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外媒:大批農民工被棄如敝屣 進退兩難


珠江三角洲當地政府鼓勵企業以機器人代替勞工,大批農民工被迫下崗,抗議反而引來當地政府的監視,面臨進退不得的窘境。圖為2011年深圳發生千名勞工抗議事件。(China out AFP photo)
【記者吳英/編譯】
曾帶動中國大陸經濟起飛的珠江三角洲,近幾年勞動及生產成本增加,許多企業外移,加上當地政府鼓勵企業以機器人代替勞工,數10年來將青春歲月貢獻在這裡的大批農民工被迫下崗,終日人心惶惶,抗議反而引來當地政府的監視,面臨進退不得的窘境。
《彭博社》6月5日報導: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並指定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為開發區,數10年來吸引中外企業進駐,內地的大批農民工爭先恐後地來到這裡找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極盛時期,三角洲內的工廠生產線全年滿載,員工加班拚命生產,以滿足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需求。

經濟未見起色 人禍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好景不常,2008年經濟大蕭條後,中國大陸經濟一直未見起色,近年情況更糟。珠江三角洲除了與香港最接近的深圳外,多數面臨產業外移或升級轉型的壓力。
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根據2016年的經商環境調查報告(Business Climate Survery),在大陸的美國企業普遍認為成本增加是最大的挑戰,約1/4的受訪者說已離開中國大陸或打算遷離。
為了解決生產力及利潤率無法提高薪資的中等陷阱危機,習近平希望中國大陸的產業能朝消費及服務業轉型,擺脫過去廉價勞工及負債刺激的出口模式。
為了迎合高層指示:中國大陸地方當局急功近利,推動以機器人代替勞工的策略,期在短時間內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廣東省也不例外,廣州日報(Guangzhou Daily)去年3月報導:省級官員表示,將動用人民幣9,500億(約1,440億美元),在3年內升級2,000家企業。
如此不惜代價地推動升級,造就無數的「黑廠房」(dark factories),因為機器人工作不需要開燈。位於廣東省惠州市生產機器人的Lyric Robot公司副總呂淼(Lu Miao,音譯)說:東莞市各級部門都在鼓勵企業升級轉型,以儘速淘汰勞工;該公司的客戶每購買一台機器人可獲得東莞當局補貼50,000人民幣,預估公司今年的盈利會增長50%。
文章說:地方官員表示,升級轉型難免造成裁員,但他們不願意透露受到影響的勞工人數。根據東莞市的統計,去年該市43,684勞工已被機器人取代,為產業削減大約10%的成本。深圳市今年1月的報告說:過去5年已有17,000家低階廠房被淘汰或轉型。
產業外移、轉型或關閉,造成廣東省大量勞工失去工作,屢傳抗議或罷工事件。根據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的數據,去年在中國大陸的抗議或罷工事件為886件,翻倍增長,其中廣東省267件,高居全國第一,總件數為第2位的3倍。

農民工奉獻青春 現被東莞棄如敝屣
數10年來到珠江三角洲的4,200萬農民工,使廣東省成為大陸的工業重鎮,GDP達1.2兆美元,高居全國第一。然而,現在這些農民工極大部份因產業外移以及機器人取代而被裁員,有的被迫選擇回家鄉,但也有很多人是進退不得。
以東莞市為例:該市有8000,000人口來自內地。過去全年不休的廠房,現在變得門可羅雀。來自重慶,在這裡工作20多年的余女士說:她工作的成衣工廠是專門生產外國品牌的服飾,去年工廠後方的宿舍還住著2,000名工人,現在只住100人。
余女士表示:近幾年的經濟蕭條是她見過最嚴重的一次,她在重慶的朋友說現在那邊有很多機會,鼓勵她回家鄉。她不知道重慶是否真如朋友所說的那樣,但她已在東莞生根,丈夫及小孩都在這裡,孩子上高中了,實在無法負擔返家再重起爐灶的成本。
為了不想引來麻煩,余女士不想暴露自己。她說:在東莞的勞工目前面臨的狀況是前所未有的,但多數沒有其它選擇。她說:「雇主快沒錢了,政府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去年微軟公司決定關閉位於東莞的諾基亞工廠後,成千上萬的勞工走上街頭抗議。然而,勞工的不滿情緒沒有得到東莞官員的善意回應,反而引來高壓管制。文章說:部份害怕報復不願透露身份的工人說,當地政府竊聽他們的手機。
40多歲的楊先生是某家公司的生產線經理,雇主已決定削減生產線。他說:「我把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貢獻給東莞,現在東莞竟如此地對待我。」

來源轉自:
【2016年06月07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