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一個金融危機已經變得不可避免。中國處於歷史上最大的貨幣擴張當中,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資產泡沫吹大等。如果決策者使用進一步成堆的刺激來延緩清算的日子,那麼一個嚴重的崩潰在未來幾年將變得不可避免。(AFP)(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外媒報導,中國的金融危機已經變得不可避免。中國處於歷史上最大的貨幣擴張當中,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資產泡沫吹得越來越大。如果決策者進一步使用大量的刺激,那麼一個嚴重的崩潰在未來幾年將變得不可避免。
史無前例的貨幣擴張
《金融時報》4月28日報導說,中國處於歷史上最大的貨幣擴張當中。在過去六年,它的貨幣供應量衡量指標M2已經增加了兩倍,是美國同一時期擴張程度的四倍。
這個史無前例的擴張至少部份歸咎於中國的增長速度。但是中國經濟現在遭遇人口制約。去年首次出現勞動力人口下滑,在未來二十年這個趨勢將繼續。除非這個國家可以不斷提高勞動參與率(比如讓更多婦女加入勞動力或勸說老人不要退休),中國將難以每年擴張哪怕1%的勞動力。
為了維持經濟增長速度高於7%,整個經濟當中生產力將需要每年增長6%~7%。這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對於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和農業領域佔據經濟的一半的中國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
報導說,這個國家大多數行業遭遇產能過剩。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鋼鐵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有大約10億噸年鋼鐵製造能力;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閒置。因此,增長統計呈現出一個誤導人的數字。產出有時候是在沒有任何需求的情況下被製造出來。
當局需要用持續的信貸爆炸來幫助驅動新的資本支出以維持工廠繁忙——但是那僅僅增添了未使用資本的存量。
房地產投資也是類似的情況。中國充滿了買不起的高品質房屋,需要一個急劇的房價下滑來清理市場,這將讓參與貨幣擴張的銀行感受劇痛。
資產泡沫吹大
報導說,觀察者常常聲稱中國封閉的資本賬戶是一件好事,它延緩了資本外逃。但是一個後果是,巨大和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外國資金流入中國支付出口貨物和投資,但是很少有資金流出去,因為沒有幾條合法的渠道可以流出。
在過去十年,中國的順差遠遠超過了日本八十年代的水平。那幾年它的災難性資產價格泡沫被吹大。這將造成貨幣快速升值。但是人民幣在這個期間大多數時候是跟美元掛鉤,積累了一個巨大的外匯儲備。
由於這一切原因,中國投資者相信,沒有一家國家銀行或金融產品將破裂,因為政府站在它們背後。十年前,政府對銀行進行救助,將四大國有銀行40%的貸款轉移到資產管理公司。但是更廣泛的問題是,共產黨領導人每逢增長下滑都傾向於提供政策刺激。
金融控制在逐漸放鬆。但是人民幣被允許交易的海外市場是微不足道的——不到中國外匯的5%。完全開放資本賬戶是不可能的;它將導致大量資金外逃以及令中共決策者喪失控制。
刺激政策的虛假結果
報導說,中國已經佔據全球資本密集生產的一半,以及美國進口的將近五分之一,因此它的製造業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地緩慢。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可能給疲弱的經濟帶來一些提升。但是修建更多房子和鐵路不是應該鼓勵的方式。
中國經濟處於不平衡狀態。它可以保留這種方式一段時間。但是它維持得越久,最終的結果將越糟糕。工業領域已經飽受價格下跌的困擾。為了避免更廣泛的通縮,中國需要戒絕刺激政策的虛假結果。
【大紀元2014年04月29日訊】(責編:孫芸)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就在全球經濟從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危機當中復甦之際,經濟學家又有了一個新的擔憂:中國。他們認為那裏的借貸泡沫將威脅全球增長,除非北京化解它。這是美聯社本月對30名經濟學家所作民調當中浮現的觀點。
中國金融系統日益增加的脆弱
美聯社4月30日報導說,經濟學家擔憂的來源是,中國銀行借貸激增。借貸最初是受到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中的鼓勵以推動增長。大型國有銀行出資建造房屋,鐵路和辦公大樓。但是大部份貸款流向地方官員的寵物項目而不是滿足業務需求。
週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有關中國私人債務的警告。它發表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金融系統「日益增加的脆弱」,包括傳統銀行之外的借貸。這種影子銀行系統的借貸規模現在達到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
IMF也指出,最近的信貸違約頻繁。如果這個情況繼續,「這將在中國和全球點燃負面的金融市場反應。」
土地價格五年內翻番
美聯社報導說,根據野村證券估計,泡沫已經造成中國土地價格在五年內翻番。根據位於倫敦的凱投宏觀研究所,未償還信貸從2008年GDP的130%飆升到2013年的200%。
在過去,當債務積累如此快速的時候,就像美國在房市泡沫時期,金融危機通常隨之而來。
「這將敲響警鐘。」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斯說。
當債務融資過量建築的時候,最終太少的人或公司將願意購買所有的房屋,公寓和辦公室。這可能令房價下跌並且觸發開發商和房地產業主的貸款違約。銀行然後通常削減借貸,因此造成增長放緩。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共將救助它的國有銀行和提供足夠的資金以便他們可以繼續借貸。它也將支持任何其破產將威脅經濟增長的公司。
中國放緩威脅全球增長
美聯社民調收集私人,企業和學院派經濟學家對一系列問題的觀點。大多數人說他們認為中國的放緩對出口大量商品到中國的國家構成一個威脅。其中包括加拿大,巴西,印尼和澳大利亞,它們已經感受到刺痛。
加州大學史密斯商業學院經濟學教授Sun Wong Sohn估計,中國增長速度每下滑1個百分點,就會削減全球增長0.3個百分點。
政府去年說,消費僅僅佔據中國增長的55%。相比之下美國這個比例是70%。但是如果中共改革成功,它將有利於美國公司,因為可以讓更多中國消費者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
「這是我們一直呼籲他們做的。」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Phillip Swagel說。
【大紀元2014年05月01日訊】(責任編輯:高靜)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城市商業銀行同業與投資業務超貸款規模。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做法雖然短期為利潤增長提供了動力,但早晚要出事。(AFP/Getty Images)(記者任義報導)
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本應對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信貸支持與穩定金融系統。但從銀行年報來看各城商行已集體不務正業:同業與投資業務超貸款規模。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做法雖然短期為利潤增長提供了動力,但早晚要出事。
監管無效同業業務猛增 資金空轉形成金融泡沫
中國大陸的城市商業銀行(下簡稱「城商行」)其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社,到20世紀90年代,大陸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發展到了5000多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許多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中共當局為化解地方金融風險開始合併、撤立信用社成為城商行。
城商行作為地方性銀行,本應起到對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信貸支持,穩定金融系統的作用,但從銀行年報來看各城商行已集體不務正業。截至目前,已有十餘家非上市城商行披露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一些城商行同業業務規模甚至已經超過同期貸款餘額。
銀行同業業務最初限於商業銀行之間的借款,以解決短期流動性,這是「同業」概念的溯源。從2010年以來,同業業務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發展成商業銀行利用同業拆入資金或吸收理財資金,擴大各種監管之外的業務。貸款規模僅300多億元的廣西北部灣銀行,資產可以做到1200億元,根源就在於此。
2013年3月,中共高層要求央行和銀監會關注同業資產和銀行理財的問題,並下發監管要求。2013年6月發生在銀行間的「錢荒」事件,再度暴露同業業務的部份弊端,其導致了同業市場資金價格飆升。
在監管層多次發文禁止下,城商行的同業、投資類資產業務,仍在突飛猛進。例如,上海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該行投資餘額達2863.73億元,同比增加1355.38億元,增幅達89.86%。其中,增長最快的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達到1500億元,比上年增加1330億元以上,增幅高達781.08%。
不僅是大中型城商行,一些中小城商行同樣如此。同業業務猛增意味著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循環玩「空轉」遊戲,沒有真正地進入實體經濟。這樣就形成了金融泡沫,就會導致即使信貸再寬鬆,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推動的作用也不斷降低。
風險或失控被指遲早出問題
而同業、投資類業務確實為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數據顯示,長沙銀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1.47億元,而投資收益和投資利息收入,就分別達到1.28億元、34.19億元。
由於受貸款規模限制,城商行獲得的貸款額度較少,為尋找資金出口,便轉而想突破額度限制;而另一方面,如果資金放在表內,還要受到多種監管限制,而通過同業等表外業務,可以繞過監管規定,甚至無須動用銀行自身資金。因表外業務不受約束,幾乎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收益的經營活動。
業內人士表示,表外業務不受約束,風險成倍放大。不光是城商行這麼做,整個銀行業都在這麼做,這種做法雖然短期為城商行利潤增長提供了動力,但其中隱藏著極大風險。如果不儘快剎車,早晚要出事。
【大紀元2014年04月28日訊】(責任編輯:劉毅)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美國總統奧巴馬29日結束亞洲4國行。奧巴馬專機「空軍一號」26日從韓國飛往馬來西亞時,穿越了中共去年單方設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圖為空軍一號(維基百科)

圖為中共去年自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維基百科)(記者董韻綜合報導)
奧巴馬一週前開始對亞洲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四國進行8天訪問。亞洲行中,奧巴馬的專機「空軍一號」從韓國飛往馬來西亞時,穿越了中共單方面設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
據《紐約時報》報導,奧巴馬專機「空軍一號」從韓國飛往馬來西亞時,穿越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隨行美國官員表示,除飛行過程遇到些小顛簸,整個行程無任何問題。
2013年11月23日,中共單方面宣佈「東海防空識別區」(East China Sea ADIZ),促發東中國海局勢緊張。自王立軍攜高層政變機密闖入美領館後,中南海爆發政治海嘯。為轉移內部危機和防止立即崩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突然在東海單方面設立防空識別區,並稱將在南海同樣設立防空識別區。引發了日本、菲律賓、韓國、台灣等亞洲諸國的不安。
美國不滿中共單方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白宮曾多次表示,美國是亞太的穩定力量。
在中共單方面設立防空區後,美國首先採取了行動。北京時間11月26日早晨,在沒有通知中方的情況下,美國兩架B-52轟炸機飛入識別區。
白宮國家安全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表示, 反對中共設立和擴大防空識別區,他警告,中共一旦單方面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美國將採取「對抗措施」,並改變軍隊部署。
【大紀元2014年04月29日訊】(責任編輯:童宇)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大陸股市今天遭遇「黑色星期一」,在市場擔心首次公開募股(IPO)恐產生資金排擠效應。(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LIU JIN/AFP/Getty Images) (記者秦雨霏報導)
大陸股市今天遭遇「黑色星期一」,在市場擔心首次公開募股(IPO)恐產生資金排擠效應下,上證指數大跌1.62%,收在2,003點,創7週來最大跌幅。
滬指收跌1.62%盤中觸2,000點 近百隻個股跌停
28日(週一),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滬指)開低走低,一路下探,終場跌1.62%,收在2,003點,滬指2,000點關卡岌岌可危,成交金額人民幣685.4億元。上海綜合指數已連續四天下跌。
這是自從3月10日以來的最大跌幅。中國證監會4月25日說,它將在4月30日舉行會議審議四家公司的IPO申請,加強市場猜測,新股發售將在暫停三個月之後重啟。《中國證券報》報導說,政府在五月末也許將開始新一輪IPO。
此外,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分股價指數(深成指)也呈開低走低之勢,終場收7240點,跌幅1.14%,成交金額人民幣846.9億元。
個股方面,兩市超過90家公司跌停,行業板塊全線下挫,半導體、倉儲物流、日用化工、通信設備等跌幅較大。
上週A股市場震盪下跌,滬指技術上跌破了60日均線支撐,創業板指更是跌破半年線支撐,市場弱勢明顯。特別是題材股的殺跌,進一步讓市場投資者極度恐慌。今日各大股指繼續向下殺跌,市場悲觀情緒進一步蔓延。
IPO和盈利擔憂 陸股大跌
彭博社28日報導說,在第一季度盈利下滑28%之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暴跌,跌幅達七週最大。它的股票在上海下跌2.8%,在香港下跌2.2%。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在淨收入下滑之後暴跌9.5%。華誼兄弟媒體公司下滑到八個月最低,拖累中小盤創業板指數。在《上海早報》報導一家非上市開發商已經削減房價28%之後,保利房地產集團帶領房地產公司下滑。
「拖累市場的主要擔憂是,新股可能耗竭流動性,特別是在監管機構證實四月末將審議IPO,這比預期的要早得多。」華西證券分析師毛勝說。「市場情緒仍然虛弱,特別是最近的疲軟數據和缺乏刺激。」
4月25日,在25份招股書貼在證監會網站上之後,中國尋求上市的公司已經增加到122個。在25家公司當中,14家申請在深圳上市,包括6家在創業板。
紐威閥門公司和貴人鳥公司下跌5%,在今年上市的48家公司當中,它們成為首批股價跌破IPO發行價的。
隨著市場擔憂放緩的經濟增長將遏制盈利,上海綜合指數今年下跌了5.3%。在該指數涵蓋的881家公司當中,488家已經報告第一季度盈利。在這些公司當中,51%的公司報告盈利低於分析師預測。
【大紀元2014年04月28日訊】(責任編輯:孫芸)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截至2013年底,中共央行以約合5萬億美元的總資產規模超過它國而居首,但其奉行的貨幣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被專家批為最後傷害的是中國民眾。(TEH ENG KOON/AFP)(記者任義報導)
近年來,中共央行資產規模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其總資產規模折合約5萬億美元,再次超各國央行居首位,而中共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被專家批為最後傷害的是中國民眾。
中共政策致央行連續三年資產規模全球第一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央行相繼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資產負債規模逐漸增大,中共當局也順勢放鬆信貸和推出4萬億刺激政策。自2011年以來,中共央行資產規模穩居全球央行首位,遠超歐美日等央行資產規模。
2011年底中共央行以約4.5萬億美元資產規模在金融危機後首次成全球央行第一,之後更是連續兩年位居全球央行資產規模首位。截至2013年底,中共央行資產規模總額為31.72萬億元人民幣,約為5萬億美元,對比2012年約4.67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現正處於擴張狀態。
中共央行資產85%屬外匯資產
而作為全球關注焦點的美聯儲,截至2013年底的資產規模約為4萬億美元。但與中共央行相比兩者資產結構迥然不同,根據美聯儲日前公佈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購入的資產規模高達3.8萬億美元,佔到其資產規模的90%以上。
中共央行則不同,其2013年末的資產負債表顯示,資產總額中的85%源於外匯資產,而對本國政府和機構的債權僅佔其資產規模的12%左右,對外風險敞口相對較高。
中共央行被批傷害民眾
由於外匯資產佔央行資產的絕大部份,從理論上而言,對一個擁有足夠國際化的貨幣的央行或者國家而言,其根本不需要持有任何外匯資產。外匯資產又與外匯佔款息息相關,因此,外匯佔款的走勢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資產負債表的走勢。
所謂外匯佔款,是指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中共管制原因,外匯到中國被中共央行強制接收,由此形成了巨額的外匯資產。過去的10年,外匯資產的增長也由此成為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最大的動力。
據中共央行數據,截至2014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約3.95萬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其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佔款餘額為29.385萬億元人民幣,由此中共央行對沖外匯貨幣投放的人民幣超過其全部資產負債規模的90%。
北京的一位經濟學者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共央行的行為最後傷害的是中國民眾。「美國政府很聰明,他的量化寬鬆的政策對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影響不大;而中共政府的強制結匯政策,向中國國內發行等值的人民幣,多發行的近30萬億人民幣導致通貨膨脹更加嚴重,老百姓在承擔這個惡果。」
該學者著重強調,中共歷來數據造假,對於其外匯儲備數據也需質疑。「只有美國財政部公佈的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據是真實的,其它中國官方的數據都不好說。」
美國財政部4月15日公佈數據顯示,中國在2月持美國國債1.27萬億美元;曾擔任中共銀監會首任主席的劉明康4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發表演講,透露了中國持有的外匯儲備的幾乎一半目前正被用於投資美國國債。由此側面印證,中共官方的數據存疑。
中共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近幾年來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是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並不能表明負債表在外匯佔款流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擴表幅度會下降,因為它可以通過擴大信貸來繼續擴張,整體而言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還是會延續上行的態勢。
【大紀元2014年04月28日訊】(責任編輯:劉曉真)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週日下午,奧巴馬在馬來西亞大學發表演說。 ( MANAN VATSYAYANA/AFP/Getty Images)

KUALA LUMPUR, MALAYSIA - APRIL 27: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reacts to the crowd during a townhall session with the Young Southeast Asian Leadership Initiative (YSEALI) at Universiti Malaya on April 27, 2014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The U.S. President is on an Asian tour where he is due to visit Japan, South Korea, Malaysia and Philippines. (Photo by Rahman Roslan/Getty Images)(記者林南編譯報導)
4月27日正在馬來西亞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已經向馬國首相納吉(Najib Razak)提出,該國政府需要改進人權。
《華盛頓郵報》報導,人權組織一直呼籲奧巴馬在訪馬期間會見馬國反對黨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 )。安華最近受雞姦指控被定罪,美國和人權團體稱這一判決有政治動機。
奧巴馬談人權:馬來西亞政府有更多工作需要做
訪馬期間,奧巴馬並未安排日程會見安華,但奧巴馬派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在星期一(4月28日)與安華見面。
奧巴馬說,他不與安華會面並不表明他不關注。他說,首相納吉將是第一個承認他的國家針對公民自由和政治改革仍有工作要做的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穆斯林信仰佔多數的國家。近三分之二的馬來西亞公民是馬來人,約30%是華人,另有7-10%是印度人。該國不同種族和宗教群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時有發生。馬國政府一直被指鎮壓持不同政見者、壓制言論自由。活動人士抱怨納吉政府利用國家的反雞姦罪及煽動叛亂法,將政治對手打入冷宮。
「有一個共識,馬來西亞政府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奧巴馬告訴記者說,他與納吉談到對於民主的保護,如「尊重集會自由,尊重不同種族、不同信仰和不同政治理念的人,這些是美國價值觀的核心,也是我所認為的是一個社會能否在21世紀取得成功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兩國貿易協議遇阻力 仍在商討階段
《華郵》報導說,奧巴馬訪問馬來西亞,是自1966年以來首位美國總統到訪。這給了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一個機會來展示馬國取得了多少進步。幾十年前,美國時任總統約翰遜曾訪問過馬來西亞。
「今天,總統先生,你看到的不是如約翰遜總統所見到的橡膠樹,而是高聳的摩天大廈。這證明了馬來西亞所發生的轉變。」納吉說。他形容「兩國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
據悉,奧巴馬和納吉還探討了核不擴散問題,以及貿易上更深層次的合作。針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TPPA),雙方承認,他們面臨著國內一些反對的想法。週日下午,奧巴馬在馬來西亞大學發表演說,示威者站在大學的外面舉牌:「不要TPPA」。
「貿易交易總是複雜的,但是我們兩國都致力於解決存在的問題,」納吉說 「過程中可能有輸家……但總體而言,效益是很重要的,我認為 ,自由貿易協定展現給馬來西亞的好處遠遠超過其缺點。」
TPPA貿易協議涉及12個國家。奧巴馬承認在美國也面臨政治阻力。「請記住,我從我自己的政黨(民主黨)那裡也得到了對TPPA的抗議。」奧巴馬說。
奧巴馬秀印尼語 指與東南亞有緣
與訪問日本和韓國一樣,奧巴馬也訪問了馬來西亞著名的文化和科技中心。在訪吉隆坡期間,奧巴馬提及他與東南亞有緣。他說他將繼續推動美國與亞洲之間更緊密的聯繫,因為 「我一直覺得,(美國)是這個區域的一部份。」
奧巴馬曾在印度尼西亞渡過了他的部份童年生活。在週六的總統府晚宴中,奧巴馬談到他母親喜愛蠟染,他還秀了幾句印尼當地語言。
【大紀元2014年04月27日訊】(責任編輯:方涵)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