不滿的時候,政府標榜這些示威是「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的一種。自從中共政府機會主義的利用911宣佈它也有自己的恐怖問題以來,這種狀況一直持續。
通過妖魔化維吾爾人為恐怖份子或犯罪份子,北京證明它對維吾爾人的打壓是保護漢人安全所必要的。他們的信息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就會發生混亂。在另外一方面,漢人和維吾爾人之間流暢的關係將威脅共產黨對權力的壟斷並危及黨的權力壟斷,並牴觸政府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每一次政府標榜一起涉及維吾爾人的事件為恐怖主義,即使指控不具有可信度並且受到獨立學者的爭議,它都會加強漢人的恐懼。維吾爾人和漢人之間和平未來的敵人是中共政府。

嚴厲的政策造成緊張局勢高漲
文章說,媒體已經在報導,由於上週的事件,新疆的安全措施在進一步收緊。警方對「看起來像少數民族的人」給予更嚴格的檢查。在這種氣氛當中,所有維吾爾人都成為嫌疑犯。難怪這麼多人感到他們在他們的社區和地區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的立錐之地。
如果國際社會繼續忽視維吾爾人和中國其它少數民族的困境,更多的悲劇將上演。政府和個體公民應該要求北京尊重少數民族文化,並允許少數民族在現代中國扮演更大的角色。對鎮壓維吾爾人更多的國際關注是我們說服下一代中共領導人改弦易轍的唯一的希望。
嚴厲的政策造成了緊張局勢的高漲,而不是聖戰主義或恐怖主義,這在製造一個惡性循環。沒有一個對新疆和其它少數民族地區如西藏和內蒙古的政策的根本的改變,北京對「穩定」的追求將會弄巧成拙。

【大紀元2013年11月05日訊】(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