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中美七月初互祭關稅?專家分析能否化解衝突


美、中預定自7月6日起向對方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各界期待全球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能在這個期限前化解貿易衝突,但多位專家說希望渺茫。(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美、中預定自7月6日起向對方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各界期待全球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能在這個期限前化解貿易衝突,但多位專家說希望渺茫。
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中國分析師史劍道(Derek Scissors)6月21日在「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主辦的活動中表示,中美在7月6日前化解貿易衝突的可能性不大,雙方可能在7月底或8月,即USTR完成第二波加徵關稅的法律程序前達成協議。
特朗普政府6月15日公佈第一波301關稅清單,對1,102項、價值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818項(約340億美元)定於7月6日起徵,另外284項產品(約160億美元)將在完成法定的公眾評論程序後再決定最終的產品及關稅。
當天在美國宣佈後不久,中共亦公佈對等值美國商品加徵相同的關稅,階段性實施日期及金額完全比照美國。
三天後,特朗普總統宣佈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USTR)加碼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10%關稅。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將依特朗普指示公佈中國商品清單草案,並徵求公眾評論意見,在完成法律程序後才會加徵關稅。據中共當局的統計,中國2017年自美國進口商品的總值為1,539億美元。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19日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301關稅「純粹是為了防禦目的」,而且「目前中美並未計劃立即展開對話」;特朗普政府定在7月6日實施第一波301關稅,只是為了給美國海關準備作業時間。
史劍道預期中共會在美國第二波關稅前提出更明確的採購承諾,以避免更大範圍的懲罰性關稅。此外,他預期這項協議的執行可能僅維持一年,等到2020年總統大選後還會有變化。
同樣出席這個活動的前商務部官員安德魯斯(Bruce Andrews)亦認為,中美在7月初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不大,雙方會經歷第一波的關稅後才會回到談判桌。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分析師羅夫尼(Mary Lovely)在這個活動的會場上表示,現階段中美的激烈言論,限縮了雙方的談判空間,在此情境下,不可能避開7月初的關稅措施。
針對未來中美可能達成的協議,羅夫尼希望中共除了採購承諾外,亦納入知識產權的改革。剛從北京返美的羅夫尼說,中共之前在壓力面前僅願意承諾他們已準備要開放的貿易措施,目前「他們準備在某些議題做出改變,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所有議題」,現在是對中共「施加壓力的好時機」。
針對6月15日公佈的關稅清單,USTR的挑選重點是儘量降低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以及儘可能地打擊中國出口業者。在此前提下,第一波被課徵301關稅的中國商品,大約95%是資本財或中間商品。此外,據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的統計,第一波商品清單,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僅佔進口總量的8%,這意味著美國進口商能夠找到其它替代供應商。

來源轉自:
【吳英編譯報道 2018年06月25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 共產黨必亡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