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德媒:「中國製造」醜聞震撼德交所

(德國之聲報導)
德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以來醜聞不斷,最新的一個例子是索力鞋業。據中國媒體報導,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吳清勇和首席運營官吳明鴻潛逃,並帶走了大部份企業資產。今年稍早時候,同樣在德國上市的優必勝綠色紙業和金豪服飾也曾發生類似事情。 在德意志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讓人很不省心,時而傳出的醜聞讓本地金融行業頗為惱火。
「我們只能建議投資者,遠離那些來自中國的不知名股票」,德國投資者保護協會SdK的董事會成員鮑爾(Daniel Bauer)週三表示。
漢堡基希霍夫諮詢公司的海希特(Jens Hecht)「很難理解」目前發生的情況,但他同時也無奈地表示「對於欺詐行為,人們無能為力」。
基希霍夫公司的業務之一便是為中國企業在德國上市提供諮詢服務。但是德國投資者保護協會則並不這樣認為。按照他們的看法,負責審核中國企業營運業務價值的各家審計事務所以及伴隨上市過程的發行銀行都對此負有連帶責任。
「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必須查證,可以從多大程度上要求參與其中的諮詢公司承擔責任」,投資者保護協會的鮑爾表示。「因為要在中國起訴那些幕後策劃者,看上去是毫無指望的。」
德意志交易所多年來都在爭取中國企業到法蘭克福上市。許多企業也確實響應了這一號召,目前共有25家中國企業在德交所監管市場掛牌。但是期待中的重量級中國企業在法蘭克福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情況並未出現。中國網絡交易巨頭阿里巴巴便選擇週五(9月19日)在紐約上市。
德交所一名發言人週三(9月18日)對外界表示,德交所在2013年夏季決定,「出於企業管理方面的理由」而不再積極從事招募中國上市申請者的活動。

「最終決定權在市場手中」
包括投資者保護協會的鮑爾在內的批評者認為,德意志交易所必須改善對於中國企業的監管,但德交所則並不接受這一說法。他們認為,交易所方面僅僅對證券交易起到組織作用,保障各項標準得到遵守,比如企業及時提供年報等。對企業進行上市前審核是相關銀行的任務。所有在法蘭克福主板上市的中國企業都在首次公開募股前提供了得到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認可的招股說明書。
「最終對企業上市時機和質量做出裁決的是市場,也就是投資者在上市框架內通過認購股票的方式(加以體現)」,德交所表示。「他們(投資者)應該具備能力,判斷商業模式的利弊以及管理層的公司治理,並承擔風險。」
對於許多中國企業而言,上市的主要目的並非追求股票發行收益。目前下落不明的索力鞋業總裁吳清勇2011年參加上市儀式時就曾公開承認這一點。他希望企業上市之後,在中國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企業諮詢顧問海希特強調,許多中國公司在德國上市的目的是打造形象和獲取資金,「但在最近的一些案例中,對於後者 (資金)的期待往往最終落空。」
一般而言,在法蘭克福上市的中國企業都會在德國設立一個控股公司,但其業務運營卻在中國。「對於我們審計公司而言,當然增加了工作難度」,德國會計師監督委員會主席恩斯特(Edgar Ernst)表示。
金融監管機構對企業年報進行審核,有時候也會要求企業上交董事會或監事會會議紀要或者提出問題要求回答。但是,在涉及中國企業時,類似的通訊交流工作往往很難進行,有些文件只有中文版本。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2014年09月20日訊 責任編輯:李文慧】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